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松花菜品种力禾青梗100天为材料,设置CK1(不施肥)、CK2(常规施肥)、T1(平衡施肥)、T2(平衡施肥+3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3(平衡施肥+6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和T4(平衡施肥+12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松花菜花球营养品质和挥发性物质数量与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K2,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T2~T4处理)有助于提高松花菜花球营养物质含量和挥发性物质的数量与含量。与CK2相比,T3处理下松花菜花球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P<0.05)提高17.6%;T2和T3处理下松花菜花球中的Ca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14.3%和36.8%。T2、T3、T4处理下松花菜花球中的挥发性物质数量分别比CK2增加8、12、13种,酮类物质含量较CK2分别增加3.4、2.9和7.1倍。另外,与CK2相比,T2和T3处理下松花菜花球中具有青香、果香和花香味的特征性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增加。基于营养品质指标和挥发性物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6个处理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T3>T2>T4>CK2>T1>CK1。在本试验条件下,较常规施肥化肥减量30%的平衡施肥方案配施6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下松花菜花球的综合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
土壤改良剂对贵阳烟区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在施化肥和芝麻饼肥的基础上,设置4个处理:CK,不施土壤改良剂;T1,人工合成改良剂,45 kg·hm-2;T2,天然有机改良剂,1 500 kg·hm-2;T3,微生物改良剂,45 kg·hm-2。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显著增加烟叶的株高、茎围和叶面积,T3处理的叶质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用改良剂能显著提高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T2处理的钾含量和香气量较高,分别为1.75%和588.07 μg·g-1。T3处理的烟叶产量最高,达1 875 kg·hm-2。相较于CK,施用改良剂各处理的经济产值提高了12%~18%,且中上等烟比例也明显提高,T2处理可达88.27%。相对于CK,在贵阳烟区常规施肥基础上配施天然有机改良剂或微生物改良剂能显著改善烤烟质量,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于宁波鄞州区进行有机肥施用田间试验,在小麦-晚稻轮作模式下,对比不施肥、全化肥,以及等养分总量条件下化肥配施不同用量有机肥(2 250、4 500、9 000 kg·hm-2),对作物产量、作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部分替代化肥而不影响作物产量,有机肥施用量在2 250~9 000 kg·hm-2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有机肥用量2 250 kg·hm-2处理的稻谷和小麦粒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全化肥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用量在4 500 kg·hm-2及以上,稻谷中Zn含量以及麦粒中As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肥施用增加了土壤中Zn、As和Pb含量,其中Zn和Pb垂直迁移趋势显著。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相比全化肥处理,配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氮底物的利用能力。有机肥可部分替代化肥实现稻、麦增产,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力,但高用量有机肥增加重金属污染风险。在本试验区配施有机肥2 250 kg·hm-2,既能保证作物产量,又能确保农产品和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南方水稻土有机碳的平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设置8个施肥处理:CK(不施肥),N(施N 375 kg·hm-2),NP(施N 375 kg·hm-2、P2O5 187.5 kg·hm-2),NK(施N 375 kg·hm-2、K2O 187.5 kg·hm-2),NPK(施N 375 kg·hm-2、P2O5 187.5 kg·hm-2、K2O 187.5 kg·hm-2),M(施有机肥22 500 kg·hm-2),M+NPK(施有机肥22 500 kg·hm-2、N 375 kg·hm-2、P2O5 187.5 kg·hm-2、K2O 187.5 kg·hm-2),M+1.3NPK(施有机肥22 500 kg·hm-2、N 487.5 kg·hm-2、P2O5 243.75 kg·hm-2、K2O 243.75 kg·hm-2),研究不同施肥处理12 a间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有机碳的平衡、碳的固定与转化速率,以及土壤有机质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推进整体呈上升趋势,有机无机肥料配施(M+NPK、M+1.3NPK)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M+NPK、M+1.3NPK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提高17.9%和23.3%。各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平衡均表现为盈余,有机碳平衡和有机碳投入呈线性相关,试验点有机碳平衡每年所需的最低有机碳投入量为1 660 kg·hm-2。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固定速率,且以M+1.3NPK处理下碳的固定速率最高。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线性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有效提高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及其固定速率,并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其中,以M+1.3NPK施肥方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利用长期定位小区试验(6年),探究不同用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水稻-油菜轮作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水旱轮作种植条件下化肥减量,培育健康土壤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和理论依据。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三种不同施用量有机肥处理(M1、M2、M3分别施用有机肥2 250、4 500、9 000 kg·hm-2),共5个处理,各施肥处理氮养分含量相同。结果表明,与CF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对土壤田间持水量影响不明显;M3处理提高土壤pH 0.36个单位;各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M2、M3处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F、M1处理,M3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CF、M1和M2,施用有机肥不能提高土壤全钾含量;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有机肥施用量响应更为敏感,均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等氮用量下,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改善稻田土壤物理性状,提升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状况。在稻油水旱轮作模式下,结合秸秆还田,每季有机肥施用量要高于或等于4 500 kg·hm-2时才有较好的培肥效果,9 000 kg·hm-2的有机肥施用量效果最佳,氮肥替代量可达32%~64%。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葡萄种植过程中施用常规有机肥引起土壤养分投入失衡、土壤酸化、土壤磷钾过量累积,导致葡萄产量及品质下降等问题,本研究于2019年进行了生物有机肥对葡萄产量影响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综合管理措施(ISSM)处理产量为11 98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K比,葡萄产量增加2 550 kg·hm-2,增产率达到27.03%;在经济效益方面,ISSM处理产值为455 430元·hm-2,利润达到了454 058元·hm-2,较CK处理提高96 395元·hm-2。ISSM处理的葡萄单穗重(上部、中部、下部)、单粒重(上部、中部、下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部)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7.
根据田间肥料试验和实地调查,依据肥料偏生产力,测算出长兴县芦笋在当前生产水平下化肥定额制限量标准值为:纯氮量420 kg·hm-2,纯化量总量974 kg·hm-2;提出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有机肥(蚕沙)替代化肥技术模式、缓释肥替代普通复合肥技术模式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4种施肥技术模式作为长兴县芦笋化肥定额制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生地紫云英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生地上紫云英绿肥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施肥可以显著增加红壤生地紫云英产量,在240 kg·hm-2 N、120 kg·hm-2 P2O5、90 kg·hm-2 K2O的处理下,紫云英鲜草和总干物质产量最高,分别达21.75、2.966 t·hm-2,是不施肥处理的14.3倍和12.2倍,积累的氮磷钾素养分总量也最高,达到182.4 kg·hm-2。在等量化肥处理下,配施有机肥料有利于紫云英鲜草产量和总干物质产量的提高,其中,商品有机肥料对紫云英的增产效果优于腐植酸肥料。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紫云英将无机养分转换为有机养分的能力,其中,配施商品有机肥料对促进紫云英将无机养分转换为有机养分的效果要优于配施腐植酸肥料。  相似文献   

9.
进行浙贝母施用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用量的提高,浙贝母产量和千粒重均显著增加;有机肥的施用可以调理土壤酸碱性、显著增加土壤的有效磷和有效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鳞茎对N、P、K吸收量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产量差异造成的,收获11 384.4 kg·hm-2 则分别是180.2、33.1、241.2 kg·hm-2。对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可以施用有机肥50~70 t·hm-2,对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可减少有机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不同土壤硝态氮残留梯度下减施氮肥后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变化,为保证合理减施氮肥,有效降低麦田土壤硝态氮残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硝态氮残留情况下氮肥减施对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农户施肥相比,监控施肥的氮肥用量减少55 kg·hm-2(26%),产量为5 885 kg·hm-2,比农户施肥增产3.1%,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32.4 g·kg-1,与农户施肥相比无显著差异。当1 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55 kg·hm-2时,小麦产量最低,为4 252 kg·hm-2,硝态氮残留在55—100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7 186 kg·hm-2,硝态氮残留量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硝态氮残留量<100 kg·hm-2时,不施氮肥小麦产量会显著降低,但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合理减施氮肥,无论土壤硝态氮残留多少,均不会减产。土壤硝态氮残留>300 kg·hm-2时,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平均为146.93 g·kg-1;当土壤硝态氮残留量<200 kg·hm-2时,不施氮肥会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通过监控土壤硝态氮合理减施氮肥,无论硝态氮残留高低,均不会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硝态氮残留介于55—100 kg·hm-2时,农户与监控施肥处理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4.5和123.1 g·kg-1。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小麦氮肥吸收效率(地上部吸氮量/施氮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36 和45.7 kg·kg-1,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61.5%和57.1%。【结论】综合考虑维持北方麦区小麦较高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收获期1 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应介于55—100 kg·hm-2。基于小麦目标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监控,确定合理的氮肥用量,对实现小麦氮肥减施、绿色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基肥及追肥配比对凤梨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台农17凤梨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基肥试验和追肥试验,明确最佳的凤梨施肥模式。基肥试验设复合肥、“劲久”控释肥、羊粪+复合肥和“沃丰康”生物有机肥+复合肥4种肥料组合,每种组合根据总氮含量设100% N、75% N与50% N三种梯度,其中不添加基肥为CK1,共计13个基肥处理。追肥试验设T1(促花肥+开花肥+结果肥)、T2(开花肥+结果肥)、T3(促花肥+结果肥),其中不施用追肥为CK2,共4个追肥处理。结果表明,在100% N水平下,以11 250 kg·hm-2羊粪+1 875 kg·hm-2复合肥作为基肥,凤梨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最佳。移栽135 d后,凤梨的叶尖高度增加了28.25%,总叶片数增加59.09%,最大叶长增加16.00%,最大叶宽增加42.55%。凤梨产量达58.62 t·hm-2,较CK1增加20.22%,平均单果重达(1.86±0.32)kg, 果长、果径与芯径分别达(231.47±44.28)mm、(125.62±33.24)mm和(41.16±4.13)mm。此外凤梨的果实品质也最佳,果肉可溶性固形物达(12.6±0.4)%,可滴定酸达(0.50±0.11)%,维生素C达(29.1±6.7)mg·kg-1。而在75%N水平或50%N水平下,“沃丰康”生物有机肥+复合肥处理的部分凤梨指标更佳。作为追肥,T1的效果最佳,较于追肥前,追肥后的凤梨叶尖高度、总叶片数、最大叶长叶宽分别增加20.18%、184.87%、21.95%和61.25%,产量较CK2增加6.62%。凤梨单果重(1.62±0.33)kg,果长、果径和芯径分别达(183.52±29.35)mm、(123.58±15.68)mm和(40.58±8.39)mm。凤梨果肉可溶性固形物(13.1±0.9)%,可滴定酸(0.47±0.12)%,维生素C含量(28.9±3.2)mg·kg-1。本研究表明,适用于宁波本地凤梨的最佳施肥方式为以11 250 kg·hm-2羊粪+1 875 kg·hm-2复合肥作为基肥,同时添加少量生物有机肥,并辅以促花肥、开花肥和结果肥追施。  相似文献   

12.
以成龄红枣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灌溉水平(W1,6 000 m3·hm-2;W2,6 600 m3·hm-2)和3个基肥水平(S1、S2、S3,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1 200、1 650、2 100 kg·hm-2),以不施用生物有机肥的作为对照(W1CK,W2CK),共8个处理,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灌溉水平下,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红枣梢长、梢粗、叶绿素相对含量、果实形态,及0~150 cm土壤有效钾、速效磷、铵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在相同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下,随灌水量增加,0~150 cm土壤有效钾、速效磷、铵态氮含量减少。与对照(CK)相比,W1和W2灌溉水平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单株产量分别增加4.65%~19.83%和8.17%~19.08%。施加生物有机肥可提高红枣的总糖、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含量。各处理对比,W1S3处理的果实形态、单株产量和品质指标均不劣于W2CK处理。基于新疆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在6 000 m3·h...  相似文献   

13.
以多层覆盖塑料大棚越冬韭菜为试验材料,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F)作为对照,设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T1)、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T2)、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T3)和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T4)4个配施处理,探究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韭菜生长、品质、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较CF处理显著促进韭菜株高及根系活力,同时产量增加7.30%~10.57%,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增加19.67%~39.34%、7.45%~22.98%、12.39%~33.19%,硝酸盐、粗纤维分别降低14.84%~27.26%、8.7%~18.52%;较CF处理,各配施处理促进韭菜根、茎、叶氮磷钾积累量,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61.30%~141.47%、312.63%~429.82%,且配施处理以T2为最优处理。在同一生物有机肥配施水平下,化肥减施量的增加不利于养分积累和产量的提高;在同一化肥减施水平下,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促进韭菜生长,同时产量及养分积累随生物有机肥的增施而提高。因此,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够在提高韭菜产量的同时改善产品品质、增强肥料肥效。  相似文献   

14.
晋南黄土旱塬小麦养分投入与化肥减施经济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养分投入现状,为当地旱作冬小麦稳产增产、减肥增效和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连续9年对黄土旱塬984个小麦种植户进行施肥调查,采用基于冬小麦产量确定的推荐施肥量,评价农户施肥,分析农户施肥的减肥潜力及其经济和环境效益。【结果】调研农户小麦籽粒平均产量3 711 kg·hm-2,其中属于低产(≤3 200 kg·hm-2)和中产(3 200—4 220 kg·hm-2)的农户比例分别占56.0%和18.1%。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平均用量分别为292.3 kg N·hm-2、159.8 kg P2O5·hm-2和92.0 kg K2O·hm-2。随着产量水平提高,施肥过量(即高投入+很高投入)的农户比例增加,其中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过量的农户比例分别为68.7%、65.1%和57.9%。在各产量水平投入高和很高的农户减肥潜力较大,其中高投入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减施量为24.1 kg N·hm-2、12.8 kg P2O5·hm-2和6.2 kg K2O·hm-2,减少比例依次为15.9%、16.7%和16.7%;很高投入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减施量为250.9 kg N·hm-2、205.7 kg P2O5·hm-2、124.6 kg K2O·hm-2,减少比例依次为66.5%、76.7%和80.0%。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投入和很高投入的农户化肥减施后经济效益可增加251和3 425元/hm2,即分别增加4.0%和55.0%;高投入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农学效率可分别提高18.8%、23.2%和22.1%,很高投入的可分别提高192.5%、321.3%和388.1%;高投入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偏生产力可分别提高20.2%、23.7%和19.2%,很高投入的可分别提高210.4%、317.9%和388.1%。同时,合理降低高投入和很高投入的农户施氮量,N2O排放可分别减少0.3和6.3 kg N2O·hm-2,减少幅度为11.2%和72.5%;NH3挥发分别减少14.1和90.7 kg NH3 hm-2,减幅为20.8%和62.8%;NO3--N淋洗减少3.1和231.1 kg NO3--N·hm-2,减幅为4.9%和79.6%;整体上,总氮污染物(包括N2O排放、NH3挥发和NO3--N淋洗)可分别减少17.4和328.1 kg·hm-2,减幅13.1%和74.0%,节约氮肥12.5和130.9 kg N·hm-2,减少氮肥投入65.0和683.3 元/hm2。【结论】通过基于产量的农户施肥评价、减肥潜力估测、化肥减施后的经济效益和氮化合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分析,明确了高和很高投入的农户氮磷钾减施潜力分别为24.1—250.9 kg N·hm-2、12.8—205.7 kg P2O5·hm-2、6.2—124.6 kg K2O·hm-2,且化肥减施后农户的经济收益提高251—3 425元/hm2,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8.8%—192.5%、23.2%—321.3%、22.1%—388.1%,同时,氮、磷、钾偏生产力提高20.2%—210.4%、23.7%—317.9%、19.2%—388.1%,还能减少包括N2O排放、NH3挥发、NO3--N淋洗等总氮污染物的排放17.4—328.1 kg·hm-2。该研究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当前旱作小麦生产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节本、增效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沿淮地区冬小麦生产中化肥投入过量、利用率低、温室气体排放高的现状,采用秸秆堆肥部分替代化肥配施硝化抑制剂的方法,以秸秆堆肥部分替代化肥为主区(T)、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使用量为裂区(D)设计试验,研究其对麦田N2O、CO2、CH4排放通量动态变化,以及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5 t·hm-2秸秆堆肥替代10%化肥+60 kg·hm-2 DCD和15 t·hm-2秸秆堆肥替代20%化肥+60 kg·hm-2 DCD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传统施肥显著(P<0.05)降低了19.01%和31.76%,小麦支链淀粉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升10.00%和14.00%,产量较传统施肥并无显著差异。说明秸秆堆肥部分替代化肥配施硝化抑制剂的方法对小麦产量并无显著负面影响,且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和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氮磷钾肥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新疆小麦、玉米化肥利用效率现状,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为新疆乃至全国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8—2020年,在新疆主要粮食种植区开展72个田间试验(小麦40个、玉米32个),设置氮磷钾(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4个处理,3次重复,分析新疆当前施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的养分吸收,氮、磷、钾肥产量反应,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等特征。【结果】(1)新疆小麦氮(N)、磷(P2O5)、钾肥(K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33.1、128.0和75.5 kg·hm-2,玉米氮、磷、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54.9、148.0和67.8 kg·hm-2。(2)小麦NPK处理平均产量为7 504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 206 kg·hm-2(500—3 795 kg·hm-2)、2 016 kg·hm-2(288—4 230 kg·hm-2)和1 362 kg·hm-2(105—2 91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5.0%、39.7%和23.0%;玉米NPK处理平均产量为13 715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4 657 kg·hm-2(1 559—6 900 kg·hm-2)、1 942 kg·hm-2(473—4 699 kg·hm-2)和1 297 kg·hm-2(113—5 44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52.2%、21.2%和15.5%。玉米施氮肥的产量反应明显高于小麦。(3)NPK处理中,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需氮(N)2.7 kg(1.7—4.0 kg)、磷(P2O5)0.8 kg(0.4-1.3 kg)、钾(K2O)2.1 kg(1.2—3.9 kg);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氮(N)2.1 kg(1.5-2.9 kg)、磷(P2O5)0.8 kg(0.4-1.2 kg)、钾(K2O)2.1 kg(0.7—3.4 kg)。(4)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9.6、15.9和18.7 kg·kg-1,磷、钾肥显著高于氮肥;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8.7、13.4和18.1 kg·kg-1,氮、钾肥显著高于磷肥。玉米氮肥的农学效率高于小麦,磷、钾肥的农学效率两种作物差异不大。(5)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1.4%、21.8%和45.2%;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6.9%、20.5%和49.6%。小麦、玉米的氮、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磷肥。【结论】当前新疆小麦、玉米产量水平较高,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氮、钾肥的利用率显著高于磷肥。小麦、玉米对缺氮最为敏感,其次对缺磷,缺钾的减产幅度最低。当前新疆小麦、玉米的氮肥施用量较合理,施钾量不足,小麦存在过量施磷。今后需加大小麦、玉米的钾肥投入,减少小麦的磷肥投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量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水稻产量。与单施纯氮270 kg·hm-2处理相比,等氮量的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40 kg·hm-2处理的稻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33.86%、13.83%、54.64%、21.60%、33.81%,而铵态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分别显著(P<0.05)减少了13.69%、49.22%和32.36%。在产量方面,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40 kg·hm-2的产量最高,较秸秆不还田不施氮肥处理和秸秆还田不施氮肥处理分别显著(P<0.05)增产57.90%、62.22%。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40 kg·hm-2为最优的秸秆还田配合氮肥减量模式,对改善土壤养分、增加土壤碳库、提高水稻产量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