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鸡腺肌胃炎是以腺胃肿大、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肌胃和腺胃是鸡的主要消化器官,当二者出现病变时,鸡的消化功能减退,饲料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其粪便中携带未消化的饲料颗粒,饲料转化率低。各品种、年龄的鸡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季节交替时发病率高些),雏鸡发病率最高,成年鸡多呈隐性感染。鸡腺肌胃炎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预防应禁止饲喂霉变饲料,不长期饲喂单一饲料,并应加强清洁消毒,做好饲养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2.
鸡腺胃炎是指以腺胃肿大和腺胃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特征包括鸡体苍白,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低、粪便中有未消化或消化不良的饲料(一般称为过料)。剖检病变以腺胃肿胀、溃疡、肌胃角质层糜烂、脾脏、胸腺、法氏囊萎缩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1、鸡的消化特点。鸡无牙齿,食物不经咀嚼便可吞咽,故鸡口腔无机械消化作用。鸡的食管较长、较宽,易扩张,利于较大食物通过。鸡嗉囊主要有贮存、湿润、软化饲料的作用。鸡腺胃可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变性和分解。因腺胃体积很小,腺胃液与饲料混合后迅速进入了肌胃进行消化。肌胃又叫砂囊,其黏膜表面有淡黄色坚硬的类角质膜,俗称鸡内金,它可保护肌胃黏膜,  相似文献   

4.
圈养鸡和笼养鸡应特别注意喂砂粒。这主要是由于鸡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鸡有角质的喙,适宜啄食饲料,但口腔内没有牙齿,饲料不经咀嚼,即进入食道和胃。鸡的胃又分为肌胃和腺胃两部分。腺胃虽小,但消化腺发达,饲料在腺胃中浸沾消化液之后,很快进入肌胃。肌胃是鸡及其他禽类特有的消化器官,胃壁由坚韧而发达的肌肉构成,其收缩力很强;肌胃的内壁还有一层坚实的角质膜,其功能为保护肌胃壁,使不受损伤,且靠其机械作用,进行饲料磨碎。如肌胃中存有砂粒,可使食入颗粒饲料的消化率提高10%左  相似文献   

5.
根据鸡的消化系统特点和鸡有喜食沙和喜沙浴的生活习性,在养鸡场铺垫沙石和饲料中掺沙,这是一项不用投入或投入甚微而可获得较好收益的科学养鸡技术。一、沙能帮助消化。因鸡无牙齿,采食是囫囵吞枣,食物不在口腔咀嚼,鸡啄食饲料后,经食道入嗉囊,饲料在嗉囊贮存润滑软化,再有节律地把饲料送往胃中。鸡胃又分腺胃和肌胃,腺胃能分泌胃液和盐酸,消化饲料中的蛋白质,拌有消化液的食物然后进入肌胃。肌胃是一个坚硬的扁圆体。胃壁厚,肌肉十分发达,内覆有角质膜,俗称“鸡内金”。肌胃中常存有沙石。由于胃的收缩和沙石的摩擦,能磨碎…  相似文献   

6.
<正>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饲料管理不当极易受到霉菌的污染。鸡腺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鸡腺胃炎症,表现为食欲下降或不食,消瘦,鸡群整齐度差,腺胃肿胀,腺胃壁增厚,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本病是由一种或几种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及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综合征。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鸡的腺胃炎     
腺胃的正常功能是鸡体内饲料正常消化所必需的。全面良好的管理和疾病防制对于腺胃这一重要器官的状态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腺胃炎是一种以鸡采食量低、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粪便中有未消化或未完全消化的饲料等外观症状以及腺胃肿大如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鸡病死率可达30%~50%,并且病程长,死淘率高,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现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将该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鸡腺胃炎主要表现为病鸡精神沉郁,饮食减少,体重下降,发病中后期病鸡极度消瘦、苍白,最后因衰竭而死.临床以鸡生长受阻、发育不良,消瘦、衰竭死亡,饲料粪便、整齐度差为特点,以腺胃肿大如球,腺胃壁水肿、增厚,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腺胃乳头扁平甚至到消失、指压可流出清亮液体等为主要特征. 鸡腺胃炎不是一种特定的传染病或疾病,是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病鸡的一种临床病症,且发病非常普遍,可以造成鸡的料肉比下降,死淘率增加等,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鸡腺胃炎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广大的养殖户和兽医临床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鸡的消化生理特点和喜砂浴的生活习性,在鸡饲养中合理使用砂粒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对小规模养鸡的农户来说则是一项无需资金投入的。l砂粒是助消化剂鸡来食是先将饲料囫囵吞枣般地经口腔进人嗟囊。饲料在嗑囊中受到粘液的浸润软化后进入腺胃,腺胃分泌的胃蛋白酶和盐酸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得到初步少量消化。随后食物进入肌胃,肌胃壁肌肉十分发达,收缩力极强,胃内常存有砂粒。肌胃通过强有力的收缩并借助砂石相互间的研磨作用,将食物充分磨碎,形成食糜送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砂粒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消化剂作用。所以,在鸡…  相似文献   

11.
近期很多地区发生以采食量降低、饲料消化不良、鸡群生长严重受阻为特征的疾病,因病鸡腺胃肿大、肌胃角质层糜烂,诊断为传染性腺胃炎。  相似文献   

12.
本县喂肉鸡逐年增多,年饲养量达300万只,为了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饲料配方中常加进口鱼粉8—12%。即或是购买县饲料公司的配合料,喂时也常再加2—4%的进口鱼粉。喂后常引起鸡的发病和死亡,特别是3—4周龄的雏鸡较多,死亡率在3—4%左右、慢性病例生长停滞,发病严重的鸡场发病率可达30—40%。病鸡精神不振,吃食减少,全身羽毛逆立,垂头,嗜眠,鸡冠苍白,偶见病鸡或死亡鸡从口腔或鼻腔流出暗黑色液体。剖检时可见嗉囊呈黑色,肌肉苍白,口腔、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直到泄殖腔常有暗黑色液体,肌胃常贮满黑色液体。腺胃松弛无弹性,肌胃壁薄,砂粒少,肌胃角质层有米粒  相似文献   

13.
鸡肌胃糜烂症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肉鸡群中呈散发性发生,病鸡体重减轻,饲料报酬低,易使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其病变发生于肌胃和腺胃的里层,病变可从轻度的组织表面糜烂到严重的溃疡,甚者可导致胃壁穿孔并引起内出血及腹膜炎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一、腺胃是鸡的重要的消化器官鸡的消化系统由喙、口腔、咽、食道、嗉囊、腺胃、肌胃、肠管、泄殖腔及消化腺(肝和胰)等器官共同组成。喙由上、下颌角质化而成;口腔无齿,颊部退化,无咀嚼功能;唾液腺不发达,唾液中含少量淀粉酶;舌肌不发达,舌较硬且舌黏膜上无味觉乳头;食道上接咽部下与腺胃相连,在进入胸腔前形成膨大嗉囊并储存食物,其内侧腺体分泌的黏液可软化饲料并在微生物和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  相似文献   

15.
1饲料中毒1.1变质鱼粉病鸡从口腔流出棕色或黑色液体,排便困难,粪便多呈黑色酱油状。剖检后可见从口腔到直肠都有黑色液体,嗉囊有炎症;腺胃松软无弹性,腺胃乳头肿胀软腐,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目前在鸡群中广泛流行的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此病有明显的区域性,可引起鸡呼吸道、输卵管、肾脏、肠道及腺胃等多部位病变,致使鸡群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下降,常因继发或并发  相似文献   

17.
(一)流行情况肉鸡腺胃炎发病日龄一般在10~20天,采食量低于正常的1/3或更多,大群拉饲料颜色粪便,鸡群中体重不达标的鸡占比增大,死亡率5‰左右,解剖病死鸡腺胃肿胀,腺胃壁出血,肌胃角质层干裂、易剥离,肠道肿胀,死亡鸡只黏膜脱落,胸腺、法氏囊、脾脏萎缩,肾脏轻微肿胀。发现该病后,养殖场技术人员一般都投服很多药物,但收效甚微。(二)防制措施1.预防腺胃炎应该从雏鸡开始。造成肉鸡腺胃炎的最主要原  相似文献   

18.
1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腺胃炎发病初期,鸡群狂燥不安,来回奔跑,鸡只采食方式与正常时正好相反,专挑粉料吃,并且喜欢追食苍蝇。数日后鸡群出现大面积的缩头垂尾、呆立闭目、日渐消瘦等症状,排饲料便或细条样软便。腺胃显著肿大,呈半透明状,肌胃内明显增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许多地区出现了以鸡腺胃为主要病变的流行病:以鸡腺胃肿大,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腺胃乳头肿大或出血,肌胃糜烂为主要病理变化;同时表现采食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正>鸡腺胃炎是多因素引起的鸡腺胃或肌胃炎症,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或不食,机体消瘦,剖检腺胃有明显的充血、肿胀,胃内有大量黏液,重病患鸡在腺胃表面有大面积的坏死灶,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的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近期鸡腺胃炎疾病呈区域性流行高发趋势,该病病原还没明确说法,有的认为是腺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腺胃型传支、真菌毒素中毒等。鸡群发生鸡痘,尤其是眼型鸡痘时,腺胃炎发病也随之增多,有时在鸡痘之后继发,有时并发。山东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