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以马铃薯不同基因型品种脱毒基础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基因型品种、不同抗生素浓度对马铃薯脱毒基础苗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叶片数、节数、株高、茎粗、根长和根条数等农艺性状影响,培养14 d时,测定各性状指标。结果表明:3个不同成熟期基因型品种对测定的10个农艺性状指标影响显著( P<0.05);4种抗生素浓度(0、20、40、60 mg · L-1)除了茎粗,对其它9个农艺性状指标影响显著( P<0.05),适宜的抗生素浓度范围为0 mg·L-1和20 mg·L-1;3个不同成熟期基因型品种、4种不同抗生素浓度处理对马铃薯单株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节数、株高、茎粗、根条数影响有显著性交互作用( P<0.05),叶片数、根长不受基因型品种和抗生素浓度交互作用影响;早熟基因型品种大西洋、中熟基因型品种克新1和晚熟基因型品种青薯168适宜的抗生素浓度为0、20 mg·L-1,各农艺性状表现好。为预防污染发生,降低生产成本,建议继代3-5代时,加入抗生素20 mg·L-1。  相似文献   

2.
除草时间对马铃薯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ak.  KK 陈建平 《杂草科学》1991,(1):37-38,31
试验研究了马铃薯5个时期的除草效应,并与无草区和未除草区进行了比较。两年结果一致表明:杂草群体总量在播种后6周内是增加的,随后急剧下降。杂草(除草时除去的和最后田间收割的)总干重以未除草处理最高;播种后第10周除草处理次之。两年试验中无草区的块茎产量始终保持第一,其次是播种后第4和第6周除草的处理,其余(包括播种后第2周除草的)处理显著减产,未除草对照区减产40~43%。  相似文献   

3.
保水剂、氮肥及其交互作用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在陕北半干旱地区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进行保水剂及保水剂配施氮肥田间应用试验,苗期保水剂采用两种用法(沟施、穴施)、两个深度(5cm、10~15cm)处理,现蕾期追施氮肥形成保水剂及保水剂配施和氮肥交互组合处理,研究保水剂及保水剂配施氮肥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在苗期,保水剂使马铃薯的冠幅面积增加11.8%~54.8%;保水剂结合氮肥,可以提高不同阶段马铃薯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花期生物积累量46.7%~98.8%,延长马铃薯茎叶生育期14~15d,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75.0%~108.3%,特别是直径较大商品薯的产量。不同方式施用保水剂都能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块茎产量,其中以保水剂开沟深施10~15cm结合氮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接种体和接种部位对南瓜疫病接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致的南瓜疫病是南瓜生产上危害极大的病害。据调查,在黑龙江省南瓜疫病所致损失一般在10%~30%,流行年份达100%。由于病菌土壤传播,接种和调查方法不易掌握,因而对其流行及防治研究均比较困难。为南瓜疫病预测及防治提供基础资料,作者通过室内比较不同接种方法的接种效果,找出用于南瓜疫病流行及防治研究的合适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优质菌株能获得最佳产品和防治效果。长期以来,研究菌种退化问题,从不同途径和处理方法提高产孢量。宋明芝(1976)用钴60和化学药剂处理白僵菌株;张爱文(1991)紫外线诱变选育等,都获得优质菌株[2],但随转代递增退化严重。为此,本着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原则,应用磁场处理白僵菌株达到加快菌丝生长,提高产孢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方式对榆林沙区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膜下滴灌(MG)、露地滴灌(DG)、交替隔沟灌(JG)、沟灌(GA)和漫灌(CK)5种灌溉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榆林沙区的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结果表明:(1)MG处理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其他灌溉方式。整个生育期,MG处理的株高、茎粗以及叶片SPAD值均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CK(P0.05)。除苗期外,不同处理的株高、茎粗及SPAD值均表现为MGDGJGGACK。(2)在整个生育期,MG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CK(P0.05)。(3)MG处理的马铃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不同处理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小区产量均表现为:MGDGJGGACK,MG处理分别较DG、JG、GA和CK增产6.2%、18.3%、29.7%和43.1%,分别较DG、JG、GA和CK增收7.3%、22.5%、41.1%和65.6%,并且分别比JG、GA和CK节水21.4%、30.2%和54.2%,节水效果明显。总体来看,同其他4种灌溉方式相比,膜下滴灌是榆林沙区马铃薯生产中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7.
补水时期和施钾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水平为主处理,补水时期为副处理,研究了补充供水和钾素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补水时期以及交互作用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施钾量150 kg/hm2、苗期补水的条件下,产量达到36 324.97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94.2kg/(mm·hm2),比不施钾、不补水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2.24%、30.7%.  相似文献   

8.
 抗病品种的薯块单位面积上皮孔数目少,表皮角质层厚,周皮细胞层数多,皮孔组织角质化程度高。抗性不同的10个马铃薯品种自然带菌的薯块在人工诱发时,抗病品种的腐烂率显著低于来自同一田块的感病品种。9个品种的薯块用皮孔浸渍法进行人工接种后,抗病品种皮孔内细菌数量迅速减少或缓慢增多,而感病品种内则迅速增多。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抗病品种Murlur的薯块皮孔内的细菌畸形,皮孔内有大量颗粒状或块状填充物质,感病品种晋薯二号薯块皮孔内的细菌形态正常,皮孔內无填充物质。  相似文献   

9.
10.
于2019―2020年在黄土高原延安地区选择典型新造耕地,开展不同栽培措施和品种下马铃薯氮、磷和钾元素吸收量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克新1号+NPK(氮磷钾无机肥)+平作(CK)、克新1号+NPK+起垄(T1)、克新1号+NPKM(氮磷钾无机肥+有机肥)+平作(T2)、克新1号+NPKM+起垄(T3)...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生理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克新13为材料,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缩节安(Mepiquat chloride,简称DPC)以及烯效唑(Uniconazole,简称S3307),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生理代谢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显著增加了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其中,以DTA-6调控效果为最佳,单薯重、淀粉产量、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比CK分别增加了10.40%、40.26%、26.56%和11.32%,块茎还原糖含量比CK降低了20%。此外,调节剂处理均提高了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加快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各指标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的叶片淀粉和蔗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淀粉酶活性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调节剂对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的调控效果呈不同规律的变化。总体而言,调节剂均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改善了块茎品质,其中DTA-6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马铃薯抗旱机制,选用马铃薯品种夏坡蒂和根优2号,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移栽马铃薯组培苗(移栽苗)块茎形成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相对含水量为50%对移栽苗的生长及块茎形成产生抑制作用,其单株薯数、薯重、结薯植株率和整株干物质量均显著低于65%处理,但其地下部干物质分配比例较65%处理高31.75%~36.42%(移栽后55 d);块茎形成过程中,匍匐茎GA含量、GA/IAA、ZR/IAA、GA/(IAA+ZR)值均为50%处理下明显低于65%处理,分别降低7.45%、26.67%、26.67%和23.08%;而茎与匍匐茎IAA含量则在50%处理下较高。各器官IAA含量随着块茎形成表现为先降后升,但GA/IAA、ZR/IAA和GA/(IAA+ZR)值则先增加后降低。块茎形成进程中,干旱胁迫在植株内部建立新的激素平衡,这可能是激素介导干旱信号影响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生长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然而马铃薯的生产却易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通过利用生长模型将马铃薯生理生态过程和相互关系进行量化表达,分析其内部结构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从而提出合理的管理方式,达到增产高效的目的。目前,国际上开发了一些较成熟的马铃薯生长模型,如SUBSTOR-potato,NPOTATO,LINTUL-POTATO模型等,应用在国内马铃薯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来说中国马铃薯生长模型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马铃薯生长模型研究的分析总结,得出国内外马铃薯生长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偏重C、N素研究,缺少P、K素研究;模型所需要的参数较其他作物模型更为复杂。同时,综合分析现有各个生长模型的原理与技术路线的异同点与优缺点,指出马铃薯生长模型需在遗传参数和气候参数方面加以深化研究,并展望了利用作物生长模型指导国内马铃薯生产相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甘薯脱毒种薯种苗繁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臣 《植物保护》2020,46(6):10-13
病毒病是甘薯的重要病害, 种植脱毒健康种苗是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 我国甘薯病毒及其传播介体的发生呈现出新的特点, 传统的脱毒种薯种苗繁育体系不能满足当前甘薯生产的需要?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甘薯病毒的种类及危害现状, 分析了我国甘薯脱毒种薯种苗繁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规范和完善我国甘薯脱毒种薯种苗繁育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玉米和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液培养法获取供体玉米和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用来浇灌盆栽受体马铃薯“会-2号”,设单株马铃薯浇玉米根系分泌物(P+M-RE)、单株马铃薯浇马铃薯根系分泌物(P+P-RE)和单株马铃薯浇自来水(CK)3个处理,研究玉米、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盆栽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盛花期和成熟期,P+M-RE处理的块茎生物量比P+P-RE增加了42.4%和28.5%,比CK增加了28.8%和8.2%,P+P-R比CK减少了23.7%和28.4%,差异分别为显著和极显著;(2)分枝期、盛花期和成熟期与CK相比,P+M-RE处理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提高了8.3%~12.7%和7.5%~45.6%,P+P-RE处理分别降低了1.7%~12.9%和5.5%~20.9%;两处理的茎叶比均比CK低,根冠比在盛花期和成熟期比CK提高了64.1%、42.5%和56.8%、40.0%;(3)观测期内,P+M-RE处理叶片、茎秆、根系和块茎的化感敏感指数RI>0,表现为促进作用,敏感程度为根系>叶>块茎>茎秆;P+P-RE处理根系RI<0,叶片、块茎在分枝期和盛花期RI>0,成熟期为RI<0,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4)盛花期马铃薯干物质转移率(DMME)及贡献率(DMCR)P+M-RE处理比CK分别提高了45.6%和48.0%,P+P-RE处理比CK分别提高了30.7%和43.9%。由此说明,玉米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地上茎叶和地下根系及块茎生长具有净促进作用,有利于块茎的膨大,而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自身地上和地下生长则具有抑制作用,影响了块茎膨大,这为揭示玉米||马铃薯体系增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荷兰212为材料,叶面喷施植物生长物质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 简称Cc)以及SOD模拟物(简称SODM),测定地下主茎鲜重、干重、蔗糖、蔗糖转化酶活性、淀粉、淀粉酶活性变化以及可溶性糖等含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植物生长物质对马铃薯地下主茎生长及碳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喷药后16 d开始,Cc和SODM处理均能大幅提高地下主茎蔗糖的含量,其中Cc处理平均比CK增加36.68%,SODM处理较CK高出30.36%。同时喷施Cc后40 d和48 d淀粉酶活性提高,平均增幅为35.11%。从喷药后32 d开始,DTA-6和Cc处理对转化酶活性也具有提高的效应,DTA-6处理平均提高了35.75%,Cc处理平均提高了34.79%,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另外SODM处理能够极显著降低块茎膨大时期地下主茎内淀粉含量,而Cc处理可极显著提高此时期地下主茎的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7.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荷兰212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叶片中蔗糖、蔗糖转化酶活性、淀粉、淀粉酶活性变化以及可溶性糖、还原糖等含量的变化,研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碳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SOD模拟物(简称SODM)后16天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以及淀粉的含量显著提高,24天和32天后还原糖含量明显增加;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 简称Cc)能够极显著降低处理后32天时叶片的转化酶活性,也可以显著提高处理后24天和32天时还原糖的含量;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能够极显著提高使用后16天时淀粉的含量,同 时其对处理后24~32天淀粉酶活性有极显著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连作对马铃薯生长和土壤健康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连作马铃薯土壤及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为材料,通过分析不同连作年限(分别连作0、3、6 a)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土壤健康各因素的变化,对连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土壤健康的变化及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以及土壤pH值逐渐降低,在连作6 a时,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和土壤pH值分别比对照下降了50.72%、34.10%和8.68%;碱解氮含量上升,在连作3 a和6 a时,碱解氮分别比对照升高了84.62%、169.23%;土壤肥力相关酶活性下降,在连作6 a时,土壤中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6.34%、35.72%、29.83%和74.16%;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升高,在连作6 a时,土壤中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阿魏酸和总酚酸的含量比对照升高了33.61%、31.30%、51.64%、40.57%;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下降,真菌数量升高,在连作6 a时,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降低了88.59%和84.21%,真菌数量在连作6 a时比对照升高了253.85%,说明连作造成土壤健康状况下降。研究还发现随着连作年限增加,马铃薯叶片MDA含量升高,连作6 a时MDA含量比对照增加了142.47%,说明马铃薯叶片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脂质过氧化;马铃薯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连作6 a时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30%、13.98%和50.00%;株高、茎粗、地上生物量和块茎产量逐渐下降,连作6 a时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2.49%、54.40%、58.35%和61.79%,说明连作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光合能力和生长发育。可见,马铃薯连作导致了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代谢活力降低,养分失去平衡,土壤酚酸类物质大量累积,最终导致微生物群系发生变化,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了土壤的健康状况,严重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