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根据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和吕梁地区方山县的调查结果,对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现状、趋势以及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农户整体上属于比较贫困农户,今后在实施退耕还林的过程中还需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引入参与式方法,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目前种植业仍然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耕地面积仍然是影响农户收入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结构正在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养殖业和林果业收入近期内可望有较大幅度提高,退耕还林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种植业收入有一定影响,但对家庭总收入没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区监测农户收入分析,发现退耕还林工程改变了农民收入结构,种植收入比例锐减31个百分点,劳务收入比例、工副业收入比例、林业收入比例都有所增加。农民总收入由1998年的户均7997元,增加到2008年的户均14348元,总收入翻了一番,其中种植业收入增加了54.71%,养殖业收入增加了231.1%,林业收入增加了447.8%。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在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等多方面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文中旨在揭示退耕还林还草背景下,脱贫地区农户收入的各影响因素对其家庭总收入和林业收入在不同水平分位数上的影响程度,以期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和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在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4个定点帮扶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农户的收入结构,提出林业收入的重要性,采取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探究退耕还林还草背景下脱贫地区农户家庭总收入和林业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还草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收入脱贫农户的增收,但促进了中高收入脱贫农户的收入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3条调整优化建议:1)准确识别脱贫农户家庭收入,对于低收入农户审慎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度,对于中高收入的农户在林业产业政策引导下优先退耕;2)引入林业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农户林业适度规模经营;3)提升农户的生态认知能力,推动扶贫、扶志与扶智的结合,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不同贫困程度农户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探究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高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收入以及缓解退耕地区农村贫困状况,明确该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为探索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剔除城镇住户、流动人口样本以及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省份后保留7 150户农村住户样本,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分别估计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用以检验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有效提升退耕农户收入水平,基于收入类型进一步剖析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明确工程对退耕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机制。【结果】基于反事实假设,从家庭整体收入水平来看,参与退耕显著增加了一般贫困退耕农户和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且重度贫困退耕农户的增收效应更明显;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直接效应表现为,与未参与退耕的反事实相比,参与退耕的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分别增加15.9%和18.6%;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收入的间接效应表现为,非贫困农户、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提高了4.0%、7.9%和24.6%。【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可增加一般贫困农户和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其中,通过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对重度贫困农户收入有直接影响;通过人均工资性收入对不同贫困程度农户均有正向间接影响,且随着贫困程度的加深,间接效应越大。因此,对不同贫困程度退耕农户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和非农生产就业的知识技能培训能更有效利用工程资金,可为实现工程增收和减贫目标及建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5.
截至2005年,会泽县退耕还林(草)面积为1.67万hm2,预计30a后活立木蓄积可增加39万m3.退耕地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地表径流比退耕前显著下降.于2006年5月在金钟镇5个有代表性的自然村共抽取了50户退耕农户进行调查,经分析认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是:推动了农户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使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增加;各类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不大,农产品产值结构变动较大;提高了农户总体福利水平.提出了保障工程可持性的对策和措施:对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促进农户收入多元化,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邢台县浆水镇9村265户样本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农户家庭经营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基本经营形式。这一新生事物完全适应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其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农民收入虽有大幅度提高,但水平仍然很低,农户间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山区农村经济仍在一个低水平上运行。本文还对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相关因素和农户收支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家庭经营管理的建议。最后,对加强农户家庭经营方面的研究与领导也提出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内蒙古、山西省和河北省330户6年期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项目对农户收入的影响。通过对农户总收入进行分解,分析显示"退耕还林"项目对农户的农业收入具有负向影响,对工资和经营性收入具有正向影响。但是,前者的影响作用强于后者,并且农业收入仍然是样本农户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从现阶段看,"退耕还林"项目对农户总收入表现为负向影响作用。这一结论说明,当前"退耕还林"项目在实现环境效益目标的同时,并没有有效弥补当地农户的收入损失。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克松 《绿色科技》2014,(2):131-132
指出了退耕还林必然会对农户的生计造成一定的影响,短期来看对于农户的经济收入是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退耕还林之后,农户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找到替代而获得收入,退耕还林的有关补偿也是非常有限,所以农户的收入会受到一定影响。长远来看这有助于非农收入的增加,通过资产的累积促进农村社会资本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户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是我国林业部门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的战略方针,通过将现有的一些耕地有计划的将其停止耕种,然后结合地方土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植树造林,达到增加森林植被,维持生态平衡的目标。毋庸谏言,在通过退耕还林优化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对当地农户生计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意味着农户的收入在短期之内会明显降低。但是,从可持续角度来分析,退耕还林实则是可以帮助农民逐渐增加收入,在促进农户资产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从青海省退耕还林实施背景与现状入手,结合可持续生计相关研究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对农户持续生计的影响,并提出了维持农户生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检验退耕还林工程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调整退耕还林工程后续政策及实施其他生态恢复项目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四川、河北、陕西等6省(区)15个案例县1 158个样本农户1995—201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考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总体影响和边际影响,建立样本农户总收入决定方程;以基尼系数、泰尔-L指数和泰尔-T指数作为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采用Shapley值分解法对样本农户的总收入决定方程进行分解,全面系统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经验性结果显示,样本农户是否参加退耕还林工程和参加退耕还林工程面积对总收入的影响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1999—2012年,样本农户是否参加退耕还林工程和参加退耕还林工程面积对总收入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贡献率最高为2008年,是否参加退耕还林工程和参加退耕还林工程面积的贡献率分别为3.04%和4.55%;在变化趋势上,退耕还林工程对样本农户总收入泰尔-L指数和泰尔-T指数的贡献与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基本一致。【结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增加了样本农户的总收入,但拉大了样本农户的总收入不平等。因此,就生态恢复工程对农户收入不平等可能产生的影响而言,有必要引起高度关注,实现生态恢复、农民增收与分配公平的多赢。  相似文献   

11.
我省自1999年开始试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林草植被,改善了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程度减轻;退耕还林对农户的补助政策更是深得人心,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6县退耕还林农户收益分析及增收对策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珍  文冰  王伟  娄玉娥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4):131-134,138
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6个地(市)退耕农户进行调研,对农户的林业收入状况、在退耕地所经营的林业项目以及退耕面积与收益等3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农户的林业收入有高型、中高型、中等型、偏低型以及低下型5种类型.对退耕还林发展林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促进当地林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安、济源等12个退耕还林重点县120户退耕农户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情况、生活设施状况、经营土地情况以及家庭收入情况的跟踪调查得出:退耕农户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庭收入稳步增长;务工和从事副业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是退耕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退耕还林补助在家庭总收入中占的比例为1.7%~5.6%。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作为规模巨大的生态工程,退耕还林的目标不仅要实现生态效益,还要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和脱贫致富。分析退耕还林对农户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基于退耕还林政策的时空差异视角,就我国4省8县于1995—2014年间的6次农村住户追踪的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分析法,实证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结果】1)分析表明工程总体上对农户劳动力从事林业、非农就业的影响正向显著,对从事农业、畜牧渔业活动影响不显著;2)分区域来看,对黄河流域农户劳动力从事林业、农业、畜牧渔业活动和非农就业影响均较显著;对长江流域农户劳动力从事林业活动影响正向显著,而对从事农业活动影响负向显著,对从事畜牧渔业活动和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3)分时间来看,退耕还林年数对农户劳动力从事林业活动、非农就业影响正向显著,且持续性强;对农户劳动力从事农业、畜牧渔业活动影响则不显著或显著无持续性。【结论】在退耕还林工程后续设计中,应实施浮动的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出台相应措施针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农户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性,实现农户增收和脱贫,从而更有效地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竹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旅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一些贫困地区而言,竹产业已成为许多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异地安置脱贫等工程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林业改革政策的推动也给竹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外部环境。田林县麻竹林资源丰富,麻竹业发展潜力大,特别是麻竹笋加工业发展较快,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论述从1995~2005年,三个五年期间,田林县农民收入的变化及麻竹产业产值增加的变化。同时随机挑选了85户农户进行收入调查,分析麻竹产业收入占总收入中的变化及麻竹产业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6省区1 921个样本农户1995-2008年的跟踪数据,将持久收入假说理论引入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中,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京津风沙源治理区,退耕还林工程可显著增加样本农户的非基本性需求消费;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区,退耕还林工程则显著增加样本农户的基本性需求消费.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化隆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的基本情况,产生效益调查分析,找出了化隆县森林资源状况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对柠宁等灌木林退耕地流转和如何增加农户收入提出思考及具体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8.
选取陕西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据,分析退耕还林对保护区周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人数、外出打工人数及是否参与退耕还林几项因素对农户家庭收入增加均呈正向影响。提出了增加保护区农户专业培训、丰富非农就业渠道、提高退耕还林补贴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改善农户生计、提高农民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效果的角度,借助相应的数据调查和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对某县区农户的审计变化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农户本身的就业时间增加,不过因为生计资本的差异性,其生活状况并不确定。为此,提出了通过提高自然与金融资本的方式,以改善农户生计,通过提高人力和物质资本的方式,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丽英 《绿色科技》2015,(3):302-303
指出了退耕还林工作势必对农户的生计造成影响,分析了可持续生计方法,从收入、资产等方面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农户的影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