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正大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歌华 《北方水稻》2011,41(3):63-64
金正大缓控释肥(24-12-10)具有肥效长、易吸收、损失少、增产增收明显的特点,在大石桥地区水稻上应用,比施用复合肥、常规施肥分别增产64.5 kg/667 m2、49 kg/667 m2,增产率分别达10.1%、7.5%,分别增收187.1元/667 m2、141.8元/667 m2,效益非常明显,该肥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缓控释肥料施用对鄂北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缓控释肥料不同用量施用效果的差异,以期为鄂北水稻生产中缓控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6.6%~17.3%,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0.7%~11.9%;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和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分别增产8.4%、2.5%;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与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相比,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对水稻增产效果更明显。水稻产量与两种缓控释肥施用量均呈线性加平台关系。相同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地上部N、P2O5和K2O养分积累量明显高于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两种缓控释肥的肥料回收利用率、肥料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肥料贡献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肥料偏生产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缓控释肥在水稻种植上的应用实效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与当年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苗盘施肥区的产量为975 kg/1 000 m2,较对照区增产100 kg/1 000 m2,施底肥区受低温影响明显,较对照区减产75 kg/1 000 m2。  相似文献   

4.
金正大缓控释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艳舫 《北方水稻》2009,39(6):60-61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研究金正大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金正大缓控释肥能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减少秕粒数,增加千粒重,较常规对照增产71 kg/667 m2,增产率10.4%,增收127.8元/667 m2。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及施用次数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以习惯施肥作对比,多处理重复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与习惯施肥相比,在水稻上将缓控释肥采用"一基一追"的2次施肥方式,能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产量增产7.1%,氮素利用率也有所提升,减少了土壤氮素残留,起到了节本增效,环境友好的作用,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施肥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稻缓控释肥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缓控释肥、配方肥和习惯施肥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了缓控释肥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缓控释肥不但能够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节本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缓/控释肥发展现状及在棉花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双重压力下,发展缓/控释肥对于田间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生产类型,缓/控释肥料分为包膜型、合成型、添加剂型和基质复合与胶粘型。本文回顾了缓/控释肥生产工艺和发展现状,并分析现阶段缓/控释肥存在的问题,对棉花专用缓/控释肥作用机理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缓/控释肥在棉花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明确缓/控释肥(slow/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CRF)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连续2年在南方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壤发育的水稻土上进行双季稻大田试验,比较了不施氮肥(CK)、推荐分3次施肥(OF)、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条件下,双季稻的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2年4季产量平均表现为80CRF100CRFOFCK,其中80CRF、100CRF和OF分别比CK增产25.32%、23.93%和22.54%(P0.05),而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年籽粒平均吸氮量中,早稻100CRF、80CRF处理均显著高于OF处理(P0.05),晚稻100CRF处理显著高于OF处理(P0.05),但80CRF处理与OF无显著差异,秸秆吸氮量与籽粒一致。100CRF、80CRF处理下氮肥吸收利用率均显著高于OF处理(P0.05);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以80CRF最高,显著高于100CRF和OF处理(P0.05);2012年晚季80CRF的氮肥生理利用率、土壤氮素依存率最高,显著高于100CRF处理(P0.05),2013年早晚稻均以OF处理最高,显著高于100CRF处理(P0.05);2年定位试验中的80CRF处理与OF处理氮素生理利用率无显著差异。因此,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产量水平与推荐分次施肥水平相当,但施用缓/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氮素吸收量和含量。全量施缓/控释肥虽能提高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但氮素生理利用率降低;在推荐施肥的基础上减量20%施用缓/控释肥的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农艺利用率、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氮肥生理利用率与推荐施肥无差异;即在稳产的基础上,提高了氮素的利用效果,是值得推荐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肥施用方式和常规施肥在棉花生产中对比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施用缓控配方释肥,省工节本,早发不早衰,增产效果较为明显,以底施1 200kg/hm2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加盛花期追施尿素112.5 kg/hm2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缓控释氮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兼顾增产和环境友好两大特点,在提高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以及缓解环境污染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缓控释氮肥的概念、分类、不同缓控释氮肥作用机理,及缓控释氮肥在水稻生产上形成的不同施肥技术的特征及其效果,如缓控释氮肥一次性施肥、与速效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不同的缓控释氮肥相互混合一次施用,以及与速效尿素分次施用的施肥技术。介绍了缓控释氮肥不同施用技术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施用缓控释氮肥对土壤和大气环境的影响。明确缓释氮肥在水稻生产应用中的优势,进一步指出缓控释氮肥在水稻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动缓控释氮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薯施用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薯栽秧之前,基施新型有机-无机缓释肥料.一方面,有利于甘薯早分枝、早结薯,增加结薯数和薯块重量,显著地提高了块根产量.另一方面,可提高块根干物质率以及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块根硝酸盐含量,有效地改善了块根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尿素)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氮处理,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并探讨氮素利用和产量与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机插稻拔节、抽穗及结实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结实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与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每穗实粒数及最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8*~0.69**)。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全缓释氮肥施用处理的机插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光合势、叶面积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增产。【结论】据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机插稻产量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且在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比例为7∶3一次性施用时产量最高,较其他氮肥运筹产量高0.84%~26.59%,氮肥表观利用率高0.28%~47.02%,为最优氮肥运筹模式。但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缓释氮肥配施比例的降低,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物质积累等指标也降低,且在施氮处理为全常规氮肥时最低,均不利于机插稻氮肥利用效率及最终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缓释肥减量施用对春优927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过度施用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开展了缓释肥减量施用试验,调查了春优527在不同减量施肥条件下的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在农户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施用缓释肥减少10%~25%养分的情况下,水稻产量未受影响,10%减量处理的经济效益还稍高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在水稻生产中施用缓释肥料具有节本增效、降低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化肥用量,改进施肥方法,探讨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减肥10%的处理产量最高,正常施肥处理其次,减肥20%的处理第3;正常施肥与减肥10%~20%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产量随之减少;化肥与稻谷的投入产出比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而增大。所以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水稻生产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控释氮肥调控水稻光合功能和叶片衰老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以杂交水稻组合八两优100和威优46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控释氮肥对水稻光合功能衰退和叶片衰老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控释氮肥对延缓早、晚稻功能叶的衰老和延长叶片的光合功能期均具有明显的效应。与施用尿素的处理相比,施用控释氮肥后,早、晚稻生育中、后期功能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得到显著的提高,且与尿素间的差异随着水稻生育进程而增大。不同时期控释氮肥处理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也均显著地高于尿素处理。此外,施用控释氮肥能显著地提高生育中、后期功能叶中的SOD、POD等活性氧清除酶的活性,降低功能叶中的丙二醛含量。施用控释氮肥对功能叶中的IAA、ABA含量具有明显的调控效果,早、晚稻各时期控释氮肥处理的IAA含量均显著地高于尿素处理,而ABA含量显著地低于尿素处理。由于控释氮肥对水稻的上述调控机理,因而,在水稻上施用控释氮肥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缓控释氮肥种类和用量对南方粳稻产量和收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南方丘陵区粳稻种植中适宜的缓控释氮肥种类和合理的用量,本研究以普通尿素为对照,分析比较了2种包膜尿素(树脂包膜尿素和水溶性聚合物包膜尿素)不同用量下粳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变化,并结合成本投入评估了不同处理的收益。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缓控释肥显著提高了南方丘陵区粳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收益,其中水溶性聚合物包膜尿素是较好的缓控释肥种类,适宜用量为195 kg/hm2(纯N)。  相似文献   

17.
缓释肥料棒氮钾缓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间歇式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缓释肥料棒氮钾在土壤中的淋出率,以期明确缓释肥料棒对氮钾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缓释肥料棒可明显减缓氮钾淋出,减少氮、钾淋出量,对氮、钾具有缓释作用,且随着聚丙烯酰胺用量增加,缓释肥料棒氮、钾累积淋出率逐渐减小。当42 d淋溶时,聚丙酰胺用量为2%、4%、6%的缓释肥料棒氮素累积淋出率分别较普通肥料减少了10.91%、16.85%、21.93%,且处理间差异显著;钾素累积淋出率较普通肥料分别减少了26.28%、29.16%、32.61%。而且一级动力学方程对缓释肥料棒的氮、钾累积淋出率曲线拟合效果最佳,可用于表征氮、钾素累积淋出率与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型控释肥的机插侧深施肥,可以实现简化施肥次数,减少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2020年在安徽江淮水稻主产区多点试验的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基包膜控释肥(MFi)机插侧深施,江淮杂交中籼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3.5 kg/667 m2)基础上减量20%,江淮常规中粳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  相似文献   

19.
以八两优100(杂交早稻)和威优46(杂交晚稻)为材料,研究了施用控释氮肥对稻米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及其组分以及叶片和籽粒中硝酸还原酶(NR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八两优100和威优46控释氮肥处理糙米蛋白质、复合蛋白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尿素处理,其中谷蛋白和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增幅明显。施控释氮肥的八两优100和威优46糙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均较施用尿素的明显提高。在施用尿素和控释氮肥条件下,供试两组合叶片中NRase、蛋白水解酶、GS以及籽粒中的GS活性的动态变化一致。施用控释氮肥有利于功能叶中NRase、GS、蛋白水解酶以及籽粒中的GS活性维持较高水平。控释氮肥对杂交水稻功能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中蛋白质合成及氨基酸积累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控释氮肥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产量和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