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为高效筛选耐受高温胁迫、低温胁迫、盐胁迫及干燥(干旱)胁迫拮抗性木霉菌株提供筛选阈值。根据5种、20株拮抗尖孢镰孢菌效果较好的木霉菌对上述逆境因子的反应差异,建立每种逆境因子在不同水平下的木霉菌株生长和酶活变化检测阈值和标准化评价方式;分析木霉菌在不同胁迫条件下发育相关生化因子与菌株生长变化之间的关系,及相应胁迫下的孢子萌发率与菌落直径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正态性检验获得供试木霉菌株生长响应胁迫的阈值为:1 mol/L NaCl(盐胁迫阈值),36℃(高温胁迫阈值),14℃(低温胁迫阈值),400 g/L PEG-6000(干旱胁迫阈值)。相应胁迫下的菌落直径与孢子萌发率明显正相关。菌株在大部分胁迫下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过氧化氢酶(CAT)酶活与菌丝干重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为科学评价生物防治木霉菌资源的抗逆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和植物生物量测定等方法,将木霉菌REMI变异菌株的孢子进行种子接菌、土壤接菌、水中接菌,研究木霉菌REMI变异菌株对农作物甜瓜和玉米及杂草等生长性状、甜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鱼苗生长以及在水中存活等的影响,检测其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除Ttrm53外,其余木霉菌变异株和出发菌株T21对甜瓜和玉米种子安全,并且能够显著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增加须根数和促进幼苗生长;部分变异菌株对杂草具有抑制作用;供试木霉菌变异株对甜瓜根际土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和放线菌群体数量无显著影响;木霉菌孢子在河水及自来水中均不能萌发,分生孢子在水中存活约12~18天,厚垣孢子约18~27天,菌体自行消解;对鱼苗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哈茨木霉菌T21转化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表明,木霉菌转化体孢子萌发率有的高于野生菌株,如菌株Ttrm3,有的低于野生菌株,如菌株Ttrm47和Ttrm94;菌株Ttrm34产孢能力极显著高于野生菌株T21,而菌株Ttrm94和Ttrm111极显著低于野生菌株T21,菌株Ttrm111根本不产孢;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其中菌株Ttrm31、Ttrm34、Ttrm47和Ttrm76比较耐高温,而菌株Ttrm55、Ttrm94和Ttrm111较差,短时间高温处理能够促进木霉菌转化体生长。不同木霉菌对低温(15℃)的适应也不同,菌株Ttrm76、Ttrm31和Ttrm55生长速度快于野生菌株T21,而菌株Ttrm94和Ttrm111生长明显慢于T21;在20~30℃范围内,菌株Ttrm31、T21、Ttrm34和Ttrm55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生长较快,菌株Ttrm94生长却很慢;超过30℃,菌株Ttrm76、Ttrm111和Ttrm47生长比较快,生长速度大于T21。不同pH条件下,木霉菌转化体培养形态和产孢方式均有变化。木霉菌转化体利用氮源较好的是蛋白质和天冬氨酸,碳源较好的是麦芽糖和葡萄糖。不同木霉菌转化体培养性状也不同,如菌株Ttrm111不产孢;菌株Ttrm94产孢少,两者培养颜色为黄色,而其他菌株为绿色。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木霉菌野生株及不同木霉REMI变异株与宿主植物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均不能促进黄瓜生长;Trm31对高羊茅草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他菌株对高羊茅草生长无明显影响;T21、Trm47、Trm55对稗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Trm31、Trm34对稗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利用生防菌有效防控花生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本研究采用稀释培养法从花生根际土中分离木霉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盆栽试验筛选对花生白绢病具有高效生防效果的菌株并测定其生防机制,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环境因子对发育的影响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分离的132株木霉菌中筛选出1株对齐整小核菌S. rolfsii 具有高效抑菌效果的菌株GH-20,抑菌率达89.93%,将其鉴定为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对峙培养时,菌株GH-20对齐整小核菌的拮抗指数达Ⅰ级,当其菌落覆盖病原菌菌落后,其菌丝缠绕和侵入病原菌菌丝,并使病原菌菌丝体逐渐消解、减少,导致病原菌不能产生菌核;菌株GH-20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volatile gas,VOG)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non-VOG)对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9.95%和79.49%。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同时接种菌株GH-20和齐整小核菌对花生白绢病生防效果最好,为79.64%。另外,该菌株具有在以果糖为碳源,以酵母膏为氮源和pH 7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较好,光照有利于生长而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形成等生物学特性。生防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棘孢木霉菌GH-20主要通过竞争、重寄生作用和产生拮抗物质抑制和消解齐整小核菌,从而起到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甘肃省景泰县马铃薯连作田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木霉菌株GAS1-1,经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分类地位;用生物学方法研究该菌的营养生长和产孢条件;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菌株GAS1-1被鉴定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为甘肃省木霉新记录种。该菌株对玉米镰孢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穗腐病菌F. verticillioides、棉花枯萎病菌F. oxysporum、玉米腐霉茎腐病菌Pythium inflatum和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均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尤其对玉米腐霉茎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抑菌率达100.00%。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膏;其在15~35℃均可生长,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佳产孢温度为25℃;在pH 5~12的培养基上菌丝均可生长,菌丝最适生长和产孢的pH均为5;24 h黑暗条件下菌丝营养生长最快,12 h光暗交替条件有利于产孢;孢子致死温度为69℃,10 min。表明短密木霉菌株GAS1-1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的淡紫拟青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定殖大豆胞囊线虫上的20个淡紫拟青霉菌株的形态观察及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的菌落特性,瓶梗和分生孢子形态及大小基本一致;生长温度在15~35℃之间,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产孢温度为25~30℃;含量10×10-6的多菌灵在1周内抑制所有供试菌株生长,1周后可适应而生长。并对个别菌株的多菌灵抗性进行了诱导  相似文献   

8.
生防棘孢木霉T31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具有生防潜力的棘孢木霉,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扣培养法、圆盘滤膜法从长白山土样中分离筛选出木霉菌株T31,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法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所分离的菌株T31被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该菌株对8种靶标菌的抑菌率在44.49%~77.91%之间,其中,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腐霉菌Pythiumuhtimum sp.及镰刀菌Fusarium sp.均有较强生长竞争优势,对玉米灰斑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具明显重寄生作用。菌株T31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30 ℃、最适产孢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6。持续光照可以促进木霉菌孢子产生,Zn2+、Mn2+、Ca2+和Mg2+利于菌丝生长,但是高浓度的Fe2+和Cu2+抑制菌丝生长,Mn2+和Mg2+可促进产孢。此外,与普通木霉菌相比,该菌株具有耐寒性及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T1、深绿木霉T.atroviride T3、康氏木霉T.koningii T4和3株绿色木霉T.viride T2、T5和T6对人参锈腐病的室内拮抗作用和田间防治效果。对峙培养结果显示,6个木霉菌株对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T1抑制效果最好,菌落生长抑制率为73.02%。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木霉菌后人参锈腐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P0.01),其中T1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效最好,达到44.08%。施用木霉菌后人参产量与对照相比有所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39)。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防治对象广泛、适应性强、防治效果良好的一类生防菌,研究其生物防治机制极为必要.本文从贵州省关岭县蔬菜基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木霉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载玻片对峙培养法和抗生培养法研究木霉菌对6种病原真菌的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和抗生作用.结果表明,该木霉菌株在竞争作用中对玉米...  相似文献   

11.
<正>0 引言香榧(Torreya grandis cv. Merrillii)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干果与重要木本油料作物[1],主要分布于浙江省诸暨、绍兴、临安等地[2],香榧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3]。近年来,多地香榧林出现根腐病且为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香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香榧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与防治技术研发迫在眉睫。本论文通过组织分离法、单孢培养法获得纯菌种,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花椒根腐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优良拮抗菌株,本研究以健康花椒侧根为拮抗菌来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花椒根部内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对病原菌具备明显拮抗作用的真菌HB21-1,平板抑制率为61.00%,其无菌发酵滤液抑制率为41.24%,可致腐皮镰孢菌菌丝出现皱缩膨胀、孢子畸形现象,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ium oxalicu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HB21-1对花椒根腐病的防效为56.59%,经HB21-1处理的花椒根部POD、SOD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随时间均呈升高趋势,且始终高于空白对照。本研究表明草酸青霉HB21-1对花椒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能降低发病率,在生物防治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本研究评估了两株哈茨木霉菌株3S1-13和4S2-46对纹枯病生防潜力及其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生效果。研究表明两株哈茨木霉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不产生分生孢子,但在含有1%酵母粉的PDA上能恢复产分生孢子的能力。菌株3S1-13和4S2-46发酵液对茄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具有防治水稻纹枯病潜力,且发酵液防效显著高于孢子液的防效。菌株3S1-13和4S2-46发酵液处理后的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根系、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显示出有利于促进种子发芽与生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株哈茨木霉菌株发酵液不仅可以用于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而且可以促进水稻种子发芽及生长,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引起河北省保定市白术根腐病的病原镰刀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是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其根腐病在各产区发生普遍.河北省保定地区为白术秧苗的生产基地,一年生白术种植地块根腐病的病株率在5%~20%,二年生地块的病株率达到30% ~ 50%,造成严重减产.引起白术根腐病的病原菌较...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是黑龙江省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大豆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1],主要侵染大豆茎基部至根部,引起根茎腐烂,一般田块减产 10%~30%,重病田块减产达 60%以上,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2]。由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3]。2017 —2018年,对黑龙江省富裕县、讷河市、五大连池市、北安市、克东县、拜泉县、海伦市、望奎县、林口、牡丹江、尚志、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拮抗真菌菌株,试验以河南省豫中烟区烟草根际土壤为试材,以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主要靶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获得土壤真菌371株,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获得1株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其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Tr-0111。抑制效果测定表明,该菌株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3.13%,对根串珠霉菌、拟茎点霉、链格孢菌等其他8种烟草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促生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发酵液使烟草种子萌发率提高5.34%,烟苗根长增长率为62.39%,对盆栽烟草的最大叶面积和地上部鲜重也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为进一步相关机理的研究和生防菌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鸭粪中1株水稻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稻鸭复合生态系统抑制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作用机理,以从鸭粪中分离到的1株拮抗细菌A168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效果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抑菌谱;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构建了包括其在内的13株相关种属菌株的系统发育树。A168菌株对水稻纹枯病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且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A168菌体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芽孢中生、周生鞭毛、16S rDNA分析与其亲缘关系较近菌株Bacillus cereus(AJ577288.1)的同源性达99%,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A168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其16S rDNA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GQ118339。A168为开发防治水稻纹枯病生防制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离利用高效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株,从广东药用植物金丝皇菊根部分离获得一株木霉菌株Tk1。经过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柑橘炭疽病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分别为68.5%和77.1%,且在后期能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病原真菌。其无菌发酵液对金丝皇菊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45.55%。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乳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膏;在pH 4~11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产孢,最适pH为7;12 h交替光照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全光照条件下产孢数量最大;该菌株的致死温度为73℃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19.
连作导致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采用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防治土传根部病害,操作都较为困难,迫切需要开发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从森林土壤分离鉴定一株短密木霉菌株BF06,通过对峙培养发现该菌株可以附着和缠绕病原菌的菌丝,对引起黄瓜枯萎病、茎基腐病、菌核病、根腐病和疫病的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Rhizoctonia solani,Sclerotinia sclerotiorum,F. solani f. sp. cucurbitae,and Phytophthora cryptogea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温室盆栽试验发现短密木霉菌株BF06可以迅速附着定殖于黄瓜根部表面,对上述5种黄瓜根部病害的防效达60%以上,对黄瓜枯萎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为90.4和88.8%。此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基培养观察发现BF06显著地促进幼苗黄瓜侧根的形成和生长。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短密木霉菌株BF06是一种可以有效防治黄瓜根部病害的新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20.
 2014~2016年,由于栽培管理及重茬等原因,大白菜枯萎病在我国大面积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明确引起大白菜枯萎病的病原菌,本课题组从山东、内蒙古、河北、甘肃等大白菜主产区采集了具有典型枯萎病症状的病样,并对样品中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分别具有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 (F. solani) 和木贼镰刀菌 (F. equiseti)的形态学特征。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表明:3种病原菌均能使大白菜发病,且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此外,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和mt SSU序列的测序比对,3种病原菌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同源性分别达99%~100%,这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尖孢镰刀菌引起白菜枯萎病为国内首次报道,而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引起白菜枯萎病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