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沁县西安庄村是典型的贫困村,通过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完善治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社会资金,促进了全村小流域治理的大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贫困村跃入富裕村。  相似文献   

2.
刘窑头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窑头流域为荒漠草原区的治理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即以治理土沙荒化 ,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 ,以浅层水开发引导农民致富为突破口 ,以造林、封山育林 (草 )、人工种草为手段 ,以提高土地生产率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 ,发展区域经济 ,使流域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山门沟小流域沟坝地治理工程,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东北部上郭乡山门庄村,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阶地区。治理区地处山门沟小流域西爻骨干坝下游右侧支沟,面积13.34 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8 hm^2,占到96%。规划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5.34 hm^2,在各地块间设置格坝(田埂)2.518 km,新修改造生产道路1.2 km。工程于2015年实施完成后,将治理成果连同山门庄村全部土地流转给了中润垣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3 a间共栽植双季槐、文冠果、皂角树、油用牡丹和各类中药材56.66余hm^2,使以往荆棘丛生、无任何经济效益的荒山沟,变成了绿意盎然的金沟银沟。同时,配套建设了灌溉工程,效益良好,为产业扶贫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坡耕地改造工程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扶贫开发和发展区域经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工程建设中要因地制宜,精心规划设计,广大农民积极参,方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的效益。介绍了石楼县坡耕地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成效,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岩溶山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扶贫区域。农户行为是农村水土流失产生的主体,是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生态恢复的主体。岩溶山区水土流失是在自然环境与农户行为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部分地区形成石漠化。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提出耕作、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并对农户水土流失治理行为的变化原因进行探析,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小流域综合治理被赋予了精准扶贫的内涵。宁夏隆德县在杨河乡脱贫攻坚综合治理过程中,以解决交通、美化环境和建设美丽村庄为突破口,把精准扶贫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紧密结合,多方筹措资金,集中力量进行整村推进,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并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了群众稳定脱贫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探索了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新模式,为隆德县乃至宁夏全区开展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繁峙县是被山西省列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级扶贫开发"36个重点县之一。为了扶贫攻坚,实施以坡改梯为主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势在必行。根据集中连片、农民积极性高、近村缓坡耕地优先等原则及扶贫需要,确定砂河镇孙庄村、上小沿村等5个行政村为2018年度坡改梯工程项目区,实施坡改梯493.34 hm^2。在弄清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坡耕地治理现状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坡改梯规模,进行了工程设计,提出了施工方法,概算了工程投资,并进行了综合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后扶贫时代,仍面临着相对贫困的问题,为了给构建科学可持续的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提供参考,通过对相对贫困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对我国防止返贫和治理相对贫困政策的分析,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概括,针对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问题和返贫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的后扶贫时代治理相对贫困的对策是: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培育当地产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水平人才返乡;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打开城乡物流通道;加强基础医疗建设,增加农村人口健康资本;改善基础教育,杜绝贫困根源。  相似文献   

9.
芦车坝小流域参与式治理的探索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平坝县天龙镇芦车坝小流域的治理实践表明,参与式小流域治理因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参与式理论和方法,向农民赋权,以农民为中心,使农民参与项目的决策,能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便于整合当地各种有利资源,可用较少的项目资源实现项目的建设目标,还可把新农村建设和小流域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基础上,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较以政府为主导的传统小流域治理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平鲁区地处晋西北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农村经济落后,近年来,平鲁区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农民致富的效益工程来抓,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模式,紧紧围绕建设养羊大区,畜牧强区和生态标区三大战略目标,以流域治理为主攻方向,以大户治理和封禁封育为着力点,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结构调整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农业生态建设应针对农业生态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重点地区治理开发为突破口,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逐步推进该区域总体治理进程;把农业生态建设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通过坡改梯基本农田建设,陡坡耕地还林(果)、还草,“三化”草地治理,农村再生能源和节能项目等4项工程综合治理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的基本条件,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地处燕山山区的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石板沟村,自1987年以来,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运用工程和生物技术等措施,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通过分层次开发治理、专项开发治理、综合开发治理,合理调整了农业结构,建成了可持续发展型农业生态体系,解决了水土流失日益加重、农民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的问题,实现了山区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周边山区的脱贫致富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3.
推进精准扶贫,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政的工作要求和重要指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要扩大小流域治理内涵,拓展治理措施外延,转换治理方式,精准到户,按需治理。在管理上要公开透明、民主决策,做到精准管理;在思想上要主动衔接到精准扶贫的要求上来,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为推进精准扶贫、消除贫困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选取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对比分析石漠化生态治理前后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土壤理化性质、小气候特征、植被数量特征和地表水土流失状况等指标。结果表明:石漠化是可以治理的,强度石漠化治理效应优于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次之,潜在石漠化生态效应速度最慢;治理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增强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地表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改善了区域局部小气候。  相似文献   

15.
沟蚀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侵蚀沟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对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都构成了潜在威胁。孙吴县西兴项目区侵蚀沟分布广泛,严重危害着当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布设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经测算,项目区侵蚀沟治理后,有效控制沟头溯源侵蚀和沟岸扩张,有效保护下游耕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郝台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大凌河流域凌河源项目。该流域2008年5月开工建设,2012年8月底工程建设完工。经过5 a的综合治理,共完成治理面积1 450 hm~2,共修筑谷坊53座,修作业路9.80 km。共动用土石方51.8万m~3,投入人工14.7万工日。栽植树苗99.14万株。小流域经过综合、连续和规模治理,基础效益良好,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生态效益明显改善,达到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等预期目标,为我们今后治理水土流失起到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回顾分析朝阳县北部山区水土流失问题影响要素的基础上,遵循“防控为主,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绿色发展”理念,明确本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路,阐述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针对性实践,总结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以期获得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规律性认识,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深入进行提供方法和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治理开发“四荒”资源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济南市采取政策启动、典型带动、服务拉动、科技推动等措施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广泛吸取社会资金投入“四荒”的治理开发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陵川县礼义镇瑞马村原来是一个比较贫困的行政村,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1984年以来,在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坚持小流域治理不转向,经过16年的艰苦奋斗,治理面积达到150hm^2,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群众生活大为改善,成为我县靠治理小流域致富达小康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0.
<正> 1997年6月,姜春云副总理在实地考察了榆林和延安市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农业建设情况后,撰写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分别对此作了重要批示,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十五年初见成效,三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重要批示,以及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陕北召开,既是对我市水保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给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实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提出的奋斗目标,延安市项目区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项目建设推向深入.1 增强六个意识,转变思想观念1.1 增强治理水土流失的战略意识要深刻认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这项宏伟工程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搞好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的高度,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延安政治地位、提高延安知名度的角度,从防灾减灾、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角度,重新认识搞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坚定大搞水土流失治理的决心和信心.这不仅关系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繁荣,而且关系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