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室内测定了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Goeze)]对枸杞蚜虫(Aphis sp.)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捕食枸杞蚜虫数量随蚜虫密度的加大而增加;对枸杞蚜虫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捕食率随天敌密度的加大而下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QP-m=0.1115P-0.0169。  相似文献   

2.
五种蚜虫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饲喂法研究了棉蚜、禾谷缢管蚜、白杨毛蚜、桃粉蚜和菜缢管蚜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以所获相关数据组建生命表。结果表明:异色瓢虫的世代存活率、净增殖率在以白杨毛蚜和菜缢管蚜为食物时较高,分别为86.7%、78.3%和158.5、271.7;平均单雌产卵量在以桃粉蚜和菜缢管蚜为食物时较高,分别为1396和1835粒;内禀增长率除以白杨毛蚜为食物时较低外(0.06),其它四种均接近(0.10~0.13)。综合评价,五种蚜虫中菜缢管蚜是饲养异色瓢虫最为理想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以韭菜为食物,将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在10、15、20、25和30℃等5种恒温条件下饲养,观察温度对异迟眼蕈蚊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迟眼蕈蚊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在10℃时,卵至蛹的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71.96d,30℃下,卵至蛹的平均发育历期缩短到16.28d。卵、幼虫、蛹和卵至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04、5.79、8.38和4.97℃,有效积温分别为102.36、218.03、48.57和395.79日·度。成虫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雌虫寿命均长于雄虫。单雌产卵量在25℃下最高,为117.25粒,10℃最低,为43.87粒。在10~25℃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内禀增长率逐渐增高,25℃时达到0.207 2,4个温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西花蓟马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世界性害虫。通过对其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植物上饲养西花蓟马,其发育历期长短顺序为辣椒>四季豆>茼蒿。寄主植物的不同部位对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取食果实和叶片相比,西花蓟马取食花朵时生长发育速度、存活率及繁殖力明显提高。茼蒿花朵是西花蓟马最嗜好的寄主,用其饲养的西花蓟马成虫产卵期长、平均产卵量高;西花蓟马的未成熟期在茼蒿花朵上最短,为11.07 d,而在辣椒叶片上长达14.78 d。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棉黑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冯丽凯  张学坤  刘政 《植物保护》2017,43(3):114-117
在室内5个温度梯度(18、21、24、27、30℃)下,组建棉黑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探讨温度对棉黑蚜在棉花寄主上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8、21、24、27、30℃时,棉黑蚜若虫的总发育历期分别为10.46、7.4、6.07、4.98、4.52d;成虫寿命分别为25.4、21.5、18.4、13.8、13.3d;成虫产蚜量分别为57.5、68.9、64.8、49.6、30.8头。随着温度的升高,棉黑蚜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显著缩短,产蚜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在27℃最大。温度对棉黑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棉黑蚜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光周期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25℃, 70%RH,光照强度5 500 lx及5种不同光周期(L//D=8 h//16 h、10 h//14 h、12 h//12 h、14 h//10 h、16 h//8 h)条件下,研究了井上蛀果斑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光周期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期、平均单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在L//D=16 h//8 h光周期下幼虫期、蛹期和产卵期最短,分别为18.8、8.2 d和7.8 d;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67.4%、86.5%、93.3%和95.3粒。在L//D=12 h//12 h光周期下雌、雄成虫寿命和产卵期最长,分别为15.8、15.1 d和12.5 d,但幼虫存活率最低,为38.9%。光周期对蛹重、成虫产卵前期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除L//D=16 h//8 h光周期外,其余4种光周期下井上蛀果斑螟幼虫部分个体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现象,滞育率在3.9%~6.9%之间。长光照有利于井上蛀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不同蚜虫(棉花型棉蚜、瓜型棉蚜、高粱蚜、豆蚜和绣线菊蚜)和不同蚜虫种类混合群体(棉蚜:高粱蚜=1:3、棉蚜:高粱蚜=1:1、棉蚜:高粱蚜:3:1)饲喂龟纹瓢虫的幼虫和成虫,观察其生长发育与繁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蚜虫饲料中以饲喂高梁蚜时龟纹瓢虫的世代历期最短,为15d,其它的在17.4~19d;10d的单雌累计产卵量最多为143粒;成虫鲜重最高,雌虫为8.93mg,雄虫为6.58mg,其他4种蚜虫饲料间没有显著差异。饲喂不同蚜虫种类混合群体比单一饲喂高粱蚜时1龄幼虫的存活率有显著提高。综合考虑,高梁蚜是龟纹瓢虫的最佳食物,在低龄幼虫期辅以饲喂棉蚜,更有利于龟纹瓢虫种群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和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是新疆棉区棉蚜的主要天敌。为探索2种天敌对温度的适应性,室内设置25℃,30℃,35℃和40℃恒温处理,测定温度对2种瓢虫体内水分散失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瓢虫水分散失程度对温度响应具有差异性,多异瓢虫散失量高于七星瓢虫,约为七星瓢虫水分散失量的1.7~2.3倍;不同温度处理24 h内,多异瓢虫的死亡率显著高于七星瓢虫(p0.05,df=49)。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七星瓢虫与棉蚜有十分明显的跟随关系。因此,七星瓢虫种群崩溃的直接影响因子不是温度,可能与获取食物所得到的水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多异瓢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广华 《植物保护》1988,14(1):12-13
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 Goeze是棉蚜的重要天敌,对控制棉花蕾铃期蚜害有显著作用。作者通过对该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提出影响棉田一、二、三代多异瓢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损失和被捕食,死亡率较高的阶段为印至二龄幼虫期,其中以一龄幼虫期为死亡率最高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光周期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生存繁殖的影响,于室内研究了5种不同光周期对其世代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光周期对黏虫孵化率、1~4龄幼虫历期以及蛹重没有显著影响,对卵期、幼虫期以及蛹期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成虫存活率以及成虫期影响显著,且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均呈现单峰趋势,光照时数为12 h时均达最高,全黑暗条件下最低;当光照时数大于8 h时,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黏虫产卵前期逐渐降低。光周期为12 L∶12 D时黏虫世代发育历期最长,为49.4 d,存活率最高,为86.5%;全黑暗和全光照条件下的世代发育历期最短,分别为37.2 d和37.7 d;全黑暗条件下的世代存活率最低,只有6.4%,全光照条件下为25.3%。在5种光周期下黏虫均没有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现象,但全黑暗和全光照条件下黏虫出现了明显的死亡现象。研究表明光周期为12 L∶12 D为室内饲养黏虫种群最适光周期,全黑暗和全光照对其生长发育和生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是蚜虫等多种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具有发生早、数量大、食性广、食量大等特点.全面了解多异瓢虫生物生态学特性,是科学利用其生物防治潜力的重要前提.本文系统总结了多异瓢虫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多异瓢虫世代个体发育、生活习性和捕食能力,以及保育措施与释放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对瓜蚜Aphis gossypii的捕食功能反应和西瓜田笼罩条件下释放多异瓢虫对瓜蚜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异瓢虫成虫对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为:Na=0.81228N/(1+0.013646N);蛹/蚜为30/1000的处理释放后5d和11d对瓜蚜的防效分别达到80.43%和98%,卵/蚜为20/30的处理释放后7d和14d对瓜蚜的防效分别达到72.22%和87.36%,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为两虫态的最适释放量,蛹为最适释放虫态.  相似文献   

13.
多异瓢虫对豆无网长管蚜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内测定了多异瓢虫成虫,各龄幼虫对豆无网长管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多异瓢虫成虫及4龄幼虫对豆无网长管蚜有较强的捕食作用;多异瓢虫成虫及各龄幼虫对豆无网长管蚜密度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多异瓢虫成虫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能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  相似文献   

14.
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对三叶草彩斑蚜的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对三叶草彩斑蚜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对三叶草彩斑蚜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Ⅱ方程较好地拟合,经卡平方检验误差不显著(p>0.05);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七星瓢虫和多异瓢虫对三叶草彩斑蚜的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能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经卡平方检验误差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两种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两种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多异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10.393头、1.279和0.005 d;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62.189头、1.167和0.016 d。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49.004头、1.854和0.004 d;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68.260头、1.281和0.015 d。多异瓢虫和异色瓢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试验证明两种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是新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为明确不同发育阶段的多异瓢虫的耐寒能力,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仪对多异瓢虫的3龄、4龄幼虫,蛹,2日龄雌、雄成虫分别进行了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的测定,并对其频次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蛹的过冷却点(-21.05±0.75)℃和体液结冰点(-17.45±0.89)℃最低;4龄幼虫的过冷却点(-15.02±0.55)℃和体液结冰点(-11.80±0.64)℃次之;2日龄雄成虫的过冷却点(-14.74±0.42)℃和体液结冰点(-11.26±0.42)℃与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14.07±0.68)℃和体液结冰点(-11.25±0.61)℃差异不显著;2日龄雌成虫的过冷却点(-12.97±0.40)℃和体液结冰点(-9.65±0.32)℃最高。结果显示,多异瓢虫蛹的耐寒性最强,2日龄雄成虫的耐寒性高于雌成虫,2日龄雌成虫的耐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田埂杂草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保育作用以及多异瓢虫对其趋性行为反应,为棉田蚜虫等害虫的绿色防控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采用种群系统调查法研究新疆棉区田埂3种常见豆科杂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上多异瓢虫和棉黑蚜Aphis atrata的种群动态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同时通过Y形嗅觉仪测试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对3种豆科杂草不同处理的趋性行为反应。结果表明: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田埂3种豆科杂草上多异瓢虫成虫和幼虫的种群密度均较高,最大值分别达1.35~2.80头/m2和0.93~1.80头/m2,在这一时期每种豆科杂草上多异瓢虫的猎物棉黑蚜种群密度也较高;在整个调查期间3种豆科杂草上多异瓢虫与棉黑蚜的种群密度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甘草)、0.774(骆驼刺)、0.839(苦豆子)。同时,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对3种豆科杂草不同处理间的趋性选择反应相似,均为棉黑蚜为害植株>棉黑蚜>健...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棉区,早春季节田埂杂草上滋养的天敌昆虫,是棉田内天敌的主要来源,也是棉田外天敌保育的重点。生产上,常喷施除草剂来防除田埂上的恶性杂草,从而除草剂可能会对非靶标天敌昆虫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本文评价了新疆农田中常用的8种除草剂对多异瓢虫不同虫态存活的影响,发现8种除草剂喷施对多异瓢虫卵孵化率、蛹羽化率、成虫存活率均没有显著影响,精喹禾灵、苯磺隆、精噁唑禾草灵处理后3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而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烯草酮、氯氟吡氧乙酸、乙氧氟草醚处理组的幼虫存活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利用高效氟吡甲禾灵、乙氧氟草醚药液处理多异瓢虫卵后,对卵、幼虫、蛹历期以及各虫态存活率、蛹重等均无明显影响,仅高效氟吡甲禾灵处理组幼虫化蛹率显著降低。利用高效氟吡甲禾灵、乙氧氟草醚处理3龄幼虫后,对其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证实,新疆农田常用的8种除草剂对多异瓢虫比较安全,没有明显的毒杀作用与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