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陕西咸阳渭北旱塬地区优质苹果基地生态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咸阳渭北旱塬苹果产区与国内外优质苹果产区近30 a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咸阳渭北旱塬地区具有较国内外其它苹果产区优越的生态气候条件,表现为:温度条件适宜、温度日较差大、光能资源丰富、水分条件适中,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条件十分优越。影响苹果产量、品质的最大不利气候因素是干旱、大风、霜冻、冰雹、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咸阳渭北苹果生产的具体对策是:调整苹果品种结构,适度增加早、中熟品种和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的比例,将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调整到10∶20∶70。抓好优良品种区域布局,南部(海拔600~850 m)保留适量晚熟品种,适度发展中熟品种,增加早熟品种比例,围绕加工,发展一定比例的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北部(海拔850~1 300 m)仍以优良晚熟品种为主,适度发展新优中熟品种,少量发展早熟品种;次优生区(海拔600 m以下)应以早、中熟品种和鲜食加工兼用品种为主,逐步淘汰晚熟品种。下大力气抓好"四项关键技术"的落实,提高优果率,增强渭北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果品贮藏加工能力,增加果品生产附加值;建立健全信息体系,引导市场消费,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提高咸阳果品的声誉。  相似文献   

3.
近46年El Nino/La Nina事件与渭北旱塬气候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 195 5~ 2 0 0 0年陕西渭北旱塬地区 5个县、市冬季最低平均气温 ( 1月 ) ,夏季最高平均气温 ( 7月 ) ,秋季 ( 9~ 11月 )降水资料 ,对近 46年来陕西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与ElNino/laNina事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渭北旱塬地区来说 ,LaNina事件的影响超过ElNino事件 ,LaNina年夏季平均气温显著下降 ,其影响年份在该地区出现冷夏 ,而秋季降水有增多趋势 ;ElNino年冬季平均气温略有上升 ,其影响年份在该地区出现暖冬 ,秋季降水则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5,自引:9,他引:55  
应用黄土高原7省51个代表性气象站196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同期增温速度;年降水量和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未来“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5.9%,而“冷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6.3%。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及气候生产力对其的响应,根据1959-2009年的气象资料,在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气候生产力,并借助滑动t检验法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以0.373℃/10a的速率递...  相似文献   

6.
利用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文年份、灌水时间、耗水量对花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品质及新生枝条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灌溉条件下,降水量较多的年份花椒产量较高;干旱年份,在水量缺乏的情况下,应把有限的水量灌到果实膨大期,保证果实膨大期的花椒需水,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及WUE,而且可以获得较好的花椒品质;枝条生长量与生长期水分供应有关,充足的水分供应,可保树势健旺。同时为便于花椒需水量计算,确定出花椒的作物系数为0.91。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1,他引:34  
根据我国北方63个代表站点(1961-1995)的气候资料,在分析了该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现状的基础上,选用了合适的指标和计算方法,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农牧交错带界限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降水不变,温度升高的情况下,现有的农牧交错带将东南移,范围扩大;同时气候生产力可能下降。而在温度升高、同时降水增加的气候情景下,农牧交错带的移动变缓,甚至不变,视降水的情况而定。降水增加能部分或完全补偿因温度引起的气候生产力的下降,气候生产力甚至有可能增加。降水是决定农牧交错带位置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但未来干热的气候趋势有可能使该地区的环境状况变得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8.
渭北旱塬是我国苹果种植的最优气候区。以白水县为例,通过对其气候适生区内果园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寻找出了具体地质要素间的差异,归结出了两类气候区内地貌、土壤母质类型、母质矿物质含量三类要素的组合类型,为进一步探讨地质条件对苹果品质的影响特征,细分气候优生区,促进该区苹果生产优质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矿质氮累积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渭北旱塬6~37龄苹果园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以了解不同树龄,不同剖面深度土壤矿质氮累积与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0~400 cm剖面土体中,氨态氮的含量和分布保持相对稳定;硝态氮含量和分布变化显著,含量在0.31~195.32 mg/kg之间,土体剖面硝态氮的累积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累积层出现在40~260 cm土层,最高含量出现在15龄果园的100~120 cm土层中,其值为195.32 mg/kg。土壤剖面累积大量的硝态氮,可能会造成潜在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渭北旱塬区麟游县的自然资源特点,在深入分析麟游县种植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麟游县种植业的发展对策:优化种植结构,发挥区域优势;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建立持续发展的种植业三元结构;改善种植业基本生产条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的气候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分析了黄土高原的气候生态环境特征,计算了近40a黄土高原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根据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情景,计算和分析了未来50a该地区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50a,除东南部外,其它各区总的来说无论是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还是气候生产潜力均有所增加,而且光温生产潜力增加的幅度大于气候生产潜力的增加幅度。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来铜川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铜川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利用线性倾向率、线性拟合方程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对铜川市1961~2008年间的气温和降水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近50年来,铜川市气候增温显著,各季气温增幅不一,冬季增温最大,为0.282℃/10 a,春季次之,为0.279℃/10 a,秋季增幅最小,为0.125℃/10 a。1990年代以后增暖趋势表现最明显,21世纪初增幅最大。2)近50年来铜川市全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1.348mm/10 a,其中:冬季和夏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春季和秋季呈缓慢减少趋势,但降水的减少趋势大于增大趋势,总体降水量减少。3)铜川市平均气温在1990年代后期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而降水没有发生突变,表现出在波动中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甘肃省通渭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象和农气观测资料,运用相关分析、趋势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就气候变化与品种变化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该地区在冬小麦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增长率为0.225℃·10a~(-1))、降水量减少(减少率为23.879mm·10a~(-1)),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降水的减少与品种更新均导致冬小麦的生育期明显缩短。近30年来,甘肃省通渭县冬小麦产量增加了4 514.97 kg·hm~(-2),冬小麦生育期内温度的增加和降水量的减少对产量增加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冬小麦品种的改良可提高产量8.8%~132.0%,其变异系数在4.1%~65.6%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平均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F=4.056,P0.01)。通过分析产量在年际间、气候要素间和品种间的变化,可以发现品种的更新是冬小麦产量显著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初侵染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黑星病是世界各苹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我国渭北旱塬苹果产区的新病害。近5年调查研究证明,渭北旱塬苹果落叶上分生孢子数量随时间推移呈急剧下降趋势,在春季苹果芽鳞萌动之前,分生孢子呈无色透明薄片状,均已失去存活力,芽鳞内外检测到分生孢子的数量很少,且均已丧失萌发力。果园中孢子捕捉结果表明,子囊孢子出现在先,分生孢子在后,两者出现时间相差15d以上,且捕捉到分生孢子的日期是在黑星病发病以后。对洛川县、白水县、长武县、永寿县、泾川县和平凉市等地苹果黑星病普查中未发现发病枝条,以菌丝体在枝条上越冬的可能性极小。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初步确定子囊孢子是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初侵来染,分生孢子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气候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黄土高原区域近40 a各主要气候要素变化资料并利用Petitt方法计算变点,滑动t检验气候变点或转折点,以分析判断黄土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及敏感区域。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降水、气温、土壤干旱、气候生产力等气候要素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主要集中在高原中部附近,敏感区要素变化以2~4 a的年际振荡为主。  相似文献   

16.
陕西渭北旱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北旱塬地区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和果业基地,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的一个地区。根据渭北旱塬地区14县3区经济发展的18项指标综合考察了本区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得出咸阳市的三原县在本区的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最高为69.35%,长武县的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最低为35.52%,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获得本区经济和生态互动发展的相关措施,以促进渭北旱塬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不争的事实,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在收集1980—2009年气象站点农业气象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线性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近30年来黑龙江省的气候变化特征;其次运用AEZ模型测算了30个站点1980—2009年30年来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30年来黑龙江省玉米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最后结合现实生产力数据分析了玉米的增产空间。结果表明:(1)1980—2009年30年间,黑龙江省温度表现为升高趋势,而降水则表现为减少的趋势。(2)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光温生产潜力表现为增加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则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呈减少趋势;(3)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上限值而言,玉米的增产潜力空间均表现为减小趋势,但增产空间仍较大,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而言还有66%的增产空间,相对于气候生产潜力也仍有51%的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