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测定了以太湖猪为母本的杂交一代苏钟猪21个个体线粒体D环序列442 bp,结合已报道的中国太湖猪两个类群(梅山猪和二花脸)的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钟猪和太湖猪的聚类主要有两类,部分苏钟猪和大多数梅山猪分布在类群Ⅰ;少数梅山猪、苏钟猪和二花脸聚为类群Ⅱ.梅山猪在几支上都有分布,可能与梅山猪有大中小类型之分有关.这一结果与根据形态差异把太湖猪分成不同的类群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正>1.产地与分布:嘉兴黑猪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猪,主产于浙江省嘉兴市各县(市、区),属太湖猪的一个主要类群,素以繁殖力高、性成熟早、耐粗饲、肉质鲜美和杂交效果显著而著称。2.外貌特征:嘉兴黑猪成年时的体重和体长,在我国地方猪种中属中等。毛色全黑。嘴筒长且微  相似文献   

3.
太湖猪保种及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猪保种及利用现状分析王清义(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信阳464000)贾志勇(信阳地区畜牧局)王清括(固始县淮南猪原种场)牛立平(济源市农科所)1太湖猪的类群分布及其基本特征太湖猪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的43个县(市)、区,现已扩展到福建...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对我国著名地方优良品种猪—太湖猪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太湖猪的保种、选育、利用的现状及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我省地方良种猪—淮南猪今后的先育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太湖猪是世界已知猪种中产仔数最高的一个猪种。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和上海市交界的太湖流域。 按照体型外貌和性能上的某些差异,及母猪繁殖中心和苗猪集散等闲素,太湖猪可分为若干地方类群,即二花脸、梅山、枫泾、嘉兴黑、横径、米猪和沙乌头等,1974年起归并统称太湖猪。 二花脸猪繁殖中心在本省的舜山四周。主要分布在江阴、武进、无锡、常熟、沙洲、丹阳、宜兴及靖江等县。 梅山猪繁殖中心在浏河两岸。主要分布在本省的太仓、昆山和上海市嘉定等县。 横泾猪的繁殖中心在本省吴县的横汪镇。分布于附近各乡。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异种免疫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猪的血清反应差异。对五个差异较显著的品种(太湖猪、新淮猪、约克夏、内江猪、克米洛夫)进行研究。采用免疲比浊法进行交叉血清反应,应用免疫相关系数比较不同品种、不同类群的差异程度。发现同源抗原抗体反应浊度大于异源反应浊度,品种差异越大,交叉反应越弱,反之越强。并对太湖猪的三个类群(梅山、枫泾、二花脸)和姜曲海、长白猪用同种方法进行试验。其结果与上相符,即太湖猪不同类群之间差异最小;太湖猪与姜曲海之间的差异次之;太湖猪和姜曲海与长白猪之间的差异最大。 试验表明,不同品种以及品种中不同类群间也存在血清交叉反应强度和亲缘关系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繁殖力的猪种——太湖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猪是分布在我国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一个地方猪种,其最大特点是性成熟早、产仔多,以繁殖力高而闻名于国内外。现根据作者接触到的有关资料,以及观察所得,对太湖猪作一较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嘉兴猪又名嘉兴黑猪,是太湖猪的一个地方类群。具有肉质佳美、性情温驯、遗传性能稳定、杂交效果显著等优良特性,尤其是高产繁殖性能遐迩闻名,是世界瞩目的珍贵猪种资源。1979年政府赠送法国的三个猪种中,有三头嘉兴猪。据法国专家反映,赠送他们的猪种质量是第一流的。这些猪种现饲养在夏朗德省 Magneraud,很好的适应了新环境而且很驯服,认为中国猪种具有早熟、产仔多、仔猪育成率高、母猪乳头多等优良性能,并还有一个不容低  相似文献   

9.
嘉兴黑猪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属太湖猪的一个主要类群,素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杂交效果明显而著称。中心产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各县(市、区),并已遍布浙江全省各地,毗邻的上海、福建、安徽等省(市)亦有分布,是浙江省  相似文献   

10.
正1前言纯种太湖猪是中国比较有名的地方品种,这种猪的肉质非常鲜美,出生1-6月生长非常快,公猪在成年之后的体重约98kg,母猪约93kg。其肥育期日增重约400g,74kg的屠宰率约为71%。纯种太湖猪已经成为各种品牌猪肉的首选品种,湖北省竹山县各个相关养殖部门和养猪专家根据纯种太湖猪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养殖模式,研究发展纯种太湖猪的生态养殖技术,并且形成了多种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研究水稻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可为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选育新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太湖地区511份水稻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选用19个与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内分子标记对其淀粉品质基因进行检测,并与86份育成品种作比较。结果发现:地方品种粳稻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72 6,稍高于育成品种粳稻的平均PIC值0.110 1。基于各材料间的Nei氏遗传距离,按照UPGMA方法进行聚类,所有研究材料被分为6个类群。第Ⅰ类群主要是籼稻,育成品种粳稻主要集中在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的上半段,地方品种粳稻主要集中在第Ⅲ类群下半段、第Ⅳ、Ⅴ、Ⅵ类群,二者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已出现遗传分化。分别依据国家优质米的标准,有众多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属于品质性状比较优良的优质稻谷,这些品种可用于今后的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12.
原苏州地区的种母猪全部属太湖猪的二花脸、梅山、横泾和枫泾四个类群,具有性早熟、产仔多、肉质好和杂种优势显著等特点,与外来公猪杂交,二元杂交一代肉猪的增重速度比本种提高20%以上,三元杂交一代肉猪的增重又比二元杂交提高15%左右.为了实现全区“母猪本地良种化、公猪外来良种化、肉猪杂交一代化”,全区自1974年底开始,着手建立太湖猪良种繁育和经济杂交利用体系,至1980年后全区己建立县级太湖猪原种场8个(每县1个),负责太湖猪的纯种选育,为公社级种猪场提供种猪;公社原种猪场184个,负责扩大繁殖,为集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家畜育种方法的发展历程来看,以猪为代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最早的阶段中,其方法是品种内的优选和随机交配,形成了许多地方品种。在它们之间经劳动群众自发性的淘汰和优选,剩下了少数优良的地方品种。例如太湖猪、金华猪、内江猪等等。它们经扩散后因地理上的隔离而分化成大同小异,而又各有特征的品群。例如太湖猪分化为梅山猪、枫泾猪、嘉兴猪等品群;广东花猪分化为大花白、小花白、小耳盖背等品群。这一阶段所优选留传的基因组有一定程度的杂合型,是地方品种或品群的随机群体的选存期。  相似文献   

14.
媒体广角     
“二花脸”猪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日从常州市质监部门获悉,该市武进区已正式将焦溪“二花脸”猪向国家质监局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太湖猪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而二花脸猪为太湖猪之首,其产仔率高、母性好、耐粗饲、肉质鲜美,闻名于全国乃至全世界,被国际畜牧界誉为“世界猪种产仔之王”。二花脸是我国地方猪中最为优秀品种之一,20世纪曾列为“国宝”,又名“焦溪猪”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对太湖猪的两个重要类群——梅山猪与二花脸猪的25项常值进行了测定,其中生理常值有呼吸频率、心率、体温、血细胞压积,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时、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等。生化常值有血脂、血糖、非蛋白氮、清蛋白和球蛋白等。此外,本文还报导一些有关性成熟和繁殖率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恩施黑猪”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施黑猪是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广泛分布于恩施州六县二市,是湖北省优良地方猪种。1982年,恩施黑猪作为"湖川山地猪"的主要类群被编入《中国猪种志》。1984年,恩施黑猪被列入《湖北省畜禽品种志》。2009年,恩施黑猪被列入湖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地方猪种培育和生产优质风味猪肉是畜牧生产发展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因需而宜选猪种我国地方猪品种,如太湖猪、淮猪和姜曲海猪等,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主要表现为:性成熟早,产仔多,母性好,使用年限长;耐粗饲,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猪种生长激素基因HhaI酶切片段多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s技术分析了8个中国地方猪种和4个国外猪品种生长激素基因位点的多态特性。中国地方猪种包括有:“太湖猪”、“姜曲海”和“民猪”国外独品种分别是是“皮特兰猪”、“长白猪”。  相似文献   

19.
李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48-1151
在对太湖猪保护利用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太湖猪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太湖猪保种与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猪种ESR基因PvuⅡ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采用PCR-RFLPs方法,研究了中国成华猪、内江猪和太湖猪3个地方品种ES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华猪、内江猪和太湖猪的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 6389、0 6613和0 6855。在3个猪品种中,除成华猪只检测到AB、BB两种基因型外,在内江猪和太湖猪中都检测到了AA、AB和BB3种基因型。对3个品种不同基因型个体间产仔数的比较研究表明,不同ESR基因型的个体其产仔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品种无论头胎还是经产,总体表现为BB基因型的产仔数高于AB型和AA型个体,而AB型又高于AA型个体。其中,太湖猪BB型个体头胎产活仔数(NBA)(11 13头)显著高于AB型个体(9 42头)(P<0 05)。证明B基因是对提高产仔数有利的基因。同时还分析了ESR基因PvuⅡ-RFLP的应用前景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