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分析国内外亚麻的发展趋势以及亚麻行业的发展现状,总结阐述了我国亚麻种质、育种、栽培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发展趋势,并根据新疆目前亚麻发展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亚麻发展建议,为提高亚麻加工利用价值,发展亚麻产业,开发新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亚麻发展现状、研发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国内外亚麻的发展趋势以及亚麻行业的发展现状,总结阐述了我国亚麻种质、育种、栽培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发展趋势,并根据新疆目前亚麻发展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亚麻发展建议,为提高亚麻加工利用价值,发展亚麻产业,开发新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疆亚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新疆亚麻的分布、产量情况,重点研究新疆亚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及今后发展亚麻存在的问题与前景,为新疆发展亚麻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油用亚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我国油用亚麻的生产、育种、加工贸易现状,针对油用亚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产育种技术研究,开展亚麻增值技术研究,加快发展亚麻加工企业。实现亚麻良种、加工、产业一体化等五项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亚麻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介绍了亚麻籽的营养价值,概述了我国亚麻产业技术发展的现状,并从亚麻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和亚麻籽综合利用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论述了亚麻产业技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亚麻之乡亚麻产业发展的现状,兰西县亚麻产业链长、规模大,是县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原料生产发展滞后的问题,文章指出了具体影响因素,同时提出发展生产的相应对策,对指导兰西亚麻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定西市亚麻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定西市亚麻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当地发展亚麻产业的必要性,并从积极推进规模化发展;鼓励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注重提升产业特色优势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伊犁河谷区是新疆最大的纤维亚麻原料种植区,自1985年引进种植成功后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形成了较强的纤维亚麻原料产业优势.为促进纤维亚麻产业快速发展,提高纤维亚麻原料品质、产量,须采取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9.
浅谈亚麻产业发展概况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亚麻纤维和种子的用途、国内外亚麻种植情况以及亚麻产业的发展前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亚麻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的亚麻分子育种理论和研究概况;针对中国亚麻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抗除草剂、抗真菌病害、抗环境胁迫、提高纤维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讨论和展望了分子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指出知识产权、国家对亚麻的科研投入及其它阻碍了中国亚麻分子育种工作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亚麻育种工作者及相关产业人士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亚麻抗寒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和生化分析对不同亚麻品种的抗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亚麻安全越冬温度的临界值为-10℃ ;黑亚 12号抗寒能力较强 ,较适宜在安徽省作为越冬亚麻种植 ;亚麻抗寒能力与其体内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黑龙江省亚麻生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当前亚麻生产中优良品种推广力度不够,机械化水平低是制约亚麻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加强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提高亚麻良种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走科、工、农、贸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亚麻种植与管理技术措施对亚麻产量与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吉林省亚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茬、整地、播种、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成熟收获等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措施,并对我省亚麻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密度和播种方式对亚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黑亚 12号”为材料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密度和播种方式对亚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度密播有利于亚麻原茎产量的提高 ,而稀播亚麻的种子产量较高 ,条播略优于撒播但差异不显著 ;通过经济效益分析 ,确定亚麻在安徽的适宜播种密度为 2 0 0 0粒 /m2 。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建  甄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33-2635,2704
以安徽省典型年的县域人均GDP数据为基础,县域为基本单元,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从空间相互作用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九五")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县域总体空间差异变化趋势出现波动,县域间空间相互作用不强.大部分县域经济增长缓慢,呈现出较低层次的空间均衡.  相似文献   

16.
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耐贫瘠特性,株高不仅影响胡麻产量,同时与植株倒伏性相关,对胡麻籽品质也有一定影响。以加拿大油用亚麻品种Macbeth和中国纤用亚麻品种黑亚14号为亲本构建的包含155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统计了该群体在甘肃兰州和景泰、云南元谋及河北廊坊四点的株高性状,挑选在四个环境株高表现一致的高、低单株构建混合池进行QTL-seq。将分析结果和QTL定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后确认了QTL候选区段,锁定了一个胡麻株高候选基因LuCWINV1-1,其属于酸性转化酶中的细胞壁转化酶,包含保守的结构域NDPNG、RDP和MWECP。亲本中LuCWINV1-1基因组序列发生突变,导致Macbeth中第21位谷氨酸和第523位异亮氨酸在黑亚14中分别为甘氨酸和丙氨酸。通过转化拟南芥发现,两个亲本的等位基因对株高起着不同的效应作用,LuCWINV1-1Mac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变低,LuCWINV1-1Hei转基因株系变高,表明该基因在胡麻中控制株高。上述结果为解析胡麻株高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探索出在小基因组作物中利用QTL-seq快速能有效克隆QTL候选基因,为后续鉴定克隆控制胡麻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准确地、有效地对亚麻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此文以2004~2005年度云南省亚麻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分析材料,应用DTOPSIS法对区试的10个亚麻新品种的各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传统单纯产量评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Ci值排序结果比单纯产量排序结果有所不同,但DTOPSIS法分析更为合理,它在全面评价亚麻品种的综合性状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此外,该文还对DTOPSIS法在亚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鉴证我国耕作栽培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的过程,论述了黑龙江省亚麻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亚麻耕作栽培环节中,选地与整地、施肥、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和收获五个方面。展现了我国亚麻发展过程中在耕作栽培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对我国亚麻耕作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安徽省望江、合肥、太湖、巢湖、蒙城、凤阳、灵壁、肥西、宣城、旌德等10个市县的油菜病茎上分离得到6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有18株对多菌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上述各地均有抗药性菌株分布,但所占的比例不一,以蒙城系列(MCS)监测到的抗药性个体比例所占比例最大(66.7%),太湖(THS)最小(9.1%),但监测到THS-1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强,高达743.8347mg/L。结果提示安徽省各地油菜菌核病菌已经对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且个别菌株已达到极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白粒亚麻新品种张亚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粒亚麻新品种张亚2号是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白粒油用型亚麻品系8158-1为母本、红粒兼用型亚麻766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1997-1998年张掖地区亚麻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935.35 kg/hm^2,较对照品种7511、陇亚7号分别增产28.28%、17.94%。在2005-2006年甘肃省亚麻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1 956.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8号减产3.71%。该品种籽粒白色,含油率42.32%,亚麻酸含量57.93%~60.48%,适宜河西走廊2 100 m以下的山川地,甘肃中东部水旱地,以及新疆、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