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野生茶树的地理分布及形态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资料的整理,对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形态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野生茶树在云南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保山等8个地区;(2)野生茶树与栽培茶树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3)云南野生茶树在形态分类上有22个种和2个变种,野生茶树呈现丰富形态多样性;(4)生境破坏是导致野生茶树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建议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茶树种质的调查、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为促进茶树新品种选育及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苍南县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2017年8月—2018年12月对浙江省苍南县7个镇17个行政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并对收集到的资源的种类、分布情况、植物学分类和部分特色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苍南县共收集到85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包括粮食作物41份、蔬菜26份、经济作物7份、果树11份,隶属于21科36属39种;按种质类型包括地方品种资源76份、野生资源9份。根据苍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对苍南县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讨论,建议通过建立资源圃和本地商业化开发利用等方式对地方品种进行原地保存,对部分地方品种或野生资源在资源采集地或原生境进行原位保护鉴定,确保本地优良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实现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可为苍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种质创新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西农业科学院于2015-2019年对广西西北部百色和河池2个市、19个县(市、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共收集广西西北部地区优异、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788份,包括粮食作物403份、蔬菜207份、经济作物152份、果树26份,隶属24科47属62种,其中地方品种644份、野生资源140份,引进其他地区品种4份。同时,通过对所收集资源的综合分析,对部分优异资源进行鉴定,明确了广西西北部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特点,提出了结合自然保护区和优势特色种植区,将异位保存与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优异种质资源圃,加大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根据风俗、民俗和区域特点,加大对广西西北部地区特异种质资源的深度发掘、创新利用和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4.
古树名木价值等级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树名木作为自然、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笔者以北京古树名木调查为基础,运用德尔菲法从3个方面价值(自然、文化、景观)确定古树名木价值评估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古树名木价值评估标准,构建价值评估模型,将古树名木定性分为A级、AA级、AAA级、AAAA级、AAAAA级5种级别,为其资源保护提供一套综合考虑的价值衡量体系。  相似文献   

5.
邹天才  刘海燕  周洪英  杨玲 《种子》2007,26(6):12-15,20
贵州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植物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我们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贵州苏铁(Cycas guizhouensis)、贵州槭(Acer guizhouense)等20种重要野生观赏植物,对其植物种质资源的原产地及其生态环境、资源价值、资源现状、植物引种栽培与利用评价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并从中选择了10种植物开展种苗繁殖和扩大栽培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提出了对野生珍稀植物的开发利用一定要在这些植物种质资源已经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存更多更好的优良遗传基因,建立起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为开发新品种提供资源利用,最终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野生棉的收集与保存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王坤波 《棉花学报》2007,19(5):354-361
从种质资源角度,对我国野生棉的引种和保存工作做了较全面的总结,肯定了许多专业研究机构和工作者的历史贡献.作者认为,全部收集并保存到所有野生棉种的工作难度是很大的,但在材料类型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今后收集的重点是我国现在所缺乏的黄褐棉、二倍体栽培种的多年生类型等,考察收集重点地区是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巴基斯坦、非洲部分地区等.从综合背景来看,美国仍然是当今补充收集最有效的对象.作者认为,我国进行种间杂交转育野生棉有益种质有巨大的潜在优势,而且我国已经到了发挥这个巨大优势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野生类玉米种质导入栽培玉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野生类玉米种质导入栽培玉米的研究进展赵晓俊,李德森,张玉玲(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300071)美国农业部拟定90年代发展玉米生产的研究项目中,首先提出了扩大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问题,特别是注意对玉米的野生近缘种类玉米和摩擦禾属的研究和利用。我国70年代...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近日,从山东省林业局了解到,山东省林木种苗繁育中心抓住春季收集资源的黄金时期,在林木种质资源库一期建设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对柿子、核桃等资源展开收集和保存工作,同时做好今年相应的资源维护工作,完善和改进资源保存的措施和方法,确保资源良好、健康的生长,为科研、生产提供丰富的素材。去年,由山东省林木种苗繁育中心承建的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工程(一期)在济南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这是我国第一个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9.
沿海地区名木古树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种子科技》2016,(8):60-61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可能会保存下来一些与人类共同成长和发展的树木,这些树木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还具有科研价值,可以称之为古树名木。我们一般认为古树是寿命超过百年的树木,而名木则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但是我国对于名木古树的保护还不到位,使得名木古树的数量在大量地减少。阐述了保护名木古树的意义,并根据目前我国保护名木古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团队简介:资源育种创制团队是由陈正武高级农艺师领衔,团队有成员14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3人,博士1人。该团队主要从事茶树资源收集,资源保存与管理,种质创新与评价,新品种繁育与推广工作,目前已建资源圃面积3hm~2,已保存资源1000余份,其资源涵盖省内外部分已育成品种,部分省外及省内野生、半野生、栽培型大树茶资源,不同地方群体品种变异类型单体材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了解滩歌林场经营区内天然林、人工林、农田地埂、农户房前屋后种质资源种类,掌握全场林木种质资源分布状况,建立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机制,为制定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方案和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1991~1995年,对大巴山及川西南和黔南桂西山区62个县(市)的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综合考察,共搜集各类作物种质资源14689份,并入库入圃短期保存。发现了水生薏苡、长圆苎麻两个新分布种、幼果三角形的野生荔枝、微型南瓜、小金瓜等11个新类型和野生山龙眼、荆豆等20余个省(区)内新记录种(变种)。经过形态学、细胞学、品质分析和生化标记鉴定,筛选出一批抗性强、品质优的优良地方品种和珍稀种质材料,还对部分有生产潜力的优异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种子》2020,(5)
我国苜蓿种质资源丰富,已收集保存苜蓿种质资源28种3 979份,审定登记苜蓿6种104个品种。加强苜蓿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强化鉴定评价,加大创新利用力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资源脱毒和野生种质利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菏泽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保护利用现状,开展了菏泽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普查收集种质资源 400 余份,被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中心确定接收 345 种,其中粮食作物 80 种,经济作物 36 种,蔬菜作物 119 种,果树作物 110 种,为作物育种、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生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对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创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棉花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二五期间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南海诸岛、及国外野生棉起源中心实地考察和广泛征集,新收集国内外棉花种质资源1220份,其中陆地棉986份、海岛棉176份、亚洲棉58份,所收集种质均已入国家中期库保存。收集的棉花种质资源分别在河南安阳、海南三亚、新疆阿拉尔进行主要农艺经济性状鉴定和特性鉴定。通过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重测序等技术对收集到的种质进行了分子鉴定,筛选到大量与纤维品质、抗黄萎病、抗旱、抗草甘膦显著关联的基因。在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基础上,通过辐射诱变、远缘杂交、复合杂交创造出优质、高产、抗逆等优异种质资源。通过展示向全国科研院所及公司发放棉花种质19 191份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一百多年来,我国已从53个产棉国引入国外棉花种质资源100次以上,引入种质2222份,其中,陆地棉2013 份,海岛棉209 份,引种种质份数最多的5个国家是美国、前苏联、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埃及.迄今为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共收集到国内外陆地棉6822份、陆地棉野生种系350份、海岛棉585份、亚洲棉378份、草棉17份、多年生野生棉41份,合计8193份,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保存数量稳居世界第4位.这些种质资源分别保存在北京国家长期库、青海省复库和安阳中期库,野生棉保存在海南岛棉花种植圃.同时,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棉花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近20年来,向9个国家和我国23个省(市)发放棉花种质资源10855 份次.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从3月16-17日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7年度工作会议上获知,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收集与引进作物137种,种质资源16207份,共编目16371份,有30种作物10528份种质资源经繁种入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有79种作物1585份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繁殖入国家种质圃长期保存,2016年新增入库圃  相似文献   

19.
陆平  杨庆文 《种子》1994,(5):45-46
籽粒苋是苋属植中粒用型苋种的总称,主要包括干穗谷、繁穗苋、绿穗苋、尾穗苋等栽培种、籽粒苋以其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粮饲兼用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誉为未来粮食作物。自1981年起,我国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科技人员及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开始收集研究籽粒苋资源,并筛选培育出了一批适合于生产实际的不同用途的籽粒苋品种。1籽粒苋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六五”期间(1981一1985年)西藏作物种质资源考察队的科技人员,对西藏地区栽培籽粒苋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经收集试种鉴定共保存籽粒苋品种20个,开创了我国苋资源收集保存…  相似文献   

20.
茶树种质资源的流失和保存王镇恒,董德贤(安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后代的遗传基因。茶树种质是改良茶树品种的物质基础,广泛调查、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茶树种质资源,充分发挥种质的潜力;对培育新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