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代人工栽杉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栽培最广泛的主要商品用材树种,在我国栽植历史悠久,史书多有记载,以东晋陶侃植杉最早。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陶侃为长沙太尉时,曾“种杉结庵”于岳麓山,人称“杉庵”;至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自郴、桂攻长沙,杉与庵才毁于战火中。以此推断我国杉木人工栽培历史,至少有一千六百多年。但大规模人工植杉,则是在唐代以后。《太平寰宇记》有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大别山区桐城县人工栽杉的记载:“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县令韩震焚烧草木,栽植松杉。”大诗人白居易在江西九江任江州司马(公元815——819年)时,曾写《栽杉》诗来记述,诗为:“劲叶森利戟,孤茎挺端标,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的研究及溪后杉木速生丰产林土壤肥力比较,结果表明:①杉阔天然林和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均较高,天然林能培肥土壤,杉阔天然林的培肥地力的能力比杉木天然纯林好;②武夷山天然林土壤肥力远较溪后安曹下杉木丰产林为高,这与两者起源不同有关,人为干扰无疑加剧森林生态系统大量营养元素损失;③留阔植杉(栽杉保阔)及选择合适阔叶树作为杉木伴生树种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是杉木产区维持林地地力的良好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3.
杉庵旧址     
晋代陶侃(259—334)曾居麓山,“种杉结庵”,故名“杉庵”。其址就在书院之内。因此后人追溯书院历史,往往念及其开拓之功。还有一个射蟒传说,说岳麓山上原有一条巨蟒,化作道士,在长沙城到处扬言:“七月十五日夜,有神仙将从白鹤观(长沙城小西门附近)至抱黄洞(岳麓山禹王碑北向的山谷中)搭下一座天桥,引渡凡人升  相似文献   

4.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用材树种,其人工林面积和蓄积均占我国造林树种的首位。杉木栽培历史悠久,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栽杉规模的扩大,杉木生产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林分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及病虫害蔓延等。我国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福建是杉木的重要产区,全省分布范围甚广。由于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为措施的不同,杉木树高生长也随之而有差异。根据全省的气候、土壤、植被特点及造林经营传统和生长情况,可以将福建杉木栽培区初步划分为:生长最好的闽北中心产杉区、生长最差的闽南边缘产杉区和生长一般的闽东、闽西一般产杉区。但不同地区的生长差异究竟多大?树高生长趋势(即树高总生长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形状)是否一致?过去研究得很少,尤其是对实生杉木林过去研究得更少。因此,全省是否只要编制一个地位  相似文献   

6.
台湾峦大杉扦插育苗及其栽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台湾引进的峦大杉与杉木进行扦插繁育比较,结果表明:随着ABT处理浓度的升高,峦大杉的成活率先升后降,在80 mg.L-1时成活率最高;不同NAA处理浓度的峦大杉成活率均比杉木高,在120 mg.L-1时二者成活率的差距最大,随着NAA处理浓度的升高,峦大杉的成活率先升后降,而杉木的成活率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峦大杉适宜在砖红壤中栽培,较适宜在红壤中栽培。  相似文献   

7.
楠杉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楠木是我国的珍贵用材树种。但生长慢、经济收入迟,人工造林不多。本楠杉混交林,楠木是目的树种,试验结果表明:2楠:1杉株间混交的较好;1楠:1杉株间混交则营造较简单,也是一种可应用的混交方式。混交林中的楠木比楠木纯林生长稍差,但其中的杉木生长很好,且杉木小径材有利用价值,提早收入,以短养长,以杉养楠,是当前发展楠木生产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杉木多代连栽地轮栽闽楠后凋落物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闽楠林分的年凋落量比杉木多代连栽林(对照)增加了2 262.02 kg.hm-2,两树种的凋落物年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以叶的凋落量为最大,其次是枝条,再次是花果,第4是杂叶,第5是碎屑,最少的是杂枝.闽楠林凋落物的归还模式是主峰出现在4月份,占年凋落物总量的45.37%,该月的凋落物组成以叶为主,占月凋落量的绝对量(93.43%);而杉木多代连栽林则主峰出现在8月份,占年凋落物总量的48.49%,该月的凋落物组成虽也以杉叶为主,但它只约占了月凋落量的一半(48.35%),且杉木多代连栽林最大月的凋落量比闽楠林最大月的凋落量减少了900.62 kg.hm-2.凋落物的季节归还模式2种亦不同,闽楠林呈现出春季(50.40%)>秋季(24.19%)>夏季(23.04%)>冬季(2.37%),而杉木多代连栽林则呈现出秋季(53.06%)>春季(24.07%)>夏季(15.76%)>冬季(6.48%).  相似文献   

9.
杉松(Pinus hwangshanensis Hsia var.WulingensisS.C.Li)分布江西省武宁县石门公社马嘶坑一带,在海拔450米以上的山地有成片生长。针叶较马尾松短粗,千形通直,木材色浅似杉木,很受群众欢迎,通称“杉松”。安徽农学院李书春鉴定为黄山松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来舟国有林场31年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峦大杉和杉木生长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峦大杉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生长性状指标显著高于杉木;树种间分级木比例无显著差异,但峦大杉分化略大;峦大杉胸高形数显著高于杉木,枝下高比例显著低于杉木,但树种间的枝下高无显著差异;应用改进可变指数削度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两个树种的干形曲线与干形形状,峦大杉比杉木有着更小的削度、更优的干形和更好的干材品质;峦大杉的平均冠幅、冠长、冠长率、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生长空间指数和竞争指数等显著大于杉木,但峦大杉的树冠圆满度显著小于杉木,树冠更狭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芒果引进中国的历史进行考辨。全文分四部分:1.考证现在栽培的芒果非中国原产,它应该是从印度或斯里兰卡传入的。2.驳芒果由唐代玄类从印度传入之说,考证玄奘在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的庵没罗果就是现在的沙果,而非芒果。3.驳清代吴其浚以为芒果在元代已经栽培之说,考证吴氏将黎檬误为芒果;又驳《珠江三角洲农业志》(1976)以为扁桃就是芒果之说,考证元代以前,广东没有芒果栽培。4.考证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中国方志开始有芒果记载,其时并不普遍;它的传入,当在明代初年。芒果自明代传入以后,经过人工栽培,已有十多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杉木—千年桐人工混交林种内种间竞争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闽北地区3-5年生杉木—千年桐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杉桐混交林的竞争强度均高于同龄纯林,随林龄增长,竞争强度逐渐减弱。杉桐混交林中以杉木之间的种内竞争为主导。无论纯林还是混交林,对象木受到的竞争强度基本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杉木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与杉木种内、杉桐种间的竞争强度呈幂函数关系,其胸径大小与竞争强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预测结果可知,当杉木胸径达到30 cm后,林分竞争强度趋缓。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因子对甘草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栽培密度和栽培深度等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寻找人工甘草在当地取得高产的途径。结果表明:甘草的移栽方式,移栽深度与移栽密度均为甘草产量形成的相关因子。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甘草不同移栽方式可提高甘草产量,斜栽和平栽适合于大面积的规模种植,但以斜栽为主要推广栽培模式;适宜的栽培深度为10~15cm;适宜栽培密度为15万株/hm2。几项技术综合采用,能获得2430kg/hm2以上的地上产量和4600kg/hm2以上的地下产量。  相似文献   

14.
秃杉可以改善杉木连栽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杉木、秃杉混交能够延缓甚至防止地力衰退,探讨两者混交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树种组成林分之间,在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方面,都有着极显著差异;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Ⅰ、Ⅱ、Ⅲ类地的混交比例,分别以8杉2秃、5杉5秃、5杉5秃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15.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 1 1年生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测定结果表明 :杉拟混交林土壤结构体、孔隙状况、水分状况和土壤化学性质均较杉木纯林有所改善 ;各模式 0~ 2 0cm土壤 >0 .2 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杉木纯林提高 6.2 1 % ;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较杉木纯林增加 9.87%和 1 8.0 6% ;杉拟 3∶1混交林 0~2 0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分别提高了 1 1 .96% ,2 0 .5 5 % ,2 2 .46% ;各模式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 ,杉拟 3∶1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比杉木纯林提高 43 .96%。这说明通过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针叶树之间的混交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水源涵养作用 ,对防止杉木多代连栽造成的地力衰退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杉木是我国南方用材林基地主要的造林树种。我省闽南、闽东丘陵地区,日照强,风力大,林地干燥瘠薄,栽杉往往难以成材。各地的广大群众和技术人员,针对这气候和土壤特点,营造了不少以杉木为主的各种混交林,改善了杉木的生境,促进了杉木的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不同杉木林经营模式的土壤结构演变规律,应用分形模型,对不同杉木林经营模式下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及其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杉木林经营模式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值由大到小均为人工林1人工林2老龄林萌芽林天然林,这说明2种近自然杉木林经营模式(萌芽林与老龄林)比传统栽杉模式(人工林1与人工林2)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但仍不如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均与0.25-0.05 mm粒径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05-0.01 mm、0.005-0.001 mm及小于0.001 mm粒径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0-40 cm土层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全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杉楠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44-145,227
针对当前杉木纯林连栽引起林分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等问题,开展杉木与楠木混交造林试验研究,对杉楠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在生长量、林内小气候和土壤肥力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楠木按1∶1和1∶2混交,林分中杉木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均超过杉木纯林,其中杉木与楠木1∶1混交,林分中杉木各生长指标增加幅度较大,与杉木纯林相比,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分别增加了43.07%、113.83%和35.61%.杉楠混交后,林内湿度提高,林内气温、土温和光照强度降低,土壤变得疏松、通气和透水,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本试验条件下杉木与楠木混交的最佳模式为杉楠行状混交.  相似文献   

19.
<正> 根据我院森林植物教研组于1975年在龙岩万安伐木场采集木材标本时,听该厂王厂长介绍,当地有一种树,群众叫它“松皮杉”,但当时未找到实物,随后由詹村荣同志寄来一份附有树皮的枝叶标本;1976年,作者在闽西进行植物资源调查时,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找到了该种植物,并采得带有球果的标本,经初步鉴定是杉木之一新变型,现预报如下: 松皮杉新变型 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等不同林分,林下地栽、林下控根容器栽培、大棚地栽和大棚盆栽等不同栽培模式三叶青的叶绿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发现,在郁闭度过高(90%)或过低(40%~50%)的杉木林下,三叶青的光合性能和生长发育均受到抑制;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三叶青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光合生理性能均优于杉木林下和毛竹林下;大棚栽培的三叶青比林下栽培的三叶青表现出更优的光合能力和生长发育状况。最终发现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用控根容器并架设攀援网种植三叶青,可能会获得较佳光合性能和较佳叶片形态的三叶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