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从短管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中分离纯化多糖,初步分析多糖的结构表征并研究其体外免疫调节活性。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短管兔耳草中提取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短管兔耳草多糖(Lagotis brevituba Maxim polysaccharide,LMP)。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紫外光谱法(UV)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以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murine 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为靶细胞,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FC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对其免疫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从短管兔耳草中分离到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的多糖LMP,得率为(18.5±1.7)%,糖含量为(89.7±1.9)%,平均分子量为3.18 ku,平均粒径为1 483.89 nm,Zeta电位为-14.81 mV。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显示,LMP的表面光滑,呈片状分布,单链的高度在5.4 nm左右。3.13~50.00 μg·mL-1 LMP能显著促进BMDCs增殖(P<0.05)及其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Ⅰ和MHC-Ⅱ)的表达(P<0.05)和细胞因子(TNF-α、IL-12)的分泌(P<0.05),同时显著降低BMDCs的吞噬能力(P<0.05)。LMP能促进BMDCs表型和功能的成熟,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可将其作为潜在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放养条件下红河黄牛的营养和免疫状况,选取60头红河黄牛,公母各半,按性别和年龄(12、36和60月龄)分成6个组,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生化和免疫指标。结果显示:①相同性别的黄牛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OB)含量12月龄显著低于60月龄(P<0.05),母牛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血糖(GLU)含量12月龄显著高于60月龄(P<0.05),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在不同月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公、母牛血清TP和GLOB含量均随月龄增加而升高,而ALP活性随月龄增加而降低。不同月龄母牛血清TP、白蛋白(ALB)、GLOB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高于公牛(P<0.05);而ALP活性和GLU含量公牛高于母牛(P<0.05)。②除母牛血清IL-8在12和36月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相同性别的黄牛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8、IL-10、免疫球蛋白(Ig) A、IgG、IgM、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在3个月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月龄母牛IL-2、IgA、IgG、IgM、IFN-γ和TNF-α含量均高于公牛(P<0.05)。综合以上结果,红河黄牛公、母牛随月龄增加,血清TP和GLOB含量显著增加,而ALP活性降低;母牛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总体高于公牛。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板芩桔甘合剂(BQJGHJ)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人工感染雏鸡的临床疗效。选取120只雏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感染病毒)、阳性药物组(感染病毒+甘胆口服液)和BQJGHJ高、中、低剂量组(感染病毒+BQJGHJ),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感染IBV造模,4 d后,各组分别饮水给药,连用5 d。每天观察各组雏鸡临床症状,记录临床症状记分,统计有效率、治愈率;在造模后,给药第3、5天,及停药后第2天分别自翅下静脉采集血液,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感染雏鸡血清中IFN-γ、IL-6、IL-10含量变化。结果显示:BQJGHJ高、中、低剂量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0%、80.0%、65.0%,有效率分别为90.0%、95.0%、80.0%。模型组雏鸡血清中IL-10含量降低,IL-6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在给药第3、5天时,BQJGHJ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雏鸡血清中IFN-γ(第5天时,高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时间、其他组差异均不显著)、IL-10含量(第5天时差异极显著,P<0.01)升高,雏鸡血清中IL-6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在停药后2 d,BQJGHJ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雏鸡血清中IFN-γ、IL-10含量升高,雏鸡血清中IL-6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BQJGHJ高、中、低剂量组雏鸡血清中IFN-γ、IL-6、IL-10含量,与阳性药物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BQJGHJ可提高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血清中IFN-r、IL-10的含量,降低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血清中IL-6的含量,发挥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从免疫遗传学的角度初步探讨藏鸡(TC)和隐性白羽鸡(RWC)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分别用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对球虫具有抗性的藏鸡和易感的隐性白羽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藏鸡和隐性白羽鸡感染前0 d和感染后第2、4、6和8天脾脏、盲肠、胸腺、法氏囊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16、Toll样受体(TLR3)和TLR15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藏鸡脾脏IFN-γ、IL-2、IL-16及TLR3、TLR15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于感染后第4和8天明显上调,隐性白羽鸡则无明显变化。藏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2天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4天起显著上调(P<0.05),其余免疫相关基因变化幅度不大;隐性白羽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8天显著上调(P<0.05),IL-2在感染后第2天起显著上调(P<0.05),IL-16在感染后第6天起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2和8天显著上调(P<0.05),TLR15变化幅度不大。各免疫相关基因在2个品种鸡胸腺和法氏囊中均出现上调或下调,但除藏鸡法氏囊TLR3和TLR15转录水平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外,其余免疫相关基因与感染前相比变化幅度不大。以上结果显示,球虫感染主要导致藏鸡和隐性白羽鸡脾脏和盲肠中的各免疫相关基因出现显著变化,表明宿主的遗传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球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虫草粉(古尼虫草地顶孢霉培养物)联合酵母硒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50羽24周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Ⅳ组饲喂添加0.1 mg/kg酵母硒联合不同剂量虫草粉(0、0.2%、0.3%和0.4%)的基础饲粮,试验期27周;选取产蛋高峰中期(第40周龄)蛋鸡进行产蛋性能、鸡蛋品质、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产蛋高峰中期试验Ⅲ组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均显著提高,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鸡蛋哈夫单位、蛋壳颜色、蛋壳强度、蛋黄颜色、蛋清粗蛋白质含量、蛋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蛋清中必需氨基酸Leu、Lys、Met、Trp、Phe、Thr、Val和His及非必需氨基酸Ala、Asp、Glu、Pro和Tyr水平也显著增加(P<0.05);试验Ⅳ组蛋鸡的蛋壳颜色、蛋壳强度、哈夫单位和蛋清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蛋清中必需氨基酸Ile、Gly、Arg和非必需氨基酸Cys、Ser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试验Ⅰ~Ⅳ组蛋鸡蛋黄、蛋清中硒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产蛋高峰中期试验Ⅲ组蛋鸡血清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WBC数量、血清IFN-γ和IL-2水平及T-AOC和T-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联合添加酵母硒和适量的虫草粉能明显提高产蛋高峰中期蛋鸡的产蛋性能和鸡蛋品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以0.1 mg/kg酵母硒联合添加0.3%虫草粉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富含棉籽肽的发酵棉粕(枯草芽孢杆菌-1和扣囊复膜酵母Su 2019混菌发酵)对AA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40羽1日龄健康的AA肉鸡母雏,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分为4组,对照组(CK,添加6%棉粕),试验Ⅰ、Ⅱ、Ⅲ组(分别添加4%、6%、8%富含棉籽肽发酵棉粕),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鸡。试验分为1~21和22~42日龄两个阶段,试验期42 d。每个阶段结束时,对肉鸡称重,采集血液样本,测定每个阶段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表明:①与CK相比,Ⅱ组肉鸡21 d 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提高(P<0.01),且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肉鸡42 d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且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②与CK相比,Ⅲ组肉鸡21 d胸腺指数显著增加(P<0.05),且其42 d胸腺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42 d法氏囊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③Ⅲ组肉鸡21 d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试验Ⅰ、Ⅱ组42 d吞噬指数均显著高于CK(P<0.05);④Ⅲ组肉鸡21 d的IL-2、IL-1β含量显著高于CK和Ⅰ组(P<0.05),IL-6含量极显著高于CK(P<0.01);与CK相比,Ⅰ、Ⅱ、Ⅲ组42 d的IL-2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Ⅲ组IL-1β极显著提高,而IL-6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Ⅰ、Ⅲ组TNF-α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⑤与CK相比,试验Ⅲ组肉鸡21 d的IgM、Ig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Ⅰ组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Ⅱ组42 d的IgM和IgA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所述,肉鸡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富含棉籽肽的发酵棉粕,可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并分析鸡树突状细胞(DCs)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将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鸡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纯化后获得单个核细胞,然后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分化,细胞培养后第7天再加入脂多糖(LPS)继续培养48 h刺激成熟,分别于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变化观察,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鸡骨髓细胞培养7 d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表面长出树突状小突起,细胞表面高表达MHCⅡ和CD11c分子,经LPS刺激后,突起伸长变粗,扫描电镜观察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细胞表面MHCⅡ表达显著升高,依据上述方法成功获得大量而高纯度的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禽类DC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某些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旨在系统分析伯氏疟原虫感染引起宿主T细胞、NK细胞、Tim-3表达及细胞因子的变化。选取6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分别于感染后0、4、7、9、11、13、16和19 d获取小鼠脾及外周血免疫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主要免疫细胞亚群及免疫检查点分子Tim-3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疟原虫后,小鼠脾CD3+CD4+ T细胞、CD3+CD8+ T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均逐渐降低(P<0.01),且伴随着3种细胞Tim-3表达量的升高(P<0.01)。小鼠外周血CD3+CD4+ T细胞的比例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D3+CD8+ T细胞的比例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小鼠外周血CD3-NK1.1+细胞的比例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感染末期,其比例仍低于未感染组(P<0.05)。Tim-3分子在外周血CD3+CD4+ T细胞、CD3+CD8+ T细胞及CD3-NK1.1+细胞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感染疟原虫后,小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2的分泌量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促炎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6在血清中分泌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感染后期急剧升高(P<0.001)。以上结果表明,感染疟原虫后,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发挥了一定的杀伤作用,但由于Tim-3免疫检查点分子及一些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的过度表达,有利于疟原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捕杀作用。该研究提示了从宿主免疫抑制角度研究疟原虫感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及其组合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平均日龄(28±1)d,平均体重(7.57±0.49)kg,生长健康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5 mg/kg硫酸黏杆菌素和45 mg/kg金霉素,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红曲合生元、0.5%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0.5%酵母硒锗制剂。正式试验42 d,分3个阶段(1~14、15~28、29~42 d)。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1、2组各阶段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各试验组29~42 d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仔猪末重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0.01;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7 d,1组腹泻率(DR)和腹泻指数(DI)显著降低(P<0.05);综合试验全期,1组DR、DI及2组DR均显著降低(P<0.05)。与3组相比,1、2组DI指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8 d,1、2组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P<0.01);试验29~42 d,各试验组干物质(DM)、CP和EE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P<0.01),1、2组总磷(TP)消化率均呈显著提高(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生长抑素(GHRI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其中,2组血清IGF-1含量较1、3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1、2组血清皮质醇(COR)含量均呈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与抗生素相比,0.5%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可预防断奶仔猪腹泻,同时有效地促进断奶仔猪生长发育;该复合制剂可替代日粮中25 mg/kg硫酸黏杆菌素和45 mg/kg金霉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阐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脂蛋白对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株SA113(WT SA113)和SA113 lgt::ermB脂蛋白表达缺失菌株(SA113Δlgt株)体外感染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WT SA113感染组(MOI:3:1)、SA113Δlgt感染组(MOI:3:1)。采用ELISA法检测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趋化因子(RANTES)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和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脂蛋白对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WT SA113感染组和SA113Δlgt感染组均可显著上调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中TNF-α、RANTES、IL-10分泌量以及WT SA113感染组TLR2、NLRP3基因表达水平(P<0.05),而TLR4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WT SA113感染组相比,SA113Δlgt感染组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中TNF-α、IL-1β、RANTES、IL-10分泌量以及TLR2(12 h除外)、NLRP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1型巨噬细胞对SA113Δlgt株的吞噬作用显著低于对WT SA113株的吞噬作用(P<0.05)。综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脂蛋白在M1型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中主要通过激活TLR2和NLRP3受体,诱导细胞因子TNF-α、IL-1β、RANTES和IL-10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硒化大蒜多糖(sGP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硒化大蒜多糖的作用挖掘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依次通过分离、纯化得到大蒜多糖(GPS),并经硝酸-亚硒酸钠硒化修饰得到sGPS3、GPS5和sGPS6。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用6.25、12.5、25、50、100μg/mL sGPS3、GPS5、sGPS6及10μg/mL脂多糖(LPS组)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48 h,同时设置不加药物的细胞为对照组,用中性红法测定其吞噬功能,CCK-8法测定其増殖能力,筛选出活性最好的硒化大蒜多糖;然后用ELISA法检测活性最好的硒化大蒜多糖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含量的影响;再通过小鼠碳廓清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测定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及高(2 mg/mL)、中(1 mg/...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0(IL-10)增高是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过程中显著特征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IL-10对FMDV感染小鼠外周血T细胞增殖及其表达效应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T细胞增殖和T细胞表达效应功能相关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2)。结果显示,与对照小鼠相比,FMDV感染小鼠(感染12、24、36和48 h)外周血T细胞对刀豆蛋白A刺激的增殖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FMDV感染小鼠的外周血CD4+T细胞表达TNF-α和IL-2均显著下降(均P<0.01),CD8+T细胞表达TNF-α、IFN-γ和IL-2也显著下降(P<0.01或P<0.000 1)。体内阻断IL-10/IL-10R信号或者敲除IL-10均能显著恢复FMDV感染小鼠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但不影响CD4+和CD8+T细胞表达TNF-α、IFN-γ和IL-2。本研究首次揭示FMDV能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体外感染3D4/2细胞浓度、时间与细胞炎症水平进行探讨,建立PCV2体外感染3D4/2细胞炎症反应模型,以期为后期药物调控PCV2诱发3D4/2细胞炎症反应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3D4/2细胞分为对照组及100、10-1、10-2和10-3 PCV2感染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用DMEM培养,各PCV2感染组用不同稀释倍数PCV2液培养,2 h后均更换为含5%胎牛血清(FBS)的DMEM维持液进行培养,培养4、8、12和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及细胞上清液。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酶标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γ干扰素(IFN-γ)、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以及环氧合酶1(COX-1)和COX-2的分泌水平。【结果】100至10-3 PCV2作用4、8、12和24 h均能够成功感染3D4/2细胞。与对照组相比,100 PCV2在感染3D4/2细胞4、8、12、24 h后ROS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10-1至10-3 PCV2感染3D4/2细胞8、12、24 h后ROS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100至10-3 PCV2感染3D4/2细胞8、12、24 h后,细胞内NO浓度及MPO活性显著提高(P<0.05),细胞上清液中的IL-1β、IL-6、TNF-α、IL-10、IFN-γ、IL-8和MCP-1水平及COX-1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100 PCV2感染3D4/2细胞后,各炎症因子水平上升最显著,且随着时间的延长,NO浓度逐渐升高,XOD活性逐渐降低。【结论】PCV2可诱导3D4/2细胞炎症反应,且100 PCV2体外感染3D4/2细胞4~12 h是建立炎症模型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牛肺泡巨噬细胞(BAMs)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是否与RAGE-TLR4相关信号通路串扰有关。将BAMs随机分为正常糖组(NG)、高糖组(HG)、高糖+RAGE抑制剂组(H+F)、高糖+TLR4抑制剂组(H+T)及DMSO组,处理12 h后收集上清及下层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RAGE、TLR4、MyD88、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上清TNF-α、IL-1β、IL-6浓度。结果表明,高糖极显著上调RAGE、TLR4、MyD88和NF-κB p65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浓度(P<0.01);RAGE抑制剂与TLR4抑制剂均极显著抑制高糖引起的RAGE、TLR4、MyD88和NF-κB p65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以及IL-1β、IL-6、TNF-α释放(P<0.01),即RAGE与TLR4均在激活RAGE/TLR4/MyD88/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中发挥调控作用。综上所述,高糖能够通过RAGE-TLR4串扰引起牛肺泡巨噬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进一步阐明了高糖促进牛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紫草素凝胶对驴伤口愈合的效果,为皮肤无瘢痕愈合提供参考。用不同浓度的紫草素对体外培养的驴巨噬细胞进行处理,分别检测细胞中TGF-β1、IL-10、TNF-α和IL-6的mRNA与细胞上清液中蛋白的表达水平,以确定紫草素的最佳添加浓度;建立驴皮伤口模型,在伤口表面涂抹紫草素凝胶,拍照、HE染色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检测驴皮肤中伤口愈合相关基因和血清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紫草素均能降低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其中10 μmol/L紫草素效果最佳。在驴皮伤口上涂抹紫草素凝胶第11天时,紫草素组的伤口收缩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E染色发现,第11天时紫草素中的组织逐渐排列整齐;第60天时,紫草素组中表皮层的厚度相对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第11天时,紫草素组中TGF-β1、IL-10 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TNF-α、IL-6 mRNA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第3天时,紫草素组血清中TGF-β1、IL-10的浓度升高,TNF-α、IL-6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第7天时,紫草素组TGF-β1浓度显著降低(P<0.05),TNF-α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且IL-10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紫草素均能降低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其中10 μmol/L紫草素效果最佳,能促进驴皮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对SPF雏鸡血液和局部淋巴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将96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acid α-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ANAE)、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试验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雏鸡血液CD4+T淋巴细胞数量在第7~35天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数量在第7~28天显著升高,CD4+/CD8+比值在第7~28天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局部淋巴组织哈德尔腺(Hader’s gland,HG)、派伊尔结(Peyer’s patch,PP)和盲肠扁桃体(caecal tonsil,CT)中ANAE+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GH、PP和CT中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 转录量都有不同程度升高。本研究表明,REV感染引起雏鸡血液中CD4+ 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局部淋巴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相对减少及细胞因子TNF-α转录持续升高与REV造成感染雏鸡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