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熏蒸对大棚连作茄子产量和黄萎病发病率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茄子连作种植方式可致病害日益严重,其中茄子黄萎病为常见严重土传病害,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选取多年茄子连作大棚,采用四种芸薹属蔬菜作为土壤生物熏蒸材料,研究其对茄子产量和黄萎病防控效果。结果表明,BFN2处理产量最高,较CN处理增产35.4%,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控效果分别为30.8%、10.4和65.8%,显著优于CN处理。BFN1和BFN2处理大丽花轮枝菌数量在熏蒸后较CN处理显著降低。生物熏蒸后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含量、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升高。生物熏蒸可显著提高茄子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抑制茄子黄萎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茄子嫁接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我国北方茄子保护地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由于重茬等原因,土传病害逐渐加重。因茄子黄萎病、枯萎病等土传统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保护地茄子生产的发展,轻者减产30%-405,重者绝收。由于病菌通过土壤传播,使用药剂对难以控制。采用嫁接栽培,不仅可以提高茄子的抗病性,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茄子产量,其主要技术是。  相似文献   

3.
茄子栽培由于重茬等原因,茄子黄萎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保护地茄子生产的发展,轻者减产30%~40%,重者绝收。由于病菌通过土壤传播,使用药剂难以控制,为了解决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我们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及筛选,推出系列高抗病性茄子优良砧木,通过嫁接栽培大幅度提高了茄子的产量和抗病性,使广大菜农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由镰刀菌和大丽轮枝菌感染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对这两种病害目前还没有高效的防治药剂,而且土壤一旦染病很难根治,被称为"棉花的癌症"。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是以选择抗病品种为基础,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及诱导棉株抗病性相结合控制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危害,对环境友好、叮持续的新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茄子品种资源抗黄萎病性鉴定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茄子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孢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茄子的产量和品质,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茄子黄萎病的经济有效措施之一。本文采用伤根接菌法对茄子品种资源进行了统一标准的抗黄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茄子品种资源对黄萎病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在35个参试的茄子品种中,属于抗黄萎病的有242-90P、41-1和35-R5等10个,耐茄子黄萎病的有23个。通过鉴定评价,推荐了41—1、35-R5和47-R1等一批抗黄萎病资源,被育种单位利用后已转育出EF9910等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一、茄子黄萎病(一)症状茄子黄萎病是一种侵害维管束组织的病害,一般从茄子门果坐果开始发病,进入盛果期病情加重。茄子染病后,先是叶片褪绿变黄,在中午或干旱时,一边的叶片萎蔫,傍晚恢复,到染病后期,一边干枯脱落,最后整株死亡,当剥开茎干后,可看到维管束组织变为棕褐色。该病病菌以多种形态在土壤中潜藏,一般可存活6~8年,其中拟菌核可存活14年。(二)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1.传播途径。以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的土壤通过风、  相似文献   

7.
林春 《农技服务》2009,26(6):73-73,85
茄子黄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的大丽轮枝菌引起茄子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介绍了茄子黄萎病的田间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护地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在有些地区已成为蔬菜生产的主要方式。在日光温室茄子栽培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怎样防病和提高产量。虽然用药剂防治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对黄萎病、绵疫病、轮纹病、枯萎病等以土壤带菌传播的病害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疯、黑心病,近几年来蔓延迅速,是茄子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一般发病后产量损失20%~30%,严重时损失达到60%以上。 一、发病原因及特点 1.病理:茄子黄萎病的病原为大丽轮枝菌,属半知菌亚门轮枝菌属。病菌以菌丝体、拟菌核和厚垣孢子随病残株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也可以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种子内  相似文献   

10.
茄子黄萎病属维管束病害,病菌一旦侵入,最好的药剂防效也不够理想。通过对药剂筛选试验,采用病害发展曲线图的分析方法,更能说明不同药剂或剂量等防治该病的优劣。结论:采用嫁接和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在用恶霉灵等药剂搞好种子和土壤消毒的础上,在定植期选用DT杀菌剂、抗枯宁、代森锰锌、真乙蒜素等药剂早期喷雾或灌根预防,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