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对2018—2021年度360份甘蓝型油菜的10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性状差异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甘蓝型油菜的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和鉴定指标筛选。结果表明:360份甘蓝型油菜种质的10个品质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55~1.52,除硫苷含量、芥酸含量和花生烯酸含量外,其他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00;变异系数范围为9.79%~181.49%,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把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硫苷含量、芥酸含量平均值较低,而含油量、油酸含量较高,即整体满足“双低”的同时还兼顾高油酸和高含油量;第Ⅱ类群的硫苷含量、油酸含量较高,含油量较低;第Ⅲ类群含油量、油酸含量较低,但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芥酸含量整体高于前2个类群;主成分分析把10个性状归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3.009%,表明4个主成分包含了品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的综合得分F值均值为1.039;相关性分析表明,8个品质性状(硫苷含量、蛋白质含量、软脂酸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花生烯酸含量和芥酸含量)与F值呈显著相关,可以作为种质资源性状评价指标;油酸含量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含油量、油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可作为选育高品质油菜的初步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油菜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1)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均以芥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且2个品种的芥酸含量均低于2%,三北98为0.90,油研599为1.24%;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2)不同产量水平的品质性状,三北98廿碳烯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研599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2个油菜品种各品质组合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3)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为芥酸、含油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硫苷、棕榈酸、硬脂酸、廿碳烯酸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产量与品质组合性状间的相关为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与产量呈正相关,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与产量呈负相关.4)同一品种产量大幅度增加时,芥酸、含油量及芥酸链脂肪酸总量呈下降趋势,而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贵州苏麻特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筛选及应用开发提供参考,采取田间性状鉴定试验与品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22份苏麻资源的种子籽粒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2份贵州苏麻资源种子的籽粒直径为1.45~2.07mm,千粒重1.07~3.95g,含油量31.78%~49.00%,蛋白质含量为22.29%~27.77%,即贵州不同苏麻资源的种子直径、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2)总脂肪酸含量中棕榈酸占5.3%~8.0%,硬脂酸占1.4%~2.8%,油酸占10.2%~17.5%,亚油酸含量占11.8%~19.5%,α-亚麻酸含量占55.4%~68.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9.3%~91.9%,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是苏麻的主要脂肪酸成分;3)含油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油酸与亚麻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含油量与各脂肪酸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油菜产量与其品质性状的关系。[方法]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结果表明:①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均以芥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但两个品种的芥酸含量均低于2%,且三北98为0.90%,油研599为1.24%;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②不同产量水平下各品质性状的差异,三北98以廿碳烯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研599仅有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两个油菜品种各品质组合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③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芥酸、含油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且硫苷、棕榈酸、硬脂酸、廿碳烯酸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与产量呈正相关,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与产量呈负相关。④同一品种产量大幅度增加时,芥酸和含油量、芥酸链脂肪酸总量呈降低趋势,而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呈升高趋势。⑤种子蛋白质含量增加,饼粕品质变优;不饱和指数增加,油的稳定性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油酸与亚油酸之和总量增加,有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的脂肪酸总量增加。[结论]为优质杂交油菜的高产保优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油研599和三北98为试验材料,研究磷肥对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灌浆成熟期过程中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与杂交油菜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芥酸、硫苷、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5个品质性状与施磷量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含油量、种子蛋白质含量、油酸、硬脂肪酸、廿碳烯酸5个品质性状与施磷量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的品种表现不一样。从灌浆至成熟期,含油量逐渐增加,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种子蛋白质含量是逐渐减少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油酸是逐渐增加的,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4个品质性状从灌浆至成熟期是逐渐减少的,芥酸、硫苷、硬脂肪酸3个性状在2个品种中的表现不一致。增施磷肥可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不饱和脂肪酸指数。油菜的高产保优栽培中可不必考虑施磷会对品质性状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只考虑土壤是否缺磷和油菜产量水平来确实施磷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给紫苏材料创新及品质育种提供资源数据支撑。[方法]对国内外132份紫苏种质资源籽粒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含量及含水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132份紫苏籽粒的含油量、蛋白质和α-亚麻酸含量分别为20.24%~53.71%、10.86%~27.60%和39.10%~73.06%。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酸成分中,α-亚麻酸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检测样本中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呈双峰分布;α-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呈正态分布。[结论]132份紫苏籽粒的含油量、蛋白质及脂肪酸组成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异范围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筛选到17份材料含油量超过50%,3份超过53%;10份材料蛋白质含量超过25%,2份超过27%;8份材料α-亚麻酸含量超过60%,2份超过70%,紫苏品质育种中可对这些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育的75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组合以及引进的8个食葵杂交种对食用向日葵进行籽粒产量、生育期、形态的10个性状与4个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食用向日葵的产量、籽仁率、结实率、单盘粒数、生育期与粗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质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油酸、亚油酸相关不显著.千粒重与粗脂肪和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蛋白质和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粗脂肪和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质和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油菜含油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各主要品质性状对含油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方法]以521份油菜自交系为材料,对不同环境下油菜的10个品质性状与含油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在不同环境下,含油量与花生烯酸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棕榈酸、硫苷和亚油酸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不同环境下,黄籽度和亚麻酸对含油量均有较大的直接正作用,蛋白质含量、棕榈酸和硫苷对含油量有较大的直接负作用。其余5个品质性状对含油量的直接作用因环境的不同有所差异,需进一步研究。[结论]油菜高油优质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关注选择籽粒偏黄品种,适当降低棕榈酸和硫苷,同时充分考虑亚麻酸对含油量的直接正作用,在可接受的亚麻酸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黑、白芝麻品种的品质性状及营养成分差异,选取317个国内芝麻种质材料,对其含油量以及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芝麻素、芝麻林素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根据种皮颜色对黑、白芝麻品种的品质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芝麻种质脂肪酸及氨基酸组分含量有很大差异,黑、白芝麻中含油量以及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白芝麻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均显著高于黑芝麻,黑芝麻中芝麻素含量与芝麻林素含量的相关性高于白芝麻。黑、白芝麻中氨基酸含量均以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且黑芝麻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白芝麻。黑、白芝麻中含油量与芝麻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生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作为主要饱和脂肪酸,芝麻棕榈酸含量与油酸、花生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种皮颜色芝麻品质指标有很大差异,黑、白芝麻中含油量与芝麻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可实现高含油量、高芝麻素的同步改良,推动高含油量、高芝麻素含量芝麻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57-761
以16个山西省地方的核桃为试材,对其坚果性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进行调查测定,了解不同产地晚实类型核桃资源果实坚果性状及核桃仁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为山西省核桃油用型良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并使用SA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晚实类型核桃间平均单果质量差异性显著,左权东峪核桃与汾阳早龙核桃出仁率差异性不显著,平均单果质量最高的是左权大炉核桃,达14.96 g,壳皮厚度值最大的是左权大炉核桃,为1.45 mm,果实形状与平均单果质量之间相关性显著,出仁率与壳皮厚度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16个晚实类型核桃的核桃仁中检测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酸等6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总含量占到80%左右,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盂县榆林坪核桃仁中含油量最高达68%,晋龙1号最低,仅55.2%;左权苏亭核桃、左权大炉核桃与各品种间含油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左权东峪核桃亚油酸含量70.90%,左权白水核桃的油麻比(亚油酸与亚麻酸比)最高达7.5,汾阳大龙眼核桃的最低为4.2,核桃仁的含油量与棕榈酸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与油酸和亚麻酸有显著相关性;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亚麻酸呈显著的负相关,油麻比与亚麻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核桃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油麻比值高,其品质好而且耐藏性相对较长,试验的16个地方优株中左权白水核桃和左权东峪核桃可以作为核桃油用型核桃的原料。  相似文献   

11.
以油研599和三北9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两种油菜灌浆成熟过程中各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至成熟期,种子含油量逐渐增加,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种子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硫苷、棕榈酸、廿碳烯酸逐渐减少,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亚油酸逐渐减少,相关不显著或这极显著水平;亚麻酸含量变化较小。成熟时,芥酸与施氮量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含油量与施氮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廿碳烯酸、硫苷与施氮量间的相关性在两年的试验中不一致,种子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亚麻酸与施氮量间呈不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增施氮肥可以使油份蛋白总量增加,但同时也增加了油的不稳定性。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总量之比在不同的年份间、不同品种中的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选用了31个吉林省有代表性的主推品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直接作用最大,遗传力也明显高于亚麻酸,故可通过亚油酸对亚麻酸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省近年来选育的白菜型油菜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蛋白质含量与多数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2.含油量与油酸、亚油酸含量呈负相关,与芥酸呈正相关;与油酸和亚油酸呈正相关,油酸、亚油酸与芥酸呈负相关.3.油酸、亚油酸含量与氨基酸呈负相关,芥酸与氨基酸呈正相关;全脂肪酸含量与谷氨酸前体、3-磷酸甘油前体、非极性R基和不带电荷的R基氨基酸间有显著的典型相关,在关联性上起主要作用的有油酸和芥酸.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0.3%、0.5%、0.7%、0.9%)化学诱变剂EMS(甲基磺酸乙酯)、不同诱导时间(2 h、4 h、6 h)对大豆吉农18进行诱变,确定最佳诱变处理条件;并对M_2代蛋白质、脂肪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吉农18的最佳诱变条件为EMS浓度0.5%,处理时间6 h,致死剂量接近50%。从变异系数分析,M_2代油酸、亚麻酸、硬脂酸的变异系数比较大;M_2代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较高,脂肪和硬脂酸相对较低。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脂肪与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亚麻酸与亚油酸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油菜种子水分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80份油莱样品在2种水分(7%~8%和4%~5%)含量条件下.种子中芥酸、硫苷、含油率、蛋白质、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水分含量降低时芥酸、硫苷、含油率、蛋白质、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7个品质性状的含量升高,而棕榈酸和油酸品质性状的含量降低.在两种水分含量条件下,各品质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油率、硬脂酸两性状与种子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硫苷、种子蛋白质、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7个性状与种子水分含量呈正相关,两种水分含量下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一致.  相似文献   

16.
对81份外引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度分析,结果表明,其资源间遗传差异较大,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与α-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呈正相关,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显著负相关;α-亚麻酸与油酸、硬脂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呈显著负相关,与棕榈酸呈负相关。通过系统聚类,把81份材料划分为3大类:品种群Ⅰ油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高油酸育种材料或油纤两用类型加以利用,品种群Ⅱ亚油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高亚油酸育种材料加以利用,品种群Ⅲ粗脂肪平均含量和α-亚麻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油用亚麻的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对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下甘蓝型杂交油菜灌浆成熟过程中各品质性状变化的研究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芥酸、含油率、油酸、硬脂酸含量逐渐增加,硫苷、种子蛋白质、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含量逐渐减少。芥酸、硫苷、含油率、油酸、硬脂酸与施氮量呈负相关,且含油率与施氮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种子蛋白质、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且种子蛋白质、亚麻酸与施氮量的相关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含油率、种子蛋白质、油酸与施磷量呈正相关,芥酸、硫苷、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与施磷量呈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子蛋白质、亚麻酸与施钾量呈负相关,芥酸、硫苷、含油率、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廿碳烯酸与施钾量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6×6半双列杂交和24个品种(系)单因素遗传设计,分别研究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及与其他性状之间的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加性和显性两种基因效应控制,上位性作用不存在;平均显性度为0.856,即呈部分显性;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4.77%和57.24%。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籽粒产量、亚油酸、芥酸均呈不显著负偏相关;与含油量呈显著负偏相关;与千粒重、亚麻酸、油酸均呈不显著正偏相关;但与幼苗期和始花期植株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呈极显著简单正相关。最后还讨论了培育高蛋白质、高产量、高含油量、低芥酸与低硫代葡萄糖甙品种的可能途径。笔者认为,通过提高品系的硝酸还原酶活力,有可能使高蛋白质含量与高油含量之间的负相关矛盾得以缓解;利用轮回选择育种方法,可能有利于打破性状间的不利连锁,培育出理想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不同种质资源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差异,为文冠果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46份文冠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成熟种子的出仁率、粗脂肪、蛋白质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文冠果出仁率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达极显著负相关。文冠果种仁脂肪酸组成成分主要有亚油酸、油酸、芥酸、花生烯酸、棕榈酸、神经酸、硬脂酸及亚麻酸。粗脂肪含量与芥酸、神经酸和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油酸及花生烯酸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另外,油酸、花生烯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达极显著负相关,芥酸、神经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油酸含量和神经酸含量达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分为7类,其中GroupⅠ和GroupⅡ包含较多的优良性状,可用作资源品种改良的基础资源。另外,初步筛选了文冠果高脂肪种质资源ZY22、ZY13和ZY5,高蛋白种质资源ZY39和ZY42,高神经酸种质资源ZY17、ZY42和ZY39,以及神经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的种质资源ZY39、ZY44、ZY25和ZY17。本研究可为选育高神经酸和高亚油酸...  相似文献   

20.
高粱籽粒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 个高粱杂交种脂肪含量的杂种优势及相关性,为优质高粱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分析20 个高粱杂交种及亲本的品质性状,使用DPS对各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各品质性状间杂种优势的总趋势是:单宁>总淀粉>脂肪>蛋白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杂种优势以负向优势为主,总淀粉和单宁的杂种优势以正向为主;高粱籽粒中脂肪含量和单宁含量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总淀粉和其他品质性状之间都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蛋白质含量与低亲、中亲和高亲值都呈不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低亲值呈不显著负相关、与中亲值和高亲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含量与低亲值和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高亲值呈不显著正相关,单宁含量与低亲、中亲和高亲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高粱籽粒中单宁含量和总淀粉含量杂种优势较强,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优势较弱,单宁含量和脂肪含量正相关,总淀粉含量和其他品质性状负相关,脂肪含量遗传易受高亲影响,总淀粉含量易受低亲影响,单宁含量与双亲关系均很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