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木地上部分由干、枝、叶组成。树冠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决定着树木的生长活力和生产力。因此,研究树冠结构对探讨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曾利用34株解析木进行分析。 1 横断面形状 树冠横断面形状系指树冠内部不同高度处横断面形状而言,一般视其为圆形。一般情况下,各部位的直径绕于轴是对称的。这适合于林分中的优势木和亚优势木。对中庸木及  相似文献   

2.
竞争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树木间竞争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本研究将树木间竞争影响范围分为两部分 :相邻树木存在树冠和根系接触部分称为内圈 ,树木间竞争影响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 ;内圈以外称为外圈 ,树木间竞争主要来自地下。同时依据竞争木树种划分竞争指数分量 ,由此构建竞争指数模型。以年材积生长量为因变量各竞争指数分量为自变量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中树木个体生长的竞争效应模型 ,模型拟合效果好 ,回归结果与林分实际相符 ,从而为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理论研究和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黄枝润楠与杉木混交林的生长状况,通过采集和分析样地数据,评估了混交比例对树高、胸径、材积以及根部、叶部、枝部、干部和整株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枝润楠与杉木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树木的生长性能,树高、胸径和材积在混交林中均显著高于单一林,主要是由于混交林中所产生的树种间互作效应,促进了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混交比例的增加导致了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进一步增加;此外,混交林也对树木的生物量分配产生影响,混交林中,根部、叶部和枝部的生物量有所变化,由于树种之间的竞争和资源分配不均,根部和叶部生物量相对于单一林有所增加,而枝部生物量略有减少,然而,对于主干生物量的影响较小,与混交比例的变化关联不大。总体而言,黄枝润楠与杉木混交林具备较好的生长潜力和经济效益。混交林能够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强度,进而促进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增长。虽然整株生物量相对于单一林略有减少,但该减少对经济效益没有明显负面影响。因此,黄枝润楠与杉木混交林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经济林种植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标准地和解析木调查资料,以樟子松人工林树冠内活枝为研究对象,探讨同一树木的不同龄阶的枝生长规律,同一林分不同大小树木枝生长的规律,以及不同林分条件下枝生长的规律。结果表明:单株树木枝条长度总生长曲线呈"S"形,连年生长在生长初期达到一最大值后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同一林分中,枝条总生长随着枝龄的增加而持续增长;在不同年龄相同密度林分中,年龄较小的林分枝长连年生长要比年龄较大的树林增长快一些;在相同年龄不同密度林分中,密度较小的林分比密度较大的林分枝长总生长及同期连年生长要快一些。  相似文献   

5.
人工油松风景林的林木分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西山林场的人工油松风景林13个林分中554株林木为研究对象,依据能反映单木形体特征的9个测树指标和树高、胸径、冠幅等林木生长指标,构建林木个体美景度与形态指标、生长指标间的关系模型,并依此进行油松人工风景林林木分级。为了使生长指标更具有通用性,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林木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的生长势。结果表明:油松单木形态指标和生长指标与美景度值间呈多种规律变化,树高年均生长量、树干通直度、径高比与美景度值间呈二次曲线规律变化;树冠体积、胸径年均生长量、冠幅年均生长量、冠长率、树冠伸展度和生长势与美景度值间呈正线性降低变化趋势;死枝树冠长度占树冠总长度比例与美景度值间呈负线性增加变化趋势。因此,非线性模型能从总体上较好地反映油松形态指标和生长指标与美景度间的关系。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可表征树木冠形、干冠协调性、生长和干形4个综合因子指数,并利用这4个指数构建美景度与单木个体质量特征关系的二次多项式模型。依据二次多项式模型预测的单木美景度值和林木生长势,利用聚类和Topsis方法,将人工油松风景林分为景观主体木(Ⅰ)、景观有益木(Ⅱ)、景观有害木(Ⅲ) 3个等级,并进一步划分为景观提景木(Ⅰ1)、景观核心木(Ⅰ2)、景观辅助木(Ⅱ1)、景观潜力木(Ⅱ2)、景观有害木(Ⅲ1)和景观障景木(Ⅲ2)6个亚类。  相似文献   

6.
以3个欧美杨和3个美洲黑杨品种为对象,在其6年生人工林中设立样地,采用样木解析法研究其分枝特性及分枝与生长和干形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分枝特性(分枝的数量、长度、角度和粗度)存在差异,相比3个美洲黑杨品种,供试欧美杨品种平均分枝数量较多、长度较短、角度较大、粗度较细。不同冠层间的分枝性状也有差异,且此差异从树冠下层向上层逐渐变小,其中分枝长度和分枝粗度总体表现为从树冠上层向下层增大,而分枝角度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分枝性状在不同冠层中的遗传力也不同,呈现出第1轮枝中较强、第2、3轮枝中较弱的规律。相关分析得出分枝数量与生长指标(胸径、树高和材积)和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分枝长度和粗度在第1轮和第2轮枝中与生长和干形(胸高形数和每轮枝上部与下部主干的直径差)呈负相关,在第3轮枝中呈正相关。依据测定指标6个供试杨树品种的冠型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剖析了白花泡桐接干强度与树高、胸经和材积生长的关系,接干后分枝强度与整个树冠结构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计算了通径系数。在此基础上估测了原因性状的决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泡桐接干能力对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青阳县栎类阔叶林树木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46年生栎类解析木为基础,运用DP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分别采用Logistic、Richards、Compertz、Mitscherlich、Gauss、Log-modified、Density7种理论方程与二次曲线对栎类进行拟合,建立栎类树高、胸径、材积的最优数学模型,对其生长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生长模型中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精度最高。故选择Richards方程为栎类树高、胸径、带皮材积、去皮材积生长模型。栎类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在20年时达到最大值,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4年,在20年时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相等。栎类胸径的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在24年时相交。栎类材积生长量在14年前生长较缓慢,在46年内还未出现材积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46年内还未相交,说明其未达到成熟龄。探讨了安徽省青阳县天然次生栎类阔叶林的生长规律,为栎类阔叶林合理利用和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剖析了白花泡桐接干强度与树高、胸经和材积生长的关系,接干后分枝强度与整个树冠结构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计算了通径系数。在此基础上估测了原因性状的决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泡桐接干能力对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经营区的秃杉、厚朴的树冠圆满度与胸径、树高、材积、形数等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个树种的树冠圆满度均与胸径、树高、材积呈负相关,与形数呈正相关。其中秃杉的树冠圆满度与树高、材积相关关系显著,而与胸径、形数无显著相关关系;厚朴的树冠圆满度与胸径、树高、材积、形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秃杉树冠圆满度的大小对秃杉生长影响较大,而对干形影响较小;厚朴树冠圆满度对其生长和干形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1.
21年生杉木无性系生长与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源于湖南省的38个杉木无性系在广西柳州市21年生试验林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中林龄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树冠指标生长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冠长及冠幅等性状重复力为58.65%87.19%,均达50%以上,表现为中等以上重复力,说明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及树冠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无性系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及材积与树冠性状冠长、冠幅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38个供试杉木无性系中筛选出88号、68号、300号等3个优良杉木无性系,单株材积分别达0.494 8、0.438 9、0.412 9 m3,较优良种源、改良代种子园种子及优良家系组成的5个实生对照平均值分别高出43.59%、27.37%和19.82%。  相似文献   

12.
对辽西地区的两大先锋树种油松和杨树的树冠圆满度与其胸径、树高、材积、形数等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2树种的树冠圆满度与胸径、树高、材积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与形数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油松树冠圆满度的大小对油松的生长和干形影响很大;杨树树冠圆满度的大小对生长量影响较大,对干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经营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中优势木生长的影响效果,以洪雅国有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方法,测定分析了不同经营密度的杉木人工林中优势木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密度调控能够影响优势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林分经营密度越大,树高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最大值越小,树高数量成熟时间越早;林分经营密度越小,胸径平均生长量越大,胸径数量成熟龄越晚;林分经营密度越大,优势木材积总生长量越小,材积平均生长量减小,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越晚,材积的数量成熟年龄越晚。低经营密度(500株·hm~(-2))有利于培育杉木大径材,而中高经营密度(500株·hm~(-2))利于培育中小径材。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在甘肃小陇山林业局麦积山景区内的退耕还林地上对所栽植的日本落叶松林采取标准调查法,共设置了667 m2大的标准地8块,对标准地内树木进行每木调查,并做解析木.选用直线回归方程y=a bx预估各龄阶样木带皮胸径生长过程;用二次抛物线方程y=a bx cx2预估各龄阶样木树高生长进程,用幂函数y=axb预估林木材积,并对林分蓄积量进行预测.结果认为研究的日本落叶松幼林生长、发育良好,生长速度快,达到了速生丰产指标.  相似文献   

15.
宁化县木荷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荷与杉木、马尾松不同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的混交林、木荷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更适宜种植混交林,杉木×木荷3∶1比例混交林的木荷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生长量均比杉木×木荷2∶1混交林及木荷纯林更好,具有显著性差异。混交方式以水平带状混交林分生长更好,水平带状混交木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冠幅均比垂直带状混交及木荷纯林高。杉木与木荷混交应控制好木荷的混交比例,否则会影响混交效果,而且到一定年龄时对林分应进行间伐,控制好林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过伐林区天然林红松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红松过伐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解析木数据,分析红松单木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并选择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红松胸径连年生长量在90年时达到最大值,树高连年生长量在80年出现最大值,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110年以前不断增加。胸径的最优生长方程是y=-1.0199 0.0375A 0.0014A2,树高的最优生长方程是y=0.0702 0.0600A 0.0006A2,材积的最优生长方程是y=1.7×10-9A4.2589。  相似文献   

17.
以木荷次生异龄林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经验生长方程和3种理论生长方程拟合木荷单木的直径、树高以及材积的生长过程,然后利用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的关系分析木荷直径、树高以及材积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理论生长方程在模拟精度以及生物学解释上均优于经验生长方程,木荷的单木直径最优生长方程为Richards方程:D=37.21×〖(1-e^(-0.0493×A))〗^2.0102,树高最优生长方程为Gompertz方程:H=19.43×e^(-2.7091×e^(-0.0848×A) ),材积最优生长方程为Logistic方程:V=0.2734/(1+416.8914×e^(-0.2752×A) )。木荷单木生长模型的构建及生长特征的分析为木荷次生异龄林的质量精准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大青山柚木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柚木人工林生长过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柚木抚育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良、中等和差3种生长类型的30余年生柚木人工林为对象,基于样地调查,选取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进行树干解析,对比分析其生长过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揭示气象因子对柚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长类型林分柚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基本一致,各分级木的生长过程亦相似,其胸径平均和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树高生长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材积生长则呈递增趋势。各优良林分的林木及各类型林分的优势木,其胸径、材积平均和连年生长量较大,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生长衰减慢,而其树高生长量的优势相对不明显;30余年生时柚木尚未达数量成熟龄。各类型林分间柚木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差异仅体现在胸径,优良林分胸径连年生长量主要受极端低温影响,而中等和差林分则与年均降水量相关性最大;各分级木间柚木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无明显差异;影响树高和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分别为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结论]柚木各生长类型及分级木的生长过程整体趋势基本一致,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生长量大小和快速生长期长短。约30年生柚木人工林仍未达到数量成熟,后期抚育经营对于其优质大径材高效培育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不同坡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下属的孟滦林场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借助Excel和ForStat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坡位华北落叶松树高、胸径以及材积变化规律,以掌握树木个体生长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各生长因子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二次生长,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10年达最大值,而材积连年生长量在20年达最大值,在25年各因子同时出现二次生长。华北落叶松平均树高生长量最大为0.7m,平均胸径生长量最大为0.78cm,平均材积生长量为0.00629m^3。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密度调控生长时效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天然林进行不同密度调控试验,在林分改造12a后生长结果表明:(1)间伐后不同的保留密度对树冠发育,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的生长影响显著,其随着保留密度的增加,各生长指标逐渐减小,这说明间伐前期对马尾松胸径的影响效应可保留相当长的时间。但从生长时效性看,间伐后密度对林分胸径生长的影响主要在间伐后的1-3a内,此后每年的胸径增长效应逐渐减弱。(2)间伐后保留密度的不同,对林分树高逐年生长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对其枝下高有一定影响,随保留密度减小,枝下高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