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荷兰豆—优质稻—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是三明市政府组织的全市粮钱丰收竞赛活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适应清流县推广的高效种植模式,文章就荷兰豆、优质稻、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晚稻威优64、威优35等早中熟杂交组合面积不断扩大,这些组合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播种,秧田播种前空闲时间很长。怎样利用晚稻秧田播种前种植一季作物呢?1984年在我县龙凤山乡进行了豆—秧—稻复种制的试验,面积1.1亩,结果亩产大豆87.6公斤,晚稻亩平477.9公斤。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稻豆复种模式较常规双季稻种植模式的优势,于2022年在杭州富阳设置早稻—晚稻、春大豆—晚稻与早稻—秋大豆3种种植模式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与大田管理下,春大豆—晚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较双季稻模式提升63.3%,主要得益于晚稻产量的提高及春大豆的经济效益高于早稻;春大豆—晚稻模式下晚稻干物质量较双季稻模式晚稻增加206.3%;早稻—秋大豆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双季稻模式提高51.0%,两种模式下早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但秋大豆的经济效益高于双季晚稻。稻豆复种可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并提高作物总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系统研究了娄底市双季稻产量徘徊的原因,主要是气温升高,导致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变劣;以"中配中"为主的早晚稻搭配方式,严重浪费温光资源;耕地质量下降,污染逐年加剧;优质稻品种比例扩大;栽培管理粗放,投入减少,良种良法不配套等。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早晚稻品种布局,提高光能利用率;大力发展以绿肥油菜为主的冬季农业,培肥地力;改革早晚稻播种期,进一步挖掘双季稻增产潜力;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全面开展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2年在永泰梧桐镇推广早中稻—再生稻—冬马铃薯高产栽培模式,以挖掘当地耕地增产潜力,增加粮食总产,提高农民收入。通过示范、推广,探讨该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早晚稻品种合理搭配,以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温、光、水资源,发挥早晚稻不同熟期品种最大的增产潜力,有利于增加总产为原则。 本文试图从双峰县气象障碍因子对早晚稻生产影响和早晚稻各类品种的增产潜力及温、光、水资源入手,探讨双峰县早晚稻品种搭配模式,进而为双峰县合理搭配早晚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区现有耕地169452亩,平均每人不足7分地,人多地少.经济作物以麻、薄荷为主,占耕地面积的52.4%。1974年以来,广大干部和群众为探索高产新途径,进行了玉米与红麻黄麻套种,元麦—黄麻—晚稻,元麦—早稻套黄麻、元麦—黄麻—红萝卜、元麦—黄麻—薄荷等几种不同形式的种植试验,结果仍以玉米与红麻黄  相似文献   

8.
<正>1 选育过程川芋早(801—5)是用四川农科院作物所创新的早熟、高产、休眠期短的7032—2作母本,引进的燕子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无性系选育而成.1980年培育实生苗,当代表现早熟、块大、单株产量为0.31公斤,1982年加入选种试验,1983~1984年参加品比试验表现优异,1985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同期进入生产试验.经多年试验结果,其产量、品质、农艺性状等均超过或优于大面积栽培品种.1991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审定通过,定名川芋早.2 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在尤溪县单季稻区利用中稻移栽前的空闲田种植一季荷兰豆,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介绍了高山单季稻区豆—稻两季栽培的经验和技术。  相似文献   

10.
早、晚稻在孕穗期和齐穗期各喷施一次韶峰液肥能明显改善水稻的经济学性状,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对防治水稻稻飞虱有一定的效果,且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试验区早、晚稻的增产率分别为7.8%,12.9%,每公顷分别可增加纯收益520.5和1 566.0元.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液肥可以在益阳市早、晚稻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烤烟—杂交晚稻连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Culturalpracticesforthecroppingpatternofcuredtobacco—latehybridrice湖南省永兴县自1985年以来进行了烤烟—杂交晚稻连作高产配套栽培试验,烤烟面积逐年...  相似文献   

12.
我区现有耕地169452亩,平均每人不足7分地,人多地少,经济作物以麻、薄荷为主,占耕地面积的52.4%。1974年以来,广大干部和群众为探索高产新途径,进行了玉米与红麻黄麻套种,元麦—黄麻—晚稻、元麦—早稻套黄麻、元麦—黄麻—红萝卜、元麦—黄麻—薄荷等几种不同形式的种植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在相同栽培技术条件下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早稻株两优99、湘早籼29、湘丰早119、湘早143、金优402、湘早籼24,晚稻威优644、金优207、培两优210、汕优46、新香优80、湘晚籼10号其叶片净光合速率、功能叶和籽粒中蔗糖磷酸化酶(SDPS)与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等碳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实际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湘早籼29、湘早143和金优402,晚稻金优207和汕优46其净光合速率较高;早稻湘早籼29、金优402、湘早143和晚稻金优207、湘晚籼10号、培两优210、新香优80其功能叶和籽粒中sPS活性较强;早稻湘早籼29、湘早143、湘早籼24和晚稻金优207、新香优80其功能叶和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较强.考种计产结果也表明,早稻湘早籼29、湘早143、湘早籼24和晚稻金优207、培两优210、新香优80具有大穗型、高结实率和粒大的特点,因而产量较高,适宜作高产水稻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直播稻用种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于2009年在沅江草尾镇进行了早晚稻直播不同类型品种用种量研究,初步摸索出了洞庭湖区双季稻直播适宜的用种量,其中早稻直播中熟常规品种适宜用种量为120~150 kg/hm2,中熟早杂品种适宜用种量为37.5~45 kg/hm2;晚稻直播常规中熟早稻品种适宜用种量为105~127.5 kg/hm2,晚稻直播中熟早杂品种适宜用种量为45~52.5 kg/hm2。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江西赣中地区棉花与荷兰豆套作模式及轻简栽培模式,并介绍该模式下棉花、荷兰豆的轻简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配套栽培的优质良种、田块选择、科学肥水管理、棉花化学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内容.棉花荷兰豆套种经济效益比棉花单作提高59.5%、比荷兰豆单作提高2.84%,棉花荷兰豆套种模式投入减少,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以...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田小区试验,采用圆柱体静止箱/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了不同水肥模式下早晚稻在各生育时期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通量,比较了不同水肥组合模式累积排放量差异.结果表明:早晚稻甲烷排放均表现为单峰模式,早稻峰值出现在齐穗期,晚稻在分蘖期;早稻氧化亚氮排放通量随着水稻生长呈递增趋势,晚稻季节变化明显.淹水灌溉甲烷累积排放量高于间歇灌溉;早稻淹水灌溉施高氮甲烷排放量最高,间歇灌溉无氮肥处理甲烷累积排放量最低,极差为8.97 g,/m2;晚稻甲烷累积排放量以淹水灌溉施高氮最高,间歇灌溉施低氮肥最低,极差为13.11 g/m2;早稻氧化亚氮累积排放量以间歇灌溉施高氮最高,淹水灌溉不施氮最低,极差为40.6g/m2;晚稻间歇灌溉普遍高于淹水灌溉,极差为152.5g/m2.甲烷排放与5 cm、10 cm处土壤Eh值呈显著负相关,氧化亚氮与之相关性不显著.因此,间歇灌溉减少甲烷排放,促进了氧化亚氮排放,淹水灌溉有利于甲烷排放,但抑制了氧化亚氮排放;高氮肥施用有利于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7.
小粒型绮优系列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用小粒型优质野败不育系绮A配制了绮优桂99、绮优1025和绮优293等3个小粒型优质感温杂交稻组合,千粒重仅18~21 g,主要品质指标达国标优质米标准,一般产量与同熟期主栽组合相当.绮优桂99和绮优1025适合桂南及桂中南部作早、晚稻,桂中北部作晚稻种植,绮优293可在广西全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我县地处湘东北丘陵山区,晚稻育秧期间,正值高温季节,秧苗生长迅速、旺盛,往往苗体过高、纤弱、黄瘦,达不到老健、矮壮、分蘖的要求,移栽后,抵抗不了高温干燥的环境,败苗现象严重,返青慢,不能早生快发。加之,有时因移栽超脱季节而出现超龄秧等问题,晚稻单产普遍较低。1989—1990年我局组织多点开展了杂交晚稻应用多效唑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多效唑在我县晚稻大面积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华南双季稻区是我国优质籼稻的主产区之一,研究气候变暖对华南双季稻稻米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稻田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对早稻(合丰丝苗,2020年;粤禾丝苗,2021年)和晚稻(粤禾丝苗,2020和2021年)进行全生育期昼夜不间断增温处理,分析增温对早、晚稻加工、外观、营养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增温处理相比,增温(早稻,1.5~1.8℃;晚稻1.9~2.0℃)对早、晚稻糙米率均无显著影响。增温条件下,早稻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显著降低,而晚稻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无显著变化。增温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影响在早、晚稻之间呈相反趋势;增温显著提高早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而降低晚稻垩白粒率。增温条件下,早、晚稻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呈升高趋势。此外,增温提高早、晚稻稻米峰值黏度和米饭黏性,降低其消减值及晚稻糊化温度和米饭硬度。相关分析表明,增温条件下,早、晚稻糊化特性和米饭质构的改变主要与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有关。【结论】增温导致早稻加工和外观品质变差,而有利于改善其营养和食味品质。增温条件下,晚稻外观、营养和食味品质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浙南山区景宁县同全国一样,十分重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景宁县年种植单季晚稻5333hm2,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65%,其中在县城郊区范围种植单季晚稻1333hm2,原产量不高的双季稻改为单季稻。全县大多为马铃薯—稻两熟制,部分为马铃薯(春粮)—稻—菜的3熟制,由于品种种植多年,复种指数低,产量不稳,产值不高,针对这种实际,2003年以来,景宁县农业局在澄照乡三石村,渤海镇旦水等地试验示范,推广种植“马铃薯—稻(鸭)—菜”1.68hm2,经过有关部门验收,每667m2收马铃薯1674kg,收稻谷582.1kg,鸭(12.2只)13.5kg,收冬菜4217kg。以当地市场价计算(马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