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防治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的生物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瓜类白粉病是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加大对该病害的生物防治力度,本研究采用课题组研发的1×109cfu/g玫瑰黄链霉菌水剂和1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悬浮剂以及市场上常用的枯草芽胞杆菌、哈茨木霉菌、寡雄腐霉、武夷菌素、多抗霉素等多种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几种生物制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生物制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效为57.65%~84.98%,其中3%多抗霉素水剂600倍液的防效最好,为84.98%,且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增产率达12.65%。其次为1 00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武汉天惠)4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600倍液和3×108 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可作为西葫芦白粉病防治的选用药剂。1×109 cfu/g玫瑰黄链霉菌水剂对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为78.68%和73.59%,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微生物菌剂拌种防治花生根部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以鲁花8号为试验材料,选择3个微生物菌制剂和1个化学药剂,设置1000亿CFU/mL解淀粉芽胞杆菌、200亿CFU/mL多粘类芽胞杆菌、1亿CFU/g真菌生防菌(TB)、1000亿CFU/mL解淀粉芽胞杆菌+1亿CFU/g真菌生防菌(TB)、200亿CFU/mL多粘类芽胞杆菌+1亿CFU/g真菌生防菌(TB)和25%咯菌腈拌种处理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6种供试药剂拌种处理均对花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且对根腐病和白绢病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中1000亿CFU/mL解淀粉芽胞杆菌+1亿CFU/g真菌生防菌(TB)种子处理的出苗率、增产率和综合防效最高,其出苗率和增产率分别为94.35%和23.15%;出苗30 d后根腐病防效为76.95%,出苗60 d后根腐病和白绢病防效分别为83.54%和83.88%,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与咪鲜胺协同防治草莓炭疽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测定8种化学药剂和拮抗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将毒力最强的化学药剂与WH1G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8种常见化学药剂中咪鲜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最强,其EC50为0.045 3mg/L,在较低浓度下能有效抑制草莓炭疽病菌的生长,与生防菌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对草莓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含菌量为1.0×1010cfu/mL时抑制率达89%;将咪鲜胺(0.045 3mg/L)与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2.3×106cfu/mL)复配,V(咪鲜胺)∶V(WH1G)配比为5∶5时对病菌抑制的增效作用和防治效果最好,毒性比率为1.432,防效为69.94%。复配剂对草莓炭疽病的田间防效达67.91%,显著高于单剂防效,且咪鲜胺使用量只有单剂使用量的1/2,表明二者复配不仅可以提高防效,还能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4种不同微生物活性成分的生防菌剂,采用盆栽生物量测定、温室和田间小区试验对辣椒主要病害进行抗病效果及促生增产作用评价。结果表明,木霉-芽胞杆菌复合菌剂对辣椒的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和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72.2%、78.3%、71.9%和59.7%,枯草芽胞杆菌-粉红粘帚霉复合菌剂对辣椒4种病害的防效分别达到60.5%、62.1%、60.5%和50.9%;而淡紫紫孢菌菌剂只对辣椒炭疽病具有很好防效(77.5%)。同时,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植株生物量均有显著促生作用,其中木霉-芽胞杆菌复合菌剂及枯草芽胞杆菌-粉红粘帚霉复合菌剂在盆栽试验中鲜重和干重增幅分别为132.79%、190.35%和211.80%、293.84%;两者在温室及田间小区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82.3%、152.7%和65.0%、23.9%。本研究表明,生防菌剂可以替代化学药剂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同时还能够促进作物植株生长,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微生物生防制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防效不稳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在不同微生物生防产品中添加有机物料,分析了添加有机物料对草莓灰霉病防治和土壤微生物数目的影响。本试验共设15个处理。微生物生防制剂(BCA)包括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木霉菌Trichoderma(Tr),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半量枯草芽胞杆菌+木霉菌(1/2BT),以及无菌剂对照(CK);有机物料用量(米糠+豆粕粉,RB)设3个水平,分别为不添加,1/2RB(15 g/m2米糠+60 g/m2豆粕粉)和RB(30 g/m2米糠+120 g/m2豆粕粉)。移栽55 d后将各处理组分均匀撒施至根周,随后覆盖地膜并滴灌保湿。结果表明,木霉菌和EM菌能够有效降低灰霉病发病率,有机物添加量一致时,微生物生防制剂的防效规律为EM > Tr > Bs > 1/2BT。木霉菌和EM菌单剂在发病较轻的试验地1中防效为60.00%~68.00%,发病严重的试验地2中防效为16.39%~29.01%。各处理中EM+RB防效最高,最高可达90.00%。添加全量米糠和豆粕粉能够显著提高生防制剂的防效。生防制剂添加有机物料的防效规律为BCA+RB > BCA+1/2RB > BCA,Tr+RB防效比Tr单剂施用提高0.17~1.1倍,EM+RB防效比EM单剂提高0.32~1.84倍。同时土壤微生物的数目随有机物料的增加而增加,1/2RB和RB可使数目分别增长0.43~8.86倍和0.93~32.72倍。以上结果表明,实际生产中施用木霉菌或EM菌能够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添加足量的有机物料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度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能够有效防控设施番茄枯萎病,研究菌株B1619田间高效使用技术对保证生防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对菌株B1619在接种番茄枯萎菌的病土中的定殖规律,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在田间的撒施方式和使用剂量,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对番茄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可以在接种枯萎菌的病土中稳定定殖并维持一定数量,在21 d时仍然有5.9×10~4 cfu/g土的种群数量。田间穴施和灌根的撒施方式防治效果明显好于蘸根和拌土,田间使用剂量应≥6 g/株。2年4地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田间撒施方式为穴施,田间使用剂量为32 kg/667 m~2时,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5.1%~85.2%,显著高于化学药剂百菌清。示范推广试验证明,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对番茄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85%~90%。  相似文献   

7.
解淀粉芽胞杆菌DS-1菌剂的研制及田间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株解淀粉芽胞杆菌DS-1生防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生产工艺,通过菌剂的研制测定了其温室防效。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固态发酵为以玉米粉为基质,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00 mg/g、小米粉50 mg/g、接种量0.8 mL/g、培养时间96 h、pH 8.0;最适的菌株助剂为壳聚糖20 mg/g(载体)、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100 mg/g(分散剂)和糊精50 mg/g(保护剂)。粉剂与颗粒剂均能提高番茄和黄瓜的株高和鲜重,且颗粒剂效果更突出;并对辣椒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0.75%和62.86%,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达63.58%和66.12%,两种制剂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发酵液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微生物源杀虫型种衣剂严重缺乏的现状,本文以3株具有杀虫防病功能的芽胞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为主要成分,研制一种杀虫防病复合微生物种衣剂。通过测定助剂的理化性质及其对3株芽胞杆菌生长的影响,确定助剂种类和用量,最终形成生物种衣剂的配方:贝莱斯芽胞杆菌ZLP-101(≥2×109cfu/mL)、解淀粉芽胞杆菌ZLP-01(≥2×108 cfu/mL)和枯草芽胞杆菌ZLP-121(1×108 cfu/mL)以1:1:1体积比混合,辅以成膜剂海藻酸钠3%、化学增效剂高效氯氟氰菊酯0.01%、着色剂酸性品红0.2%、增稠剂黄原胶0.1%、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2%。以玉米为供试作物,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该生物种衣剂对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效为70.71%,对玉米立枯病的防效达83.64%。研制的种衣剂的相关指标符合悬浮种衣剂及微生物菌剂的国家标准,可用于玉米包衣,防治土传病和地下虫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制一种高效、安全及无污染的生防菌剂,本文以核桃内生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Ht-q6为材料,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确定了生防菌Ht-q6可湿性粉剂的最佳助剂配方及对番茄叶霉病和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载体硅藻土(85%)、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6%)、稳定剂KH2PO4(1.0%)、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1.0%)。该粉剂芽胞含量2.28×1010 cfu/g、杂菌率0.5%、pH 5.8、细度93.5%、干燥减量2.5%、润湿时间45 s、悬浮率85.6%,符合国家标准值,质量合格。同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菌剂对大棚中番茄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稀释200×(制剂用量225 g/667m2)的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7.1%和74.3%,与对照药剂75%百菌清的防效相比,叶霉病防效差异不显著而灰霉病防效差异显著。该菌剂的研制在生产实践中为番茄病害提供一条生防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菌肥在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同时对连作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棘孢木霉菌肥对连作4年的黄瓜根际棘孢木霉菌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DNA拷贝数变化和黄瓜根际微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棘孢木霉菌肥对黄瓜幼苗期和速长期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24%和76.81%,均与药剂对照的防效差异不显著。棘孢木霉菌的DNA拷贝数出现2个高峰期,即黄瓜苗期和盛果期,其DNA拷贝数分别为235 000.00 ng/μL和80 500.00 ng/μL。黄瓜速长期、盛果期、生长末期的尖孢镰孢菌DNA拷贝数分别为15.41、54.87和18.36 ng/μL,且显著低于同一时期药剂对照和清水对照。黄瓜幼苗期、速长期、开花期和盛果期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度分别为2.24、1.98、2.52和2.12,均高于药剂对照。由此可见,棘孢木霉菌肥在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同时,还可以改善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1.
黄瓜枯萎病是设施黄瓜栽培中最为常见且为害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应用生防菌防治黄瓜枯萎病,对黄瓜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前期筛选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3株木霉菌,即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幼苗质量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3种施用方式分别为T1(木霉与病原菌同时接种)、T2(先接种木霉菌,2 d后接种病原菌)和T3(先接种病原菌,2 d后接种木霉)。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均在64.78%以上,且以拟康氏木霉886的T2施用方式的防效最高,达到81.54%。在播种后8~14 d,所有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幼苗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比CK1(只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显著上升,3种施用方式中以T2处理对上述6项指标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并以拟康氏木霉886在播种后14 d的6项指标增加幅度最大,该处理的黄瓜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总吸收面积的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10.06%、74.39%、37.23%、54.45%、88.00%和51.11%。本研究的3株木霉菌通过提高黄瓜幼苗生理代谢活性,增强了幼苗质量,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在应用中,提前施入木霉菌,有利于提高黄瓜幼苗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后期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开展了3种生防木霉菌,包括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研究这3种木霉菌对黄瓜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且以棘孢木霉525的田间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1.53%。与只接种枯萎病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株木霉菌单独接种或与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同时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显著提高黄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以拟康氏木霉886单独接种促进效果最强。研究表明,3种木霉菌通过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增强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海南橡胶园16份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6株拮抗木霉,通过对峙培养、非挥发性和挥发性物质及几丁质酶活测定,从中筛选出一株对橡胶树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均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菌株T008;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防控草莓枯萎病,本研究通过测定生物量、初筛、复筛和相容性试验,筛选出生长速度较快且抑菌效果良好的菌株SA-1和SV-2,经形态观察、Biolog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盆栽试验评价了菌株SA-1和SV-2发酵液单一使用及联合使用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草莓植株促生和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SA-1和SV-2发酵液联合使用比单一使用具有更好的生防效果,灌根40 d后防治效果为71.33%,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丙二醛含量明显减少,在草莓枯萎病生物防治中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已经登记的芽胞杆菌微生物杀菌剂剂型以悬浮剂和可湿性粉剂为主,剂型相对比较单一,为进一步提高货架期和利用效率,以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纳米材料作为载体,添加各种不同功能性助剂,在高速均质机的作用下剪切、均质,研制出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悬乳剂。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悬乳剂配方:发酵液70%~80%,吸附载体白炭黑10%~15%,大豆油30%~50%,乳化剂Span80和Tween80复配6%~10%,分散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1%~3%,防冻剂乙二醇2%~4%,增效助剂SY-6535 1.5%~2.5%。该制剂的性能指标为:活菌体含量大于8×108cfu/mL,悬浮率大于85%,粘度225 mPa·s,热贮稳定性合格;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悬乳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发酵液。  相似文献   

16.
木霉菌是广泛应用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植物病害生防真菌。市场上木霉菌制剂多是分生孢子为主要成分的可湿性粉剂,存在着货架期短,生产和使用时有粉尘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木霉菌应用上的这一瓶颈问题,提高木霉菌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针对木霉菌T4在高产厚垣孢子发酵培养基及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对其水分散粒剂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以硅藻土为载体,3%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0.4% UV保护剂抗坏血酸,4%崩解剂可溶性淀粉,3.2%粘结剂淀粉,利用摇摆湿法进行造粒,得到1×108cfu/g的木霉菌T4水分散粒剂。在田间防治番茄灰霉病,花期或者发病初期首次用药,施药浓度为300~500倍稀释液,施药间隔期为7 d,总共用药3次。结果显示,最佳使用浓度为300倍稀释,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1.85%,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相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枯萎病是马铃薯主要土传真菌病害之一,已成为限制我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菌株ZF128是本实验室从马铃薯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得到的一株对马铃薯枯萎病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细菌。经生理生化、BIOLOG GENIII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菌株ZF128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ZF128对5种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都具有显著拮抗效果。光学显微观察发现,菌株ZF128处理的病原菌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并出现膨胀变粗现象。发酵试验表明,菌株ZF128在甘露醇培养基中发酵上清液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盆栽试验结果证明,接种菌株ZF128后马铃薯发病明显减轻,防效为82.46%。此外,定殖和促生试验表明,菌株ZF128能在马铃薯根际和根部有效定殖30d以上,处理组马铃薯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及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菌株ZF128生防性状优良,是一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8.
芽胞杆菌属菌株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本研究以枯草芽胞杆菌NCD-2和解淀粉芽胞杆菌Ba-2为有效成分开展了防治马铃薯黄萎病的种子处理剂研制。通过对载体、助剂种类及其比例的优化,明确种子处理剂的配方为:载体滑石粉75%、菌株NCD-2原粉13.33%、菌株Ba-2原粉6.67%、分散剂B 3.50%、润湿剂B 1.50%;制备的种子处理剂外观为浅黄色粉末,无团块。该菌剂粒径D50为36.78 μm,pH 6.85,贮藏后未出现结块和发粘现象,浓度介于1.5×109~2.0×109 CFU/g。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种子处理剂用量在1~4 kg/667 m2拌种马铃薯种薯,校正出苗率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进一步研究以4 kg/667 m2拌种薯块不同时间对出苗的影响,明确拌种后不宜长时间放置,以2 d内播种为宜。两年多地田间试验表明,种子处理剂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48.58%~72.82%,增产为5.52%~14.32%。综合分析表明,该菌剂能够有效防治马铃薯黄萎病发生,且增产作用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为该菌剂进一步的大面积推广示范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麦麸、玉米粉、稻壳、秸秆、甘蔗渣等固体基质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棘孢木霉DQ-1分生孢子固体发酵基质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发酵产物对黄瓜、辣椒、番茄和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单一麦麸为发酵基质时,棘孢木霉DQ-1产孢量最大,发酵5 d产孢量为1.51×109 CFU/g;以麦麸:玉米粉:稻壳:硅藻土复配比例为5.8:0.5:1.7:1.0时产孢量最大,发酵5 d棘孢木霉DQ-1产孢量可达2.63×109 CFU/g。固体发酵条件以液体接种量为2%时,发酵第12 d棘孢木霉DQ-1的产孢量最高,可达7.18×109 CFU/g。盆栽试验表明,棘孢木霉菌DQ-1分生孢子粉对黄瓜、辣椒、番茄和西瓜幼苗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效果。本研究结果为棘孢木霉菌DQ-1产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草莓枯萎病是设施草莓连作种植中的重大病害,本试验通过对前期筛选到的生防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将筛选的菌株SDTB038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的毒力,其中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室内毒力较高。菌株SDTB038与化学杀菌剂协同防治的盆栽试验表明,药后21 d,单施108 cfu/mL SDTB038发酵液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0.66%,对该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控作用。108 cfu/mL SDTB038发酵液分别与29 mg/L肟菌酯和20 mg/L苯醚甲环唑混用,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62.56%和74.01%,两组混用组合的协同作用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08 cfu/mL SDTB038发酵液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提高防治效果,推广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