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亓晓光  孙凯  牛娜 《中国种业》2022,(6):99-101
俊达 072 是河南俊达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中较对照郑单 958 增产3.3%,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宜区域、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该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楠  王树星  赵楠  尚杰  党润海 《中国种业》2023,(6):101-102,105
玉米新品种西蒙168是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玉米自交系XM982做母本、XM213做父本杂交选育的新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于2020 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玉20200063。该品种生育期为100d,适宜陕西省夏播玉米区及黄淮海夏玉米区进行种植。对西蒙168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新玉米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玉米新品种蠡乐 969 是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发培育而成的杂交种。其母本为自选系 R62,父本为自选系 TL209。2019 年参加四川省平坝丘陵春玉米类型区试验,2020 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 20200002;2020 年参加安徽省科企联合体低密度组试验,2022 年即将通过安徽省夏玉米区审定。该品种具有果穗较大、结实性好、丰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性强、耐贫瘠等优势,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春玉米类型区和安徽省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玉米品种鑫研218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 《中国种业》2019,(10):79-80
鑫研218是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SX1395与SX393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种。2017-2018年分别通过了国家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东华北中晚熟玉米区和西北春玉米区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性好、抗病抗倒性好、适宜机收、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介绍了鑫研21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玉米新品种俊达001(粒农2118)是以自交系LN521为母本、LN659为父本杂交组配的玉米单交种.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突出,于2010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届十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豫审玉2010023.2009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2010年升入国家黄淮海夏玉米生产试验,有望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王新国 《科学种养》2013,(11):13-15
一、伟科702简介 伟科702(品种审定编号:吲审玉2012010),由郑州伟科作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而成。在东华北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分别为128天、131天、  相似文献   

7.
新单3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新2386为母本、自选系新6为父本,经杂交后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10011。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制种产量高等突出优点,适合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优质饲用玉米新品种漯玉33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漯玉336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质、高产、稳产、抗逆及粮饲兼用型玉米单交种,其杂交组合为:R2005×昌7-2。于2010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0016。其核心技术是:丰产稳产性好,活棵成熟,品质优良,饲用价值高,符合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适合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9.
荃科 789 是以自选系京 1100 为母本、京 J2418 为父本选育的玉米单交种,2020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0311。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倒伏等特点,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与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0.
菏玉167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和山东省菏泽市科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审定的优质高产、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该品种以自交系8210为母本、自交系727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玉20160016号。菏玉167株型紧凑,夏播生育期108d,比郑单958早熟1d,具有抗性好、优质高产、粮饲兼用等优点,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种植,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菏玉167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和山东省菏泽市科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审定的优质高产、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该品种以自选系8210为母本, 以自选系727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玉20160016号。菏玉167株型紧凑,夏播生育期108d,比郑单958早熟1d,具有抗性好、优质高产、粮饲兼用等优点,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种植,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登海3622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中晚熟大穗型玉米单交种,在多点试验中表现稳产性好,果穗均匀,品质优良,活秆成熟。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5021”,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陕科6号是宝鸡迪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选系dx35为母本、自选系dx32作父本于2006年在公司眉县玉米试验站内杂交组配育成的高淀粉玉米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2010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玉2010006号。适宜陕西省关中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新单2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2003年选育而成的紧凑型玉米单交种,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根据近几年制种的实践,总结出高产制种的技术措施,为大面积制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陕科6号是宝鸡迪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选系dx35为母本、自选系dx32作父本于2006年在公司眉县玉米试验站内杂交组配育成的高淀粉玉米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2010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玉2010006号。适宜陕西省关中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1999~2005年7年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和河北省夏玉米区审定玉米新品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作者分析了在黄淮海区域各省育种单位当前差距及河北省夏玉米新品种特点,为对欲在该区域有所建树的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为欲在该区域参与种子市场竞争的种子企业在选择玉米新品种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乐988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乐988杂交玉米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玉2008011,是由江苏五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占、生产、经销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06~200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产量9346kg/hm^2,2007年试验平均产量9278kg/hm^2,比对照郑单958分别增产5.6%和4.8%。在2007年列席国家黄淮海夏玉米高产竞赛中  相似文献   

18.
提升抗逆性与适应性是促进我国玉米单产水平提高的关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创新的自交系,经定向测配、多环境鉴定,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耐密植玉米新品种中玉303。该品种在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高密组)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2.6%,增产点率100%;在国家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90.8%,且高抗茎腐病,抗小斑病,后期持绿性好,籽粒淀粉含量高达75.96%。2020年分别通过国家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应用。在2021年大面积示范推广试验中,尽管气候灾害等多种逆境共同胁迫,中玉303综合表现突出,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大 506 是襄阳正大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 T4575 作母本、F3737 作父本组配而成的耐密植玉米新品种,具有耐密植、耐高温、抗锈病等特点。2023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 20236017,适宜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种植。对正大 506 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研究,以期为该品种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促进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总结和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1999-2003年5年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审定新品种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了在黄淮海区域各省育种单位当前差距,以期为欲在我国最大的夏玉米主产区有所建树的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为欲在该区域参与玉米种子市场竞争的种子企业在选择玉米新品种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