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硅肥对水稻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特选取两种硅肥,采取叶面喷施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硅肥叶面喷施可使水稻增产8.9%~12.3%,使鞘腐病发病率降低1.1%~1.3%,叶瘟发病率降低0.3%~2.0%,褐变穗发病率降低0.83%~5.1%,其中隆垦速效硅效果较好,较对照增产12.3%,增效117.65元/667 m2。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硅肥对水稻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特选取五种不同比例的硅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硅肥可增产0.73﹪~12.55﹪,使褐变穗病情指数下降9.16﹪~21.06﹪。综合效果看,"森屿牌"硅肥300㎏/hm2做底肥效果最好,增产955.35㎏/hm2,增产率为12.55﹪,增效1 624.10元/hm2。  相似文献   

3.
硅钾配施对水稻茎秆性状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交水稻》2017,(1):66-73
以宜香优5979和旌优12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和硅钾配施处理对茎鞘物质积累转运、茎秆理化性状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探讨了茎鞘物质积累转运、茎秆理化性状与倒伏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齐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质量、成熟期生物量及茎秆理化性状与水稻抗倒伏能力关系密切。水稻品种间的抗倒伏能力差异显著,宜香优5979的抗倒伏能力显著强于旌优127。钾肥对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大于硅肥,硅肥过多不利于水稻对硅的吸收及抗倒伏能力的提高。不同硅钾处理下,未施钾处理抗倒伏能力最差,少施钾肥处理倒伏风险较大;而硅肥50 kg/hm~2+钾肥150 kg/hm~2和硅肥100 kg/hm~2+钾肥100 kg/hm~22个处理,齐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质量较高,基部节间长度较短,茎粗、茎壁厚和节间干重较大,基部节间的物理强度较大,茎秆中Si O2和全钾含量较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硅肥对超级早稻茎叶形态与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超级早稻组合株两优819(倒伏敏感品种)与陆两优996(抗倒伏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硅肥对超级早稻茎叶形态与抗倒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能改善超级早稻茎叶形态与抗倒伏能力,主要表现为提高单茎叶面积,减小剑叶夹角,增粗茎秆,缩短基部一、二节间,增强抗倒力等,且在施氮150 kg/hm2条件下施硅效果最好,且陆两优996抗倒性提高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直接播种雨养为主的旱作水稻的硅肥最佳施用量并揭示硅肥增加产量的机制。【方法】以绥粳18为材料进行两年大田试验,设计0、15、30、45、60和75 kg/hm 2的有效硅用量(用Si0、Si15、Si30、Si45、Si60和Si75表示),研究不同硅肥用量对旱作水稻生理指标、干物质转运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加硅肥显著增加了旱作水稻的产量,二次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施用有效硅量47.68 kg/hm 2可获得最大理论产量,当有效硅用量为30~47.68 kg/hm 2时,硅肥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协调了茎叶干物质向穗部的转移,延缓了后期叶片的衰老,每穗粒数提高了23.62%~24.63%,千粒重提高了8.94%~10.08%,优化了穗粒结构进而增产38.42%~110.20%;有效硅施用量为47.68~75 kg/hm 2时,生育后期加快了茎叶干物质向穗部转移,加速了叶片衰老,不利于籽粒的持续性灌浆,影响了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产量。【结论】对于绥粳18而言,适宜吉林省中部地区旱作水稻高产高效的最佳有效硅肥施用量为30~47.68 kg/hm 2。  相似文献   

6.
7.
为探究硅肥不同喷施浓度对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比较分析灌浆期不同处理下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降低植株重心高度,以12 g/L浓度处理降幅最为显著,达6.02%;基部节间长度、扁平率则随着喷施硅肥浓度的加大而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喷施适宜浓度硅肥促进了茎秆机械强度的改善以及玉米倒伏发生风险的降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硅肥,对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试验条件下8~12 g/L为叶面硅肥最佳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8.
硅肥对寒地水稻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三江挑选2家农户的田地进行硅肥试验,以龙粳31(11叶品种)为供试品种,选用两种不同的硅肥品种和不同的矿物硅肥施用量,研究硅肥对寒地水稻植株茎秆充实度、茎粗、壁厚、抗折力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植株的茎粗、壁厚、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就产量而言,以矿物硅225 kg/hm2的施用量最适宜。  相似文献   

9.
水稻抗倒伏的材料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国内外31个表现优良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的材料学特性与抗倒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基部节间长、株高、相对重心、鲜重和秆长等对水稻的抗倒伏性状有较大的负效应;基部7 cm重、断面模数和弯曲应力对水稻的抗倒伏性状有较大的正效应,水稻倒伏的发生与其材料学特性有着复杂的关系;按照断面模数大、弯曲应力大、基部节间长和株高适中的方向进行选择,有利于水稻品种抗倒伏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硅肥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沈农265和丰优2000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有效硅240 kg/hm2使沈农265显著增产,有效硅180 kg/hm2对丰优2000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构成因素上看,施用硅肥能提高每穴穗数、一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二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每穗粒数。施用硅肥能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主要表现为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两品种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沈农265的稻米脂肪酸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食味值与有效硅施用量呈负相关。有效硅施量在0~240 kg/hm2内,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相关不显著。综合考虑各处理稻米产量和品质,以180~240 kg/hm2的有效硅施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钾肥施用量与亚麻抗倒伏特性的关系,提出品种适用的最佳钾肥施用方案,本文以中亚麻1号及中亚麻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钾肥配施量共4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2个亚麻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中亚麻1号较中亚麻2号对于钾肥耐受性不高,随着钾肥的施用量增高,其株高、茎粗以及茎秆鲜重都受到影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限制钾肥的施用量.中亚麻2号对钾肥的耐受性较好,增施钾肥,可显著提高茎秆鲜重及茎粗,而株高则降低,从而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研究结果可为亚麻的高产栽培及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硅肥对水稻增产提质抗病虫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两减一增\"目标下的农业生产要打破常规的惯性思维,科学布局;在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合理施用硅肥来实现稳产增产。本文综合阐述了硅肥施用对水稻增产提质,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对重金属镉吸收转运的影响,使广大稻农意识到使用硅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刘伟 《中国稻米》2014,(4):100-101
倒伏是水稻获得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本研究以国内外大量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对倒伏性状的调查,了解各种质资源的抗倒性情况,以为水稻抗倒伏种质的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钾硅肥施用对胡麻茎秆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含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探讨钾硅肥运筹调控胡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机制,选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研究,以两个品种为主处理,三个K2O钾肥用量(K0:不施钾;K1:52.5 kg/hm2;K2:105 kg/hm2)为副处理,两个SiO2硅肥用量(Si0:不施硅;Si1:90 kg/...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从水稻倒伏的主要影响因子、水稻抗倒伏机理、抗倒性评价及其遗传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抗倒伏性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北方稻区9个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初步探讨了不同穗型粳稻品种间抗倒伏性的差异。倒伏多发生在距地面20~40 cm的第2、3节间。基部节间长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秆长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节至顶鲜质量、长短外径、截面面积与抗折力和弯曲力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长显著影响各节间的弯曲力矩;穗鲜质量与各节间抗折力、弯曲力矩呈显著正相关;穗颈角对各节间倒伏指数影响不显著。就单个品种而言,弯曲穗型内也存在抗倒性强的品种,不能单纯以穗型来评价品种抗倒性,应综合考虑品种的地域性及品种自身的特性。但从总体水平分析,北方稻区直立、半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比弯曲穗型品种倒伏指数小,抗倒性好。主要原因在于:直立、半直立穗型品种株高偏矮,基部节间短,更有利于抗倒;直立穗型品种基部茎秆抗倒性状表现良好;直立、半直立穗型品种穗短、轻且穗颈弯曲度小,对茎秆作用力小。此外,还讨论了生态条件、品种特性、穗型与抗倒伏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氮肥运筹对小麦茎秆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淮北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烟农19和新麦26为供试材料,通过氮肥施用量和基追比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施氮量设135、180、225和270 kg·hm~(-2)四个水平,分别用N1~N4代表;氮肥基追比设10∶0、7∶3、5∶5和3∶7四个水平,分别用R1~R4代表),分析了不同氮肥运筹下小麦茎秆基部第二、第三节间抗倒特征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的株高、重心高度、倒伏程度和倒伏率均随着氮肥总施用量和基施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4水平下烟农19和新麦26的株高、重心高度比N1水平分别增加8.73%和12.9%。在N4R1处理下倒伏率最大,达到56%。在N3条件下小麦茎秆基部第二、第三节间粗度、秆壁厚度、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均高于其他施氮水平,较N1水平分别增加18.89%、15.16%、33.03%、48.42%和48.95%。在相同氮肥施用总量条件下,R3处理的茎秆粗度、秆壁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以N3R3处理的茎秆基部第二、第三节间抗倒形态特征最优。在相同追肥比例条件下,不同施氮总量间小麦产量表现为N3N4N2N1;当氮肥总施用量相同,不同追肥比例下产量表现为R3R2R1R4;两个品种产量均以N3R3处理最大,分别为8 279.14和8 062.36kg·hm~(-2),比产量最低的N1R1处理分别增产21.75%和15.82%。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80~225kg·hm~(-2)、基追比5∶5可作为淮北平原小麦的抗倒、丰产与稳产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叶鞘对杂交水稻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选取4个杂交水稻品种,研究了其基部节间包鞘及去鞘的抗折力差异和基部节间叶鞘的包茎层数、包茎厚度、存活数量及其与节间包鞘抗折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部节间包鞘的抗折力是去鞘的1.4~1.9倍,去鞘后的抗折力较包鞘的降幅24.3%-46.8%,叶鞘在齐穗期对抗倒性弱的品种影响大,而...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优质稻佳辐占抗倒力与施氮量的关联性,设置不同施氮量试验。结果明确,施氮量9.2kg/667m2时,茎秆矮壮产量高;超量施氮时,各节间的外径粗度和秆壁厚度变小,弯曲力矩加大而抗折力降低,倒伏指数升高,成熟前遇风雨发生倒伏;在茎秆中,倒4、倒3节间是最易折倒的部位,超量施氮时,该节间的倒伏指数>200。  相似文献   

20.
春优59是用早花时矮秆晚粳不育系春江16A与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9配组育成的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强、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穗形大、耐寒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9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