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镇肉鸭养殖户王某于2004年4月12日,进雏鸭1500只,饲养8日龄,突然发病,死亡13只。病鸭精神沉郁,呆立昏睡,有轻微的呼吸困难症状,死亡时有“角弓反张”症状,误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用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治疗后死亡185只,第二天前来我中心就诊治疗。  相似文献   

2.
2001年5月,安徽省肥东某地区许多养鸭户饲养的肉鸭发生鸭瘟。鸭群在17日龄开始发病,临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流泪和拉稀。发病后曾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和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治疗,均无明显好转。后送我所实验室经临床剖检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鸭瘟,并对发病鸭用鸭瘟弱毒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和康复鸭血清进行治疗,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断过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发病疫区内的鸭群,最早于17日龄开始发病,附近的雏鸭普遍发病,死亡率最高达90%。发病后曾用过多种抗生素和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进行治疗,均无明显…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液的试制及应用范文明,罗函禄,张菊英,刘建萍(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210014)鸭病毒性肝炎(D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在我国养鸭地区普遍发生和流行,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对本病的治疗,可用高免血清或康复血清,但其来源有限...  相似文献   

4.
鸭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原分离与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4年秋至2006年5月,山东省内一些肉鸭养殖场暴发多起与鸭病毒性肝炎相类似的传染病。该病在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与鸭病毒性肝炎类似,极易误诊。用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血清抗体治疗无效,甚至会加重病情,但在适量加入某些抗生素或抗菌素治疗时,有一定治疗效果。笔者多次分离病原,诊断为鸭嗜水气单胞菌病。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常采用疫苗注射或高免血清被动免疫,但由于该病主要发生于一周龄左右的雏鸭,疫苗注射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一旦发生病情,只能借助高免血清进行被动免疫,但血清来源困难,价格昂贵。本文就高免种鸭所产蛋的卵黄加以处理,制成注射悬液,对雏鸭注射,达到了满意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标准鸭肝炎Ⅰ型血清对鸭肝炎野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鸭肝炎免疫失败的原因,对从该地区分离到的鸭肝炎野毒SN株等6个毒株在7日龄雏鸭、10日龄鸭胚及9日龄鸡胚上作免疫保护试验、交叉中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准鸭肝炎Ⅰ型(DH-Ⅰ)血清对部分野毒株(SN株、Z株、SF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较低,明显低于相应野毒株血清的保护指数,表明该疫区部分鸭肝炎野毒的抗原性已发生改变。这一免疫保护试验结论得到了交叉中和试验结果的支持。根据试验结果,采取若干有代表性鸭肝炎野毒与标准DH-Ⅰ型毒株,制备鸭肝炎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用于临床免疫防治,并注意排除一些其他因素的干优,使临床免疫保护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7.
利用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制备兔抗高免血清和平板凝集诊断抗原,对收集的2010年3月~10月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医院就诊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疑似病例进行血清3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同时,采集山东养殖量较大的9个县、市、区的13个养殖场372份鸭血清,利用平板凝集试验对3型鸭疫里氏杆菌的流行情况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39株鸭疫里氏杆菌,且19株为血清3型,占鸭疫里氏杆菌总数的48.7%;在采集的血清样本中,3型鸭疫里氏杆菌阳性率为21.7%。可见,3型鸭疫里氏杆菌在山东上述地区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及副伤寒是雏鸭最易感染,发病急、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由于该病的传播和蔓延,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尽快做出诊断,及时进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报道一起典型病例,以供同仁和广大养鸭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7日龄仙湖3号雏鸭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发病后于饮水中加入中草药煎液。分别于攻毒后15、39、63、87h颈静脉采血,取血清,后捕杀,取肺脏制成肺组织匀浆液,测定血清和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攻毒后未进行治疗组鸭体内的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抗生素治疗组鸭只体内的SOD活性比中草药治疗组显著降低,说明药物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也影响了机体内自由基的活动。而中草药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对雏鸭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由于发病年龄较小、病程短,一旦发病,常常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主要是应用高免蛋黄或血清,笔者在对高免蛋黄和血清的总结中发现,一般在注射上述药物后需八个小时左右才能控制住雏鸭死亡。...  相似文献   

11.
标准鸭肝炎I型血清对鸭肝炎野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鸭肝炎免疫失败的原因,对从该地区分离到的鸭肝炎野毒SN株等6个毒株在7日龄雏鸭、10日龄鸭胚上作免疫保护试验、交叉中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准鸭肝炎I型(DH-1)血清对部分野毒株(SN株、Z株、SF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较低,明显低于相应野毒株血清的保护指数,表明该校区部分鸭肝炎野毒的原性已发生改变。这一免疫保护试验结论得到了交叉中和试验结果的支持。根据试验结果,采取若干有代表性鸭肝炎野毒性与标准DH-I型毒株,制备鸭肝炎高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用于临床免疫防治,并注意排除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使临床免疫保护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12.
鸭瘟抗体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鸭瘟组提病毒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以健康鸭IgG提纯后免疫羊,制备羊抗鸭IgG,并用过碘酸钠法进行辣极过氧化物酶标记,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经对不同血清样品的检测,表明此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适于大批鸭群抗体水平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为合理免疫和科学预防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鸭出血症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出血症(DHD)是由鸭疱疹病毒2型(鸭新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病鸭双翅羽毛管内出血呈紫黑色、脏器及肠道出血为特征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自1990年秋以来,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送检病例发现我省福州、莆田、漳州、厦门、南平等地区以及浙江省金华、义乌等和广东省佛山、湛江等地鸭均有发生。该病可侵害番鸭、樱桃谷鸭、北京鸭、半番鸭、麻鸭、野鸭等,但以番鸭最易感,各日龄鸭均可发病,以10d~30d鸭更为多见,发病率高低不一,鸭日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使用现有的鸭病疫苗、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及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中药“蟾罗”口服液鸡胚接种抗鸭病毒性肝炎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小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鸭饲养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治疗鸭肝炎的药品,虽然卵黄抗体、高免血清和单克隆抗体治疗鸭肝炎有很好的疗效,但由于价格较贵、货源紧缺,致使实际应用较少。为了探讨中药“蟾罗”口服液抗鸭肝炎病毒的作用,笔者依据中兽医的理法方药辩证施治理论.对部分中草药进行了筛选、组合,选出了以蟾蜍、罗锅底等中药制成口服液.进行了抗鸭肝炎病毒的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与鸭霍乱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种鸭场饲养的 2~ 3周龄雏鸭大量发病死亡 ,死亡率高达 70 %。经采用流行病学、临床学、病理学综合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与鸭霍乱混合感染 ,应用紧急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和疫苗以及采取消毒 ,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雏鸭死亡率下降到 5 %以下。现将诊断与治病情况报告如下。1 诊断1.1 流行病学调查该种鸭场建于山坡地 ,夏、秋季有水塘放牧 ,冬、春季舍饲。发生疫情的鸭舍光照不足 ,鸭舍面积 6 0 0m2 ,每平方米饲养鸭8只以上 ,饲养密度偏大。鸭群营养状况中等。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鸭表现精神萎糜 ,不愿走…  相似文献   

16.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快、病程短、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潜伏期一般只有1d~2d,死亡基本集中在3d~4d,临床上以病程短、全身陛痉挛、肝肿大出血为特征。2009年5月9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养鸭户陈某前来求诊,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并采用高免血清全群皮下紧急接种和中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症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鸭业的不断发展,鸭病爆发的频率和类型也随之增多,给养鸭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众多的疾病之中,鸭病毒性肝炎危害更为严重。由于鸭病毒性肝炎易感的是3周龄的雏鸭,尤其是3~7日龄的雏鸭,发病早、死亡率高,给防制带来了难度。近几年来不断有Ⅰ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暂时不能确定的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出现,其中有的不  相似文献   

18.
由于鸭疫里默氏菌(Rimerella anatipestifer,RA)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研究、分型鉴定,对预防和控制该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血清分型鉴定方法、诊断方法、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传播性和高致死性的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孵化季节发病率会明显增加,其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鸭病毒性肝炎,可于雏鸭1日龄时,注射弱毒苗或抗血清的方法来进行保护,对发病雏鸭通过注射高免血清来救治。  相似文献   

20.
应用ELISA检测鸭瘟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粗提鸭瘟病毒经超速离心后作为包被抗原,以健康鸭 IgG 提纯后免疫兔,制备兔抗鸭 IgG,并用改良过碘酸钠法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经对不同血清样品的检测,表明此方法特异性高,操作简便,适于大批鸭群抗体水平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为合理免疫和科学预防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