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比较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Ⅱb的组成差异,探讨莱芜猪肉质优良的机理。【方法】选择体重100 kg的莱芜猪10头和杜洛克猪7头,测定肉质性状,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背最长肌4种MyHC亚型mRNA的表达量,分析品种间差异。【结果】莱芜猪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肌肉失水率、剪切值和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1);莱芜猪背最长肌MyHCⅡa、Ⅱx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MyHCⅡb mRNA表达量则显著低于杜洛克猪,而MyHCⅠ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莱芜猪背最长肌氧化型肌纤维比例高于杜洛克猪,酵解型肌纤维比例低于杜洛克猪。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利用脂肪转化为能量的能力较高,即莱芜猪背最长肌氧化代谢功能高于杜洛克猪,这可能与其肌内脂肪含量较高、肉质细嫩多汁相关,这一结果可为通过肌纤维类型的选育提高肉品质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猪的肌纤维根据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多态性可分为1,2a.2b和2x 4种类型,在代谢上分别与慢速氧化型、快速氧化型、快速酵解型和中间类型相对应。肌纤维的生成在分子水平上受到肌细胞生成素基因的精确调控,肌纤维的类型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发生转化,并受营养和非营养等因素的影响。肌纤维的类型对肉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幼龄和成年牦牛肌肉抗氧化能力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方法】以自然放牧条件下3月龄幼龄和3岁龄成年牦牛(♂)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双抗体夹心法、ATP酶染色法和PCR技术进行测定。【结果】(1)成年牛背最长肌Ⅰ型、ⅡA型和ⅡB型肌纤维直径、横切面积均高于犊牛,但ⅡB型肌纤维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而犊牛背最长肌Ⅰ型、ⅡA型和ⅡB型肌纤维密度则显著高于成年牛(P0.05)。(2)犊牛MyHCⅠ和MyHCⅡa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成年牛(P0.05),而MyHCⅡb与MyHCⅡx基因mRNA表达量则呈现相反趋势(P0.05)。(3)两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岁龄牦牛与3月龄牦牛相比,降低了氧化性肌纤维类型,影响其肉品质,同时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重组脂联素(rAdp)对小鼠骨骼肌生长及肌纤维类型的影响.选择21日龄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雌雄各半.试验组以10 μg/(kg·d)腹腔注射rAdp,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PBS.测定小鼠生长和血糖、血脂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腓肠肌脂联素(Adp)、脂联素受体1(AdpR1)、脂联素受体2(AdpR2)和肌球蛋白重链(MyHC)4种亚型MyHC1、MyHC2a、MyHC2x、MyHC2b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1)rAdp对小鼠体重、腓肠肌重无显著影响;(2) rAdp显著降低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但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无显著影响;(3)rAdp极显著提高Adp和AdpR2基因表达(P<0.01),而对AdpR1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4)rAdp显著抑制MyHC2x、MyHC2b的基因表达(P<0.05),面对MyHC1、MyHC2a的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rAdp能影响小鼠血脂水平、骨骼肌中Adp、AspR和MyHC mRNA表达.Adp可能是通过其与受体结合,影响骨骼肌脂肪酸代谢,从而改变肌纤维组成,影响其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5.
肌纤维类型及其对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肌球蛋白重链的多态性可将猪的肌纤维分为Ⅰ,2 a,2b和2x 4种类型,在代谢上分别与慢速氧化型、快速氧化型、快速酵解型和中间类型相对应。从肌纤维的构成、分类及转化等方面介绍肌纤维类型的代谢特点,重点阐述肌纤维类型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影响肌纤维类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根据肌球蛋白重链的多态性可将猪的肌纤维分为Ⅰ,2a,2b和2x 4种类型,在代谢上分别与慢速氧化型、快速氧化型、快速酵解型和中间类型相对应。从肌纤维的构成、分类及转化等方面介绍肌纤维类型的代谢特点,重点阐述肌纤维类型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影响肌纤维类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PRKAG3是影响畜禽肉品质的关键基因.为研究PRKAG3基因在鸡不同部位肌肉中的表达及其与肌纤维类型的相关性,以隐性白羽肉鸡为研究对象,用ATPase碱孵育法对不同部位肌肉肌纤维类型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RKAG3基因在这些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并将其与肌纤维类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RKAG3基因在Ⅰ型肌纤维比例相对较高的比目鱼肌和缝匠肌中表达较低,在Ⅱa型比例较高的髂胫外侧肌、腓骨长肌以及只含有Ⅱb型肌纤维的胸大肌、胸小肌中表达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肌肉中PRKAG3基因的表达与Ⅰ型肌纤维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Ⅱa型和Ⅱb型肌纤维比例均呈正相关,但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在鸡骨骼肌中PRKAG3很可能是AMPK在白肌中发挥作用的主要γ调节亚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胫前肌亚体内不同肌纤维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RT-PCR方法与酶组织化学染色在定量研究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大鼠胫前肌亚体内4种肌纤维型的表达进行研究,同时与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的结果均表明4种肌纤维在胫前肌的前后亚体内表达量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前后亚体内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相对含量均为Ⅱb>Ⅱa>Ⅰ>Ⅱx,而其中前亚体又以Ⅱb和Ⅱa型相对含量多于后亚体Ⅱb和Ⅱa型;前亚体Ⅰ与Ⅱx型相对含量少于后亚体Ⅰ与Ⅱx型。[结论]RT-PCR方法与骨骼肌肌纤维琥珀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定性定量研究方面具有相对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快肌内侧腓肠肌与慢肌比目鱼肌内各型肌纤维的分布及构成差异。[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析4型肌纤维的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基因表达差异,并以肌动球蛋白腺苷三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分析4型肌纤维构成比例。[结果]通过RT-PCR扩增所得的条带,在内侧腓肠肌内MHCⅠ、MHCⅡx、MHCⅡa、MHCⅡb基因表达均有分布,而在比目鱼肌中未发现有Ⅱb型基因表达。4型或3型肌纤维均呈交错式镶嵌型分布。[结论]大鼠内侧腓肠肌中ⅡA型肌纤维占很大比例,而在比目鱼肌中I型肌纤维最多,其中缺少ⅡB型肌纤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猪肌肉肌纤维特性与肌肉品质的关系及品种、性别差异。【方法】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汇总及分析。【结果】①肌纤维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肌纤维数目、大小及类型是肌纤维的基本特性。②肌纤维类型的划分,目前最常用的是根据肌纤维中MyHC基因的多态性表达对肌纤维进行分类。③出生前,MyHC异构体按照胚胎期→胎儿期→成熟期顺序表达,出生后,肌纤维类型具有相互转化的特性。④不同类型肌纤维由于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会影响肌肉色泽、pH、系水力等肌肉品质性状。肌纤维大小、密度与肌纤维类型密切相关,因此也会影响肌肉品质。⑤不同品种猪肌纤维特性有明显差异,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肌肉品质。为了适应各自生长发育及生理需要,猪不同性别间肌纤维特性也有所不同。【结论】猪肌肉肌纤维特性直接影响肌肉品质的优劣,品种、性别不同,肌纤维特性的形成有一定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1.
Myostatin (MSTN)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skeletal muscl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skeletal muscle in MSTN–/– mice is significantly hypertrophied, with muscle fiber type II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while muscle fiber type I decreasing.  However, it is still not clear how the skeletal muscle types change in MSTN–/– pigs, and how the mechanism for MSTN regulates fiber types, especially in large animals like pigs.  This study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skeletal muscle fibers in MSTN–/– pigs produced in our laboratory.  It was observed that, compared with wild-type (WT) pigs, both the total mass of skeletal muscle and type IIb muscle fibe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while the type I and type IIa muscle fiber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in MSTN–/– Meishan pigs.  In addition,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MSTN on muscle fiber type and its regulation mechanism in the embryonic stage, this study selected a few genes (Myf5, Mef2d, MyoD and Six1) associated with muscle fiber type and validated their expression by quantitative RT-PCR.  Herein, it was found that Myh7, Myh2, Myh4 and Myh1 can be detected in the skeletal muscle of pigs at 65 days of gestation (dg).  Compared with WT pigs, in MSTN–/– Meishan pigs, Myh7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while Myh4 (P<0.001) and Myh1 (P<0.05)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Meanwhile,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Myf5 (P<0.05), Mef2d (P<0.01) and Six1 (P<0.05) in MSTN–/– Meishan pigs suggested that MSTN should regulate the directional development of muscle fiber typ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Thus, at the embryonic stage, the type II muscle fibers began to increase in MSTN–/– pigs.  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not only for pig meat quality improvement, but also for the study of human skeletal muscle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骨骼肌肌纤维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骼肌是动物躯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到产肉动物躯体的40%,肌纤维作为骨骼肌组织的主要成分,其类型的差异是影响产肉动物肌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与产肉动物肉的产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产肉动物屠宰之后肉品的质量。一般而言,动物骨骼肌肌纤维数目在胚胎发育期间基本上就已固定,出生之后,由于肌纤维的肥大,动物躯体肌肉块才表现出增大增粗。另外,动物肌肉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肌纤维组成类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们会随着骨骼肌对代谢与功能需求的改变而发生转变。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许多信号通路与因子的调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相继被应用于生物学现象的研究中,利用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很好的阐明了许多复杂生物学现象形成的分子机制。目前,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与骨骼肌形成发育相关的关键因子已被鉴定出来。然而,在早期研究中,人们对于骨骼肌肌纤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型的鉴定,以及不同肌纤维类型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对于骨骼肌肌纤维形成的具体分子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骨骼肌肌纤维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特性,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品质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综述。本文首先对肌纤维的类型、特性进行了综述;进一步分别对慢型肌纤维与快型肌纤维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最后对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总之,本综述的撰写将有助于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形成的遗传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为将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肌纤维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也将有助于揭示肌肉品质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高品质新品种或新品系产肉动物提供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不同比例民猪血统(民猪血统比例为1,1/2,1/4,1/8,0)的商品仔猪60头,在同一营养水平下,研究民猪血统对生长肥育猪肌肉品质及肌纤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民猪及其杂种猪与杜大长杂种猪相比肉色好(P<0.05),pH正常,滴水损失低(P<0.05),干物质含量高,肌内脂肪含量高(P<0.05),无异常肉发生,肌肉品质随民猪血统比例的增加而改善.肌纤维直径随民猪血统含量增加而变细,肌束内纤维个数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4.
以3个日龄的5个品系F、D、Y、S、B优质肉鸡为试验对象,采用组织化学切片染色技术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优质鸡肌纤维的发育规律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鸡肌纤维的发育呈明显变化.70-90日龄的肌纤维面积的生长强度小于90-120日龄,而肌纤维密度70-90日龄的生长强度大于90-120日龄.同一生长阶段不同品系间肌纤维的生长强度也明显不同,生长较快的D系肌纤维生长强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肌纤维面积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硫胺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嫩度、肉色、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可见,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的干物质、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及硫胺素、肌苷酸等风味物质的产生有利.  相似文献   

15.
固始鸡生长过程中不同类型肌纤维面积比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对不同生长阶段(4,8,12,16周龄)固始鸡胸肌和腿肌的肌纤维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肌红纤维与中间型肌纤维面积之和(SR+M)、中间型肌纤维面积(SM)和白肌纤维面积(SW)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腿肌肌纤维类型有3种,即红肌纤维,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而胸肌肌纤维类型有2种,即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在固始鸡的生长过程中,腿肌的白肌纤维比例逐渐降低,胸肌的白肌纤维的比例先升后降。公鸡腿肌中SR+M/SW值在第4,8与12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第12周龄与16周龄间差异显著(P< 0.05),在第8周龄与第16周龄间差异极显著(P<0. 01);母鸡腿肌中SR+M/SW值在各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 (P>0.05);公鸡胸肌中SM/SW值在各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母鸡胸肌中SM/SW除在第8周龄和第12 周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在其他各周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腿肌中的红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以及胸肌中的中间型肌纤维在公鸡肌肉中的含量均高于母鸡。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数字成像方法观察长白山野猪和东北民猪骨骼肌组织的肌纤维形态特点,分别对两品种各30头供试猪40日龄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三角肌组织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进行显微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骨骼肌组织中,东北民猪的肌纤维直径均显著大于长白山野猪的肌纤维直径(P<0.05),其肌纤维密度均显著低于长白山野猪的肌纤维密度(P<0.05)。在同品种内,不同性别猪的同一种骨骼肌组织之间肌纤维的直径和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品种间,同性别猪同一种组织之间肌纤维的直径和密度差异显著(P<0.05);长白山野猪和东北民猪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可见,至40日龄时,猪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生长发育受品种效应的影响较大,而受性别效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电镜观察香猪、二花脸猪和大白猪肌纤维超微结构表明,肌原纤维直径、肌丝直径、肌节的长度和I带、A带的长度无明显的品种差异,肌纤维横截面单位面积内肌质网和肌原纤维所占的面积、肌质网终池、肌质和背最长肌中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的比例,肌原纤维间脂肪滴和糖原的含量、3个猪种间均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