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双季稻区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湖南双季稻区连续27 a定位试验为基础,在早稻均施N 142.5 kg/hm2、P2O5 54.0 kg/hm2、K2O 63.0 kg/hm2,晚稻均施N 157.5 kg/hm2、P2O5 27.0 kg/hm2、K2O 81.0 kg/hm2条件下,系统比较研究了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3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水稻群体根系、地上部总干重、茎和穗群体干物质重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叶群体干物质重量表现为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根系干重占植株总干物质重量的比例大小顺序均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叶和穗的比例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水稻叶片SPAD值和LAI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60%有机肥和30%有机肥施肥模式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无肥处理增产3 410.7-3 443.7 kg/hm2、2 178.0-2 344.5 kg/hm2和2 998.5-3 142.5 kg/hm2、2 070.5-2 317.5 kg/hm2。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1年(1981~2002)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条件下,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结构对水稻产量和水稻干物质生产均有显著影响。与长期单施化肥相比.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使水稻产量增加2.69%~11.16%,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明显提高(主要在生育后期)。 相似文献
3.
4.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沿黄稻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12年连续15年在滨州市沿黄稻区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100%化肥(NPK)、化肥70%+有机肥30%、化肥50%+有机肥50%、化肥30%+有机肥70%等条件下水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水稻年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增产53.44%~67.34%(P0.05),比施用化肥(NPK)增产6.53%~20.43%(P0.05),其中,以化肥30%+有机肥70%产量最高,666.7m2产量达到600.11 kg。由此得出结论:沿黄稻田系统增产和稳产施肥方式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好,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稻田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5.
《辽宁农业科学》2021,(5)
为了探明有机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选择典型稻田,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了尿素分次施用处理(U)以及尿素配合有机肥基施处理(MU)和单一有机肥基施处理(M),分析水稻生长、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U处理相比,MU处理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基本持平,但单一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与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相比,MU处理在产量构成上无显著差异,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以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氮素需求。然而,M处理前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分蘖能力显著降低,造成有效穗数显著减少,导致减产。综合分析,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和人力投入同时保证稳产,并且长期施用有机肥对于提高稻田土壤肥力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在成龄茶园上进行等价格投入的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与有机无机肥配施3种施肥模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有机无机肥配施的茶青产量最高,每667 m2茶青产量549.8 kg,比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的处理分别增加产值384元和1590元,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8.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嫩江县试验田0~20 cm土壤的测定和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均可使黑土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增加,以有机无机肥配施1∶1处理最佳;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其处理N3M3作物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连续2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化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化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早晚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增产幅度为65.4%-71.5%(P<0.05),比施化肥(NPK)增产幅度为3.9%-7.8%(P<0.05),其中,以30F+70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 12 346.90 kg?hm-2。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与化肥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差均呈逐步增加趋势。对土壤肥力的研究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长期平衡单施化肥(NPK)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作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培肥地力作用更明显。【结论】红壤稻田系统的增产和稳产性能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好,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稻田持续增产,有利于红壤稻田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1.
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群体根系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群体地上部干重表现为习惯施肥秸秆还田+化肥化肥无肥。地上部茎群体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叶群体干物重均以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穗群体干物重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秸秆还田+化肥和化肥水稻次之。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重的比例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茎的比例均以无肥水稻最高,叶和穗的比例均以秸秆还田+化肥水稻最大。早稻主要生育时期,各施肥模式水稻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晚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间大小顺序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水稻LA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各施肥模式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无肥增产3108.2、3592.2、3409.4和1917.7、2797.5、2635.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2优6号和Ⅱ优795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2优6号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产量显著下降15.2%。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产量提高。内2优6号对水分胁迫较Ⅱ优7954敏感。中度水分胁迫下内2优6号干物重平均下降22.0%。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干物重高于对照,轻度胁迫处理平均高8.4%,中度胁迫处理高4.7%。水分胁迫抑制内2优6号茎鞘物质向籽粒运转,促进Ⅱ优7954茎鞘贮存物质向穗部运转。 相似文献
13.
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在湖南益阳、湘阴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高产高效施肥、超高产施肥、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超高产高效施肥B共6个处理,研究养分运筹对早稻干物质累积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在节氮20%的条件下,通过增施有机肥及调节后期施氮比例,益阳、湘阴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43.55%、18.85%,增产4.20%、4.80%;益阳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B处理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80.85%、94.00%,增产16.60%、18.75%;湘阴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B处理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23.64%、22.91%,增产10.10%、6.75%;不同地力环境条件下,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是促进早稻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施加有机肥主要通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来提高植物的抗病
虫能力和营养利用率从而达到大量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有机化
肥的自身性质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对提高水稻产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定西马铃薯生产集约化种植,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马铃薯块茎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覆膜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延迟了马铃薯生育进程,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马铃薯干重平衡期推迟12~16d;施用有机肥增加了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与不施肥相比,10%、20%、30%和4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分别增加5、5、7和5d,同时,也增加了马铃薯生育期内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max和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干物质平均增长速度v mean,与不施肥相比,分别增加37.01%、46.46%、51.18%和35.43%以及51.09%、64.23%、77.37%和72.26%;马铃薯整株干物质积累呈现明显“S”型曲线特征;在成熟期,有机肥显著影响干物质有“源”向“库”的转移。综上所述,在干旱半干旱定西,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是最佳有机-无机配合比例。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膜荚黄芪生长及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配比对药用植物膜荚黄芪生长和黄芪甲苷积累的影响,为延安地区黄芪施肥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同氮磷施肥配比,共设10个处理,分别为N0P0(对照)、N1P1、N1P2、N1P3、N2P1、N2P2、N2P3、N3P1、N3P2、N3P3(N0、N1、N2、N3分别表示施用0,120,150和180kg/hm~2尿素;P0、P1、P2、P3分别表示施用0,450,600和750kg/hm~2过磷酸钙),测定不同处理黄芪茎直径、株高、冠幅、根长、根直径和干物质积累,衡量黄芪生长状况;同时测定不同处理黄芪水分、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和黄芪甲苷含量,探讨施肥对黄芪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配比对黄芪生长各指标影响不同。茎直径的适宜施肥方案为N2P1和N3P1处理,而N1P3和N2P3处理的株高、冠幅、根长和根直径等指标响应最优。N1P3处理黄芪终极生长量最高,较对照N0P0增加24.87%;N2P1和N2P3处理次之,对照最低。各施肥处理干物质累积总量比对照增加18.18%~70.06%,平均增加44.12%。施氮量为120和150kg/hm~2时,施磷量对黄芪水分含量的影响总体表现为:450kg/hm~2600kg/hm~2750kg/hm~2,但水分含量对氮肥响应不明显;灰分含量总体随氮磷肥施用的增加而降低;在施氮量为120~150kg/hm~2时,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和黄芪甲苷含量总体随施磷量的增大而升高,施氮量高于150kg/hm~2时,随施磷量的升高而降低;在N1P3和N2P3施肥水平下,黄芪甲苷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6.36%和48.48%。【结论】合理配施氮磷肥可促进黄芪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品质提高,且以N1P3和N2P3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7.
机插密度对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适宜的杂交稻机插株距及种植密度,选取中浙优8号及甬优12为材料,设置14、16、18和21cm4个机插株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株距的增大,2个水稻品种植株个体虽然均生长健壮,单株茎蘖数增加,但群体总茎蘖数下降,且后期茎蘖消减较快,最终茎蘖成穗率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同时,机插株距的增大引起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减小,其干物质主要转运至茎叶部位,穗部干物质积累比例未有明显提高。从最终产量表现来看,机插株距的增大导致田间有效穗数显著降低,产量也随之减少。综上可以看出2个水稻品种均需要一定的种植密度才能保证高产,最适株距应调节至14~18cm,种植密度保持在18.5~23.8穴/m2。 相似文献
18.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作用,选用'绿丰2号'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绿豆始花期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叶面分别喷施烯效唑(S3307)和胺鲜酯(DTA-6)为处理,测定开花至成熟期间植株地上部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在各部位的分配比例、转运量和转运率,并在成熟期测产.结果 表明:始花期叶面喷施DT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