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甘肃省酒泉市连作制种玉米8 a的土壤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营养型改土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蓄水量及制种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营养型改土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孔隙度、团聚体、田间持水量、蓄水量在增加,而土壤容重降低; 营养型改土剂用量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阳离子交换量(CEC)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关系; 随着营养型改土剂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产量增加,但每公斤营养型改土剂的增产量则随着营养型改土剂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经回归统计分析,营养型改土剂最佳施用量为1 349.96 kg·hm-2,此施用量下,玉米的理论产量为7 080.00 kg·hm-2,回归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小区试验处理4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了4种不同有机废弃物组合肥对灰棕荒漠土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废弃物糠醛渣、羊粪、玉米秸秆、菜籽饼按0.50∶0.25∶0.20∶0.05容积比,经高温发酵处理,施用量为45.00 t/hm2对灰棕荒漠土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有良好的影响,与不施有机废弃物(对照)比较,土壤总孔隙度、团粒结构、贮水量分别增加8.69%、8.73%、91.36 m3/hm2;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CEC分别增加5.86 g/kg 、21.42 mg/kg 、7.47 mg/kg 、42.67 mg/kg 、13.07 cmol/kg;玉米产量、产值、利润分别增加2.03 t/hm2、0.19×104 元/hm2、0.08×104 元/hm2;土壤容重降低0.28 g/cm3.灰棕荒漠土上施用生活垃圾,重金属离子有富集的趋势,而长期施用糠醛渣、蘑菇渣、锯末则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3.
榆阳区农户春玉米施肥现状调查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陕北地区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2011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榆阳区24个乡镇进行了春玉米养分资源投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春玉米产量以9 500~11 500 kg/hm2所占比例最大且适中,占到调查样本的52.78%。氮肥(N)用量变化为321.8~1 084.3 kg/hm2,平均为650.5 kg/hm2;磷肥(P2O5)用量变化为60.2~450.3 kg/hm2,平均为244.8 kg/hm2;钾肥(K2O)用量变化为47.3~222.8 kg/hm2,平均为134.5 kg/hm2,且钾肥均由有机肥提供。其中化肥氮施用量适中农户仅占5.56%;偏低农户占10.65%;很低农户占5.09%;偏高农户占33.80%;很高农户占44.91%。磷肥施用量适中农户仅占12.04%;偏低农户占21.30%;很低农户占25.46%;偏高农户占19.44%;很高农户占21.76%。春玉米产量与NPK养分总量、氮肥和磷肥用量之间关系极显著,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4.38 kg/kg和86.94 kg/kg。榆阳区农户春玉米施肥中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产量水平差别较大,变化为6 750~15 000 kg/hm2;养分投入差别也较大,肥料利用率很低;肥料品种单一。研究认为提高榆阳区春玉米生产与施肥技术途径有选择优良品种、实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的栽培水平和加大对肥料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多功能复混肥对甘肃河西内陆灌区制种玉米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EC(电导率)、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随之增大,而容重和pH在降低.多功能复混肥施肥量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与单位肥料增产量呈负相关.随着施肥量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呈递减趋势,施肥量在1875kg· hm-2的基础上,再增加施肥量,收益出现负值.多功能复混肥与玉米产量间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043+1.0109x-0.0002088x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x0)为1875 kg.hm-2,玉米预测产量(y,)为5672 kg· hm-2.在风沙土上施用多功能复混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制种玉米的施肥利润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夏旱发生年份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显著提高旱地春玉米产量(1.49 ~ 2.63 t/hm2)和水分利用效率WUE(41.3%~72.3%)、降水利用效率PUE(45.7%~80.7%).以有机无机配施的处理产量(5.89 t/hm2)和WUE[13.15 kg/(hm2·mm)]、PUE[14.39 kg/(hm2·mm)]最高.增施有机肥极显著降低了表层(0 ~ 40 cm)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在夏旱发生前期,由于降雨和土壤贮水稳定,施肥处理尤其是有机肥处理能够提高表层(0 ~ 60 cm)土壤含水量,60 ~ 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随着夏旱发生程度的加剧,0~ 200 cm土层含水量持续降低,各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无明显差异.同时,施肥处理条件下由于作物生长耗水量持续增加,对深层土壤贮水消耗增加,导致40 cm以下的土壤含水量较无肥处理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日光温室黄瓜合理施肥用量及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氮(N)、磷(P)和有机肥三因素五水平最优设计,在陕北黄土高原进行了日光温室黄瓜N、P和有机肥用量及其肥效反应模式田间试验,求得日光温室黄瓜N、P和有机肥的肥效反应模式,并分析了N、P和有机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影响最大,N肥和P肥的影响相当;随着有机肥施肥量增加,黄瓜产量还在不断增加,N、P化肥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有增产效果,用量继续增大时导致黄瓜产量降低。根据黄瓜N、P和有机肥的肥效反应模式,提出在黄瓜目标产量83000~88000kg/hm2之间的N、P和有机肥优化施肥方案:N肥用量809.2~1313.1kg/hm2,P肥用量(P2O5)583.1~978.6kg/hm2,有机肥用量64.0~151.3t/hm2;N∶P2O5为1∶0.72。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地区杂交油菜青杂2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柴达木地区青杂2号油菜的籽粒产量,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分析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与其籽粒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密度、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到一定水平时,产量最高.各水平继续增加,产量逐渐下降.低、中水平密度与高氮肥用量配合,高水平密度与低氮肥用量配合,油菜产量高.在低氟(磷)水平下、产量随着磷(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在中高氪(磷)水平下,产量随着磷(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青杂2号油菜产量最高时的密度、氮肥与磷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是密度38.9×104株/hm2、氮肥施用量90 kg/hm2、磷肥施用量71.75 kg/hm2.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山区冬小麦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三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研究黔西县大关镇冬小麦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有机肥的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相关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施用氮肥、磷肥有增产作用,当氮、磷施用量过高时产量下降,氮、磷的施用量与小麦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对小麦产量有显著作用,而氮肥的施用量不宜过多。其适宜的有机肥施用量为600~750 kg/667 m2,尿素施用量9~12 kg/667 m2,普钙施用量20~42 kg/667 m2。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湄潭县种植面积居第2位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万hm2,总产量3.68万t左右.由于20世纪80年代杂交玉米的全面推广普及和农户氮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全县玉米病害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前的主要病害大、小斑病已下降为次要病害,而玉米纹枯病、茎腐病、弯孢霉菌叶斑病等则上升为主要病害.为保障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适应无公害粮食生产和保护环境的需要,于2004年作了增施钾肥和锌肥控制玉米病害的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区坐水播种条件下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五因素(1/2)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坐水播种条件下,坐水量、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坐水量≈磷肥>钾肥>密度;在各因素编码水平为最低时,磷肥的起始增产速率最大,其次为氮肥,坐水量、钾肥和密度分列第三、四、五位;随着因素水平的提高,各因素的增产速率均下降,下降的快慢顺序为磷肥>密度≈氮肥>坐水量>钾肥;当坐水量为46.25 t/hm2、氮肥(N)为327.68 kg/hm2、磷肥(P2O5)为149.10 kg/hm2、钾肥(K2O)为189.24 kg/hm2、密度为71 172.00 株/hm2,产量可达14 059.62 kg/hm2;玉米产量大于10 560 kg/hm2的主要农艺措施为:坐水量为41~54 t/hm2,氮肥(N)用量为276~348 kg/hm2,磷肥(P2O5)用量为145~165 kg/hm2,钾肥(K2O)用量为166~217 kg/hm2,种植密度为64 728~72 726株/hm2.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噻吩磺隆在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中的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残留检测方法,测定了在田间施药条件下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中的最终残留。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样品经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8)浸泡、涡旋并超声提取后,经固相萃取柱净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该方 法下的最小检出量为0.2 ng,在10倍浓缩倍数条件下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 μg/kg,定量限为6 μg/kg,平均添加 回收率为77.9% ~100.4%,变异系数在1.6% ~6.5%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92~1.23 d;按推荐剂量施药,距施药时间40 d后和玉米收获时,在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中均未检出噻吩磺隆。  相似文献   

12.
黑液腐植酸肥料对棉花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北疆布设的3种肥料(腐植酸液体肥料HALF-A、HALF-B、HALF-C)5个施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黑液腐植酸肥料对棉花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常规肥料比,应用不同黑液腐植酸液体肥料,增产幅度达到8.54%~10.80%,提高单铃重0.2~0.3 g,对衣分和单株有效成铃数影响不大;(2)施用腐植酸液体肥料能够推迟棉花成熟2~4 d;(3)腐植酸液体肥料施用量2250kg/hm2以上时显著促进了棉花花后干物质的累积;(4)三种腐植酸液体肥料施用量3 000 kg/hm2时对棉花氮素养分的吸收促进作用最大,HALF-B在施用量2250 kg/hm2,HALF-C在3 000 kg/hm2时促进了棉花磷素养分的吸收,腐植酸液体肥料施用量3 750 kg/hm2以上时显著促进了棉花钾素养分的吸收;(5)施用腐植酸液体肥料对当年收获后土壤肥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甘肃河西内陆灌区因长期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低、贮水功能弱、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有机营养土壤改良剂配方,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营养土壤改良剂对灌漠土理化性质和饲用高粱种植效益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间的效应(R)是饲用高粱专用肥改性糠醛渣保水剂和聚乙烯醇,改良剂配方组合是:改性糠醛渣0.9375∶保水剂0.0025∶饲用高粱专用肥0.0563∶聚乙烯醇0.0037。有机营养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与灌漠土孔隙度、持水量、有机质、速效养分、饲用高粱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回归统计分析,有机营养土壤改良剂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为24.00 t·hm-2时,饲用高粱理论产量为3.08 t·hm-2。有机营养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有效改善了灌漠土理化性质,提高了饲用高粱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3年定位试验,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不同比例减少化学氮肥用量的情况下,间作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2种豆科绿肥饲草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针叶豌豆时,施用农民习惯化学施氮量90%的效果最好,虽然该模式下玉米籽粒产量下降了0.63%,但是差异不显著,而且可以多收针叶豌豆籽粒1987.34 kg?hm -2、针叶豌豆干草1374.35 kg?hm -2,同时经济效益最高,为36364元?hm -2,高于农民习惯施肥18.05%。间作毛叶苕子时,虽然所有化学氮肥减施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低于农民习惯施肥,但是在施用农民习惯化学施氮量90%的情况下减产幅度最低,只有2.76%,达到了14263 kg?hm -2,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且可以多收毛叶苕子干草3175.47 kg?hm -2,同时经济效益最高,为32136元?hm -2,高于农民习惯施肥4.33%。而且这2种种植体系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玉米种植时,间作收获籽粒为主的针叶豌豆和间作以收获豆科饲草为主的毛叶苕子,均能减少10%的化学氮肥用量,其中间作针叶豌豆的经济效益高于间作毛叶苕子。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省安定区凤翔镇的旱川地上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关键生育期土壤水分、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为三个秸秆还田量水平,分别为100%玉米秸秆(10 500 kg·hm-2)粉碎还田、75%玉米秸秆(7 875 kg·hm-2)粉碎还田、50%玉米秸秆(5 250 kg·hm-2)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玉米秸秆粉碎后均匀翻埋至0~25 cm的土层。结果表明:播前各还田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较CK有所提高,秸秆还田量由高到低,土壤含水量平均分别提高2.0%、2.8%和1.9%,但不同还田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100%、75%和50%等三个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的玉米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0.3%、5.7%和3.7%,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较对照分别提高9.2%、4.9%和3.1%。秸秆还田措施可提高土壤的保墒贮水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基础上,从减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入手,进行了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玉米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常规覆膜栽培,玉米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956.1 kg/hm2,增加16.31%;前期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玉米出苗率比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和常规覆膜栽培分别提高2.58%、14.5%;比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和常规覆膜栽培分别减少投入1 350元/hm2、1 860元/hm2,纯收入分别增加703.9元/hm2、3 055.1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依据施用有机肥(腐熟牛粪)年限的不同,共设置4个不同处理,分别为:施用有机肥13 a(13A)、19 a(19A)和24 a(24A),以未施用有机肥的盐碱土作为对照(CK),采集各处理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物理性状和盐碱性质,旨在探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措施下苏打盐碱土壤的肥力状况及其促进玉米产量提升的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田间持水量(P<0.05),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和土壤密度(P<0.05),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P<0.05)。0~2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以19A处理最高,分别达39.31 g·kg-1和1.30 g·kg-1;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以24A含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了89.31%、81.07%和107.64%,土壤孔隙度以24A含量最高,较CK提高了54.56%,各处理土壤容重和土壤密度平均较CK下降率达31.91%和6.29%,处理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长期施用传统化肥温室土壤环境质量和番茄品质下降以及有机物料对乡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以玉米秸秆、牛粪、食用菌渣、番茄专用肥和生物菌肥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配方,在室内合成有机物料组合肥,开展了有机物料组合肥对温室番茄土壤环境效应和番茄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组合肥配方组合比例为秸秆粪便菌渣肥∶番茄专用肥∶生物菌肥=0.9709∶0.0243∶0.0048,最大利润施肥量为60 t·hm-2。有机物料组合肥施用量与温室番茄种植田总孔隙度、>0.25 mm水稳性团聚体、饱和持水量、阳离子交换量、可溶性盐、有机质、有机碳、有机碳密度、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番茄株高、茎粗、单果重、单株果重和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和pH值呈负相关关系。连续3 a施用有机物料组合肥与传统化肥相比,温室番茄种植田容重、可溶性盐、pH值、真菌分别降低7.91%、12.34%、9.22%、10.26%,Hg、Cd、Cr、Pb分别降低16.28%、27.12%、16.60%、20.05%,番茄硝酸盐、可滴定酸、施肥成本分别降低6.64%、19.57%、11.02%,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8.73%、8.96%、8.45%、16.87%、17.89%,田间持水量、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贮水量分别增加12.57%、10.51%、8.73%、8.96%、8.45%、5.30%,有机质、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分别增加17.28%、17.27%、8.25%,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Mn、Zn、Mo分别增加1.74%、1.31%、0.95%、1.82%、1.96%、9.09%,细菌、放线菌数量、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14.35%、6.80%、7.56%、5.71%、11.73%、10.43%,番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Vc、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6.68%、8.96%、10.76%、17.29%,单果重、单株果重、产量、增产值、施肥利润、肥料投资效率分别增加6.67%、5.26%、5.43%、27.80%、38.30%、55.14%。施用有机物料组合肥改善了温室番茄种植田质量和番茄品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酶活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主要低产土壤灌耕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通过2015—201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生物炭不同添加量(0、22.5、67.5、112.5、225.0 t·hm~(-2))对土壤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于2011年一次性施入后,可明显降低土壤的容重,与初始土壤容重1.48 g·cm~(-3)相比,8 a后土壤容重降低至1.18~1.24 g·cm~(-3);施用生物炭后可以明显增加土壤中全氮、有机质及速效钾的含量,对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相比,8 a后全氮、有机质及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4.42%~49.43%、22.02%~74.25%、1.27%~18.64%;随着定位试验的延续,一次性施用生物炭6 a后,土壤增碳、钾效应达到最大,随后逐年减弱,67.5 t·hm~(-2)的生物炭施用量最适宜;施用生物炭可以明显提高玉米产量,提高了9.4%~3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