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杂交水稻在几个热带国家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述了国外杂交水稻的推广种植概况,介绍了多年来中国杂交水稻在菲律宾、缅甸和几内亚3个热带地区国家的试验示范表现和推广应用情况,阐明了中国杂交水稻不仅能够在热带地区国家种植,而且能够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2016,(2):1-8
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积的67.97%,但杂交水稻面积及其占水稻面积的比例在1999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2013年维持在1 617.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3.37%;1996—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数量由133个增加到532个,而单个主要品种的平均年推广面积则由11.01万hm2下降到2.36万hm2,品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突破性品种匮乏;1996—2013年两系杂交水稻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由0.92%上升到33.59%,两系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杂交粳稻的年推广面积维持在20万~26万hm2,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1%~1.5%的极低水平,杂交粳稻在杂交水稻中的地位还极其微弱。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的产量在广东普遍高于常规稻品种。在抗风、耐涝和防止病虫 害方面优势明显,且为改革耕作制度,实现一年三熟和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创造 了更为有利条件。因此,杂交水稻是推进广东粮食上新台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杂交水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是水稻育种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技术革新,它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1981年,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1974年选育出强优组合,1975年研制出一整套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从那以后,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迅速扩大。目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4.95亿亩,而杂交水稻将近占四分之一(表1)。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只要栽培措施得当,杂交水…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杂交水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1984年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达82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杂交水稻一般比普通水稻增产20%左右。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从技术上看,有三个难题。第一,要培育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第二,要选出优势强的杂交组合;第三,要有能获得大量第一代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中国在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获得强优势杂交组合,1975年建立较完整的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目前,已有早、中、迟,籼、粳等多种类型,适合在不同地区种植的杂交组合二十多个。杂交水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较好的农艺性状,较高的生理机能,较强的抗性和较广的话应性。杂交水稻的生产程序较复杂,特别是在繁殖和制种过程中容易串粉而引起混杂。为了保证杂交水稻种子的纯度和质量并做到有计划地供种,在中国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由各级种子公司分工负责。除育种工作外,不少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在进行遗传、生理生化和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化学杀雄配制的杂交水稻也初步成功,并在生产上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6.
《茶报》2000,(1):25-25
据《中国对外贸易年鉴》统计,1998年中国茶叶出口9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20833吨,4816万美元;美国17888吨,1842万美元;摩洛哥15447吨,2407万美元;法国15179吨,2953万美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上,饥饿是一个主要问题,中国拥有世界1/4的人口,尽管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但每年仍以1.3%的速率在增长。人均可耕地仅仅1/4英亩,而美国是中国的8倍。任何研究关于如何使世界走向丰衣足食的课题,务必考虑中国。 60年代出现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一度处于动乱之中,教育被迫中断,科学家被从实验室赶到农村去劳动,美其名曰接受再教育。称为“红卫兵”的年轻活跃分子,搞乱了城市和乡村。这个混乱时期到1969年才逐渐转向稳定。 70年代初期,中国结束了内乱和长时间对西方的仇视,实行了对美国的开放政策。1980年,美国福特基金会收…  相似文献   

8.
发展超级杂交水稻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杂交水稻》2015,(3):1-2
<正>中国现有13亿多人口,很快就会达到14亿,同时,中国的耕地在逐年减少。面对这种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惟有通过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才能解决全国人民吃饱饭的难题。为此,我们正在实施3项粮食增产工程。第一、选育每公顷产16 t稻谷的超高产杂交稻品种。追求作物高产、更高产是永恒的主题,水稻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第一大粮食作物,为了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日本率先于1981年开展了水稻的超高产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国际推广对于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在杂交水稻国际推广中.既要切实保护好又要充分利用好杂交水稻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0.
一、杂交水稻推广现状 (一)杂交水稻推广过程莆田市1975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26.5万亩,1976年多点示范7070亩,1977年大面积推广。此后。十二年间,经历了“发展-调整-再发展-再调整”的过程,1977~1980年累计推广72.2万亩,平均亩产396.7公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44.4公斤;1988年出现第二个推广高峰期、年种植面积45.39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50.52%,平均亩产433.4公斤。莆田市根据山区、平原、沿海三种不同农业生态地区的特点,布局杂交稻生产耕作制,在高海拔单季稻区,着重抓单季稻改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研究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昕  李海林  罗斌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09,23(5):306-309,313
总结回顾了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途径,指出了今后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工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杂交水稻在菲律宾试种成功与菲律宾杂交水稻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高海拔地区杂交水稻适应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海拔地区对7个杂交水稻组合耐低温能力、抗稻瘟病能力及产量形成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优77,威优77两组合耐低温能力和抗稻瘟病能力均较强,且产量也较高,适宜在高海拔地区光温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杂交水稻自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开始制种试验以来,随着对亲本生长发育规律的逐步加深认识,制种产量也逐步得到提高。目前一般单产已超过200斤,种子质量也明显提高。有的制种单位大面积平均亩产超过了400斤,高产田块单产达到600-700斤,表明制种产量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如果亩产普遍能达到400斤,制种田面积则可减少一半,种子成本也就会大大降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综合多年来杂交水稻制种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认真执行有关的常规措施外,要实现制种高产须注意以下环节。 1.亲本种子的高质量,是实现杂交种子优质高产的…  相似文献   

15.
16.
两个中国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印度尼西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了2个中国杂交水稻新组合MS099和MS811于2003年底至2004年初(雨季)在印度尼西亚国西努刹省的多点品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中国杂交水稻组合比印度尼西亚国当地常规水稻品种及杂交水稻组合均明显增产,显示出中国杂交水稻在印度尼西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韶关市自1977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以来,良种良法一起抓,十多年来,全市水稻生产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广东省的低产区跨入高产区行列。1988、1989两年推广百万亩杂交水稻栽培配套技术,增产增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主要措施是:合理布局优良杂交组合;大力推广薄膜育秧和两段育秧;实行低群体高产栽培;因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沅陵县的西部山区属老稻瘟病区,水稻因稻瘟病危害常年损失10%~20%,严重的达40%以上。近2 a来在该稻瘟病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推广优质杂交水稻,取得较好的效益。2005年推广5 133 hm2,平均单产6.93 t/hm2,每公顷增收831.6元左右。介绍了选用多质源优质抗病组合;严格控源灭菌,切断初侵染源;改进耕作制度,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推行健身栽培;加强病虫防治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福建稻麦科技》2014,(4):82-82
我科学家成功的克隆了水稻多个产量、品质、抗逆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等顶尖学术刊物上,基因申请了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基因的克隆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研究论文产生了重大影响,多个基因已被用于培育多抗、优质、高产、营养高效的新型超级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粳型杂交水稻发展稍迟一点,1975年实现“三系”配套,1977年在生产上开始推广。据1987年合肥全国杂交水稻会议初步统计,种植面积已达到16439万亩,其中南方(包括陕西)籼杂16235万亩,北方粳杂204万亩。 一、推广应用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76—1979年发展时期。从1976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到1979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7600万亩,平均每年扩大近两千万亩。1980—1981年是徘徊时期。杂交水稻由于当时组合单一,生育期较长,抗性不强等原因,有些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