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牧区范围广阔,包括33个牧业旗县,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生态牧区、实现牧区现代化是牧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深入分析内蒙古牧区生态本底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畜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从生态因素制约、种养结合等角度,提出牧区现代化发展思路和建设的指标体系,为内蒙古牧区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天然草地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东乌旗天然草地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今后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建议。为该地区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叶晗  朱立志 《草业科学》2014,8(8):1587-1596
内蒙古草原位居我国五大牧区之首, 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为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国家对内蒙古草原实施了生态补偿项目。本文以内蒙古牧区33个旗县实施的京津风沙源和退牧还草工程为研究对象, 通过内蒙古统计年鉴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 发现工程实施后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有了明显改善, 但是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范围偏小、投入力度偏弱、补偿主体过于单一、监督管理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七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旨为后期草原生态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现实状况,从新牧区建设的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4个方面,提出了与新牧区建设相关的民族、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发展、合作社组织形式以及民主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如何使每个层面都得到发展,就必须抓住不同层面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现实状况,从新牧区建设的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4个方面,提出了与新牧区建设相关的民族、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发展、合作社组织形式以及民主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如何使每个层面都得到发展,就必须抓住不同层面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锡盟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分析评价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分析评价报告谷锦柱,王梦龙,赵景峰(内蒙草原勘察设计所,内蒙草原工作站呼和浩特市010010)内蒙古是我国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基地之一。因此,分析评价内蒙古草地资源,为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是开发建设内蒙古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1草...  相似文献   

8.
蒙古国和内蒙古牧区分布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内陆地区,该地区多少年以来以放牧为主,2005年项目组在蒙古国和内蒙古牧区部分地方实地调查了畜牧业经营现状。调查中发现蒙古国的牧区以游牧为主,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经营模式有——协会组织,企业经营型、牧民自发组织自愿入股型、多种经营型、舍饲禁牧个体经营型等几种经营模式。调查中发现过去的粗放经营大大被改变,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被提高,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内蒙古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农牧业科技投入长期不足且来源单一、农牧业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农牧户的经营规模小与科技发展的特定要求不适应、农牧业科研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缺乏以及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的农牧民整体科技水平低等问题,影响了科技的发展,需要认真对待,并切实解决,以推进内蒙古新牧区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是世界草地资源大国,拥有天然草地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0%,是耕地面积的3倍,天然草地拥有量居世界第二位。全国草地资源中,有可利用草地40亿亩,占草地总面积的67%。据1985年统计,我国每公顷可利用草地年平均生产肉3.67公斤、毛0.45公斤、奶类4.02公斤,约为美国相同单位面积草地产值的1/20。  相似文献   

11.
在对内蒙古部分牧业旗(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以33个牧业旗(县)为代表的内蒙古牧区畜牧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注重产业化经营、注重规划专业化生产布局、注重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注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注重调整畜群结构及繁育方式、注重农牧区饲草资源互补利用体系建设的“六注重”牧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以期为推进内蒙古牧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危机新情况,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要从供给侧方面做文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草原牧区也不例外。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牧区正蓝旗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草原牧区在推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存在着畜牧业发展基础依旧薄弱、畜牧业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发展水平滞后,以及农牧业三化程度仍较低、特色品牌效益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草原牧区应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继续优化调整供给结构、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对策和建议,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以实现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牧区放牧羊来自天然大草原, 以其肉质鲜美、多汁、无膻味、绿色无污染而享誉国内外。面对发达国家日益加剧的“动物福利”贸易壁垒, 打造内蒙古福利肉羊品牌, 打破世界贸易壁垒, 提高内蒙古肉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迫在眉睫。对内蒙古牧区放牧羊的福利养殖现状进行分析评估, 以期为加速推进内蒙古牧区放牧羊福利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常虹  翟琇  石磊  刘亚红  谢宇  王洋  孙海莲 《草地学报》2021,29(3):583-592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近年来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本文以内蒙古牧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的方法,通过2000—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分析,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演变特征,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固定、土壤保持评价,为牧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蝗虫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内蒙古草原蝗虫连续泛滥成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气候变化是内蒙古草原蝗虫消长的最重要因素。冬季变暖,地面最低温度升高是蝗卵安全越冬的重要保证;在春季气候变暖的同时,配合一定量的降水,为蝗卵孵化出土提供了适宜的温湿度,加上温度升高牧草提前返青,蝗蝻有充足的食物,个体发育好,下一代产卵量增加;草原开垦,为蝗虫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和更宽的食物选择范围,蝗虫数量不断膨胀,由不规则间歇性发展到近年来的持续性大发生。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81-2005年内蒙古草原火的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内蒙古草原在25年间共发生草原火3142次,其中人为火占68.84%,雷击火占5.19%,未查明起火原因草原火占25.97%。草原火强度主要以Ⅳ、Ⅲ级草原火为主,占查明起火原因草原火的81.15%。草原火的年发生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在21世纪初有所增加,且春、秋季是草原火的高发期,其中人为火在4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而雷击火集中于5,6月份。草原人为火发生时段集中在9:00-16:00,雷击火主要在13:00-17:00。内蒙古草原火的发生区域呈东北向西南减少的条带状分布,其中位于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牙克石市和鄂伦春自治旗是发生草原火次数最多的4个旗(县),累计发生次数在119~187次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火预防工作在区域上应集中在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在时间上拟关注春季,特别是白天9:00-16:00时段。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燕亭  侯向阳  运向军 《草业科学》2011,28(6):1132-1139
摘要: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和了解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从土壤、植被、家畜及牧区社会经济等方面概述了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探讨草地退化动因、阐释草原碳库问题、探索放牧利用优化调控机制、积极开展草原适应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草原生态系统更好应对气候变化,维持系统稳定及牧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地不同时期土壤及植被营养状况的差异及变化特点,为内蒙古典型草地的合理利用、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以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内蒙古不同地区典型草原选取8个监测点,包括G1(鄂温克草原,温性草甸草原,呼伦贝尔市)、G2(乌拉特草原,荒漠草原,巴彦淖尔市)、G3(天然草滩,乌兰察布市)、G4(辉腾锡勒草原,五花草甸草原,乌兰察布市)、G5(科尔沁草原,温性草甸草原,通辽市)、G6(人工牧草种植地,赤峰市)、G7(乌拉特草原,荒漠草原,包头市)、G8(格根塔拉草原,荒漠草原,乌兰察布市);于2020年牧草返青期、旺盛期、枯萎期分别从不同监测点样方中取0~20 cm土层土样及植物样品地上部分,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常规养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不同监测点不同时期土壤及植被营养水平的综合得分并排序。[结果]返青期、旺盛期、枯萎期土壤全氮含量均为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监测点;旺盛期、枯萎期G7监测点(包头市境内乌拉特草原)最低。3个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为G6监测点(人工牧草种植地)最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监测点。3个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为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监测点,G7监测点(包头市境内乌拉特草原)最低。返青期G6监测点(人工牧草种植地)的植被氮、磷、钾含量均为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监测点。旺盛期G8监测点(格根塔拉草原)的植被氮、钾含量最高,G6监测点(人工牧草种植地)的植被磷含量最高。枯萎期G3监测点(乌兰察布市境内天然草滩)的植被氮、磷含量最高,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的植被钾含量最高。3个时期植被粗纤维含量均是G5监测点(科尔沁草原)最高,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最低。土壤营养状况评分为:G4监测点(辉腾锡勒草原)3个时期评分均较高,G7监测点(包头市境内乌拉特草原)3个时期评分均最低;植被营养状况评分为:G2监测点(巴彦淖尔市境内乌拉特草原)及G6监测点(人工牧草种植地)返青期>旺盛期>枯萎期,其余监测点均是旺盛期>返青期>枯萎期。[结论]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土壤及植被养分含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总体来看,草甸草原返青期、旺盛期、枯萎期土壤中养分综合评分较高,荒漠草原3个时期评分较低;不同草原类型的植被养分综合评分在旺盛期较高,枯萎期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