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为了明确黄淮北部地区不同品种(系)株型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在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分别对黄淮北部麦区19个和21个供试小麦品种(系)的株型和产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在供试品种(系)中,高产型占5.3%~14.3%,低产型占19.0%~21.1%,中高产和中产型占66.7%~73.7%;通过对29个株型性状的因子分析,旗叶长和面积对不同品种(系)小麦株型性状变异的贡献最大;经相关分析,小麦产量与倒3叶宽、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倒1节间构成指数、倒2叶基角、旗叶披垂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倒4节间长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旗叶长、穗长、倒1节间长、倒1节间构成指数、倒3节间构成指数、倒3叶基角、旗叶披垂度与有效穗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株型性状对有效穗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综上,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型品种(系)(产量>9 000kg·hm-2)的适宜株型指标:全生育期233~237 d,株高80.00~83.00 cm,株高构成指数>0.61,穗长7.0~7.4 cm,旗叶长13cm... 相似文献
4.
5.
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广东湛江地区种植了50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测定其生育期、单株鲜重、株高、茎粗、锤度5个主要数量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除生育期外,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和锤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生育期、株高、茎粗和单株鲜重指标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锤度与其它4个主要性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甜高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幅度为0.1039%~0.2931%;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50份甜高粱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Ⅰ类群5个数量农艺性状均表现良好,产量为90t/hm2,乙醇产量3360L/hm2,可作为今后开发利用的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6.
12个甜高粱品种在重庆地区的生产力和总糖含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个供试甜高粱品种(组合)茎秆的鲜产量、总糖含量、总糖产量和籽粒产量的比较,结果为:茎秆鲜产量以A4为最高,达到41 385.0 kg/hm2,茎秆总糖含量以A9为最高,达到11.26%,茎秆总糖产量以A9为最高,达到4 285.4 kg/hm2,籽粒产量以A12为最高,达到2 723.4 kg/hm2。综合评价初步认为,在12个供试品种(组合)中,以A9组合和A3品种比较适合在重庆做生物质能源原料。 相似文献
7.
8.
9.
对部分甜高粱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淀粉、还原糖、蔗糖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系数,易于通过选择达到育种目标,而出汁率、单秆重、株高的变异系数小,选择的余地不大;还原糖、茎秆锤度、蔗糖、秆高等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是早代育种选择中应注意的性状,而单秆重、出汁率相对较低,依据其表现型进行选择收效不会很大。 相似文献
10.
11.
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4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等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值为1.86,榨汁率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58,全生育期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99,表明64份甜高粱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穗长、全生育期、株高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小,可以在早世代选择;茎秆鲜重和穗长的遗传进度较高,获得的遗传增量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相关分析表明:除了穗长与茎秆鲜重相关不显著外,其它性状均与茎秆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其它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甜高粱在我国绿色能源中的地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甜高粱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在生产燃料乙醇方面,是竞争力最强的作物。种植甜高粱具有生物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历史悠久、优良品种选育居世界领先地位,粮糖双收,经济效益及综合利用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该试验可为延长能源高粱转化乙醇加工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计采用单因素、4水平区组设计。[结果]在光热不足条件下,覆膜模式可以提高光热利用率,完成生育周期。2种栽培模式下第1播期的茎粗与其他3个播期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地温以及气温的升高,2种栽培模式对能源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逐渐减弱。[结论]辽宁省干旱半干旱地区播种时间不宜早于4月15日,否则会因地温低影响出苗率。最晚可延迟至5月20日左右。在保证其完成生育周期的同时,茎秆中含糖量可以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收获时期与分蘖去留对饲用甜高粱产量及含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不同收获时期分蘖去留对饲用甜高粱产量及含糖率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饲用甜高粱保留分蘖不同收获时期平均产量126.37t/hm2,较掰除分蘖增产24.5%。随着收获时间的延迟,产量、茎秆含糖率均呈上升状态,收获时期以10月10日最佳,分蘖去留平均产量和茎秆含糖率分别达131.74t/hm2和11.45%;霜冻后产量大幅下降,降幅达25.7%~30.7%。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