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索利用光合细菌与化肥农药双减融合施用技术,设计3个减肥减药、3个光合细菌喷洒减肥减药和1个对照(CK)处理,研究光合细菌喷洒对稻瘟病发生及水稻产量、品质方面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光合细菌喷洒减肥(减N 10%~20%)减药处理的稻瘟病病情指数为0.41~0.44,防治效果为22.5%~28.1%,肥料减N10%,稻瘟病药使用1次,插秧后每月2次喷洒光合细菌50 L/hm2,水稻产量达到7 511 kg/hm2,糙米率65.3%,食味值83.3,能够确保在稳产的前提下实现水稻减肥减药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杂交晚稻产区对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进行大面积示范,探究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能够较常规施肥减少化肥投入11.0%,减少氮肥投入14.0%,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达到增产增收、提质增效的目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投入,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加收益917.1元/hm2。  相似文献   

3.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盐碱地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有效分蘖少、有效穗数少、产量低、化肥对土壤二次污染等问题,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泰来县盐碱地水稻生产中进行添加微生物菌剂、纳米硅肥和传统施肥的对比试验,通过调查水稻产量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明确其增产效果及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和纳米硅肥显著提高盐...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现代水稻生产高产、高效、绿色、轻省的发展目标,解决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面临的现实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栽培技术团队在邹应斌教授的指导和团队负责人唐启源教授的带领下,十三五期间围绕水稻机械化精量有序种植、高效种植制度、化肥农药双减、稻田综合种养、抗逆减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与示范,并探索智慧农业技术运用,共发表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吉林黑土地区,在减氮肥50%、减磷肥100%条件下,评价15种商业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肥50%处理减产3.6%~5.5%;不施磷肥减产0.6%~4.1%。在减氮条件下,33.3%的微生物肥料稳定增产,增产率为15.7%~35.5%(平均增产25.6%);在不施磷条件下,26.7%的微生物肥料稳定增产,增产率为9.7%~21.5%(平均增产15.6%)。生物有机肥的增产效果优于菌剂接种。含有链霉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及木霉菌等微生物的生物有机肥,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我国油菜施肥状况及施肥技术研究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农业生产减肥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施肥在我国油菜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区域化肥用量和肥料利用率现状,揭示了施肥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现有施肥技术难下地等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显示油菜高效简化施肥技术体系雏形已基本构建。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新形势,以满足油菜绿色高效轻简生产和生态环境新要求为目标,提出了近期油菜施肥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日本水稻化肥减量施用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的水稻生产中,化肥投入过量、肥料使用效率低是突出的问题。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水稻生产也采用高肥料投入的栽培方法,之后肥料施用量显著下降,肥料施用效率明显提高,而水稻产量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略有增长。本文梳理了日本水稻生产化肥减量背后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的驱动和技术的推进情况,并针对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分析了推动我国化肥减量的主要因素及可能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促生、生防、抗非生物胁迫的角度,总结微生物肥在玉米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不同类型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产量、子粒品质、抗病性、抗逆性及节肥潜力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微生物肥料增加了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为1.3%~39.7%。利用微生物肥料可能减少15%~30%的化肥用量。建议针对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玉米品种等,筛选高效的微生物肥料或菌株,优化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工艺,并加强微生物生态适应性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俭  张亮  邹云红  洪亮  李杨 《园艺与种苗》2019,(1):46-47,56
[目的]验证肥料增效剂和农药控失剂产品在水稻田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在龙亢农场进行了水稻田间小区试验。[结果 ]增效剂、控失剂在药肥双减集成技术下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结论]结果为2020年龙亢农场全面实施药肥双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肥料向高效、复合方向发展.即寻求一种新型的生物复合肥,以此达到增产的最佳效呆.同时充分利用土壤潜力,保持生态平衡.在我国化肥因素的进步作用已占整个农业技术进步作用的50%以上,但由于我国化肥生产不可能在短期内保证供给,所以每年尚有4000万吨的缺口靠进口弥补.此外,施用化肥不当.破坏了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农业产品的污染,亦是迫使大力研制、开发生物复合肥的一个十分重要因素.生物复合肥──我国肥料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复合微生物肥应用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浙优1号、Y两优900、甬优538和甬优12为材料,研究复合微生物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成本下,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比传统施肥平均增产331.41 kg/hm~2,增3.58%,主要是通过增加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来实现;施用复合微生物肥能提高水稻株高和收获指数,并通过增产实现增效。因此,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实现化肥减量目标。  相似文献   

12.
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化肥用量,改进施肥方法,探讨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减肥10%的处理产量最高,正常施肥处理其次,减肥20%的处理第3;正常施肥与减肥10%~20%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产量随之减少;化肥与稻谷的投入产出比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而增大。所以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水稻生产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化肥减量对麦田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化肥减量和有机培肥配施对冬小麦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单施常量化肥(表示为NPK,分别施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251.8、255.7和375.2kg.km-2)为对照,设置不同化肥(不减量、减量30%、减量50%和减量70%)和有机肥(18 000、25 500和34 500kg.km-2,分别用LM、MM和HM表示)配施处理,采用系列稀释平板法和氯仿熏蒸培养法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区系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了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固氮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数量,但不影响土壤真菌数量。施肥效果在化肥不减量时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在化肥减量时以50%NPK+MM处理最佳。说明化肥适度减量和配施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花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促进节本增效,试验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探索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对花生产量、产量因素、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化肥减量10%、20%的试验处理与单施化肥(对照组)的处理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花生荚果产量较对照组分别增产13.6%和17.6%,效益分别增加8.5%和12.8%。因此,用商品有机肥替代10%~20%的化肥用量,既能增加花生荚果产量,又能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5.
以热带地区典型酸性水稻土为载体,通过设置不施肥处理(CK)、常规化肥(T)、有机无机复混肥(OF)、有机无机复混肥减施10%(10%OF)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减施20%(20%OF)等不同试验处理,研究化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减量施用对海南省双季稻的产量、养分积累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评估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减量施用对热带地区土...  相似文献   

16.
在化肥总养分减量18%的前提下,比较2种不同缓释肥在新垦水田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新垦水田上施用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但可大幅提升化肥偏生产力,化肥减量效果明显。与常规施肥(施用45%三元复合肥)相比,施用缓释肥可增加水稻生长前期叶绿素含量,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弥补了有效穗数的不足,达到稳产的目标。相比较而言,有机缓释肥的施用效果较掺混肥料要好,较常规施肥增产1.1%、增效350.4元/hm2、化肥偏生产力提升23.2%。建议可将“好乐耕”有机缓释肥作为余杭地区主要水稻缓控释肥品种之一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稻生产中化肥的施用过量、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本文应用具有改善根际生物多样性功能的生物质小分子有机碳肥乌金绿,在不减少和减少肥料施用量两种情况下探讨其对水稻减肥增效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减肥施用乌金绿和减肥施用乌金绿,均能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有效穗数;乌金绿不减肥处理比常规用肥处理增产7.8%,乌金绿减肥处理与常规用肥处理产量相当,可避免化学肥料的浪费和减缓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8.
再生稻肥料管理对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肥料管理、品种及其互作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再生稻高产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4个华中地区主推的再生稻品种为材料,设置4种肥料管理方法,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干物质生产及相关农艺性状等。【结果】相比推荐施肥对照(CK),全生育期施用再生稻专用缓释肥(SRF)使两季施肥的次数从5次减少到3次,而且产量在头季和再生季分别达8.86和6.39 t/hm 2,较CK仅降低了6.2%和9.1%。SRF在头季减产主要归因于较低的结实率,而在再生季减产是每穗颖花数和总颖花数共同下降的结果。促芽肥施与不施对再生季产量没有影响。再生稻两季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主要受品种的影响,肥料处理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影响很小。相比其他3个品种,甬优4949的头季和再生季产量最高,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最好。【结论】施用专用缓释肥和省施促芽肥均能够在不大幅损失稻谷产量的同时减少施肥次数促进再生稻轻简化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