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小麦杂优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冬小麦18个杂优组合产量与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收获穗数r7>千粒重r5>抽穗期r6>株型r2>生育期r9>单穗重r4>粒质r8>穗粒数r3>株高r1.表明在该区与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主要性状为收获穗数,千粒重,抽穗期,并以此确定了本区冬小麦杂交组合及高产品种选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钟声  阮培均 《种子》1995,(6):24-26
该文对1983 ̄1994年南方冬麦区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毕节试点6轮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内育成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较高,系丰产潜力提高的2个重要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性状与数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粒重〉穗粒数〉亩有效穗数〉千粒重,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蓖麻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引自法国的12个品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法国蓖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几个因子中,其贡献率依次为单株蒴果数>单株有效穗>穗长>主穗蒴果数>百粒重>株高>全生育期>每公顷株数,结果与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说明,在对法国蓖麻的引育种、生产中,应选择单株蒴果数、单株有效穗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春  龚继满 《种子科技》2005,23(6):349-35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玉米单交种的6个数量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单交种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百粒重>结实长>粒行数.目的是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小麦品种的6个相关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最高分蘖)基本苗)有效分蘖率。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等。  相似文献   

6.
以正在参加黄淮海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的19个新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穗粗﹥穗行数﹥穗长﹥株高﹥收获期﹥行粒数﹥轴粗﹥穗位高﹥鲜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穗长、株高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而鲜穗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度对产量影响则较小。但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不同产量水平品种中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饲用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与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3个饲用玉米品种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饲用玉米生物学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关联度顺序为:株高>穗位高>成熟期保绿度>穗行数>行粒数>结实长>吐丝期>穗长>穗粗>籽粒产量>千粒重;籽粒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长>结实长>行粒数>穗粗>行数>生物产量>株高>穗位高>成熟期保绿度>吐丝期。  相似文献   

8.
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三因素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1997~1998年度参加全国旱地区试的16个冬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都与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公顷穗数;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因此在选育旱地小麦品种时应注重协调好产量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取得一定的群体穗数的基础上,以千粒重和穗粒数为重点性状。  相似文献   

9.
玉米6个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大春 《种子》2005,24(7):66-68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玉米12个组合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单交种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结实长>百粒重>穗位>株高>生育期>行数.目的是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山东省2008~2009年度小麦高肥组区试165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6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6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分析,666.7m2穗数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偏相关均极显著负相关;三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这与偏相关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根据分析结果和山东省生态条件及目前种植条件特点,小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应以选育和选用多穗型大群体品种为主,同时要稳定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1.
顾尚敬 《种子》1994,(4):48-49
对1987~1992年贵州省常规粳稻良种区域适应性试验各年参试品系的产量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末期(1987~1989年)产量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大致趋势为:亩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随着品种改良和育种目标的改变、近期内,即90年代初(1990~1992)育成的品种产量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趋势则有所改变,大致趋势是:千粒重>穗实粒数>亩有效穗数。由此说明,亩有效穗数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对产量的增长作用不及提高千粒重和穗实粒数。近期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千粒重和实粒数的提高。同时产量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亩有效穗数与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受亩有效穗数的制约,只有适当控制亩有效穗数,才能相应提高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与千粒重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在育种中可以同时获得。因此,目前的选育目标,应是在一定的亩有效穗数的基础上,着重选择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的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原理与方法,对60个玉米组合的产量和9个产量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及综合评判,以明确不同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秦巴山区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穗粗>百粒重>穗长>穗位高>穗行数>行粒数>出子率>株高>秃顶长。组合46综合性状最好(G=0.881),组合52次之(G=0.861),组合54综合性状最差(G=0.552),综合评判结果与杂交组合在生产实际中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杂交早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琼 《种子》2008,27(4):72-74
利用DPS数据统计软件对杂交早稻7个主要性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大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互制约,生育期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长、株高与产量相关不显著。影响杂交早稻产量的最重要因子为穗总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福建省杂交早稻育种和栽培目标是生育期适中,在保证一定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中早熟玉米杂交种产量相关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年黑龙江省第六区区域试验的12个参试组合(含对照)为研究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原理与方法,对影响玉米产量的10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数量性状对黑龙江省中早熟玉米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叶片数、穗位高、秃尖、穗长、出籽率、穗粗、穗行数、株高、行粒数、百粒重。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鲜穗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7年国家西南区鲜食甜玉米区试11个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甜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粗穗长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秃尖长株高出籽率鲜百粒重出苗-采收。穗粗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出苗-采收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陈尔冉 《中国种业》2013,(11):56-57
运用灰色关联度研究不同选系及其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T0102、T0135和T0139的行粒数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T0107和T0121的穗粗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T0127的穗长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不同杂交组合综合研究表明,各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穗粗=行粒数>穗长>出籽率>百粒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与生物产量的关系,筛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甜高粱材料,进而为今后甜高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4份甜高粱杂交组合为试材,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生物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穗长度和穗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糖锤度与生物产量关联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茎秆长度,主穗长度与千粒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穗长度、茎秆长度、千粒重、榨汁率、糖锤度本身的直接效应对甜高粱的生物产量有正向作用。主成分分析得出株高、茎秆长度、穗粒数、糖锤度、榨汁率、主穗长度、生物产量这7个性状相对品种的综合表现影响更大。因此,在选育甜高粱杂交种时,要注重对糖锤度、茎粗、茎秆长度的选择,同时兼顾对株高、穗粒数、主穗长度、榨汁率、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该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通过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系数εi(k)及关联度γi,研究影响秋甘薯早世代品系单株产量的主要性状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秋甘薯早世代的主要性状与单株薯块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单薯重>蔓粗>分枝数>上薯数>结薯数>藤叶重>蔓长>上薯重,为选育高产的适宜秋栽的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鲜食甜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 18 个甜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8 个甜玉米品种出苗—采收天数为 79~88d,株高为 185~285cm,穗位高为55~130cm,穗长为 16.0~20.8cm,穗粗为 4.7~5.1cm,秃尖长为 0.2~5.5cm,穗行数为 13.6~17.6 行,行粒数为 21.4~40.4 粒,百粒重为 23.3~43.3g,出籽率为51.8%~60.8%,产量为 9036.0~14919.0kg/hm2;18 个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 > 行粒数 > 穗粗 > 株高 > 出苗—采收天数 > 穗位高 > 百粒重 > 出籽率 > 穗行数 > 秃尖长;穗长是影响甜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行粒数、穗粗,秃尖长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表明在重庆地区要选育出高产甜玉米杂交品种,应在育种中着重考虑穗长、行粒数和穗粗 3 个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吕玲  杨惠 《种子科技》2012,30(10):28-30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杂交玉米产量比较试验中11个参试组合的产量与11个相关性状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穗粗>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粒长>千粒重>株高>穗长>穗位高>茎粗>秃尖长。因而,在杂交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当注重选择果穗比较粗、出籽率高、穗行数较多、行粒数比较多、籽粒比较长的组合,对于秃尖长、茎粗、穗位高等可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