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调查湖北省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免疫抗体水平和野毒感染情况,试验应用猪PRV gB和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采集的湖北省11个市(州)的16个规模化猪场的1 109份血清样品按照不同猪场、不同地区和不同生长阶段三个方面进行了PRV gB和PRV gE抗体的检测(包括阳性数和阳性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被检测的16个猪场中有12个为野毒阳性感染场,占比为75%。在不同猪场,PRV gB阳性样品数为953份,阳性率为85. 93%; PRV gE阳性样品数为223份,阳性率为20. 11%; PRV gB抗体阳性率与PRV gE抗体阳性率呈显著负相关。在不同地区,PRV gB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为鄂中,为90. 36%; 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地区为鄂东,为30. 75%。在不同生长阶段,PRV gB抗体阳性率最高的猪为后备母猪,为93. 06%; 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的猪为经产母猪,为30. 38%。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8):76-79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对2012年1月—2015年8月送检的16个省(直辖市)包括240个规模化猪场的7 443份血清样品进行PRV gp I(gE)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送检样品中PRVgp I(g E)抗体阳性率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8月份前分别为39.4%,39.6%,43.8%和50.8%。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检测结果分析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野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明显,后备母猪和公猪的PRV gpI(gE)的阳性率偏高;不同季度送检的血清PRV野毒抗体阳性率也有差异。送检样品的规模化养猪场使用的猪伪狂犬疫苗均是gE基因缺失的活疫苗,因此,gE抗体阳性的猪场可以判定为PRV野毒感染阳性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华东六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对2017年华东地区6个省份310家猪场送检的10 179份猪血清样品,应用PRV 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48 家猪场被检出PRV gE阳性抗体,场群阳性率为80.00%(248/310);4 546份血清样本被检出PRV gE抗体阳性,样本阳性率为44.66%(4 546/10 179)。对不同季节和不同饲养阶段样品的PRV gE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发现:春季样品阳性率最高,冬季偏低;种母猪样本阳性率最高,为60.59%,其次是经产母猪,种公猪最低。结果表明,华东六省猪群PRV野毒感染较为严重,尤其是母猪群。因此,这些省份应加大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控力度,重点关注种母猪群。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状况及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2018年在湖南省14个市州208个规模猪场采集4288份猪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伪狂犬病毒抗体。结果显示,免疫猪PRV gB抗体个体阳性率为78.1%,PRV gE抗体个体阳性率为21.0%,场阳性率为38.9%;从不同养殖规模来看,存栏量在1000头以上的大型猪场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2.9%;在季节分布上,夏季猪群的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5.1%;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以种母猪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6.2%。表明猪伪狂犬病在湖南地区仍广泛流行,野毒感染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免疫抗体水平及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IDEXX公司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E、PRV gB、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古典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检测试剂盒对该猪场71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免疫抗体、野毒抗体检测.同时检测了PRRSV及CSFV的免疫抗体结果表明,PRV gB抗体平均阳性率为90.92%(651/716);PRV gE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82%(56/716),其中种母猪、种公猪的PRV gE抗体阳性率最低,均为0(0/350、0/16);育肥猪的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9.3%(22/114);后备母猪、后备公猪及仔猪的PRV 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66%(17/116)、7.14%(2/28)和16.3%(15/92);PRRS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7.71%(628/716);CSF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3.24%(596/716)同时发现PRV gE抗体阳性率高的猪群,其他疫病免疫抗体的阳性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PRV的感染有关。本研究了解了该场当前PRV的感染与免疫情况.对于指导猪场防控PRV具有重要意义,也为PRV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20,(1):122-124
为了解近2年苏豫赣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采集江苏、河南和江西3省111家规模猪场3 804份猪的血清样品,用PRV gE-ELISA抗体检测方法进行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猪场PRV gE抗体阳性率为75.68%(84/111),血清样品总阳性率为36.75%(1 398/3 804),其中,种公猪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8.89%;生产母猪PRV gE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8.84%。此外,春季血清gE抗体阳性率最高,夏季较低。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猪场PRV野毒感染率依然较高,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加强综合防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西部分种猪场猪伪狂犬病毒(PRV)的感染情况,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18个不同规模种猪场送检的2 793份血清样品,采用法国LSI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发现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138份,总阳性率为4.94%,其中四个猪场检出PRV野毒感染。研究表明,广西部分猪群中存在PRV感染,感染率不一,某些猪场感染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安徽省规模化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采集99个不同规模种猪场血清样品3 344份,用ELISA方法开展PRV抗体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99个猪场中,66个种猪场PRV gE抗体阳性,阳性率66.67%;检测种猪血清3 344份,PRV gE抗体阳性率为18.96%。12个市的种猪场均有PRV感染的情况,其中滁州市PRV抗体阳性率最高;种猪群规模在200头以下的猪场,猪群PRV抗体阳性率较高,4胎以上的经产的母猪,免疫接种2次的母猪感染率较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安徽省不同规模种猪场PRV感染相当普遍,疫苗免疫接种并未从根本上消除PRV的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查出北京市郊区某规模种猪场隐性伪狂犬病感染猪并加以淘汰,达到净化猪场的目的,应用伪狂犬病病毒(PRV)gE蛋白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不同阶段猪群血清进行抽检。结果表明:该种猪场不同阶段猪均存在PRV gE抗体阳性猪,采取普检种猪并淘汰PRV gE抗体阳性猪、调整免疫程序、抓好综合性防控措施、采用PRV gB蛋白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免疫抗体等方法,使该种猪场猪的伪狂犬病得到了净化。说明用PRV gE蛋白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并淘汰PRV gE抗体阳性猪、调整免疫程序可以净化猪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南充地区规模化猪场中猪伪狂犬免疫抗体及野毒株感染抗体情况,应用伪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对4家不同规模化猪场内随机的80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 gB和PRV g E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4家不同规模猪场的800份血清样品中,gB阳性样品数量为624份,阳性率为78%;gE阳性样品数量为136份,阳性率为17%;在所抽检的不同猪群中,种猪和产房仔猪gB阳性率高于保育猪和育肥猪;保育猪和育肥猪gE阳性率高于种猪和产房仔猪,说明所选猪场猪群中保育猪和育肥猪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状况仍然比较严重,猪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形势依然严峻,猪伪狂犬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广西猪场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和免疫状况,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部分猪场随机采样送检的血清样品,应用ELISA方法开展PRV血清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分布上看,2018年PRV gE抗体场阳性率(57.71%)和个体阳性率(24.75%)均最高,此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个体阳性率下降明显(P<0.05),2020年下降至6.14%;各年间的PRV gB抗体场合格率差异不显著(P>0.05),均在90%以上,而2019年的个体阳性率(88.71%)最低,与其他年份差异显著(P<0.05)。冬季PRV gE和gB抗体个体阳性率最低,分别为14.96%和89.35%,与其他季节差异明显(P<0.05);冬季gE抗体场阳性率(42.97%)最低,与春季、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夏季(P<0.05),而gB抗体场合格率一年四季差异不显著(P>0.05),均在95%以上。从空间分布上看,广西14个地市猪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RV野毒感染,其中玉林市最严重,场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69.51%和35.86%,而钦州市最轻,分别为16.67%和4.07%;PRV gB抗体个体合格率普遍较高,均在84%以上。从不同生长阶段猪群上看,后备母猪、育肥猪PRV gE和gB抗体个体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其他生长阶段猪群(P<0.05),其中gE抗体个体阳性率在13%以下,而gB抗体个体阳性率不足80%。结果表明,近年广西规模猪场PRV野毒感染率较高,而疫苗免疫并不能完全阻止野毒株感染。建议通过PRV净化和提高规模猪场生物安全水平等措施来控制其流行。本研究为制定合理的猪伪狂犬病防控与净化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新疆石河子地区某猪规模化猪场O型口蹄疫病毒(FMD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抗体水平以及猪伪狂犬野毒(PRV)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ELISA检测技术对该场84份血清进行了FMDV、CSFV、PRRSV、PCV-2、PRV gE蛋白抗体检测.结果发现,FMDV抗体阳性率为70.24%;CSFV抗体阳性率为82.14%;PRRSV抗体阳性率为97.62%;PCV-2抗体阳性率为54.76%;PRV gE蛋白抗体阳性率为75.00%.该结果为了解该猪场5种常见传染病的整体免疫水平,进一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防制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党晓鹏  宁明正 《猪业科学》2015,(10):138-139
某农户小型种猪场疑似感染伪狂犬病病毒,为了检测出野毒感染猪,净化伪狂犬病,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采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免疫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进行5次野毒感染检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有临床症状的新生仔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经过连续监测、综合防控并适时淘汰,该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降为1.72%,发病仔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均降为零。猪场新生仔猪成活率提高,猪群基本无PRV感染,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龙岩市某规模化猪场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用PCR检测发病猪病料中PRV gE基因,进行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该场母猪、不同日龄商品猪血清中gE和gB抗体水平。结果表明,从3头发病猪病料中均扩增到1 755bp特异性条带,对该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次发病为PRV变异株感染引起。血清中gE和gB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母猪免疫(gB)抗体水平较高,gB抗体阳性率为100%,但不能阻止PRV感染,转阳率为20%;15日龄~55日龄商品猪具有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55日龄商品猪略有下降,70日龄商品猪gB抗体阳性率下降为20%,但15日龄~80日龄的商品猪gE抗体阳性率为0;而90日龄以上的商品猪存在不同程度的PRV感染,90日龄gE抗体阳性率为20%;150日龄和170日龄的gE抗体阳性率都为100%。本次检测结果可为该场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全国范围内中大型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在2012年—2013年,应用PCR方法及gE-ELISA试剂盒对采集自17个省126个集团或猪场的164份病料、2 212份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PR)病原及血清野毒gE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病料样品中,PRV野毒阳性率为34.1%,PRV野毒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总数的38.6%;血清样品中,PRV野毒抗体阳性猪场48个,猪场阳性率为38.1%,总样品阳性率为14.96%;2013年的感染率比2012年的高,且冬、夏两季PRV野毒阳性率较高;保育猪的PRV野毒阳性率最高,为22.34%,种母猪群PRV野毒阳性率为14.32%;华东地区PRV阳性比例最高,南方地区的PRV野毒阳性率高于北方地区。通过本次调查,说明PRV在我国的猪场依然普遍存在,对猪场进行PR的控制和净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大连市种公猪伪狂犬病(PR)免疫和野毒感染情况,以及种公猪带毒对猪场PR净化的影响,采用ELISA试验、荧光PCR试验,对24个种猪场的108头种公猪,对应检测伪狂犬病毒(PRV)gE抗体、gB抗体和精液中的PRV核酸,同时检测同场经产母猪的PRV gE抗体、gB抗体。根据种公猪检测结果,划分不同PR净化等级种公猪场,并分析不同等级种公猪场经产母猪的PRV gE抗体。结果显示:种公猪PRV gB抗体阳性率为71.3%,gE抗体阳性率为37.0%;精液PRV核酸阳性率为2.8%。精液PRV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的一级种公猪场,占比为25%;一级种公猪场的经产母猪PRV gE抗体全部为阴性,二、三、四级种公猪场的种公猪与经产母猪同步呈现从低到高的PRV野毒感染水平。结果表明:种公猪在PR净化中起关键性作用;对于PR净化,对种公猪不但要进行PRV gE抗体检测,还要进行精液病原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2018年山东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对山东省99家猪场共2 24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 gE-ELISA抗体检测。结果:猪场PRV gE抗体阳性率为82.83%(82/99),样本血清gE抗体阳性率为61.74%(1383/2240),而且春季样品阳性率最高,冬季较低。哺乳母猪血清阳性率最高,可达96.00%,其次是种公猪和后备母猪,表明该地区PRV野毒感染率依然较高,制定科学合理免疫程序并加强该病综合防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某集约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感染情况,清除感染猪只,净化伪狂犬病,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采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免疫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进行3次野毒感染检测;应用荧光PCR方法,对临床发病的仔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经过动态监测、加强综合防控和逐步淘汰措施,该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从35.29%逐步降低至0%,猪场自繁的仔猪存活率高,无PRV感染,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省不同区域、不同场点、不同群体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从河南省18地市253个不同规模场点采集血液样品9 540份,从河南省不同区域的猪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厂采集组织样品1 649份,采用PRV gE血清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采用荧光PCR检测组织样品中的PRV核酸,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gE全基因扩增、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gE抗体的平均个体阳性率为26.03%,场群阳性率为54.15%;不同场群中商品代养殖场的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均最高,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中,保育猪的个体阳性率最高,且冬季的个体阳性率最高。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54份病毒核酸阳性,平均个体阳性率为3.27%,对其中的4株PRV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4株gE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5%~99.9%,与国内经典株同源性为99.2%~99.5%,与国内流行变异毒株同源性为99.6%~99.9%,同属于GenotypeⅡ群,均为变异毒株。河南省猪场PRV的感染较为普遍,且流行毒株为变...  相似文献   

20.
2006-2008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监测现有的防疫控制体系下我国规模化猪场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IDEXX PRV gEELISA试剂盒对2006年9月~2008年9月送检的14个省(直辖市)89个规模化猪场的5312份样品血清进行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PRV野毒抗体阳性猪场有65个,占检测猪场总数的73.03%;各猪场血清样品中伪狂犬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3.40%。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检测结果分析表明,PRV野毒抗体阳性率随猪龄的增长而升高,且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野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而不同季度送检的血清PRV野毒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本次调查表明,我国免疫猪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仍存在猪伪狂犬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