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烤烟密集烘烤变黄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变黄阶段烤烟类胡萝卜素组分、酶活性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变黄期烤烟类胡萝卜素各组分降解、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变黄期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均随烘烤过程推进而逐渐降低。其中低温低湿变黄(T1)和低温中湿变黄(T2)β-胡萝卜素在变黄结束时含量较低,其值分别为17.14 μg?g-1 FW、19.00 μg?g-1 FW。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在各处理中随温湿度的降低而降低。低温变黄处理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的比例和烤前相比均有所升高,高温变黄处理则与之相反。不同处理叶黄质与叶黄素的比例和烤前比均升高,而新黄质和紫黄质则与之相反。烤后烟叶T1、T2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尤其是T2处理,其值为76.31 μg?g-1。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成分含量以T2处理最高,为87.5634 μg?g-1,其次为T1处理,为81.1192 μg?g-1,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变黄期T1、T2处理有利于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充分表达,使类胡萝卜素降解更充分。相关分析表明,烘烤中变黄期POD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变黄期低温和相对较低的湿度条件下,保持相对较高的酶活性,使LOX与POD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并在36—48 h适当延长相对较长的时间,对充分降解类胡萝卜素物质和改善烟叶香气品质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计法,对不同部位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烤烟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逐渐下降,但不同部位叶片的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有明显差异.中部叶片的β胡萝卜素、新黄质、紫黄质、叶黄质、叶黄素含量变化比较平稳.与下、中部叶片相比,上部叶片发育后期其组分含量均较高,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16.1 mg.g-1.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广西野生蕉为父本开展香蕉远缘杂交研究,为野生蕉资源抗寒、抗病等优良性状(基因)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野生蕉LW和RF为父本,自主选育的金粉1号、35b号、30b号和32b号为母本组配8个杂交组合,统计各组合单株种子数、单果种子数及不同授粉梳序的单梳种子数和单果种子数等指标,分析雌花授粉梳序、雌花发育阶段和授粉时期对杂交组合结籽的影响.[结果]不同杂交组合间的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以金粉1号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结籽情况整体较其他组合好,其中金粉1号×LW(L1组合)的单株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均最高,分别为142.0和1.980粒,其次为金粉1号×RF(R1组合),分别为73.0和0.896粒.8个杂交组合的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从第1梳至第7梳整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中间梳序(第3和第4梳)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较高,头两梳(第1和第2梳)和尾两梳(第6和第7梳)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较低,除32b号×LW(L4组合)的头(第1梳)和尾(第7梳)两梳未获得种子外,其他杂交组合各梳序间均获得种子,各杂交组合不同梳序的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均存在差异,其中以L1组合不同授粉梳序的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最高,分别为12.318~36.001和0.712~2.081粒.于雌花发育第2阶段(雌花苞片与花蕾中轴间开张角度10°~80°)授粉,各杂交组合的单果平均种子数均较第1阶段(苞片与花蕾中轴间开张角度<10°)和第3阶段(苞片与花蕾中轴间开张角度大于80°之后)授粉的高.第Ⅱ时期(9—10月)授粉各组合的结籽株率和单果种子数均明显低于第Ⅰ时期(11—12月)授粉,说明较低气温不利于花粉萌发及受精.[结论]在实际生产中杂交授粉应选择中间梳序(第3和第4梳),当雌花苞片与花蕾中轴开张角度10°~80°时进行授粉的效果较好,且授粉时期应避开寒冷、潮湿的冬季.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对不同发育时期烤烟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LOX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有机肥条件下总类胡萝卜素整个生育期含量较高;有机肥对新黄质前中期起促进积累作用,中后期起促进代谢作用;有机肥显著促进叶黄质、β-胡萝卜素积累.无机肥处理的LOX活性在烤烟发育前期高于有机肥处理,30天后,有机肥处理的LOX活性一直高于无机肥处理.有机肥调整了发育末期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组分比例构成和色素与相关酶类的关系.试验表明,有机肥条件下β-胡萝卜素、叶黄质含量较多是烤烟香气量较多的前提,烤烟发育后期LOX活性较高是有机肥促进烤烟品质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湘西瓜17号(西农9号)是以自交系WW151为母本,自交系9168为父本配置而成的中晚熟有籽西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98d左右,开花至果实成熟期37d左右。果实椭圆形,果皮浅绿色上覆深绿色条带,果肉红色,质脆味甜,果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2%,平均果质量7-8kg,产量60t/hm^2,高抗枯萎病,兼抗炭疽病。耐重茬,易坐果。  相似文献   

6.
刘佳棽  王尚德  蒋海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94-10795
[目的]研究油桃果实主要性状遗传倾向。[方法]以红芙蓉×中油桃5号F1群体为试材,对果实大小、果实发育期、果肉颜色、风味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果肉颜色遗传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白肉对黄肉为完全显性,证明两亲本均为杂合体;果实发育期属数量性状,后代出现较广泛的分离,5%的单株成熟期有超亲遗传现象;F1群体果实单果重均值低于双亲,但仍有10.5%的单株单果重超过了双亲;F1群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虽低于双亲,也有高达16.1%的单株;F1代中果实具有倾向于甜风味的趋势。[结论]红芙蓉×中油桃5号组合后代出现了果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综合性状超越了亲本的优系,亲本红芙蓉和中油5号可作为油桃改良的种质。  相似文献   

7.
福桔新生(系)的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子为父本,选择福桔优良单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培育珠心苗进行福桔的品种提纯复壮。运用高接换种的方法可使珠心苗提早2~3 a开花结果,缩短童期,并保持了福橘优良性状,显著地提高了品质。对珠心苗高接植株多年观察及品质鉴定,认为珠心胚植株在品质上表现较大差异。选出优良福桔珠心系“新农1号”、“新农2号”和“新农3号”3个株系,其中新农1号株系可溶性固形物达14.2%,单果种子数仅8粒,单果重118 g,具有丰产、果大、色艳、种子少、可溶性固形物高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新疆杏新品种选育研究和开发利用,以3个杏杂交优株为试材,在成熟期测定其果实外在品质与内在品质,并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果皮和果肉中的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个杏优株的单果重范围在13.01~20.60 g, ZJX-02优株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优株;维生素C含量在8.72~9.30mg·(100 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7.19%~22.32%,可溶性总糖含量范围在7.60%~8.86%,可滴定性总酸含量范围在1.60%~1.99%,优株间内在品质指标差异显著。从3个杏优株果实的果皮和果肉中一共鉴定了13种类胡萝卜素,杏果皮和果肉中均以八氢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等为主,果皮中的八氢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为250.333~397.333μg·g-1和76.070~119.000μg·g-1,果肉中的八氢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为147.000~356.000μg·g-1和33.100~54.500μg·g-1。通过对3个杏杂交优株进...  相似文献   

9.
徐志龙 《农家顾问》2014,(12):27-27
为筛选金柑栽培的适宜砧木.对广西阳朔金柑实生树及分别嫁接在金柑、枳和酸橘等砧木上的金柑树体生长势和果实品质的差异进行了为期2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嫁接砧木不同。金柑果实品质及树体长势不同,其中金柑实生树植株较挺拔.果树产量最低,果皮最厚,单果质量、果实纵横比最小.果实固酸比最大,可滴定酸含量最低;本砧金柑的果实具有最大单果质量和最大横径,果皮亮度最差、颜色最浅,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嫁接在枳上的金柑具有最差砧穗亲和性、最薄果实果皮、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食率等特性;以酸橘为砧木的金柑树体旺盛,产量最高,品质较好,果皮亮度最好、颜色最深,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均最高,品质最好。综合评价.酸橘是阳朔金柑的适宜砧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苦荞杂交后代主花序特征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米荞为母本、晋荞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对群体F2、F3群体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顶三花枝种子数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杂交后代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平均值分别为0.690、0.314,主花序顶三花枝种子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平均值分别为0.729、0.375。相比之下,主花序顶三花枝种子数遗传力大于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与主花序顶三花枝种子数呈微弱的负相关(-0.141**),可能是顶端优势相互制约的结果。F2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主花序顶三花枝种子数与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317**和0.256**、0.344**和0.278**,F3表型相关系数为0.316**和0.272**、0.371**和0.516**。表明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顶三花枝种子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育种上应考虑选择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顶三花枝种子数多的变异类型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以280份种质,包括枣的雄性不育种质JMS2、‘交城五号’枣、‘邢16’酸枣、JMS2ב交城五号’的56个子代、JMS2ב邢16’的96个子代以及JMS2自然授粉获得的125个子代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枣半同胞家系的遗传多样性。10对SSR引物在277份子代中检测出35个等位基因,观测等位基因数量(Na)、有效等位基因数量(Ne)、香侬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基因遗传多样性(h)和基因分化系数(Fst)分别为3.500,2.108 7,0.819 2,0.573 1,0.471 4,0.470 5和0.096 0,表明277个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一般。在以JMS2为母本的3个子代群体中,未知父本的自然杂交子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I、Na和Ne分别为0.749 5,3.500 0,2.029 2。JMS2ב邢16’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Na=2.30,Ne=2.067 8,I=0.722 0)小于自然杂交子代群体,但大于JMS2ב交城五号’子代群体(Na=2.3,Ne=1.829 3,I=0.615 9)。JMS2自然授粉子代可能存在多个父本,JMS2与酸枣‘邢16’较JMS2和‘交城五号’的亲缘关系远,双亲亲缘关系远和多个父本授粉可增加JMS2半同胞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评价和利用枣半同胞家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不同油分含量类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25个油分含量SSR分子标记进行标记验证及遗传分析.结果 表明,子代品种合农75有21个SSR分子标记遗传于母本合丰50,遗传贡献率为84.0%;有10个标记遗传于父本抗线虫4号,遗传贡献率为40.0%;有6个共同遗传于双亲的标记,遗传贡献率为24.0%.其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井冈红米米色的遗传规律[方法]用井冈红米品种红米3号与无色米品种蜀恢527、9311、R207作正反交,调查统计子代种子颜色及数量。【结果]结果表明:杂种F1种子颜色由其所着生的母本植株基因型决定。以红米3号做母本时,所结F1种子均为红色;以蜀恢527、9311、R207为母本时,所结F1种子均为无色。正反交F1所产生的F2种子均为红色。以红米3号做母本时,B群体中红色种子的单株与无色种子的单株呈3:1分离;以无色米做母本时,F1群体中红色种子的单株与无色种子的单株分离比接近3:1,但红色种子的单株数低于期望值,无色种子的单株数高于期望值。B群体中红米单株间米色程度存在差异。[结论]根据杂种F1、F2和B代种子颜色和植株分离比例,井冈红米品种红米3号种子红色表现型由单显性基因控制,并受母性影响和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26个野生荔10号荔枝自然杂交子代半同胞单株为材料,分析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估测其遗传参数,以期弄清野生荔枝的遗传规律和在酿酒品种培育中的可行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的表型性状(果实形状、果肩形状、果皮颜色、龟裂片形状、裂片峰形状)变异范围广,均分离出3~5个不同类型;除果皮颜色外,其余性状亲本性状遗传更加顽固;呈母本性状占比数依次为果肩形状(55.56%)>果实形状(44.44%)>龟裂片形状(40.74%)>裂片峰形状(29.63%)>果皮颜色(14.81%)。品质性状家系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28.44%)>果皮厚度(17.48%)>果肉厚度(15.44%)>可食率(12.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8%)>果形指数(5.59%);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0.9992)>可食率(0.99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9753)>果形指数(0.9733)>果肉厚度(0.9663)>果皮厚度(0.9585);遗传增益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87.74%)>果肉厚度(48.32%)>果皮厚度(30.16%)>可食率(17.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7%)>果形指数(-4.77%)。单果重在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增益3项指标值均最高,表现出突出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和遗传增益效果,表明该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且后代的选择余地较大。筛选出9个特异单株:8个单株入选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特异单株,1个单株入选高可食率(≥80%)特异单株,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农大早红”是以早粉2号作母本,沈农2号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基因重组,优良性状互补,育成的高产、优质番茄早熟新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中等,第1花序着生第6至第7位,花序间隔1~2片叶,三穗果封顶,属矮自封顶类型.耐寒力较强,座果率高,物候期早,果实发育快,定植后52d始收,比双亲提早4~6d,前期产量超标22.8%,总产量超标26.9%果实近园形,红色,平均单果重119.2g,果实酸甜适度,风味好,果皮略厚,不裂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5%~5%.适于日光温室,大、中、小棚覆盖和露地早熟栽培,单干整枝,9株/m ̄2以上,常年产量为5.2~6.0kg/m ̄2.  相似文献   

16.
以9年生美洲黑杨50号、36号及F1子代为材料,对美洲黑杨亲子代的生长变异和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美洲黑杨亲子代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洲黑杨F1子代间生长量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树高平均变异系数是24.59%;胸径平均变异系数是29.88%。美洲黑杨F1子代在苗期有12.2%的单株生长超过双亲,其平均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别为42.05%和32.51%;而9年生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别是22.7%和12.0%。美洲黑杨亲子代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明显,共找到57个表达差异基因,表达存在着3种量的差异类型和6种质的差异类型。在所有基因表达中父本特异表达基因在杂种一代中受抑制型所占比例最高(21.1%),子代特异表达基因最少(5.3%),母本(50号)基因对子代杂种优势的贡献要大于父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育兼具大果和优质特征,适应广东当地生态条件和消费习惯的枇杷新品种.【方法】以国内优良当家品种‘早钟6号’与4个西班牙大果枇杷品种‘Javierin’、‘Peluches’、‘Marc’和‘Ullera’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对正交群体后代株系的成熟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果肉颜色、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糖酸度、种子数进行测定或评价.【结果和结论】初步从杂种后代中选出了15个平均单果质量、TSS含量都超过了‘早钟6号’的较优株系,进而选出ZJ14、ZJ191、ZM24等3个糖酸比高于‘早钟6号’的重点株系;杂种后代株系平均单果质量和TSS性状分离广泛,平均单果质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仅有5.26%的杂种后代株系的平均单果质量达到真正的大果标准(m50 g);TSS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超过50%单株的TSS含量存在超亲优势现象;杂交后代果肉颜色出现变异,杂交双亲都是黄肉果,杂交后代果实既有黄肉果又有白肉果;并发现果实大小(单果质量)与风味品质TSS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背离;后代株系总糖度、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遗传双亲的高糖高酸性状,今后可能会培育出高糖高酸风味浓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后红肉桃果实成熟期果肉的色泽、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其含量的变化,以红肉桃品种半斤桃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40 d分别进行不同光质纸袋(黄色单层袋、外黄内黑双层袋)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为对照.果实成熟时测定半斤桃果实单果质量、硬度、果肉的色差、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照度和光谱处理对半斤桃果实成熟期果实的硬度、果肉色泽、果肉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含量均没有影响,而对果实的单果质量影响不同,其中50%照度、20%蓝光、50%红光(黄色单层袋)处理可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0照度、0光谱(外黄内黑双层袋)处理对果实单果质量没有影响.不同的照度和光谱处理对半斤桃果实成熟期果肉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的累积有一定的影响.其中0照度、0光谱(外黄内黑双层袋)有利于叶黄素含量的累积,主要与红光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0.99;不利于β-胡萝卜素含量的累积,主要与蓝光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0.80.此外,50%照度、20%蓝光、50%红光(黄色单层袋)能提高了半斤桃果实成熟期果肉玉米黄素含量,但与光质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下烤烟(Nicotiana glauca L.)叶片化学成分的代谢规律,探讨不同海拔下烤烟生长过程中内部生理变化。[方法]试验地选取在毕节市3个高、中、低海拔的典型烟叶产区,其中金沙县西洛乡为低海拔(840 m),大方县双山镇为中海拔(1 430m),威宁县牛棚镇为高海拔(2 100 m)。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结果]在移栽后50~95 d,不同海拔烤烟叶片化学成分代谢规律不完全相同。其中,低海拔下烟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紫黄质、叶黄素、β-胡萝卜素、氨基酸含量和糖碱比呈线性下降趋势;中海拔下烟叶氨基酸含量呈线性下降趋势,而糖碱比及叶绿素a、叶绿素b、紫黄质、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高海拔下烟叶糖碱比及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呈线性下降趋势,而叶绿素a、叶绿素b、紫黄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氨基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而后又降低的趋势。在移栽后95 d,烟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氨基酸含量与海拔呈正相关;还原糖含量、糖碱比与海拔呈负相关;淀粉和烟碱含量在低海拔下最适中,在高海拔、中海拔下表现为过高或过低。不同海拔下烤烟叶片新黄质、还原糖和烟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其中新黄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还原糖含量呈线性下降趋势,烟碱含量趋于稳步上升,但淀粉含量变化规律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毕节市不同海拔生态区域特色烟叶质量的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枇杷品种早钟6号与解放钟、森尾早生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43个随机引物对早钟6号、解放钟和森尾早生3个枇杷品种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共得到255条扩增带,其中82条为共同带,单态率达32.16%,表明3个品种亲缘关系密切.对子代与父、母本扩增带中共同带的分析表明,双亲的RAPD特征均在子代中表现.用引物S71进行RAPD分析,3个品种共检测出7条扩增带,其中780bp的条带是母本解放钟的特征带,1500bp的条带是父本森尾早生的特征带,在子代早钟6号中这两条特征带同时存在,且结果稳定,在DNA水平上证实了早钟6号是解放钟、森尾早生的有性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