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了化学药剂、吸湿-回干、人工老化处理对蕹菜(Ipomoea aquaticaForsk.)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GA3 Ca2 混合液处理蕹菜种子,对促进种子发芽和提高种子活力表现加成作用,以50mg.L-1GA3 5mmol.L-1Ca2 处理较为适宜。蕹菜种子经稀HCl预处理1h后,以100mg.L-1GA3浸种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势和活力指数,促进种子发芽。用30mmol.L-1~50mmol.L-1的低浓度NaCl胁迫处理蕹菜种子,能提高种子发芽率;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大,对发芽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低浓度(0.05%~0.07%)ZnSO4浸种可促进种子发芽,高浓度(>0.09%)则抑制种子发芽。吸湿-回干处理种子10h,可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发芽。蕹菜种子进行短期的人工老化处理,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储藏年限对南瓜种子活力的影响程度,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从多方面综合比较南瓜种子活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储藏1 a的南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100%、85.33%、46.19粒/d;储藏5 a的南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100%、78%、44.29粒/d,与储藏1 a的南瓜种子相比无显著差异;储藏9、10 a的南瓜种子活力逐年下降,尤其储藏10 a的南瓜种子发芽率仅为40.66%,发芽势仅为12%,发芽指数为7.97粒/d,与储藏1 a的南瓜种子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初步表明,储存1~5 a的种子发芽率高、发芽势整齐、整体活力较强,而常温储存10 a以上的种子活力较低,几乎失去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54±1)℃,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加速种子老化的方法,对晋豆19、晋大53两个大豆品种进行种子老化处理,测定老化过程中,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种子细胞膜透性的变化,明确老化处理对种子发芽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短时间老化处理(12~36h),种子发芽指标均比其对照升高,种子活力也升高。随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指标迅速下降,种子活力降低,种子细胞膜透性加大。试验还表明,晋大53耐老化能力强于晋豆19。  相似文献   

4.
以菏豆13号和辽豆11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对大豆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均能影响大豆种子活力;随贮藏时期的延长,大豆种子活力呈下降趋势;25℃贮藏各水分处理与4℃贮藏高水分(12%)处理影响大豆种子活力;-20℃贮藏时,水分条件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反应敏感度较低,中水(8%)和低水(4%)处理可以减缓大豆种子老化速率,较好地保持大豆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太谷1号、泽玉2号两个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高温处理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发芽指标、种子活力、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45±1℃),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条件下,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种子活力等逐渐下降,短时间的高温老化对玉米的多项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影响不大,长时间高温老化种子活力和各项发芽指标迅速下降;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两个玉米品种的电导率均逐渐上升。两个玉米品种种子在老化处理过程中,种子的多项发芽指标的高低与种子活力的强弱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提高莴笋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索出合理的种子处理技术,使已经老化劣变的种子活力得以不同程度地恢复或提高。本试验进行了提高莴笋种子活力的处理:①:PEG渗调液处理,用3种不同浓度(10%、15%、20%)的PEG渗调液,在3种不同温度(15、20、25℃)、3种不同时间(1、2、3d)下进行处理,测定处理前后的种子活力。②CaCl2溶液处理:处理浓度为0.2%、0.3%、0.4%。处理温度为15、20、25℃,处理时间为12、24、36h。③Vc溶液处理:处理浓度为50、100、150mg/L。处理温度为15、20、25℃。处理时间为6、10、12h。结果表明,种子活力的提高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如:种子的基因型、种子的初始活力水平,处理的试剂、浓度、温度、时间等。提高莴笋种子活力的最优处理是15%~20%PEG在15~20℃下处理2~3d。  相似文献   

7.
保持和提高种子活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活力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介绍了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从种子形成、发育成熟、贮藏和播前预处理过程,综述了保持和提高种子活力的种子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罂粟种子活力丧失规律,为妥善保存罂粟种子资源和防止种子老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95~2007年采收的14份罂粟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简化活力指数等指标变化规律。【结果】在自然条件下,罂粟1号的种子活力高于罂粟2号;贮藏10年后,罂粟2号的种子发芽率低于60%;4℃风冷式冰箱和-18℃除霜式冰箱等低温冷藏库内保存的罂粟种子活力明显下降。【结论】在自然条件下,罂粟1号的种子活力高于罂粟2号;在常温库存条件下,罂粟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简化活力指数等均随贮藏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但在贮藏相同年份时,罂粟1号的种子活力降幅低于罂粟2号;在现有条件下,罂粟种子保存在干燥器中能保持较高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渗透调节剂对辣椒种子发芽与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氯化钙(CaCl,2)、水杨酸(SA)溶液对不同质量的辣椒种子进行处理,它们对辣椒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辣椒种子活力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的差异.对于高质量的辣椒种子来说,CaCl,2和SA对种子活力的提高显著好于PEG;对于低质量种子来说.虽然SA和PEG对种子活力的促进作用不如CaCl,2,但这3种渗透调节剂最佳处理组合之间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另外,SA和CaCl,2可使辣椒种子有较强的抗逆性,PEG的抗逆效果次于SA和CaCl,2.  相似文献   

10.
以623×276、7501×283高粱杂交种及其三系亲本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发芽、种子活力、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54±1)℃高温、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处理,时间低于36h,种子的多项发芽指标、种子活力下降不明显。当处理达24h,623×276、623B、283R的多项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比其对照明显升高。处理达36h623A比其对照也明显升高。(2)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的电导率并不一定等速率升高,在某处理时间段则下降。(3)从种子的发芽,活力、电导率变化综合分析,两个品种及其三系种子耐老能力存在差异,632×276、623A、623B、283R、7501×283相对较耐老化而其它三系种子抗老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适宜膏桐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人工损伤种皮、剥壳、热水浸种、20%双氧水浸种和清水浸种5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人工损伤种皮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为75.00%;剥壳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5.00%;60℃热水浸种10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3.33%,高于其他水温和浸种时间的处理结果;20%双氧水浸种3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91.67%,高于5和7 min浸种的结果。[结论]膏桐种子最佳处理方法为20%双氧水浸种3 min。  相似文献   

12.
王德芳  郑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21-7422
[目的]探讨提高穗花马先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方法]以穗花马先蒿种子为试材,用H2SO4(浓)溶液处理、水浸处理和层积处理进行穗花马先蒿种子发芽试验研究。[结果]随着H2SO4(浓)浓度的增加,穗花马先蒿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穗花马先蒿种子在常温(20℃)水浸处理下发芽率最高,在10~50℃水浸处理下的发芽率差异不大,但在50~60℃下种子发芽率下降较大(37%) 在常温水浸处理24 h的发芽率最高,达73%,当浸水超过60 h时,发芽率明显降低 低温层积处理以60 d的效果显著,发芽率可达85%。[结论]H2SO4(浓)溶液处理效果不明显且操作有一定难度,水浸处理效果较大 60~90 d的层积处理发芽率可达85%~86%,是一种安全、有效、成本低廉且易操作的催芽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庆庆  丁继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62-12864
[目的]研究不同浸种措施对紫萼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浸种(包括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的处理)和间歇浸种2种方式对紫萼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观察各处理浸种后发芽情况,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紫萼种子的适宜浸种温度为15℃,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比CK增加6.58%、42.86%和22.30%;紫萼种子的适宜浸种时间为18 h,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比CK增加10.53%、9.52%和2.70%;与间歇浸种相比,连续浸种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减少3.90%、33.33%、18.30%,间歇浸种以间歇浸种1h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结论]紫萼种子萌发适宜的浸种温度和浸种时间分别为15℃和18 h.间歇浸种较之连续浸种更能提高紫萼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以间歇浸种1h对紫萼种子的萌发最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浓度双氧水和不同浸种时间对黄芩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黄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随着双氧水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当双氧水浓度为1.0%、浸种时间为24 h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当赤霉素浓度为600 mg/L、浸种时间为24 h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结论]赤霉素处理的黄芩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用双氧水处理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青叶胆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青叶胆种子的保存及人工驯化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从云南弥勒山采集青叶胆种子,自然风干20 d后测其千粒重;在不同温度(15、20、25、30、35、40℃)及光照(红、黄、蓝、绿、白光及黑暗)条件下培养30 d后,记录发芽种子数;分别将种子在GA3(100和200 mg/L)溶液、3%KNO3溶液及蒸馏水(CK)中浸泡3 h,在(25±1)℃、自然光照下培养30 d,计算种子发芽率。[结果]青叶胆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30℃;光照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在自然状态下贮藏4个月的种子发芽率最高;种子寿命约为7个月,4℃低温冷藏可延长种子寿命;GA3、KNO3浸种可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结论]该试验结果与大多数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温度及浸种时间对山韭和青甘韭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山韭和青甘韭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20~22.5、17.5~22.5℃;在20℃下浸种没有显著提高山韭和青甘韭种子的发芽率,山韭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指数均在浸种72 h后达到最高,青甘韭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指数均在浸种12 h后达到最高;综合考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山韭种子的最适浸种时间为72 h,青甘韭种子的最适浸种时间为12 h。  相似文献   

17.
外源激素破除桔梗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为解除桔梗种子休眠提供方法。[方法]以桔梗种子为材料,设GA3、NAA、6-BA各6个浓度梯度处理,不做预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的种子萌发情况。[结果]50~250 mg/L GA3溶液浸泡种子24 h,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与对照相比,GA3浸种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以250 mg/L GA3浸种24 h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NAA溶液浸泡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有升有降;与蒸馏水处理相比,NAA浸种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相比,低浓度的6-BA处理可以明显促进种子发芽,而高浓度6-BA抑制桔梗种子萌发。与蒸馏水相比,不同浓度6-BA浸种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所下降。[结论]250 mg/L GA3浸种24 h破除种子休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李青红  蓝增全  李法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37-13039
[目的]研究影响诺丽种子萌发的因素。[方法]以诺丽种子为材料,用四唑染色法测定种子的生活力,采用8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诺丽种子的平均生活力为17%,8种处理中,aBE(不消毒、浸种、剪口)和ABD(消毒、浸种、毒口)对诺丽种子发芽影响显著,其平均发芽率分别为13.3%、12%;平均发芽势分别为5.7%、7.7%。单独采用消毒、浸种、剪口处理对诺丽种子发芽影响不大。[结论]诺丽种子萌发困难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而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温水浸种并剪口处理促进诺丽种子的萌发,能提高它的发芽整齐度。  相似文献   

19.
黄花乌头种子萌发与水溶性内源抑制物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花乌头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测定该种子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根的影响以及温水和溶剂浸种去除内源抑制物质的效果。[结果]用200μg/ml赤霉素处理时,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为79.6%和52.4%,比对照高40.9%和71.4%。室温0~4℃变温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黄花乌头种子的粗提物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当粗提物浓度为0.28 g/ml时,白菜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为20.2%,幼根相对长为11.2%。黄花乌头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为15.2%,相对发芽势为6.4%;温水浸种可除去黄花乌头种子中大量内源抑制物质。乙醇浸种时浸泡液的抑制活性最强。[结论]200μg/ml赤霉素变温浸种处理,可提高黄花乌头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20.
寒地玉米浸种催芽与种子拌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寒地玉米浸种催芽与种子拌种技术已在生产中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研究适宜虎林市地区玉米种植的玉米浸种剂、拌种剂,对5种浸种剂、拌种剂在寒地玉米上应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浸种催芽试验中植物抗寒剂增产效果明显,增产率15.9%;其次是碳能2%处理,增产率7.8%。在种子拌种试验中,应用欧麦斯锌1000倍液拌种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10.2%;其次是碳能2%,增产率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