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秀君  于晓俐  王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26-16827
[目的]研究2010年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方法]应用天气学分析原理,通过对大气环流形势及卫星云图的分析,探讨2010年4~5月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此次低温天气产生的成因。[结果]高空形势分析表明,2010年4月欧亚大陆高纬度为两槽两脊的形势,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东移,贝加尔湖冷空气沿脊前东南下,并加强成冷涡;辽宁位于冷涡的前锋,受冷涡影响,辽宁地区气温偏低;2010年5月上旬冷空气活动频繁,有2次冷涡影响,气温仍处于低位;中旬后期有暖脊挺进,气温回升。高空槽是产生降水的主要系统,低空急流是降水产生的动力条件;冷涡是此次春季持续低温产生的主要原因;降水多是低温天气产生的次要原因。[结论]该研究为辽宁省春季低温的预防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疆,常年直面冷空气,气温起伏大,尤其是冬季低温灾害频繁.这样的气候特点不仅影响牧业生产,还会影响出行、供电、供暖、旅游观光等多个领域.但该地区地形复杂,又横跨大兴安岭,导致各地的气候差异明显.本文根据气候特点,依据距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统计总结出不同地区低温灾害阈值,对其进行区划.统计1988~2...  相似文献   

3.
罗忠红  黄嘉佑  江航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45-14947
[目的]研究我国冬季持续极端低温分布特征。[方法]利用我国195个测站1961~2008年冬季的日最低温度资料,在采用李庆祥等提出的实际概率分布阈值法的基础上,分析48年来我国冬季发生的持续极端低温事件(冷夜)和累积温度距平的分布特征。[结果]易发生长时间(5 d以上)极端低温事件的地区除了东北、西北、青藏高原等地理位置偏北和高海拔区域外,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贵州、广西、湖南等地也是易发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生持续极端低温事件最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持续极端低温事件的频次趋势减少,但1992、2000、2007年出现持续7 d以上的事件较平均偏多。48年中1月积寒最强,2月其次,12月最小;12和1月东北和内蒙北部积寒最大,2月新疆北部积寒最大;整个冬季青藏高原受积寒最小;贵州、广西、湖南等地12和2月较南方其他地区更易发生寒害;四川盆地大部、云南和我国中部地区秦岭一带则发生寒害的概率较我国其他地区小。[结论]该研究为寒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龙平 《农技服务》2011,28(6):889-889
介绍了火龙果生长所需气候条件,分析了罗甸县冬季低温对火龙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17年冬季,贵州省西部地区出现极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为了全面评估此次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对茶树、红心猕猴桃、蔬菜等特色作物的影响,利用贵州西部地区的水城、盘州、六枝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192个加密区域自动站的日平均温度、降水量等资料,分析2018年1月28日至2月13日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对茶树、红心猕猴桃、蔬菜等特色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1月28日至2月13日贵州西部地区平均气温为-5.8(韭菜坪站)~6.9℃(牂牁江站),降水量为0.2(花戛站)~36.7 mm(勺米站)。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露天蔬菜、茶叶、草莓等作物造成一定的冻害,气象条件利于红心猕猴桃溃疡病的生成和潜伏,红心猕猴桃溃疡病气象预测预警系统报警6次。此次持续低温冻害造成农业经济损失18万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成因,总结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的影响,并提出防御对策,以期减轻该天气对交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辽宁省常规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1981—2010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500h Pa高度场、850 h Pa温度场、地面气压资料,依据辽宁省水稻各生长期低温冷害指标,从农作物秧苗期到分蘖成熟期,分析不同阶段低温冷害分布特征和致灾的天气学成因,总结低温冷害预报规律。  相似文献   

8.
2012年冬季黄骅市低温寡照天气对设施蔬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冬季,黄骅市连续发生了低温寡照天气过程,对设施蔬菜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造成冷害和冻害。该文在介绍2012年黄骅市冬季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对设施内温度、日照变化特点进行整体分析,指出其对设施蔬菜的影响,总结了黄骅市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管理水平及管理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霞浦县2003年冬季低温考察及栽植果树的小气候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点晴天坡地逆温表现明显,晴天坡地辐射逆温和海洋调温同时存在使坡地逆温呈现复杂化趋势,由于山坡晴天辐射逆温效应和水体增温效应,比霞浦县气象站极端最低气温观测值(4.8℃)高1℃以上的地段属龙眼、荔枝的次适宜区或适宜区。应选择纬度偏南、山坡中上部、离海距离0.3~1.0km的地方建园,同时在霞浦县的南亚热带果树生产中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防冻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吉林市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 h 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对2014年冬季吉林市的天气进行评述,包括降水、气温、环流特征等,并分析了季内天气对农业生产、防火、交通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辽宁省50个测站的1958~2007年50年的气温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对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85℃·10a~(-1)、0.199℃·10a~(-1)和0.395℃·10a~(-1);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更加显著.辽宁省冬季、夏季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冬季气温显著上升,而夏季增温趋势不明显.辽宁省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突变点在1996年,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在1989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2.
辽宁冬麦北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总结了辽宁省冬麦北移的成就。建国以来,辽宁省有3次大规模的冬麦北移,将冬小麦种植边界从大连南部北移至沈阳铁岭一带大约500公里。第三次冬麦北移是从1991年开始的,8年间共筛选出8个冬小麦品种,1998年种植面积 8 000hm~2。冬麦北移的技术特点是:因地制宜进行冬麦北移,选用合适的品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旱种小麦要特别强调镇压保墒。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M808在辽宁省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1998年引种乌克兰冬小麦M808在辽宁省40个地点试种,确定了M808在辽宁省种植的适宜区域及其在辽宁省可安全种植的北界。结论为:沈阳-海城-盖州-线的县(市)区为最适种植区;此外,铁岭-阜新以南,铁岭-沈阳-本溪以西地区(除建平县)为适宜种植区,昌图、康平、法库、彰武等县区及大连市全区为可能种植区;辽宁大部分及建平县为不能种植区,安全种植北界为阜新-新民-铁岭-本溪一线。  相似文献   

14.
黄淮地区冬春季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淮地区冬春季自然低温条件下,以4个不同抗寒类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4个时期的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至抽穗期抗寒性强的品种根系活力一直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除抽穗期外的其他生育时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SOD活性和Pro含量都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而抗寒性强的品种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都显著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越冬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POD活性和WSS含量都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其含量变化与田间抗寒性关系不密切.由此可见,在小麦抗寒育种工作中,除注意田间直接鉴定外,还可以把根系活力、SOD酶活性和Pm含量作为室内间接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1年1月至2010年2月大连地区的气候观测资料,研究大连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低温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探讨了大连冬季气温的年代变化和冷冬、暖冬的分布。结果表明:1951—2010年大连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上升明显,而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更为显著;大连地区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为冬季低温期,冷冬皆分布在80年代以前,90年代无冷冬。80—90年代大连地区冬季增温剧烈,而90年代以来冬季气温的上升已使大连地区的冬季出现了偏暖异常。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仪(TDP)于2010年5~10月对辽宁北票市油松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测试样木为4株。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油松树干液流变化规律差异明显,晴天为宽单峰曲线,阴天为尖而窄的多峰曲线,雨天基本无液流活动;6~10月液流速率峰值分别为:33.13 g.h-1.cm-2、27.68 g.h-1.cm-2、33.71 g.h-1.cm-2、30.82 g.h-1.cm-2和24.44 g.h-1.cm-2。6~10月液流活动时间逐渐缩短,6月液流活动时间为15h,10月为10h,与日照规律密切相关。树干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和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利用4种环境因子拟合了树干液流速率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57-19458,19512
[目的]研究近60年济南冬季的气温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51~2010年济南地面观测站冬季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5年滑动平均、距平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近60年来济南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历史演变趋势及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近60年来济南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式缓慢上升态势,升温态势明显,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更敏感,冬季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从年代变化来看,冷冬大多出现在70年代以前,之后呈明显减少趋势;相反,在70年代之后暖冬呈增长态势,暖冬现象在2000年以后有所减缓;20世纪50~90年代冬季气温呈现台阶式增暖趋势,进入90年代冬季平均气温出现跳跃增暖态势,进入21世纪气温呈现回落趋势,但冬季气温整体还是呈上升趋势。济南人口增加,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是济南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了解济南地区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是否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相一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温贮藏年限对柱花草种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柱花草种子在低温条件下的安全贮藏年限,本研究以低温环境(5~7℃)下贮藏1~8 a的9份柱花草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对不同贮藏年限柱花草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5~7℃条件下,柱花草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西卡柱花草种子耐贮藏能力显著低于圭亚那柱花草,而圭亚那柱花草中TPRC90105柱花草种子最耐贮藏,TPRC90144柱花草种子最不耐贮藏。据试验结果确定,圭亚那柱花草种子低温条件下的贮藏年限应不超过5 a,而西卡柱花草种子应不超过4 a。该研究结果为柱花草种子的长期、安全贮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吉林省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吉林省46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采用气候统计和诊断方法,分析了1961—2015年吉林省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5年吉林省地表温度平均值空间分布呈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气候倾向率由西向东先升高后降低。地表温度高的站点升温幅度小于地表温度低的站点。地表温度多年平均值的季节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地表温度在1月最低,7月最高。1961—2015年吉林省地表温度以0.70℃/10 a的气候倾向率显著上升,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4、0.36、0.51、1.50℃/10 a。冬季和年平均地表温度分别在2001年和1993年发生突变。地表温度绝大多数异常气候年份为异常偏暖年,多在2010年之后。未来季节和年地表温度均呈上升趋势。海拔是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地理因子,气温是主要的气候因子。夏季降水量对地表温度为负效应,冬季降水量以正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