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杨树感病寄主美×青Populus pyramidalis×P.cathayana分离培养冰核细菌,初步确定春优势种为欧文氏菌Erwinia sp.1个菌株,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p.3个菌株,室外杨树幼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冰核细菌引起杨树冻在,诱发肿茎溃疡病,是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杨树感病寄主美×青Populuspyramidalis×P.cathayana分离培养冰核细菌,初步确定其优势种为欧文氏菌Erwiniasp.1个菌株,假单孢菌Pseudomonasspp.3个菌株,室外杨树幼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冰核细菌引起杨树冻害,诱发肿茎溃疡病,是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赤峰地区杨树烂皮病的突发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危害杨树枝干的危险性病害。该病是由污黑腐皮壳菌(Valsa sordida Nits)所引起,该菌为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或遭受日灼伤、冻伤、虫害和机械损伤的林木。发病初期在树皮上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微隆起,而后树皮腐烂变软,流出具酒  相似文献   

4.
杨树不同种(品种)间抗溃疡病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溃疡病是危害杨树的一种重要病害。对此病的抗性,不同杨树品种之间存在着差异。本试验选取9种(包括品种)杨树进行试验。通过室内接种试验证明,日本白杨高度抗病,加杨属抗病型,群众杨44^#和路易莎高度感病,北京杨1^#,8000^#,群众杨36^#,43^#和沙兰杨为感病型。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杨树烂皮病的过程中,笔者从病斑中分离出了两种真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和Leococytospora nivea。为了确切地了解这两种菌与杨树烂皮病的内在联系,本文设计了致病力检验法,检验这两种菌对几种杨树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6.
杨树烂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烂皮病是一种发生范围广、危害十分严重的林木病害,又称杨树腐烂病。该病主要危害各种杨树,也危害柳树、桑树等树木,常常致使树木干枯死亡,严重影响林业发展。引起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为污黑腐皮壳菌,其无性世代为金黄壳囊孢菌。一、发病规律及循环侵染赤峰地区杨树烂皮病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至6月为发病盛期。杨树烂皮病以无性世代出现,  相似文献   

7.
杨树烂皮病发生普遍,对杨、柳树种的发展影响很大。应用分离到的木霉菌防治杨树烂皮病取得了明显的防效。为明确木霉菌对杨树烂皮病菌拮抗效果及机制,从室内培养、田间接种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取得了很好效果,为利用木霉菌生物防治杨树烂皮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江苏杨树烂皮病发生状况调查及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杨树烂皮病发生状况调查发现,在新沂,六合和仪征3个地区有杨树烂皮病发生。在调查的4 417株杨树中,平均发病率占11.32%;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与树种、树龄、地形、土壤、坡向以及虫害的关系均较密切。苗圃内不同药剂、配比度对杨树苗刮皮后的涂药试验发现,吡唑醚菌酯500,1 000,1 500倍液3种配比度的防治效果均在88%以上,嘧菌酯500倍液的防治效果高于80%。说明在苗圃用吡唑醚菌酯1 000倍和1 500倍液防治杨树烂皮病,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杨树与落叶松-杨栅锈菌互作中活性氧(ROS)产生、抗性相关酶活性动态变化与寄主抗病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种或品种与该锈菌不同小种菌系的互作进程中寄主叶片ROS代谢和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免疫、抗病组合寄主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分别于接种后0.5,1天时迅速爆发且升幅最大,此后继续出现1~2个高峰,整个进程中明显高于感病组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杨树品种抗病性呈负相关;免疫、高抗组合杨树在接种2天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快速升高且强度大,而感病组合无明显变化;几丁质酶活性与寄主抗病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开展苏鲁两省杨木红变、绿变和黄变的变色病害研究,于2006~2011年分别对其6个县市木加工厂的杨木鲜变色进行了调查,并在实验室内对杨木的红变菌进行了接种变色实验。结果表明,杨木自然存放30天后,都会发生红变色、绿变色和黄变色,但是,红变色比绿变色和黄变色更常见,特别是其化学红变发生率可达10%以上。杨原木的红变色率占3.2%~6.6%,绿变色率占1.1%~3.3%,黄变色率占0%~2.2%。杨木单板的红变色率占4.0%~8.5%,绿变色率占0%~3.3%,黄变色率占0%~3.2%。由镰刀菌引起的新疆杨树溃疡病,其病斑下木质的红变色和黄变色的发生率分别为54.6%和11.3%,而在NL351杨树溃疡病病斑下木质的红变色和黄变色发生率分别为7.5%和3.3%。引起杨木红变色的砖红镰刀菌和接骨木镰刀菌的分离得率达45.5%。新疆杨树和NL351杨树溃疡病病斑的红变色木质部的镰刀菌分离得率为38.4%和31.5%。实验表明,接骨木镰刀菌是引起杨木变色的红变菌。本项研究首次提出了杨木鲜变色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杨树木材变色病已影响了我国木材工业从粗放加工型向精细加工型的发展,已给木材工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山东杨树木材变色病主要为褐变和红变。经分离培养、纯化、接种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鉴定出杨树褐变、红变变色病的病原菌分别为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Fusarium decemcellulare。  相似文献   

12.
杨树烂皮病是湖北地区近年来危害性上升迅速的林业有害生物,其主要寄主在湖北种植广泛。其病原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侵染杨树枝干部,从而导致死亡。依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杨树烂皮病危险性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判。结果表明,杨树烂皮病在湖北省的危害风险值为2.01,即:杨树烂皮病在湖北地区为中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此结果将为我省应杨树烂皮病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石灰防治杨树腐烂病腐烂病多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表现干腐与枯梢。安徽省阜阳市马寨乡林站采用生石灰对4年生杨树防治此病,效果达92%—976%,防治与不防治比较,杨树平均胸径大518cm。防治方法:7月用刀将病斑上的腐烂部位刮掉,将生石灰粉末撒在病...  相似文献   

14.
采用8个杨树品种枝条通过室内接种试验表明,其中中林46杨为杨树溃疡病抗病型品种;三倍体毛白杨、北抗杨以及健杨为高度感病型品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叶盘法对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混合菌系Hj的4个无性系菌株Hj1,Hj2,Hj3,Hj4进行反应型测定,结果证明4个菌株致病力一致,属于1个生理小种。4菌株夏孢子不同接种浓度和杨树互作结果表明,随着夏孢子接种浓度的增加,感病杨树品种健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Robusta’、杂交杨P.deltiodes×P.trichocarpa、波兰15号杨P.×euramericana cv.‘Polska 15A’、川杨P.×szechuanica和卜氏杨P.purdomii产生的夏孢子堆数量增加;免疫品种美洲黑杨P.deltiodes不感病。  相似文献   

16.
先对杨树进行抗生素输液,然后对输液树进行田间人工接种杨树细菌性溃疡病病原使其感病,根据发病情况得出,氨苄青霉素2 000mg/kg效果最好,预防效果达87.28%,接种前用80%波尔多液8 000mg/kg喷施保护,2h后接种,保护效果最好,预防防效达93.99%。  相似文献   

17.
杨树烂皮病又称腐烂病、臭皮病、出疹子,主要危害杨树干枝,引起皮层腐烂,导致林木大量枯死,造林失败。近年来,黑龙江省发生杨树烂皮病较为严重,其危害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杨树烂皮病是北方的苗木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危害杨属树木,同时也危害柳树及榆树。症状:病害发生在主干和枝条  相似文献   

18.
一、印度杨树的重要病害1、根部病害(1)灵芝菌根腐病。病原系灵芝菌【Ganoderma lucidum(Fr.)Karst.】造成各种杨树死亡。1972年 Bakshi 报导,在 Phillaur,Punzab 地区,不同品种杨树  相似文献   

19.
古柏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增普  丛生 《林业科学》1996,32(1):44-49
经Koch's法则检验证明,AlternariatenuisNees(细链格孢霉)是北京地区古柏赤枯病的病原菌。它引起古柏针叶及嫩梢的大量死亡。2—3年生桧柏及侧柏苗经人工接种证明,该病菌有较强的致病力,它还侵染某些种类的杨树。该病潜育期为5—6天。对病菌生物学特性也作了研究。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F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适pH值为6;葡萄糖、淀粉、蛋白胨、谷氨酸为该菌纯培养的优良营养源。  相似文献   

20.
山区杨树人工林树干病害综合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干部病害是杨树人工林的主要病害之一。侵染性病原有污黑腐皮壳菌(Valsa sordida)和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egaria)。本文指出了7个诱病因子,提出化学药物和营林技术防治这种病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