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促进黑木耳菌渣的可持续利用并提供土壤培肥的理论依据,利用菌渣化肥不同比例配施方法,探讨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合水稻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对照、菌渣与有机肥不同比例配施共7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土壤的容重、pH值、EC值、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菌渣处理土壤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不施菌渣处理;在C50F50处理中,土壤容重降低最明显,有机碳、全氮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在C50F100处理中,蔗糖酶活性最强;在C100F50处理中,土壤pH值降低最明显,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最强;在C100F100处理中,土壤EC值降低最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容重、pH值、EC值与土壤酶活性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菌渣...  相似文献   

2.
试验比较了垄上覆盖松针、地布和垄上清耕3种不同方式对桃园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针覆盖可显著降低桃园土壤pH值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环境从而促进果树根系对矿物质养分的吸收.而长期地布覆盖会导致土壤pH偏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连续3a对乔化‘红富士’苹果进行园艺地布、粉碎秸秆、黑色地膜3种覆盖处理,以树盘清耕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树体生长量、叶片叶绿素总量、百叶质量、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处理均能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及酶活性,尤以秸秆覆盖最显著;同时,3种覆盖方式对树体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及百叶质量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且地布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对照。覆盖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20cm表层土壤。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都降低,有机质与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极显著相关。说明:果园覆盖提高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和酶活性,进而改善土壤环境;并且覆盖提高树体生长量、叶片叶绿素总量及百叶质量,从而促进树体生长。可见果园覆盖是生产上有效的农艺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一年生毛桃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连作土中添加不同比例生物质炭(0、1%、2%)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供试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可以促进连作条件下毛桃幼苗对N、P、K的吸收,显著增加连作土中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pH值及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洪雅县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根系与根外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具有较强的根系效应,R/S值处于1~2间;3种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明显,蔗糖酶、脲酶活性夏季最高,春季最低,过氧化氢酶活性秋季最高,春季最低;3种酶活性垂直分布规律一致,随着土层的加深而活性降低;巨桉人工林在试验区内未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许多因子都优于青冈次生林;根系土壤酶与根系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除脲酶、过氧化氢酶与速效K呈负相关外,其余生物因子与养分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多数养分与生物因子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覆盖模式对烤烟根系活力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不同覆盖模式对烤烟根系活力及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覆盖模式对烤烟根系活力影响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移栽后60d,各处理根系活力达到峰值,T4处理(旺长期揭膜+培土+覆盖稻草)的根系活力最高,为256.35μg/g·h;(2)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活性大小表现为T4T3T2T1处理,烟株在旺长期间,T4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达到5.53 mL/g·d,比对照增加28.01%;(3)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团棵至旺长期升高,旺长至封顶期降低的趋势。T2处理(全生长期覆盖地膜)的根际土壤CAT活性在烤烟生长的团棵期、旺长期最大,在封顶期,T4处理根际土壤的CAT活性最大;(4)秸秆覆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烟垄体含水量和温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略微降低土壤容重和土壤pH值,说明秸秆覆盖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新疆精河沙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的活性及土壤有机质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蔗糖酶活性变化范围在25~535 m L/μg,脲酶活性在0~150.29 mg/100 g,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8~20 m L/g。酶活性随时空动态变化的原因是人为活动、土壤环境、水文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受土壤通透性、酶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的趋势,少部分样地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则出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强的趋势。依据通径分析原理,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H、容重、温度、有机质;与蔗糖酶活性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温度、容重、pH、有机质;与脲酶活性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H、有机质、容重、温度。有机质、温度及容重主要通过pH间接对过氧化氢酶及脲酶活性产生轻微影响,有机质、温度、pH则通过容重来间接影响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轮作模式对日光温室土壤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可有效缓解土壤盐渍化及改善土壤酶活性的轮作模式。[方法]本试验以不同轮作模式的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的pH值、EC值及4种主要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酸性、碱性)、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结果]4种轮作模式中,茄子-番茄-草莓轮作模式的土壤pH值最高且土壤EC值最低,表明这种轮作模式缓解土壤的盐碱化程度的效果较好;不同轮作模式的4种土壤酶的酶活性各不相同,其中茄子-番茄-草莓轮作模式的温室土壤的酶活性均较高,与深土层相比,温室浅土层的土壤酶活性较高。[结论]比较几种轮作模式,茄子-番茄-草莓轮作有利于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酶活性也保持在一定水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短期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期尺度上不同比例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Oryza sativa生育时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在水稻田间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化肥水平为常规施肥量的0%(C0)、50%(C50)、100%(C100),菌渣相对用量0%(F0)、50%(F50)、100%(F100)各3个水平,共9个处理,分析了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变化,以及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酶活性的交互效应。  结果  土壤酶活性随水稻生育时期的变化呈现出明显规律性,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分别为3.01~10.20 mL·g?1、0.20~2.04 mg·g?1、0.54~4.80 mg·g?1;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各处理间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P<0.05)。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移栽前期的土壤脲酶活性提高有促进作用,且增强了水稻灌浆期和收获期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在C100F50处理最高,而蔗糖酶活性在C50F100处理最高。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磷、碱解氮和全氮分别对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影响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69、1.80和0.69。菌渣化肥配施主要通过提高碱解氮质量分数促进土壤酶活性。交互性分析表明:菌渣化肥配施效应高于化肥和菌渣单施,并且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  菌渣化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并且随施用量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C100F50处理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促进碳氮循环的最佳选择。图1表4参38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对连作设施土壤酶活性及黄瓜根系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作(15年)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以黄瓜为供试作物,探讨不同生物炭用量(0,20,40t·hm-2)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黄瓜根系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BC2处理(40t·hm-2)效果好于BC1处理(20t·hm-2)。与对照处理(CK)相比,BC1和BC2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高15.7%和23.8%,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82.5%和99.2%,过氧化氢酶提高53.0%和74.6%,对土壤转化酶活性影响差异不显著。施用生物炭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BC1和BC2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和EC值分别降低14.8%、15.1%和14.2%、20.6%,差异显著;有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和pH值均提高。施用生物炭有利于黄瓜根系发育,BC1和BC2处理根系条数、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均高于CK。结果表明,黄瓜根系性状与部分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相关,尤其与土壤pH值、速效钾和有机碳含量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有利于改良连作设施土壤,促进黄瓜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地面覆盖材料对新疆绿洲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地面覆盖材料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普通无纺布、聚丙烯无纺布、聚乙烯编织布、黑色防水布、白膜、黑膜6个覆盖处理,对比土壤环境的差异。【结果】地面覆盖可使杂草覆盖度降至10%以下,但普通无纺布的杂草较多。对照土壤表层温度峰值出现在18时,深层温度峰值出现在24时,铺设覆盖材料后,峰值时间并未发生显著变化。黑膜土壤表层温度日较差为17.36℃,深层温度日较差为5.66℃,均大于对照。地布降低了土壤温度及日较差,地膜增加了土壤温度及日较差,地膜土壤温度峰值比对照高2.1~5.3℃。土壤湿度在下午17时最大,各覆盖处理的土壤日均湿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土壤碱性和盐分含量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对照土壤温度与湿度显著正相关,土壤湿度与酸碱度显著正相关,但与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对照相比,地布覆盖降低了指标间的相关性,而地膜覆盖则增强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论】地面覆盖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峰值有显著影响,但对均值影响不显著。地面覆盖对土壤表层酸碱度和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深层土壤影响不显著。地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力最强,具有较明显的增温保湿作用。  相似文献   

12.
增氧栽培对桃幼树根系构型及氮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增氧栽培对桃幼树根系构型及根系氮素代谢的影响,为探明氧气在桃树根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2年生桃品种‘春美’为试材,试验采用的增氧栽培装置为硬质塑料盒,底部有大小均匀的小孔。设置每3 d通气增氧1次,以不通气为对照,共2个处理。每隔20 d测定不同处理桃幼树生长期土壤氧气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桃幼树根系活力、根系全氮含量以及根系转氨酶活性;新稍停止生长后,使用专业版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系构型参数。分析增氧栽培对土壤氧气含量、桃幼树根系构型、根系活力以及根系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增氧栽培显著提高了土壤氧气含量;增氧栽培桃幼树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一级侧根数、二级侧根数、根尖数、总体积、分枝数、交叉数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0.53%、42.66%、13.64%、18.51%、44.94%、5.48%、37.01%和54.41%;一级侧根长度和根系平均直径减小;一级侧根与垂直向下方向的夹角整体上减小,小夹角数量增多,根系趋向于垂直分布;直径小于2 mm的根系干重显著高于对照的,直径大于5 mm的根系干重减少;增氧栽培的根系活力、根系硝酸还原酶(NR)、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04%、29.80%、6.56%和19.91%;根系全氮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8.90%;另外,增氧栽培的桃幼树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干茎均高于对照。【结论】增氧栽培可较有效地提高土壤氧气含量,土壤氧气浓度的增加可促进桃幼树根系的发生与生长;提高桃幼树根系活力和氮素代谢水平,利于桃幼树植株干物质积累,促进桃幼树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方地下水位高、土壤板结等原因造成的设施栽培葡萄果实品质不佳问题,对“藤稔”、“巨峰”、“夏黑”和“金手指”4个葡萄品种进行半垄式根城限制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表以下15~20 cm板结的高容重土壤代替人工制品作为自然隔离带,能起到很好的根城限制作用,提高了4种葡萄果实的糖酸比,改善了果实的内在品质;提高了“藤稔”、“巨峰”和“夏黑”的花青苷和总酚含量,从而改善了其外观和营养品质;根域限制栽培降低了“藤稔”葡萄的单粒果实质量,但对其余3种葡萄影响不显著.该试验结果对南方葡萄设施栽培技术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金铁锁覆盖栽培的效果,笔者采用白色农膜覆盖、银黑双色农膜覆盖、绿色无纺布覆盖和不覆盖任何农膜(CK)四种方式,研究了金铁锁种子直播栽培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栽培金铁锁,其生长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表现最好的是覆盖银黑双色农膜,杂草滋生和病虫害都较少,长势也较好。相对较差的是对照和覆盖绿色无纺布种植,覆白色农膜的表现一般;不同覆盖栽培方式栽培的金铁锁,其有效成分总皂苷的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覆盖银黑双色农膜的总皂苷含量最高,其次是覆盖白色农膜的,覆盖无纺布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多裂翅果菊秸秆对葡萄幼苗生长及硒富集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用多裂翅果菊不同部位秸秆均降低了葡萄幼苗根系、茎秆和叶片的生物量,也降低了葡萄幼苗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其中,施用多裂翅果菊叶片秸秆的葡萄根系、茎秆和叶片的生物量分别较不施用秸秆对照降低了29.76%、22.50...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鞭根养分和抗性生理特征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覆土厚度[0(ck),10,30,50 cm]高节竹2年生竹鞭的细根养分含量和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ck比较,覆土厚度30 cm及以下的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鞭根的氮、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氮碳比,根系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 < 0.05),但对鞭根碳、磷质量分数,碳磷比,氮磷比,相对电导率影响并不显著(P>0.05)。其中,随覆土厚度的增大,高节竹鞭根氮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氮碳比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适当厚度的覆土(10和30 cm)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节竹鞭根的生长环境条件(水分、温度等),对高节竹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覆土厚度过大(50 cm),对鞭根生长会产生负面影响。综合竹笋品质、经济效益及竹林可持续经营能力等分析,高节竹覆土控鞭栽培适宜的覆土厚度为30 cm。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耕作、少耕覆盖稻草、免耕覆盖稻草等5种不同耕作方式,探讨其对冬种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所有处理中,以少耕覆盖稻草方式的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蔗糖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相对表现出较高水平,传统耕作方式的相对较低,其余耕作方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传统耕作方式的马铃薯植株易于早衰。因此,在粘壤土上栽培冬马铃薯,最好采用少耕覆盖稻草方式,在沙壤土上则适合采用传统耕作栽培方式,以利于马铃薯植株生理代谢过程的进行,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滇杨返幼复壮根萌苗培育技术体系,以滇杨根段为材料,研究种根长度、切口涂封方式和埋根方式对根萌苗形成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根长度对根萌苗数量和种根生根数量影响极显著,根萌苗数量和种根生根数量随种根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苗高和苗粗随种根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切口涂封方式对苗高和苗粗生长有极显著影响,以两端均不涂封的效果最佳;埋根方式对根萌苗数量、种根生根数量、苗高和苗粗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斜埋对根萌苗数量、苗高和苗粗的作用效果略优于平埋。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平菇栽培原料供应价格飙升、供应紧张的现状,以平菇为试材,在平菇栽培培养料中按不同比例添加葡萄枝屑(0、30%、50%、70%),研究葡萄枝屑对平菇菌丝体生长、子实体产量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先将葡萄枝屑、玉米芯、土霉素药渣等原料按不同比例浸泡混匀,装袋培养灰色平菇栽培种,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平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按照国家标准测定方法测定平菇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比例葡萄枝屑栽培平菇,菌丝体长势强,生长速率高,菌丝洁白、粗壮、紧密;添加葡萄枝屑可显著提高平菇产量,其中以添加50%葡萄枝屑的平菇产量最高(324.0 g/袋),且加入葡萄枝屑3个处理的生物学效率为90.3%~99.7%;添加葡萄枝屑可提高平菇子实体中铁、锌、硼等微量元素的含量;4个基质配方栽培的平菇基本能满足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搭配需求,且添加葡萄枝屑栽培的平菇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不添加葡萄枝屑的对照。因此,加入葡萄枝屑可提高平菇的产量及微量元素含量,满足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在干旱荒漠区,对新定植的红地球葡萄苗采用套袋、土袋、土堆3种保护处理,都显著提高了成活率、主梢长度、主梢地径。4月1日定植的苗木,生长80d和160d的调查结果都表现为土袋保护措施较好,而5月1日定植的苗木,套袋保护措施则表现较好。3种保护措施与对照间都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但3种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