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194份甜高粱品种进行了10个主要农艺性状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发现穗重、生育期、生物产量、穗长、茎粗、分蘖及含糖量等7个因子为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在甜高粱育种中应加强生物产量选择,适当考虑含糖量及生育期,但穗重、分蘖和茎粗不宜过高,并且穗长越短越好。研究结果将为甜高粱的品种改良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甜高粱若干生理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理生化的方法,对甜高粱的叶、茎主要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高粱叶绿素含量不同时期表现不一,其中灌浆期上三叶含量较高,剑叶最突出,呼吸强度以倒三叶最强,所以甜高粱光合作用的效率剑叶和倒三叶起绝对作用;甜高粱灌浆期的还原糖、总糖、微蛋白均高于成熟期,其中还原糖占总糖的比例为45.32%,只有过氧化氢酶活性成熟期略高于灌浆期;本研究中生理生化性状均表现较好的品种是辽饲杂1号。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黄淮北部地区不同品种(系)株型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在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分别对黄淮北部麦区19个和21个供试小麦品种(系)的株型和产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在供试品种(系)中,高产型占5.3%~14.3%,低产型占19.0%~21.1%,中高产和中产型占66.7%~73.7%;通过对29个株型性状的因子分析,旗叶长和面积对不同品种(系)小麦株型性状变异的贡献最大;经相关分析,小麦产量与倒3叶宽、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倒1节间构成指数、倒2叶基角、旗叶披垂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倒4节间长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旗叶长、穗长、倒1节间长、倒1节间构成指数、倒3节间构成指数、倒3叶基角、旗叶披垂度与有效穗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株型性状对有效穗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综上,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型品种(系)(产量>9 000kg·hm-2)的适宜株型指标:全生育期233~237 d,株高80.00~83.00 cm,株高构成指数>0.61,穗长7.0~7.4 cm,旗叶长13cm...  相似文献   

4.
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24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在套作条件下,各品种(系)不同生育时期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经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三节期互盛花期天数、盛荚期至鼓粒期天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盛花期至盛荚期天数呈不显著负相关;产量与主茎长度、茎粗、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单株荚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茎粗和百粒重.通过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分为4个组群,应选用类型Ⅳ为佳.  相似文献   

5.
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广东湛江地区种植了50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测定其生育期、单株鲜重、株高、茎粗、锤度5个主要数量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除生育期外,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和锤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生育期、株高、茎粗和单株鲜重指标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锤度与其它4个主要性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甜高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幅度为0.1039%~0.2931%;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50份甜高粱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Ⅰ类群5个数量农艺性状均表现良好,产量为90t/hm2,乙醇产量3360L/hm2,可作为今后开发利用的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6.
12个甜高粱品种在重庆地区的生产力和总糖含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个供试甜高粱品种(组合)茎秆的鲜产量、总糖含量、总糖产量和籽粒产量的比较,结果为:茎秆鲜产量以A4为最高,达到41 385.0 kg/hm2,茎秆总糖含量以A9为最高,达到11.26%,茎秆总糖产量以A9为最高,达到4 285.4 kg/hm2,籽粒产量以A12为最高,达到2 723.4 kg/hm2。综合评价初步认为,在12个供试品种(组合)中,以A9组合和A3品种比较适合在重庆做生物质能源原料。  相似文献   

7.
综合分析了不同播期下大麦参试材料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他相关性状、群体发育动态及抗性等性状的变化,引入了性状差异指数(Id)作为分析比较的指标,重点研究了不同大麦品种(系)上述性状对播期反映的差异,对如何筛选和培育不同类型的大麦新品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豆主要生育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性状是大豆主要生育性状.通过对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性状的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单株荚数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将30份甜高粱材料分别在哈尔滨和北京种植,以研究不同地域的气象条件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至开花日数、生育日数、株高、穗长、单穗重和千粒重等性状变化很大;而茎粗、分蘖和含糖量性状变化幅度较小;相同品种在哈尔滨种植与北京种植相比,生育期延长、植株变高、穗变长、单穗重和千粒重增加,各性状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两个地域不同的气候条件造成的;茎粗和分蘖不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主要由品种本身特性及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0.
扁豆主要产量性状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扁豆品种生长发育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产量与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荚粒数、主茎每层荚数、株粒重、有效分枝、主茎荚层数、千粒重及株粒数。  相似文献   

11.
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锋 《中国糖料》2010,(1):24-26
对64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等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值为1.86,榨汁率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58,全生育期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99,表明64份甜高粱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穗长、全生育期、株高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小,可以在早世代选择;茎秆鲜重和穗长的遗传进度较高,获得的遗传增量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相关分析表明:除了穗长与茎秆鲜重相关不显著外,其它性状均与茎秆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其它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甜高粱在我国绿色能源中的地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甜高粱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在生产燃料乙醇方面,是竞争力最强的作物。种植甜高粱具有生物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历史悠久、优良品种选育居世界领先地位,粮糖双收,经济效益及综合利用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高粱杂交种产量及其重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2002~2004年3年来参加国家高粱区试春播晚熟组的高粱杂交组合在各承试点的产量及有关性状的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高粱杂交种的产量及其重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和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细致和全面的比较分析和评价。通过这些比较和分析,总结出了高产杂交种所应具备的特征特性,为今后高粱的育种、栽培、推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该试验可为延长能源高粱转化乙醇加工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计采用单因素、4水平区组设计。[结果]在光热不足条件下,覆膜模式可以提高光热利用率,完成生育周期。2种栽培模式下第1播期的茎粗与其他3个播期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地温以及气温的升高,2种栽培模式对能源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逐渐减弱。[结论]辽宁省干旱半干旱地区播种时间不宜早于4月15日,否则会因地温低影响出苗率。最晚可延迟至5月20日左右。在保证其完成生育周期的同时,茎秆中含糖量可以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收获时期与分蘖去留对饲用甜高粱产量及含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不同收获时期分蘖去留对饲用甜高粱产量及含糖率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饲用甜高粱保留分蘖不同收获时期平均产量126.37t/hm2,较掰除分蘖增产24.5%。随着收获时间的延迟,产量、茎秆含糖率均呈上升状态,收获时期以10月10日最佳,分蘖去留平均产量和茎秆含糖率分别达131.74t/hm2和11.45%;霜冻后产量大幅下降,降幅达25.7%~30.7%。  相似文献   

16.
甜高粱茎秆糖分及发酵制取乙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高粱作为能源植物主要是利用其茎秆中的糖分制取乙醇.对甜高粱茎秆糖分积累以及利用糖分发酵制取燃料乙醇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甜高粱的产量和糖分含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A3、A4细胞质对甜高粱产量及其重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为前提,通过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配套而实现的,也是不育化育种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试验对可诱导高粱雄性不育的细胞质A1、A2、A3、A4开展甜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对于提高杂交高粱产量、品质、种子纯度,拓宽种质资源利用范围,实现异质高粱杂交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