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茶丽纹象甲是我国茶园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目前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亟需开发绿色生态环保的防控技术。为筛选出可防治茶丽纹象甲的生防菌株,本研究从田间采集了自然感病致死的茶丽纹象甲幼虫僵虫并分离出一株虫生真菌菌株。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该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命名为Maure 1.1。在自然化蛹和羽化温度(22℃)条件下,茶丽纹象甲幼虫在接种1×105~1×108个孢子/m L的球孢白僵菌菌株Maure 1.1孢子液后,其感病死亡率随接种后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用最大浓度孢子通过浸虫和拌土法处理11 d时,茶丽纹象甲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67%和73.33%,LC50分别为2.00×103和1.11×103个孢子/mL,LT50分别为7.87和7.84 d。上述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aure 1.1对茶丽纹象甲幼虫具有致病活力,可作为茶丽纹象甲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玉米田自然罹病蠼螋成虫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纯化获得的2株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及种类鉴定,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株病原菌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从自然罹病的2头蠼螋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编号为YY-1和HNC-1。在25℃下,YY-1和HNC-1菌株在SDAY培养基上菌落直径日增长速率分别为(3.06±0.20)mm/d和(4.57±0.23)mm/d,培养第15天时产孢量分别为(5.20±1.06)×10~7个/cm~2和(1.83±0.47)×10~8个/cm~2。球孢白僵菌YY-1和HNC-1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均具有致病力,其中在1.0×10~8个/mL浓度下第8天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3.3%和63.3%,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LC50为1.56×10~5个/mL和2.11×10~5个/mL,LT50分别为4.23 d和6.12 d。综合以上结果,2株球孢白僵菌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其中YY...  相似文献   

3.
球孢白僵菌对桃蚜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球孢白僵菌(Beauweriabassiana)的6个菌株(bbsg8702、bbsg8701、bb-sg8801、bbdnu8803、bbdn8804和bbdn8806)对桃蚜(Myzuspersicae)的生物测定证明,所测朱对桃蚜具有毒力。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分析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的变化趋势,菌株bbsg8702对桃蚜的毒力最强,其次是bbsg8801、bbdn8806、bbdn8804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微生物制剂,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从北京市、浙江省和海南省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的3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bbj、bbzj和bbhn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并比较这3株菌株的产孢情况和合成白僵菌素的能力。结果显示,分离自北京市的菌株bbbj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最强,LC50为3.37×105个孢子/mL;其次为浙江省的菌株bbzj,毒力略逊于菌株bbbj;海南省的菌株bbhn毒力最弱,其在试验最高浓度108个孢子/mL处理7 d后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死率低于50%。菌株bbbj的产孢量远高于另外2株菌株,并且其菌丝结构上着生大量芽生孢子簇,而且菌株bbbj菌体中的白僵菌素含量最高,培养5 d后,分别为菌株bbzj和bbhn的40.08倍和65.85倍。虽然补充白僵菌素可以提高菌株bbhn的毒力,但是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白僵菌素敏感度不高。表明球孢白僵菌菌株bbbj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较高的毒杀活性,具有作为草地贪夜蛾生防菌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对于释放球孢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是否会导致或加重家蚕白僵病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并同时影响真菌杀虫剂的应用。为科学评价球孢白僵菌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致病风险,并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共使用南方8省(区)的64株松毛虫分离株和4省(区)的12株家蚕分离株对3龄家蚕进行了3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除其中1株松毛虫分离株外,不管是松毛虫分离株还是家蚕分离株,对家蚕都有一定致病性,但差异较大。在3×107孢子/mL 的浓度下,30株松毛虫分离株的平均侵染率10.2%极显著低于8株家蚕分离株的89.6%;在1.5×108孢子/mL的浓度下,34株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平均侵染率36.4%极显著低于6株家蚕分离株的90.6%;松毛虫分离株在1.5×108孢子/mL浓度下的侵染率极显著高于3×107孢子/mL下的侵染率,而家蚕分离株在两种浓度下无显著性差异。在1.5×108孢子/mL的浓度下4株对家蚕致病力较强的松毛虫分离株的LT50为7.45~8.20 d,平均7.83 d,比6株家蚕分离株LT50(3.43~3.72 d)的平均数3.62 d多4.21 d。根据毒力较强的家蚕分离株B1和B5与毒力最弱和最强的松毛虫分离株D26和D22的致死浓度的比较,家蚕分离株对家蚕的毒力是松毛虫分离株的132~15733倍;根据他们的致死剂量的比较,家蚕分离株的毒力是松毛虫分离株的43~2201倍。这一对比数据充分表明,尽管不同的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毒力不同,但所有的松毛虫分离株都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综合分析表明,我国南方使用白僵菌杀虫剂防治松毛虫在家蚕中诱发流行病的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6.
一株侵染草地贪夜蛾成虫的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一种全球性重大玉米害虫,于2019年入侵我国云南。2020年8月,从云南省大理弥渡西庄村玉米田采集被虫生真菌感染的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经在室内分离培养,结合病原菌分生孢子与菌丝等形态及ITS序列相似性分析,确定感染草地贪夜蛾成虫的真菌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编号为SHL-2020。经生物测定,该菌对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均具有较强的侵染致病作用。用该菌1×10~8个/mL分生孢子菌悬液接种处理后第7天时,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和86.7%。以上结果表明,从罹病草地贪夜蛾雌成虫上分离获得的球孢白僵菌SHL-2020菌株对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该研究为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不同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4种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Bb02菌株对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的致病力。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浸虫法73.79%,涂抹法68.28%,喷雾法51.72%和浸叶法33.79%;对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喷雾法57.93%,浸虫法57.24%,涂抹法55.86%和浸叶法28.28%,虽然浸虫法的校正死亡率稍低于喷雾法,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同时,2龄和3龄幼虫以浸虫法处理僵虫率最高,分别达31.25%和29.55%;致死速度最快,LT50分别为3.62 d和4.63 d。认为浸虫法最适于室内准确评价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8.
一株侵染柑橘木虱的球孢白僵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柑橘木虱虫体分离得到一株具有强致病性的虫生真菌GZMS-28,本文测定了该菌株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并分析了其rDNA ITS基因序列。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柑橘木虱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浓度为1.0×108个/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柑橘木虱成虫7d后,其校正死亡率达到95.7%。菌株GZMS-28的培养特征与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较为一致,其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白僵菌属多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对应序列相似性达到99%以上,因此将菌株GZMS-28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球孢白僵菌对草地螟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6个分离自内蒙古地区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幼虫的致病力作了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6个菌株对草地螟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致病率,但毒力强弱有所不同.通过对16个菌株进行毒力测定,筛选出1个毒力相对较强,有效死亡率(僵虫率)仍较高的菌株S3.同一个菌株处理下,草地螟幼虫的累积死亡率随孢子浓度增加而上升,接种后的幼虫死亡数逐日减少.说明累积死亡率是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而递升;菌株的半死亡时间(LT50)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下球孢白僵菌对桃蚜的毒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室内测定了28、21、16和11℃下球孢白僵菌对桃蚜成蚜的毒力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各温度折合和对桃蚜的毒力。结果表明,28和21℃下,桃蚜开始死亡的时间较早,而且很快达到较高死亡率。包子/ml浓度下,桃蚜接菌后3~4天开始死亡,第6天死亡率达100%。在21℃下,白僵菌对桃蚜的致死力比28℃下更强。用同样浓度处理,在16和11℃下,桃蚜分别在接菌后么2天和第11天开始死亡,第10天和第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黏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体内的免疫反应,设置孢子浓度为104、5×104、105、5×105、106个/mL及5×106个/mL的球孢白僵菌菌液注射黏虫6龄初幼虫,研究球孢白僵菌对黏虫校正死亡率、羽化率、蛹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以及成瘤反应的浓度依赖效应。结果表明,6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随菌液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蛹重随菌液浓度增加而下降,但仅在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蛹重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在孢子浓度为5×105、106、5×106个/mL时羽化率较对照显著降低,雌雄成虫寿命也显著缩短,而6龄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发育历期在105、5×105、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较对照显著延长。此外,白僵菌侵染诱发黏虫免疫成瘤反应,并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效应。注射84 h内,黏虫体内成瘤的数量随注射时间延长而递增,其后不再增加;同时,成瘤数量随着菌液浓度升高而增加,至106个/mL浓度时不再显著上升。该结果为揭示黏虫抵抗真菌侵染的免疫防御机制以及所产生的免疫代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黏虫蛹性别的快速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蛹生殖孔的位置、腹部腹节的外部形态学特征、生殖孔(产卵孔)至排泄孔之间的距离,快速、准确鉴别黏虫蛹性别。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央的生殖孔与第9腹节的产卵孔连接形成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生殖孔下端与第9腹节的前缘连接、产卵孔下端与第10腹节的前缘连接,形成2个明显的"人"字纹。雄蛹第8腹节无纵裂缝,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的生殖孔呈现的纵裂缝连接第10腹节,裂缝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瘤状突起。雌雄蛹排泄孔均在第10腹节腹面,雌蛹产卵孔下端至排泄孔上端之间的距离为(400.85±151.10)μm,雄蛹生殖孔下端至排泄孔上端之间的距离为(178.21±93.59)μm,约为雌蛹相应距离的一半。采用该方法观察的270头羽化蛹的性别鉴别准确率100%。该方法对于快速鉴别黏虫蛹的性别、开展黏虫相关的生物学研究以及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球孢白僵菌有性世代培养及子代毒力稳定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有性态改良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研究中,菌株的选择非常重要,其中利用交配型基因选择菌株是必要手段。而且虫生真菌的有性态能够使菌株间产生基因交流,促进其进化的过程。为更好地研究球孢白僵菌的遗传规律,以获得避免菌种衰退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分别以柞蚕蛹为活体寄主和糙米培养基为基质的2种人工培养有性世代繁殖体系。结果表明,交配型为MAT1-1-1型和MAT1-2-1型混合型菌株BbDPSD5,经过自交在2种基质上均能够产生有性态。而具有2种单一交配型的菌株BbOFDH1-5和BbDPSD2进行配伍试验,BbOFDH1-5×BbDPSD2、BbOFDH1-5×BbDPSD5和BbDPSD2×BbDPSD5在2种基质上均没有有性态产生。对获得的有性态子囊孢子经无性繁殖产生的菌株进行r DNA-ITS片段以及交配型基因检测,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得到的r DNA-ITS序列和MAT1-2-1交配型基因与亲本序列同源性为100%,而没有检测到MAT1-1-1型。2种培养方式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对有性态子代子囊孢子产生的株系进行毒力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子代菌株与原始菌株BbDPSD5的毒力差异不显著,子代交配型基因虽然缺失了MAT1-1-1,但是毒力没有衰退,未出现菌种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对采自美国白蛾僵虫的虫生真菌Bb08 12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研究及致病性测定。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将其初步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26 ℃恒温、高湿度下对1龄中期美国白蛾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107 孢子/mL剂量饲毒处理幼虫72~120 h,幼虫死亡率可达25.47%~79.32%,120 h的LC50 为1.169×106孢子/mL。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差异明显。沙氏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10 d产孢量可达到5.59×108孢子/cm2,极显著高于PSA、查彼培养基和5%麸皮 蔗糖固体培养基上的产孢量。24 h光照和24 h黑暗两处理间的菌落生长量差异不明显,而在培养的最初48 h,24 h黑暗处理可显著促进分生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天敌昆虫蠋蝽Arma custos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捕食潜能, 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和天敌密度下对黏虫3龄幼虫的日捕食量, 并用Holling Ⅱ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Watt干扰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 蠋蝽3~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黏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 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2、0.933、0.892、0.961和0.872; 处理时间分别为0.242、0.100、0.084、0.063 d和0.074 d; 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32、10.000、11.905、15.873头和13.514头。蠋蝽对黏虫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干扰作用随蠋蝽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3~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分别为0.321、0.408、0.413、0.767和0.600。表明蠋蝽对黏虫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潜能, 且控害能力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5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1龄若虫的致病力,获得3株毒力较高的菌株:TL.7、sz.15和RSB,在1×10^8孢子.mL^-1浓度下的西花蓟马l龄若虫死亡率分别为90.8%、92.5%和100%;结合测定的致死时间与致死浓度,得出菌株RSB为最优菌株(LT50为2.383d,LC50为1.53X10’孢子.mL^-1)。以西花蓟马1龄若虫为猎物,测定菌株RSB对其天敌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barkeri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菌株RSB(1×10’孢子.mL^-1)处理的巴氏钝绥螨可发育为成螨;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和平均每雌每天产卵量分别为5.9d、33.850d和1.78粒,与对照均差异不显著,说明西花蓟马的高效白僵菌菌株RSB对其天敌巴氏钝绥螨不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结果表明白僵菌可在田间与巴氏钝绥螨协同控制重大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测定了当前市场上常用的11种化学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HFW-05萌发、生长速率、产孢量、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及杀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浓度下,除68.75%氟菌霜霉威对菌株HFW-05菌丝生长没有抑制作用、50%啶酰菌胺对菌株HFW-05产孢量没有抑制作用外,其余杀菌剂对HFW-05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均有显著抑制作用。60%唑醚代森联对菌株HFW-05的抑制作用最强,常规浓度、5倍稀释和10倍稀释浓度下均显著抑制菌株HFW-05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的产生。多数杀菌剂随处理浓度的降低和时间推移对菌株HFW-05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白僵菌-杀菌剂同时使用时,42.4%唑醚氟酰胺、10%苯醚甲环唑和50%咯菌腈没有降低HFW-05的杀虫活性,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与单独使用菌株HFW-05差异均不显著;25%双炔酰菌胺、50%啶酰菌胺、50%烯酰吗啉、68.75%氟菌霜霉威、50%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和32.5%苯甲嘧菌酯则显著降低了菌株HFW-05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杀虫活性,其中60%唑醚代森联对菌株HFW-05的致病力影响最大,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降低了49.9%;25%吡唑醚菌酯对小菜蛾2龄幼虫有一定致死作用,校正死亡率为46.2%,与菌株HFW-05同时使用时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8.
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与其对小菜蛾致病力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的各项生物学指标与其对小菜蛾致病力间的相关性,对一株球孢白僵菌菌株GXU-Bb进行单孢分离,测定了菌株GXU-Bb及其分离子菌株GXU-Bb16、GXU-Bb10、GXU-Bb13和GXU-Bb05这5个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胞外蛋白酶水平和几丁质酶水平等多项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产孢量变化范围1.54×10^7-2.98×10^7个/ml;胞外蛋白酶水平变化范围1.04-1.19;几丁质酶水平变化范围1.05-1.14;各菌株间对小菜蛾二龄幼虫的致病力差异较大,校正死亡率变化范围为39.81%-83.79%。将各生物学指标与菌株对小菜蛾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与菌株生长速率、孢子萌发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产孢量、胞外蛋白酶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几丁质酶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