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塔河下游典型绿洲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典型绿洲灌区不同深度土壤的盐渍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方法】 运用GPS定位技术进行调查与采样,并结合室内样品测定结果,对塔里木河下游31团灌区土壤盐分含量和各盐分离子含量进行地统计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结果】 研究区内土壤总体呈碱性,盐分组成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受季节及灌溉影响,秋季蒸发强烈处于积盐阶段,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均大于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根域层盐分、Cl-、Mg2+、SO2-4的半方差函数拟合模型符合指数模型,深层盐分、K++Na+符合高斯模型,HCO-3、Ca2+符合球状模型。根域层盐分大多处于轻、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荒漠化程度高、地形复杂的区域,深层土壤盐分受秋季潜水蒸发影响,绝大部分处于轻度盐渍化,变化范围小,分布较为均匀。各土层中阴离子均以SO2-4为主,阳离子均以K+和Na+为主,SO2-4、Cl-、K++Na+与根域层土壤盐分有着相同的分布特征。【结论】 31团灌区土壤含盐量较高,各层土壤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状态,47.12%的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处于中度盐渍化状态,90.01%的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处于轻度盐渍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生物有机材料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省滨海盐碱土盐碱化程度高、盐分毒害突出的问题,选取生物炭和园林废弃物堆肥对该地区的滨海盐碱土进行改良研究。设计2因素4水平试验(园林废弃物堆肥设置4个施用水平:0、20、40、80 g·kg-1,分别用G0,G1、G2、G3表示;生物炭设置4个施用水平:0、10、20、40 g·kg-1,分别用B0、B1、B2、B3表示),开展室内土壤培养,测定土壤pH、电导率(EC)、钠吸附比(SAR)、土壤饱和导水率,以及Cl-、$SO^{2-}_{4}$、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理化指标的变化,探索生物炭和园林废弃物堆肥等生物有机材料对滨海地区盐碱土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当生物炭施用量一定时,除B1水平下土壤pH无显著变化外,G2、G3处理的土壤pH显著(P<0.05)低于G0处理。当园林废弃物堆肥施用量一定时,B3处理显著(P<0.05)升高土壤的pH。在不施用生物炭的情况下,单独施入园林废弃物堆肥显著(P<0.05)降低土壤EC。在G0和G1条件下,施用少量的生物炭(B1)亦可显著(P<0.05)降低土壤EC。适量施用生物炭或园林废弃物堆肥均可显著(P<0.05)降低土壤的SAR。G3条件下,添加生物炭会显著(P<0.05)降低土壤$SO^{2-}_{4}$含量。当生物炭施用量一定时,G3处理的土壤$SO^{2-}_{4}$含量较G0处理显著(P<0.05)增加。相较于不施用生物炭和园林废弃物堆肥的处理,施用B3水平的生物炭或G3水平的园林废弃物堆肥可显著(P<0.05)降低土壤Cl-含量。在相同的园林废弃物堆肥或生物炭用量条件下,增加生物炭或园林废弃物堆肥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当增加生物炭或园林废弃物堆肥也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总体来看,采用适量的生物炭和园林废弃物堆肥配施,既能提升土壤肥力,又能降低盐碱土壤的pH和盐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设置150 mmol/L盐胁迫处理(SS)及盐胁迫下施用纳米硒(Se0)、亚硒酸钠(Se4+)、硒代半胱氨酸(Se2-)及复合处理(Se0+Se4+、Se0+Se2-、Se4++Se2-、Se0+Se4++Se2-),以无盐胁迫处理(CK)为对照,探索了不同形态硒对盐胁迫下王族海棠硒累积、离子稳态及相关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王族海棠光合生理受到显著影响,氧化产物累积增加、离子稳态失衡。盐胁迫下不同形态硒及其组合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改善了光合特征参数(Pn、Ci、Tr、Gs),提高了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降低了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相似文献   

4.
秦岭华山松林生态系统对大气降雨水化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张胜利    孟庆旭    高国庆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5):15-22
基于野外定点监测的方法,根据大气降雨与秦岭华山松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时空顺序,测定并分析水分传输过程各层次水的pH及水化学元素沿运移路径的变化过程,获知华山松森林影响水化学元素沉降变化的关键层次,进而探讨华山松林不同层次对大气降雨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山松林生态系统对偏酸性降雨的pH有较强的调升能力,林冠和土壤A层对pH调升作用较显著,调升幅度分别为0.51、1.01个pH单位。系统对NH4+、Pb、Cd2+、Cr均具有吸附净化效应。吸贮固定NH4+的关键层是土壤层,土壤A、B层对NH4+的吸附净化效果依次为42.31%、63.11%,净化效果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5);吸贮阻减Pb、Cd2+、Cr的关键层是林冠层,阻减效果分别为63%、78%、45%;降雨对系统中SO42-、NO3-、PO43-、K+、Ca2+、Mg2+、Zn2+、Al3+等离子表现一定的淋溶效应。其中林冠层是淋溶SO42-、PO43-、K+和Zn2+的关键层次,林内雨较大气降雨4种离子的浓度增幅分别为31%、175%、585%、48%;土壤层是淋溶NO3-、Ca2+、Mg2+、Al3+的主要层次,增幅均达显著差异(P<0.05)。其中NO3-主要来源于土壤A层,Ca2+、Mg2+主要来源土壤B层,Al3+主要来源于降雨对整个土壤层解吸的Al3+的淋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海藻多酚含量的反应条件,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福林酚用量、碳酸钠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福林酚法测海藻多酚含量的检测条件;并进一步分析了外源物质(有机物质、无机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海藻多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2%福林酚5 ml、3%碳酸钠4 ml、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30 min、最佳吸收波长730 nm;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70%-103.67%,相对标准差2.68%。优化的福林酚法测得7种藻类的多酚含量为120.0~273.0 mg/L,其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茶多酚检测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外源添加1%或5%的Cu2+、Ni2+、Mn2+、Cl-、I-、蛋白质、可溶性淀粉测定结果增加2.31%-149.79%;添加5%的Zn2+、CO2-3、NO-3、PO3-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羊粪堆肥腐熟度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的技术工艺参数,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炭为堆肥辅料,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炭(占预备物料质量百分比15%)为BC450、BC650处理,在预备物料上添加未热解炭化的稻壳(与稻壳生物炭同等体积)为CK处理。监测了堆肥温度、腐熟度指标(NH4+-N/NO3--N、EC值、种子发芽指数)、温室气体(CH4、CO2、N2O)排放的变化动态,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稻壳生物炭对堆肥腐熟度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果。结果表明: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炭,缩短了堆肥体NH4+-N/NO3--N、T值、EC值及种子发芽指数达到腐熟度推荐值的所需时间,与CK处理相比,BC450、B...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CO2、CH4、N2O)及氨气(NH3)排放量大的问题,研究不同碳氮比对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和NH3排放的影响,以期为降低堆肥产生的温室效应和NH3污染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园林废弃物中添加不同质量的鸡粪,调节堆料碳氮比至25、30和35,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对堆肥过程中的NH3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测;采用标准方法对堆料的pH、有机碳、全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堆肥后所有处理组堆料均达到腐熟标准;园林废弃物堆肥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以CO2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为主,堆肥过程中CO2排放量存在明显差异,碳氮比分别为25、30、35的处理组CO2平均排放量分别为5.47、9.32、19.19 g/(kg·d),可见堆肥的温室效应随着碳氮比的增加而升高;NH3排放量随着碳氮比的增加而明显降低,碳氮比分别...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木醋液对盐碱条件下芸豆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试验以“龙芸14”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0、25、50、75、100和125 mmol·L-1的混合盐碱(NaHCO3与Na2CO3的摩尔比为9∶1)溶液进行萌发期盐碱浓度筛选试验,筛选出芸豆萌发期的最适盐碱胁迫浓度为100 mmol·L-1。继而在100 mmol·L-1的盐碱溶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分别为清水对照(CK)、木醋液稀释20倍(A+W20)、40倍(A+W40)、60倍(A+W60)、80倍(A+W80)、100倍(A+W100)、120倍(A+W120),分别测定木醋液处理后的芸豆种子萌发及生长特性,探讨木醋液对盐碱胁迫下芸豆种子生长抑制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了芸豆种苗早期的生长,100 mmol·L-1的胁迫处理作用明显且能保证芸豆种子的存活,与CK相比,A处理的各项指标均出现显著降低,较CK分别降低了88.88%、75.42%、71.41%、...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长期不同培肥措施对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盐碱化参数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运行10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采集了不施肥处理(CK)、无机肥配施处理(NPK)、有机肥单施处理(M)、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无机肥处理(RNPK)的0~60 cm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pH、电导率、碱化度和Na+、Cl-、CO32-+HCO3-含量逐渐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K+、Ca2++Mg2+、SO42-、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逐渐降低。施肥处理均较CK处理降低了土壤pH、电导率和碱化度等盐碱化参数,以及Na+、Cl-和CO32-+HCO3-等有害盐分含量,增加了阳离子交...  相似文献   

10.
以自主研发的矿基土壤调理剂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调理剂不同施用量(0、5.0、7.5、10.0、12.5 g·kg-1)对滨海盐土理化性状[pH值、土壤电导率(EC),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值、EC值和速效钾含量与不施土壤调理剂的对照相比显著(P<0.05)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水稻秸秆、籽粒中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以及水稻株高、生物量和产量显著(P<0.05)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株高、千粒重、生物量和产量与土壤pH值和EC值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各施用量下,以10 g·kg-1处理的效果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应用土壤调理剂改良滨海盐土、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讨酸雨与土壤磷素流失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研究模拟酸雨对茶园土壤磷素溶出动力学特征和形态变化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T1,pH值为3.5的模拟酸雨;T2,pH值为4.5的模拟酸雨;T3,pH值为5.5的模拟酸雨;CK,pH值为6.5的蒸馏水。结果表明,T1、T2、T3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总磷(TDP)累积溶出量均显著(P<0.05)大于CK处理,增幅分别为17.3%、38.8%、20.4%。T1和T2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磷(DOP)累积溶出量显著(P<0.05)大于CK处理。回归分析表明,淋出液中总磷(TP)、可溶性无机磷(DIP)的累积溶出量与淋洗液体积的关系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99)。与CK相比,T1、T2、T3处理的DIP最大溶出量分别增加了16.0%、49.9%、16.0%,T2处理的TP最大溶出量增加了13.35%。模拟酸雨淋洗结束后,土壤中NaHCO3提取的无机磷、NaHCO3提取的有效磷的质量分数较CK显著(P<0.05)增加,NH4  相似文献   

12.
以辣椒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量(5、10、20、30 t·hm-2)的玉米芯生物炭,通过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和植株生长指标的变化,探讨生物炭施用对连作土壤和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生物炭的CK相比,添加适量生物炭显著(P<0.05)提高了辣椒连作土壤的有机碳(SOC)、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降低了全钾含量。施用生物炭较CK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MBC/MBN和土壤MBC/SOC。当生物炭添加量≥10 t·hm-2时,土壤MBC、MBN含量较CK显著(P<0.05)增加;当生物炭添加量为10~20 t·hm-2时,土壤MBN/TN较CK显著(P<0.05)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MBC、MBN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全磷、有效磷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全钾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当生物炭用量为5~20 t·hm-2时,辣椒植株的单株产量较CK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砾石砂土土质条件下不同水肥处理对滴灌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阿勒泰地区小麦的水肥施用提供指导。【方法】设置30 mm(W1)、45 mm(W2)、60 mm(W3)3个灌水水平及尿素施用0 kg/hm2(N0)、300 kg/hm2(N1)、600 kg/hm2(N2)3个施肥水平,利用方差分析及响应面法进行结果优选。【结果】同一灌水水平下,N0处理相比N1、N2处理春小麦株高及干物质积累量较低,其中N0处理与N2处理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P<0.05);同一施肥水平下春小麦株高及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灌水量增加逐渐增加。灌水量对有效穗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P>0.05)。施肥量对千粒重和有效穗数无显著影响(P>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热身程度对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机体状态及运动性能的影响,为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赛前最佳热身程度条件的确立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基础。【方法】 试验选取10匹速度型伊犁马为研究对象,控制马匹心率稳定在70%~80% HRmax、60%~70% HRmax、50%~60% HRmax分别在10、5、3 min时间区间,共9个热身程度组内热身后进行1 000 m速度赛。并对各组热身程度热身后血气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9组热身程度中,Ⅱ组热身后血液Glu浓度极显著高于Ⅸ组(P<0.01),显著高于Ⅴ组、Ⅵ组和Ⅷ组(P<0.05);Ⅱ组Hct,Hb浓度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Ⅵ组Cl-浓度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1),Ⅸ组Cl-浓度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Ⅵ组和Ⅶ组Na+浓度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Ⅵ组K+浓度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Ⅰ组K+浓度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pO2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Ⅷ组(P<0.01),显著高于Ⅵ组和Ⅸ组(P<0.05);Ⅶ组TCO2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Ⅳ组TCO2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SO2极显著高于Ⅲ组、Ⅷ组和Ⅸ组(P<0.01);Ⅱ组pH值极显著高于Ⅴ组和Ⅸ组(P<0.01),显著高于Ⅷ组(P<0.05);Ⅶ组和Ⅸ组Lac浓度显著高于Ⅱ组、Ⅲ组和Ⅴ组(P<0.05);Ⅰ组、Ⅱ组、Ⅵ组和Ⅶ组BE(ecf)浓度显著于高Ⅴ组(P<0.05)。【结论】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竞赛马匹在Ⅱ组热身程度下热身,马匹肺功能良好,有氧代谢水平较好,提升马匹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中伴随降雨分配过程的养分循环变化及养分平衡特征,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于2015年5—9月份对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樟子松人工林内穿透雨、树干径流以及林外大气降雨进行了观测和取样,测定了水样中NO3-、PO43-、SO42-、Cl-、F-、K、Ca和Mg的浓度,分析了伴随降雨分配过程中各养分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和输入规律。结果表明:生长季内,NO3-、PO43-、SO42-、Cl-、F-、K、Ca和Mg在大气降雨中的输入量分别为11.508、1.654、13.625、6.122、2.219、7.778、17.853、1.005 kg·hm-2;穿透雨的输入量为14.038、0.890、10.677、3.058、1.908、4.299、9.463、0.862 kg·hm-2;树干径流输入量则为3.448、0.192、2.103、1.004、0.298、2.298、5.194、0.668 kg·hm-2。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养分输入均以NO3-、SO42-和Ca为主,且3种养分输入量之和均占8种养分总输入量的69%以上。生长季内,8种养分的净淋溶总量为-1.365 kg·hm-2,而其中仅NO3-和Mg的净淋溶量为正值。在降雨分配过程中,樟子松人工林的冠层能够少量过滤掉大气降雨中的PO43-、SO42-、Cl-、F-、K和C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替代泥炭用作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栽培基质的可行性,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的科学、经济、有效利用,减少花卉栽培中泥炭的使用量。  方法  将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和泥炭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5种栽培基质[100%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T100)、75%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25%泥炭(T75)、50%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50%泥炭(T50)、25%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75%泥炭(T25)、100%泥炭(T0)],T100和T0作为对照,用于波斯菊的栽培试验。通过比较不同种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和波斯菊的生长指标,从中选择出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和泥炭最佳配比的栽培基质。  结果  添加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能够显著提高栽培基质中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P<0.05),改善栽培基质容重、最大含水量、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和酸碱环境,其中添加比例为50% (T50)时,栽培基质理化性质表现最优。与对照(T0)相比,最优栽培基质(T50)栽培的波斯菊地上部鲜质量提高了390.4%,地上部干质量提高了322.2%,地下部鲜质量提高了145.6%,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93.1%,株高提高了137.4%,花朵数提高了109.0%,根长提高了95.7%。  结论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可以部分替代泥炭用于波斯菊栽培,其中以50%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50%泥炭构成的栽培基质对波斯菊生长最为有利。表5参2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深松耕作下灌溉定额对新疆南疆滴灌棉田棉花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优化新疆滴灌棉田灌水制度,为新疆南疆地区棉花生产实现高效用水,节水保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深松40 cm条件下,设置2 400 m3/hm2(W1)、3 000 m3/hm2(W2)、3 600 m3/hm2(W3)和4 200 m3/hm2(W4)4个滴灌定额的田间试验,测定并分析不同滴灌定额对棉花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深松40 cm条件下,棉花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趋势,W3和W4处理株高与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W1处理;灌溉定额的增加,促进生育后期生物量的形成,有利于产量提高,但灌溉定额过大,反而不利于生物量积累与产量形成,不同处理生物量累积表现为W3>W2>W4>W1的变化规律,且W3处理显著高于W1处理(P<0.05),分别较W1、W2和W4处理高出18.8%、9.6%和13.9%;增加灌溉定额,各生育期0~80 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均呈递增变化趋势,但灌溉量过大,容易造成水分下渗;对于产量性状而言,W3处理单株结铃数显著较W1处理增加10.9%,W2和W3处理籽棉产量显著高于W1和W4处理(P<0.05),W2处理分别较其他处理高出10.9%、0.6%和11.8%;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处理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深松40 cm条件下,当灌溉定额在3 000~3 600 m3/hm2,更有利于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能更好的平衡水分利用与产量的关系,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不同配比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混合蚯蚓堆肥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究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混合堆肥最佳配比,采用‘大平2号’蚯蚓Eisenia fetida‘Daping 2’对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进行混合堆肥处理,以期为园林绿化废弃物和蘑菇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共设5个处理[园林废弃物+蘑菇渣(干质量比)]:A1(100%+0%),A2(75%+25%),A3(50%+50%),A4(25%+75%)和A5(0%+100%),进行11周堆肥。对堆肥过程不同处理中,成熟蚯蚓数量、成熟蚯蚓质量、蚯蚓幼苗数量以及蚯蚓卵数量和堆肥前后材料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利用种子发芽实验研究堆肥效果。结果表明:A2和A3处理的蚯蚓生长和繁殖优于其他处理;A3和A4处理的堆肥养分(钾、铜和锌)增加率显著高于(P < 0.05)其他处理,A3和A4钾质量分数为(28.05 ±6.13)和(28.32 ±5.66)g·kg-1,A3和A4铜质量分数为(21.91 ±2.78)和(34.08 ±3.34)mg·kg-1,锌质量分数为(27.22 ±1.51)和(32.76 ±2.97)mg·kg-1并且堆肥达到腐熟。蘑菇渣添加比例大于50%会导致电导率值偏高,大于75%会限制蚯蚓卵的成长。综合各项指标表明:A3堆肥品质优于其他处理。同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将A3堆肥用于低灵敏度植物的栽培基质或结合淋洗措施降低A3堆肥产品的电导率值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