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长期的体制和政策原因,我国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三农”问题日益严峻,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往解决二元经济的思路仅仅局限于解决“三农”问题,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发展思路,为解决二元经济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成为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为了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与任务。其中“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是提升农民经济效益、提高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在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对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推进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助力于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可行性,为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经济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各项工作的侧重点始终着眼于农村、立足于农业、服务于农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要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城镇结合、以工带农、招商引资”正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杜汶钊 《甘肃农业》2004,(12):70-71
“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农村经济双层经营体制 ,曾经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农村生产力 ,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繁荣了农村经济。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活动中产生了全国重视的“三农”问题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农民负担太重”。在依法治国的国度里 ,某一社会庞大阶层的权益长期受到侵害而不能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必然要求进一步完善现行法律、法规。本文拟根据我国农业“三法”的规定 ,着重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主体、客体、合同的订立以及权利关系之特性进行探索性分析 ,以期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特殊的法律性质 ,探索“三农”问题最深层次的法律根源 ,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目前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为了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从原因分析入手,提出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树立统筹协调的发展观,既要有短期的对策,更要有长期的战略思路;既要充分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的潜力,更要努力拓展农业和农村外部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广大农民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农村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应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说农村的局限,打破城乡经济二元结构,跳出“三农”看“三农”,树立“大农业”的观念,统筹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让更多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解决“三农”问题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 1.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三农”问题.如何正确看待“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在直面WTO的新格局状态下,“三农”基础脆弱,不仅已经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极大制约,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农教育":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教育、农村教育和农民教育统称为“三农教育”,它与我国农民增收与就业、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我国政府已经为解决农村和农民教育问题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但是距“三农教育”问题的彻底解决路途还很遥远。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看当前“三农”问题存在的现状。“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解决“三农”在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热点,成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农民是农业的主人,是农村的主体,从根本上说,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从解决农民问题人手,是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关键,而在诸多的农民问题中,又以农民收入问题最为重要和直接。因此,尽快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全局。农村信用社问题不仅属于金融领域的问题,而且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息息相关。一、把服务“三农”作为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发展之本1.新世纪,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十五”规划指出:“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一方面受耕地和水资源长期紧缺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要满足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整体素质和效…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当前我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村的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相比更是落后,“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工作,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  相似文献   

13.
解决"三农"问题的难点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基于“三农”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全局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针对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性难题 ,突破性地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指导方针。这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创新之举 ,是破解“三农”诸多难题的基本思路和行动纲领。笔者结合唐山实际 ,就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三农”问题面临的诸多难题是经济环境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并在农村卓有成效地实施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农业》2004,(4):1
一、认清形势,树立起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农村经营管理,是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三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必须认清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形势。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仔细研渎中央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平市地处闽北山区,是以粮食为主的农业地区,“三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破解“三农”问题,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下派科技特派员的决策。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把科技导入农村。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切入点.引导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到农村去,促进传统农业与现代经济接轨。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当前我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村的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相比更是落后,“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工作,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了党的工作重心和首要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进程,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明确指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应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其中,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农村经营机制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求,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对此,文章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策略,旨在完善有关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解决好“三农”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健康、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根本措施之一的农村税费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不合理收费,通过对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税费制度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科技》2013,(12):66-69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山西晋中的左权、榆次等地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破解“三农”问题上大胆创新,首创并成功实践了生态庄园经济这一新模式,使之成为了农民增收的希望,农业转型的希望,农村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我国“三农”工作的高度概括。“三农”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