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硫复合护色剂抑制干制苹果片褐变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富士”苹果片为试材,研究了氯化钠(0.7%)、氯化钙(0.6%)、柠檬酸(0.7%)、EDTA-2Na(0.16%)、异抗坏血酸钠(1.3%)和无硫复合护色液(氯化钠1.0%、氯化钙0.6%、柠檬酸0.9%、EDTA-2Na 0.16%、异抗坏血酸钠1.6%)6种无硫护色剂对干制苹果片抗坏血酸(维生素C)含量、还原性谷光甘肽(GSH)、总酚含量及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力的动态变化趋势影响.结果表明:无硫复合护色液对干制苹果片褐变的抑止是通过遏止果片中抗坏血酸(维生素C)、还原性谷光甘肽(GSH)、总酚含量的降低及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力增加而实现的.经不同无硫护色剂处理后,抗坏血酸(维生素C)、还原性谷光甘肽(GSH)、总酚含量随干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以非处理对照组降低最显著,复合护色剂对干制果片中上述生化指标含量下降的抑制作用最强,异维生素钠作用其次,接着是氯化钠和柠檬酸,效果较差的是氯化钙和EDTA-2Na护色液.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则随干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对文冠果保护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冠果水培枝为试验材料,对6个高温梯度、4种培养液处理条件下其叶中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的POD酶当温度在35℃时酶活力出现一明显峰值;CAT酶当温度在45℃时酶活力出现一个明显峰值;SOD、PPO酶在温度为35℃和45℃时先后出现明显峰值;POD和CAT酶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温度范围不同,温度在45℃之前,CAT酶起主要作用,温度高于45℃后POD酶起主要作用.不同铜、锌元素的水培液处理对PPO、SOD活性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即处理4:Cu(3)Zn(3)对PPO、SOD活性影响极其显著,其显著性依次4:Cu(3)Zn(3)>3:Cu(3)Zn(0)>2:Cu(0)Zn(3).保护酶系统酶活性与文冠果的生理代谢以及抗逆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对马铃薯试管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6000)(PEG-6000)模拟根际水分胁迫法,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了水分胁迫处理,选用了陇薯3号和大西洋2个品种,设对照(0% PEG)和处理(10% PEG)2个水平,对MDA含量和消除活性氧代谢的保护酶(CAT、POD和SOD)的活性进行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水分胁迫后,马铃薯试管苗叶片MDA含量、CAT、POD和SOD活性上升;再经过一定时间的水分胁迫后,陇薯3号和大西洋叶片MDA含量、CAT、POD和SOD活性分别达到不同峰值,随后各品种活性氧清除酶类SOD、POD和CAT活性及MDA含量开始下降;当解除水分胁迫后,CAT、POD、SOD活性开始上升,MDA含量降低,试验中2个马铃薯品种对水分胁迫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6个抗蚜性不同的西瓜品种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蚜虫危害对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危害对抗、感蚜虫西瓜品种叶片组织内PPO、POD、CAT、SOD、AsA-POD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抗蚜虫品种叶片组织内PPO、POD、CAT、SOD和AsA-POD活性显著升高;感蚜虫品种叶片组织内PPO、POD、CAT、SOD和AsA-POD活性无显著变化;说明PPO、POD、CAT、SOD和AsA-POD活性与西瓜抗蚜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以青椒为试材,采用超声波、水煮、蒸馏3种方法提取的油用牡丹丹皮液来处理贮藏期青椒,对青椒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丹皮液处理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减少了MDA的积累。说明丹皮液处理通过调节抗氧化酶体系活性调节活性氧代谢,能减轻青椒膜脂过氧化伤害,利于青椒储藏。  相似文献   

6.
以甜瓜品种“DQ122”(感白粉病)和“DQ21”(抗白粉病)为试材,研究了2个甜瓜品种苗期受白粉病侵染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等多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白粉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DQ21”能使细胞内S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MDA含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其自我调节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显著大于感病品种“DQ122”;感病品种的POD活性要强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具有保持较高PPO酶活性的能力;感病品种的电解质渗透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1a生尖果沙枣实生苗为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胁迫的不同时期,各处理膜透性的变化呈增加的趋势,且随时间的延长各处理中叶片的膜透性也逐渐增大。整个处理过程中,MDA含量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表明脂质过氧化反应水平较低。各处理中SOD和CAT活性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NaCl胁迫30d,随盐度的加重其活性达到最大值。另外,胁迫20d以内,POD活性随NaCl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并相同的处理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降低。经相关性分析可知,尖果沙枣的膜透性、MDA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表明尖果沙枣细胞膜透性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有关,也与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1a生尖果沙枣实生苗为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胁迫的不同时期,各处理膜透性的变化呈增加的趋势,且随时间的延长各处理中叶片的膜透性也逐渐增大。整个处理过程中,MDA含量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表明脂质过氧化反应水平较低。各处理中SOD和CAT活性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NaCl胁迫30d,随盐度的加重其活性达到最大值。另外,胁迫20d以内,POD活性随NaCl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并相同的处理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降低。经相关性分析可知,尖果沙枣的膜透性、MDA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表明尖果沙枣细胞膜透性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有关,也与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大五星"枇杷为试验材料,采用50μmol/L硝普钠(SNP)溶液浸果处理20min,常温贮藏后,研究一氧化氮(NO)对果实贮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NP处理明显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了脂氧含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从而抑制了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持膜的稳定性,延缓了果实的衰老进程。此外,SNP处理降低了贮藏期间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  相似文献   

10.
pH胁迫下杏鲍菇菌丝保护酶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道平  黄毅 《食用菌》2003,25(6):6-8
在不同pH胁迫时间下,对杏鲍菇菌丝保护酶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pH胁迫和高pH胁迫下。杏鲍菇菌丝保护酶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都是先升高,后下降;MDA的含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不同气体成分对黄金梨果心褐变指数的影响,分析了果心酚类物质、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果心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MDA含量、PPO活性与果心褐变指数呈正相关性,CAT活性与果心褐变指数呈负相关性。较高CO_2和O_2条件促进了果心酚类物质、MDA含量以及PPO活性升高和POD、CAT活性下降,果心褐变发生较早、程度较重。本试验在较低CO_2(1%)和O_2(5%)条件下可使黄金梨贮藏180d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金线兰组培苗为试材,采用提取粗酶液的方法,研究外源脱落酸(ABA)对金线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4种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ABA的长时间处理对提高SOD和POD活性较为显著;低浓度ABA处理下APX活性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高浓度ABA处理24h时APX活达到最大值;不同浓度ABA处理下CAT活性均呈"M"型的变化趋势。同工酶电泳分析发现,不同浓度的ABA处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均可诱导产生新的POD和APX酶带,而不诱导新的SOD和CAT酶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以榕树(Ficus microcorpa)为试材,研究了冬季低温条件下不同浓度赤霉素(GA3)(0、15、150mg/L)和硫酸铵((NH4)2SO4)(0、20、200g/L)处理15、30、45d对活性氧代谢酶系统的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非酶系统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GA3和(NH4)2SO4处理后可保持相对较高的抗氧化酶(POD、CAT、SOD)活性,削弱MDA含量的积累。在低温胁迫下随着GA3浓度的增加,POD活性、CAT活性和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NH4)2SO4浓度的增加,POD活性、CAT活性和SOD活性呈增高的趋势,而MDA含量下降。含200g/L(NH4)2SO4的各处理15d后G-POD活性均表现得极为明显,15mg/L GA3+200g/L(NH4)2SO4处理下,AsA-POD活性均达到最高,15mg/L GA3+200g/L(NH4)2SO4处理30d后SOD活性持续上升并达峰值,15mg/L GA3+20g/L(NH4)2SO4处理15d后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受GA3和(NH4)2SO4处理后榕树叶片MDA含量逐渐下降,在处理15d时达到最低;且30d和45d处理后整体MDA含量较15d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通过4种不同浓度保鲜液配比,测定分析了百合和康乃馨切花花瓣中POD、SOD、CAT3种主要保护酶的活性及切花的鲜重率.结果表明:POD百合花瓣低于康乃馨,SOD二者相近,CAT百合花瓣高于康乃馨.4种配比的保鲜液对二者切花的抗衰性均比CK强,其中最佳配比是处理4.2种切花的鲜重率、保水性最好的也是处理4.研究证明,切花保鲜抗衰由内因决定外果,以保护酶的活性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从15种候选解毒剂中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简称Foc 4)毒素解毒效果最好的2种解毒剂——硫酸锌和井冈霉素。在2 g.L-1浓度下,硫酸锌和井冈霉素对Foc 4毒素的钝化率分别为76.67%和71.33%,而在5 g.L-1浓度下,它们的钝化率分别为90.33%和80.00%。探索了毒素—硫酸锌和毒素—井冈霉素处理体系在2 g.L-1和5 g.L-1浓度下对香蕉苗5种防御酶(PAL、POD、PPO、SOD和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个处理体系中,香蕉苗PAL和PPO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PAL 36 h、PPO 36 h和48 h)较毒素单独处理(PAL 48 h、PPO 60 h)早;SOD和CAT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与对照基本一致;而POD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较复杂。总体上,这个处理体系的酶活高于毒素单独处理和无菌水对照。"毒素—硫酸锌处理体系"在PAL、SOD整体酶活上高于"毒素—井冈霉素处理体系",而后者在其他3种酶活上普遍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6.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对黄瓜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为试材,研究了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黄顶菊与黄瓜混作对黄瓜株高、干鲜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及黄顶菊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对混作的黄瓜株高和鲜重增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生长在黄顶菊附近的黄瓜的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及POD活性、CAT活性均低于单种黄瓜的对照,而MDA含量高于对照;不同浓度黄顶菊植株浸提液处理的黄瓜种子,随处理浓度的升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7.
NaCl和NaHCO_3对黄花补血草胁迫的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花补血草为试材,研究NaCl、NaHCO3胁迫对黄花补血草叶绿素(Chl)、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随2种盐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对NaCl处理的影响不明显,而在NaHCO3处理下,MDA含量持续增加;脯氨酸(Pro)含量随2种盐浓度增加而持续增加:抗氧化酶系统中的SOD、POD、CAT的活性持续提高。研究认为黄花补血草抗NaCl胁迫能力强于NaHCO3。  相似文献   

18.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对比分析了不同浓度二氧化氯(5、10、15mg·L-1)和臭氧(30、60、90mg·m-3)熏蒸处理对低温贮藏过程中葡萄总酚、原花青素、丙二醛(MDA)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巨峰’葡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一定浓度熏蒸保鲜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巨峰’葡萄总酚和原花青素的降解,保持较好的细胞膜完整性,抑制了MDA含量和PPO活性的增加,贮藏后期维持较稳定的POD和较高的CAT与SOD活性。综合分析表明,6个熏蒸处理中,10mg·L-1ClO2和60mg·m-3O3能够延缓葡萄的衰老进程,保持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和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晚熟桃品种"晚西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后期外层表面白色蜡、内层黄色蜡质,外层表面褐黑色、内层白色蜡纸,外层表面土黄包色、内层黑色蜡纸3种袋型套袋对其果皮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实果皮MDA含量升高,同时SOD活性和POD活性也相应有较大提高,说明套袋微域环境对果实发育形成一定胁迫,从而诱导了SOD活性和POD活性的上升;外层表面白色蜡纸、内层黄色蜡纸的果袋处理MDA含量最低,POD活性和SOD活性最高,可减轻套袋胁迫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三明野生蕉(Musa itinerans)抗寒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三明野生蕉为材料,以不耐寒‘天宝蕉’(Musa acuminata‘Tianbaojiao’)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比二者的叶片组织结构和在4℃低温处理24 h前后的表型变化。同时,比较低温处理前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SS)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三明野生蕉海绵组织较薄,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CTR)更高。低温处理后,三明野生蕉叶片挺立、无损伤,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冷害对其光合系统损伤不明显;低温处理前后,三明野生蕉SOD、POD和PPO活性和Pro含量均显著高于‘天宝蕉’。低温会导致三明野生蕉PP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而‘天宝蕉’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室温条件下,三明野生蕉CAT活性与‘天宝蕉’差异不大,低温处理后却显著高于‘天宝蕉’。【结论】三明野生蕉在低温处理前后的表型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不大,推测三明野生蕉抗寒特性与较高的CTR、抗氧化酶活性和Pr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