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温度对益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在室内设置18?20?22?25℃和28℃温度条件, 开展了以草地贪夜蛾为食物的益蝽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8~28℃范围内, 益蝽若虫在25℃条件下存活率最高(92.20%), 生长速度最快, 18℃下存活率最低(49.60%)?28℃条件下, 卵发育历期为5.5 d, 而18℃条件下, 卵发育历期为15.5 d?18℃条件下, 益蝽从卵发育至成虫需要85.0 d, 而在28℃条件下, 益蝽卵发育至成虫只需要29.8 d?22~28℃为益蝽适生温区, 在18~28℃条件下, 益蝽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18~28℃内, 益蝽各个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符合线性函数模型?益蝽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0℃和13.13℃, 有效积温分别为74.90日·度和427.57日·度?在18?20?22?25?28℃条件下, 雄虫和雌虫的寿命分别为10.0 d和12.8 d?27.2 d和31.8 d?41.8 d和56.8 d?35.2 d和50.0 d?28.8 d和31.8 d?其中在22℃条件下, 雄虫和雌虫寿命最长, 分别为41.8 d和56.8 d?该研究结果为益蝽的生长发育和群体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是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为了探索不同温度对益蝽生长发育及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提高益蝽的饲养效率,本试验设置了18℃、21℃、25℃、28℃、32℃和36℃6个温度梯度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益蝽在18~32℃可以完成发育,当温度为36℃时,益蝽卵孵化率为0,不能完成发育。在18~32℃范围内,益蝽的发育速率与温度成线性正相关,益蝽从卵到成虫的发育速率和温度的关系模型为:Y=0.002533X―0.03648,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394.7 DD,益蝽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40℃,32℃时益蝽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最短(22.40 d)。温度梯度对益蝽的体质量影响不大,雌成虫体质量普遍高于雄成虫。种群生命表显示28℃时益蝽种群净增殖率最高(179.50)、平均世代周期最短(57.50 d),在25℃下,种群净增殖率和平均世代周期次之,分别是125.64和64.59 d。  相似文献   

3.
不同龄期的益蝽对粘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为探究其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龄期的益蝽对粘虫的捕食能力。选择饥饿24 h的3、4、5龄益蝽若虫和成虫对不同密度的3龄粘虫进行捕食量测定试验,试验结果为3、4、5龄益蝽若虫和成虫的日平均捕食量分别为3.33、4.23、8.00和6.50头,每个龄期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攻击率分别为1.036、0.742、1.445和1.422,处理猎物的时间分别为0.313、0.158、0.112和0.135 d;试验中发现益蝽偏食活猎物。结果表明利用益蝽进行生物防治时,选择5龄若虫,控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雌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1.013、30.057、10.251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93、1.441、0.964;处理时间分别为0.384、0.792、2.352 h。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8.824、24.522、9.302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96、1.365、1.210;处理时间分别为0.408、0.984、3.072 h。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益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为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低温饲养对蠋蝽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蠋蝽低温饲养效果,延长蠋蝽货架期。本研究对低温T1(15℃)和T2(10℃)条件下,小群体饲养的初始处理龄期为3龄、4龄、5龄蠋蝽若虫及成虫的部分生长发育参数和蜕皮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温度降低,蠋蝽食物与水的更换(补给)频次降低,蠋蝽在T1和T2温度条件下均能发育、但若虫发育历期随温度降低显著延长,蠋蝽羽化成虫后的虫体质量随温度和初始饲养龄期的降低而降低;T2-3(“-”后的数字代表蠋蝽龄期)组蠋蝽若虫不能发育至成虫,T1-3和T2-4组蠋蝽若虫可以发育至成虫、但较多成虫翅畸形,T1-3和T2-3组5龄若虫蜕皮后第5 d的蜕皮激素含量(27.37 ng/L和24.21 ng/L)显著低于CK-3(30.16 ng/L);T1-4、T1-5和T2-5组蠋蝽若虫能发育至成虫,且T1-4和T1-5组蠋蝽羽化的成虫可以在该温度下交配产卵(7.04粒、10.25粒);T2组中仅有T2-5、T2-雌成虫两组蠋蝽在恢复饲养观测期内有产卵(9.24粒、17.05粒),但产卵量显著低于CK组(27.26粒),T1温度各组均在恢复饲养观测期内有产卵,且高龄期组卵量显著高于低龄期组。  相似文献   

6.
中国益蝽亚科(Asopinae)名录(半翅目:蝽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林毓鉴  龙骏 《江西植保》2000,23(2):36-39
本文记录中国益蝽亚科昆虫,共计17属53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天敌昆虫益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合田间观察总结了益蝽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671头、1.512和0.215 d;益蝽偏食活猎物,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致死量大,当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大时,益蝽将一头猎物刺吸致死后并不持续吸取,而是快速攻击其他猎物,这一特点对于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益蝽亚科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对有较详细分布资料的52种益蝽亚科昆虫分析,中国益蝽亚科昆虫其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体,计33种,占总数的63.46%;古北界7种,占总数的13.46%。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南、华中、西南三区分布的种占所采总数的65.38%,可见此三区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可捕食多种害虫, 是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昆虫?为评价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果蝇Drosophila sp.?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棉蚜Aphis gossypii 4种猎物作为规模化饲养黄带犀猎蝽的食物来源的效果, 在室内温度(25±1)℃, 相对湿度(60±5)%, 光周期L∥D=14 h∥10 h条件下, 测定了分别取食上述4种猎物的黄带犀猎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 黄带犀猎蝽以这4种猎物为食均可完成1个世代, 且可以继续繁殖, 但猎物种类对其相关生物学参数有显著影响?取食斜纹夜蛾的黄带犀猎蝽成虫获得率(69.9±7.6)%, 若虫总历期(70.3±0.6) d, 产卵前期(21.5±0.5) d, 卵期(20.0±0.1) d, 单雌产卵量(213.4±22.7)粒, 卵孵化率(76.5±3.6)%?其若虫死亡率较低, 成虫获得率较高, 若虫发育历期最短, 各发育阶段的黄带犀猎蝽体重最重?与黄粉虫组相比, 其成虫产卵前期显著缩短, 卵孵化率显著提高, 但成虫寿命较短?说明斜纹夜蛾幼虫可作为室内扩繁黄带犀猎蝽的猎物?  相似文献   

10.
益蝽Picromerus lewisi(Scott)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本文研究了其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捕食作用,为亚洲玉米螟的生物防治及益蝽的生防作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室内(27±1)℃、光周期16L:8D条件下,采用圆盘法测定了益蝽2、3、4和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和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与搜寻效应,利用HollingⅡ方程对捕食测定数据进行模拟,建立了益蝽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果表明:益蝽2、3、4和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和3龄幼虫均具有捕食作用,其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 II型,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益蝽5龄若虫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强,为252.900,瞬时攻击率为1.012,实际日最大捕食量为26.40头/d;益蝽雌成虫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强,为202.900,瞬时攻击率为0.812,实际日最大捕食量为14.60头/d。益蝽雄成虫与益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之间各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综合以上结果,益蝽5龄若虫和成虫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作用,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益蝽不同龄期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益蝽3、4、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3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5.556、8.019、5.666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819、1.826、1.50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8、0.125、0.177 d。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0.753、19.924、10.325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93、1.664、0.968;处理时间分别为0.017、0.050、0.097 d。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5.789、23.635、12.331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1、1.307、0.86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5、0.042、0.081 d。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本文为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绿点益蝽Picromerus viridipunctatus是茶园中新发现的一种捕食性天敌。为探明其生防潜力,通过室内饲养和观测,对其生物学习性和捕食行为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点益蝽在杭州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若虫共有5龄。在7月-11月自然温度条件下,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分别为9.1~9.7、23.4~28.0、22.5~26.6 d。单雌平均产卵量133粒,卵平均孵化率55.6%。若虫和成虫均能捕食多种茶园鳞翅目害虫,目前已明确的有茶尺蠖、灰茶尺蠖、茶用克尺蠖、茶蚕、茶刺蛾和茶斑蛾等;成虫对4龄灰茶尺蠖的日捕食量为5.5头。绿点益蝽在茶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武威市相对湿度气候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威市1960-2009年5个气象站平均相对湿度资料,系统分析该区域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北部小,南部大。各地年、年代相对湿度总体呈减少趋势,相对湿度的时间序列存在着 6~8 a的周期变化;相对湿度夏季最大,其次为秋季,春季最小,冬季相对湿度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他季节为减小趋势;相对湿度8月、9月达到最大,依次向两端减小,4月最小;一天之内,早晚的相对湿度较大,中午前后的相对湿度较小,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呈反相关。同时,运用2003-2007年逐日20时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采用Press准则进行预报因子初选,逐步回归预报方法进行预报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相对湿度预报方程,采用CSC双评分准则确定各站逐月平均相对湿度全局最优的显著性预报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α=0.01信度检验。预报方程回代拟合率为70%~77%,预报准确率为65%~72%,达到了一定的预报水平,可为相对湿度的业务预报提供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绿洲与沙漠间水、气、热量运移规律,运用统计法、相关分析法等,选取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4个不同下垫面风速(V)、气温(T)、大气相对湿度(RH)、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SR)等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一天当中,起沙风发生在14:00—16:00的频率最大,且从早到晚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与气温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一年中,流沙地月平均风速与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同步。从流沙地到绿洲内部,月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明显减弱,气温的减弱趋势较小,大气相对湿度有一定增加的趋势。流沙地的月平均风速、温度呈较好的正相关性,一天中0.5 m与2 m高度之间气温、湿度差的负相关性较好。在6种天气类型中,4个下垫面每2个气象要素之间都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阴雨天不同高度的风速与部分气象要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流沙地在扬沙天气下、半固定沙地在浮沉天气下、固定沙地在阴雨天天气下,0.5 m高度的风速和PAR、SR均不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在温度26℃、RH70%、光周期L∶D=14h∶10h的条件下,研究了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 Walker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蛹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桔小实蝇蛹的密度变化对蝇蛹俑小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用功能反应HollingⅡ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0.4473N0/(1+0.0142N0)。桔小实蝇蛹密度越高,被寄生的蛹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蛹密度大于30头时,被寄生的蛹量增幅急剧变小而接近极限水平。通过该方程可明确单头雌成蜂在24h内最多寄生31.55头桔小实蝇蛹,其寄生1头蛹所需时间为0.76h;此外蝇蛹俑小蜂雌成蜂的自身密度对寄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通过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方程为α=0.0621P-0.3062,表明蝇蛹俑小蜂雌成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寄生蜂雌成蜂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温湿度对蝇蛹俑小蜂成虫平均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26℃、RH60%~70%为蝇蛹俑小蜂成虫存活的最佳温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