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肥方式对寒地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生产中,存在农机与农艺结合不紧密、肥料施用不合理等问题,极大的制约了水稻的发展。本研究以寒地粳稻品种龙粳21为试验材料,以侧深施肥作为施肥技术,设3种施肥方式(S1,常规施肥;S2,有机肥+减化肥N15%,侧深施基肥;S3,侧深施基肥),研究在施氮量不变(130kg/hm2)的前提下,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3处理较S1处理显著增产,这主要是由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引起;碾米品质S2处理显著优于S1、S3处理;垩白粒率表现为S1>S3>S2,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垩白度表现为S1处理显著大于S3、S2处理;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S2处理显著大于S1处理;蛋白质含量表现为S1>S3>S2,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施肥方式对食味品质的影响较小。可见,侧深施肥方式可显著提高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从而显著增加产量,并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降低蛋白质含量;有机肥N替代部分化肥N,可显著改善稻米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降低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刘峰 《园艺与种苗》2022,(7):62-63+68
[目的]考察侧深施肥技术在水稻增产、增效和减量施肥等方面的效果。[方法]开展了水稻全量人工施肥和侧深施肥不同施肥量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在减量10%施肥情况下,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比全量人工撒施增产6.5%,增加效益1 602.45元/hm2,增长了68.2%。[结论]结果为探索水稻化肥减肥增效的技术途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水稻插秧期采用宽窄行侧深施肥插秧机、常规等距侧深施肥插秧机进行肥料不同减量试验,试验共设7各处理,一个对照。对各处理生育期、抗性、产量及效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抗性调查看,常规三大肥褐变穗较重,发病率达10%,常规等距侧深施肥常量,发病率达6%,宽窄行侧深施肥常量发病率达4%。从产量看,宽窄行侧深施肥常量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可增产14.5%;其次是宽窄行减量8%增产13.9%;常规等距离侧深施肥常量,可增产13.3%。  相似文献   

4.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5.
以单季晚稻甬优1540为材料,水稻专用配方肥为基础,搭配不同的基肥施用方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施基肥的处理相比,应用侧深施肥技术的处理,可减少基肥用量,加快水稻分蘖速度,增加有效穗数,可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无锡市以中熟晚粳品种南粳46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的侧深施肥方式,分别为:70%基肥(常规复合肥)侧深施+30%穗肥FM1、70%基肥(缓释肥)侧深施+30%穗肥FM2、100%基肥(缓释肥)一次性侧深施FM3,并设置常规施肥对照35%基肥(常规复合肥)撒施+35%分蘖肥+30%穗肥CFM。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茎蘖动态、氮素偏生产力、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FM2和CFM处理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扩大了库容量,在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基础上,获得了较高产量。FM2处理较CFM处理减少了一次施肥次数,降低了人工成本,经济效益也最高,是一种兼具高产、轻简与高效的水稻施肥方式。FM3处理的产量与氮素偏生产力均最低,虽减轻了劳动力,但不利于长江中下游晚粳稻丰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7.
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节约成本 ,增加效益 ,对水稻品质提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N两优1998和中籼优质杂交稻万象优华占为材料,研究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能够提高水稻茎蘖数,增加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机插秧在减基蘖肥20%内配合侧深施肥的处理效果较好。与风送方式相比,螺旋式侧深施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机械侧深施肥对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甬籼15为材料,在纯氮用量为180 kg/hm^2情况下,设置4种施肥处理(FF,普通尿素撒施;DSF,普通尿素机械侧深施;DSFS,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混合机械侧深施;N0,不施用氮肥),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氮素吸收量、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籽粒产量施氮的处理显著高于无氮处理;与FF处理相比,DSF和DSFS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5.2%和6.4%,穗粒数分别增加5.6%和11.0%,产量分别提高6.3%和11.6%;齐穗期和成熟期,DSF和DSFS处理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FF处理;DSF和DSFS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0.6%和48.0%,比FF处理分别高15.6%和23.0%;与FF处理相比,DSF和DSFS处理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33.3%和62.7%。可见,机械侧深施肥能够显著提高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类型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不同施用比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对穗重型品种绥粳4号和穗数型品种垦鉴稻6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穗重型品种在纯氮用量为150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时产量最高,达8 750.2 kg/hm2;穗数型品种在纯氮用量为128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时产量最高,达9 083.3 kg/hm2;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改善稻米品质,特别是蒸煮食味品质,本试验条件下纯氮用量为128 kg/hm2时大米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和施肥量水平对早籼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大田茎蘖发育动态、肥料利用效率、生产成本和收益等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和优化早籼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高产高效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常规肥料同步侧深施肥模式(A1)在产量水平、产值、经济收益和肥料农学效率等指标上均优于专用控释肥料同步侧深施肥模式(A2),高于或接近机插秧常规高产栽培模式(CK1),显著高于省工栽培模式(CK2);生产成本显著低于A2和CK1;化肥全部减量15%的处理(B2)在产量、产值和经济收益方面高于化肥全量处理(B1),显著高于减量30%的处理(B3),产量和效益高于CK1。经综合比较,适宜早籼稻采用的毯苗机插侧深施肥模式为:普通肥料减量15%(纯N 166.5 kg/hm2,P2O570.5 kg/hm2,K2O 141.0 kg/hm2),机插同步侧深施用77%N、100%P和65%K,人工撒施23%N和35%K作穗肥。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云南高海拔(2 700 m)粳稻产量较低的情况,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前控后促施肥、缓控释肥替代、增施穗肥处理的产量分别为6.50、5.98、5.63、5.57 t/hm2,比对照分别增产24.05%、14.12%、7.44%、6.30%,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氮肥后移处理(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和复合肥300 kg/hm2,不施分蘖肥,促花肥施尿素45 kg/hm2,保花肥施尿素45 kg/hm2)能促进二次枝梗数的分化,增加群体颖花量,齐穗期倒3叶、倒4叶SPAD差值小,其LAI大,获得最大增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型控释肥的机插侧深施肥,可以实现简化施肥次数,减少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2020年在安徽江淮水稻主产区多点试验的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基包膜控释肥(MFi)机插侧深施,江淮杂交中籼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3.5 kg/667 m2)基础上减量20%,江淮常规中粳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  相似文献   

15.
以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减氮条件下施用蚓粪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10%、施用蚓粪400 kg/667 m2的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3.3 kg/667 m2。在减氮10%的条件下,施用400 kg/667 m2蚓粪后促进了水稻地上部的生长,增强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灌浆速率,从而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千粒重,最终达到减肥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优质常规粳稻金农香粳1267的适宜氮肥运筹模式,设置6个施氮水平(CK,0;N1,165 kg/hm^2;N_2,210 kg/hm^2;N_3,255 kg/hm^2;N_4,300 kg/hm^2;N_5,345 kg/hm^2),并在N_3水平下设置3个氮肥运筹方式(NT_1,基蘖穗肥比例为4∶2∶4,穗肥于倒3叶施用;NT_2,基蘖穗肥比例为4∶2∶4,穗肥于倒4叶、倒2叶分2次等量施用;NT_3,基蘖穗粒肥比例为4∶2∶2∶2,穗肥于倒3叶施用),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南方优质常规晚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N_3处理相比,CK、N_1、N_2、N_4和N_5处理产量分别降低37.1%、8.2%、5.7%、4.9%和10.0%,晚粳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在N_3水平下,NT_3处理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的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晚粳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得到改善;在N_3水平下,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均表现为NT_1>NT_2> NT_3,而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则反之。随施氮量的增加,RVA谱特征值中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均降低,而消减值、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呈增加的趋势;在N_3水平下,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均表现为NT_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