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琼超  陈升毅  黄法余 《植物检疫》2004,18(4):225-226,F004
2003年7月29日至31日,南海口岸从进境新西兰的辐射松原木中连续6次截获一种小蠹,经鉴定为突背粗小蠹(Pachycotes peregrinus(Chapuis)).至此,南海局从新西兰辐射松原木中共截获3种小蠹虫,即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欧洲根小蠹(Hylastes ater)和突背粗小蠹.这3种小蠹在国内尚无分布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上海龙吴港为上海最大散装原木入境口岸,新西兰辐射松原木占龙吴港入境原木总量的90%以上,据闵行检验检疫局龙吴办事处2011年1~6月疫情统计数据,龙吴口岸入境新西兰针叶原木240批次,截获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 Fabricius)25批次,其中活体长林小蠹5批次,死虫20批次,经国家质检总局  相似文献   

3.
进口辐射松原木截获长林小蠹的检疫鉴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杨晓军  安榆林 《植物检疫》2002,16(5):288-289
20 0 1年 1 0月 ,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对来自新西兰的进口辐射松原木实施检疫时 ,发现原木树皮内有大量活幼虫 ,经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物检疫实验室室内饲养后鉴定为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长林小蠹Hylurgusligniperda (Fabricius)。此前 ,该虫在我国口岸被频频截获 ,是危害针叶树的重要害虫。本文详细描述了长林小蠹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等 ,并对其检疫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供检疫鉴定时参考。1 形态特征成虫体圆筒形 ,黄褐色至黑色 ,触角和足淡褐色 (封底图 1 ) ,触角…  相似文献   

4.
顾杰 《植物检疫》2003,17(3):154-155
在检疫进口新西兰辐射松原木时 ,从枯朽木段上发现多头天牛幼虫 ,经室内鉴定为葫锯天牛 (PrionoplusreticularisWhite)。这是国内首次截获。该天牛属锯天牛亚科 ,葫锯天牛属Prionoplus。危害辐射松、黄杉和其他软木 ,偶尔也感染部分腐朽的硬阔叶树根桩和原木 ,如桉树和金合欢。在新西兰分布很广泛 ,从海平面的高度到海拔 1 4 0 0m、潮湿和干旱的林区都有发生。我国无分布。现将其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简要介绍如下 ,供检疫参考。1 幼虫形态特征体型粗壮 ,体长 3 8~ 5 2cm ,最宽处1 0~ 1 2cm。头部 :头颅近方形 ,宽稍胜于长 ,中部后…  相似文献   

5.
2010年4月2日,常熟检验检疫局对一批新西兰木材进行现场查验时,截获了大量死体有害生物,特别从一根科西嘉松原木表面发现了针眼状的虫孔,检疫人员对该原木进行了解剖,从中发现数头死蠹虫,经江苏局植检实验室确认为新西兰长小蠹(Platypus apicalis White)。  相似文献   

6.
2006年4月1日,泰州局检验检疫人员在泰州港对装载马来西亚原木的船舶开舱检查,发现在原木表层及舱壁上有大量昆虫,随即检疫人员关上舱门,在大轮上进行溴甲烷熏蒸处理。处理结束后进一步检查鉴定,共截获华莱士异胫长小蠹(Crossotarsw wallacei Thomson)、中对长小蠹(Platypus arallelus)、双棘长小蠹(platypus sp.)、材小蠹(Xyleborus sp.)、黄足长棒长蠹[Xylothrips flavipes(Illiger)]、星吉丁属(Chrysobothris sp.)、大眼象(Mecopus sp.)、澳洲脊虎天牛(Xylotrechus australis)、须白蚁(Hospitalitermes sp.)、大蕈甲科(Erotylidae)、拟步甲(Tenebrionidae)、步甲科(Carabidae)、蝽(Pentatomidae)、叶甲科(Chrysomelidae)、露尾甲科(Nitidulidae)、蠼螋(Dermaptera)等16种有害生物。其中华莱士异胫长小蠹,为国内首次截获。该批货物有马来西亚官方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并注明经溴甲烷熏蒸处理。  相似文献   

7.
黄斑星天牛磷化氢熏蒸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4 4~ 2 1 1℃系列温度条件下 ,磷化氢熏蒸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nobilis)的毒力试验和室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4 4℃和 1 0 0℃的熏蒸时间为 5天 ,推算出死亡机率值 9要求的CT值分别为 6 2 9 81和 31 2 2 0mg·h/l,验证试验不能完全杀死黄斑星天牛或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 (Cossuscossusorientalis)和杨干透翅蛾 (Spheciasiningensis)幼虫 ;1 5 5℃和2 1 1℃的熏蒸时间为 4天 ,预计CT值分别为 :1 1 2 83和 36 59mg·h/l,室内验证实验证明 ,投药剂量为 2 2 6mg/l,熏蒸 4天能够全部杀灭杨树携带的黄斑星天牛幼虫和蛹 ,以及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和杨干透翅蛾幼虫。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1 1月 2日 ,镇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港口办事处在检疫来自瑞士的 1 2个集装箱强化地板时 ,在木托盘上截获大量小蠹科生活害虫。现场发现总共 2 40只木托盘虽不带树皮 ,但几乎每只上均有虫孔、虫屑 ,且虫道蛀入木材较深 ,危害严重。该虫经江苏局高级农艺师邰明鉴定 ,为缝锤小蠹Gnathotrichusmateriarius (Fitch) ,属齿小蠹亚科、光小蠹族。江苏局曾从美国进口的花旗松原木上截获到Gnathotrichus属另外两种 ,脊沟缝锤小蠹G .retusus (Leconte)和G .sulcatus(Lec…  相似文献   

9.
边角木材是文锦渡口岸植检中进口量最大的植物产品,占进口量的7成。大量的边角木材进入,必然把许多木材害虫带进。文锦渡口岸检获的木材害虫有:小蠹科、长小蠹科、天牛科、象甲科、长蠹科、吉丁虫科等30多种害虫。目前,我国还未有检疫处理进口带虫边角木材的方法。我们参阅了国外有关资料,苏联曾用磷化铝熏蒸木材害虫,效果良好,但要熏蒸48小时以上。磷化铝具有类似溴甲烷的性质,能在常压下穿透货物,只要创造条件加诀磷化铝释放出磷化氢气体,就可缩短熏蒸时间。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了深圳口岸 1 994~ 2 0 0 0年期间从进口木竹及其制品中截获的天牛科 3属 8种虎天牛 ,包括竹绿虎天牛Chlorophorusannularis、鱼藤附虎天牛Perissuslaetus、胡桃脊虎天牛Xylotrechusincurvatuscontortus、核桃脊虎天牛Xylotrechuscontortus、叉脊虎天牛Xy lotrechusbuqneti、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quadripes、绿胸脊虎天牛Xylotrechussp .、王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sp .。并对上述虎天牛成虫形态和分类特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黄斑星天牛硫酰氟检疫熏蒸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斑星天牛 (Anoplophoranobilis)硫酰氟熏蒸的毒力试验结果说明 ,当熏蒸时间为2 4h ,4.4℃、1 0 .0℃、1 5.5℃和 2 1 .1℃条件下推算出死亡机率值 9要求的CT值分别为70 0 4.2 0、3 2 96.97、974.63和 52 7.0 4g .h/m3;当熏蒸时间为 48h ,4.4℃和 2 1 .1℃分别为 2 82 8.2 2和 50 5.45g .h/m3。室内验证试验中 ,1 5.5℃和 2 1 .1℃投药剂量为 1 0 4g/m3,能够全部杀灭杨树携带的黄斑星天牛幼虫、蛹 ,以及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 (Cossuscossusorientalis)和杨干透翅蛾 (Spheciasiningensis)幼虫 ;而在 1 0℃以下 ,黄斑星天牛或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和杨干透翅蛾幼虫没有完全死亡。  相似文献   

12.
白蜡树是可克达拉市园林绿化主要树种之一,在行道树中具有较高的占比,但近年来饱受蛀干害虫的不断侵扰。为明确可克达拉市白蜡树蛀干害虫为害情况,对白蜡树蛀干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调查共发现4种蛀干害虫,分别是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Staudinger)、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咖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 White和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其中小线角木蠹蛾、白蜡外齿茎蜂和咖啡脊虎天牛均是新疆新记录种。白蜡窄吉丁和小线角木蠹蛾发生相对普遍且为害严重;白蜡外齿茎蜂在多数白蜡树都有观察到,主要为害上部枝梢;咖啡脊虎天牛仅在2株白蜡树上发现。  相似文献   

13.
陈志麟 《植物检疫》1993,7(1):46-49
长小蠹科是为害木材的蠹虫,可为害整个木质部,钻蛀许多坑道,降低木材的使用价值。长小蠹多为害被伐倒、被风刮倒或树势衰弱的林木,因此,进口木材检疫常有长小蠹出现。几年来,从东南亚经深圳口岸进口木材截获的长小蠹种类也不少,尤其是在印尼、马来西亚产的柳桉、巴麻、木荷、山樟及梨木等边角料、原木及木方上较常发现。现将截获的8种长小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木材公司从非洲象牙海岸进口一批原木(3558根,14405m~3)这批木材带有多种林木害虫,虫量大,为害严重。主要种类有长蠹、小蠹、长小蠹、粉蠹、象甲、天牛等。以长蠹类害虫数量最多,为害最重。一般为害深度6~8cm有的种类为害深度达20cm以上,最深可达37cm。主要树种为拟匹塔豆树Piptadeniastrum africarum Brenan、非洲毒箭木 Antiarisafricana Engl.、大榄仁木 Terminalia superba Engl.et Diels。原木在贮木场以每堆500m~3,堆高3m堆放,用厚度为25丝的拼幅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密封。用硫酰氟60g/m~3密闭48小时(日平均温度20℃)熏蒸处理,杀虫效果100%。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8月2日,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港办检疫人员在对一批来自立陶宛的樟子松和云杉原木进行检疫时,发现小蠹、天牛和象虫等有害生物,现场人员立即对该批货物进行了妥善处理。虫样经常州局检疫实验室鉴定为纵坑切梢小蠹、黄星天牛和条带木蠹象(Pissodes castaneus(De Geer)),其中条带木蠹象经省局植检实验室和检科院复核确认为全国首次截获。  相似文献   

16.
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诱虫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2004年,在广州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引诱剂诱捕鞘翅目昆虫,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具有较广的诱虫谱,可以诱捕到鞘翅目中10个科48种昆虫;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是松褐天牛、赤梗天牛Arhopalus unicolor Ganhan、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 Voss、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Fabricius和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等小蠹虫;进一步分离所诱捕的松褐天牛及其他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的情况,发现松褐天牛与赤梗天牛均携带松材线虫,其中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7.
用手工捕捉、灯光和信息素诱集对江苏扬州口岸进境木材长小蠹种类进行调查采集,共采集长小蠹标本1 026头,鉴定出长小蠹科7属、18种,其中检疫性种类9种。在截获的长小蠹种类中,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有6属、13种,占总截获种类的72%,其中检疫性长小蠹8种,占截获的检疫性长小蠹种类的88.9%。  相似文献   

18.
鲍丽芳 《植物检疫》2004,18(2):76-76
20 0 3年 3月下旬 ,绍兴某公司从德国进口一批由集装箱装载的货物 ,内有 160只木托盘。进口商提供了由德国官方签发的热处理证书 ,证明经木材中心温度 5 6℃ ,时间 3 0min的热处理。检疫人员在现场开箱查验时 ,发现木托盘上带有大量新鲜木屑。经取样剖木 ,在木质部发现大量活体天牛幼虫。标本经浙江检验检疫局专家鉴定为暗梗天牛 (ArhopoluseristisF .)。由此说明 ,即使外方出具了热处理证书 ,木质包装仍有可能携带活体有害生物 ,口岸检疫时应当引起高度警惕。绍兴局从欧盟进境木质包装中检出活体天牛幼虫@鲍丽芳$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Fabricius)触角上感器的类型和数量,为进一步探索其对化学信号的感受机制奠定基础,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长林小蠹触角上存在5种类型的感器和少量腺孔,包括毛形感器(ST-Ⅰ、 ST-Ⅱ、 ST-Ⅲ亚型)、锯齿形感器(SZ-Ⅰ、 SZ-Ⅱ、 SZ-Ⅲ亚型)、刺形感器(Sch)、腔锥形感器(Sco)和芽形感器(BS)。毛形感器约占总感器数的61%,锯齿形感器在触角的每一节均有分布,占感器总数的24.7%,刺形感器分布在柄节基部和梗节,腔锥形感器只少量散生在部分毛形感器带上,数量约占4.1%,鞭节端部分布有0~3个芽形感器,且有个体差异。长林小蠹雌雄成虫间触角感器的结构和类型无明显差异,雌虫ST-Ⅰ比例稍多,雄虫ST-Ⅱ比例稍多。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主栽核桃品种漾濞泡核桃林为研究对象, 使用4种引诱剂诱捕天牛, 实地调查天牛发生种类及种群消长动态, 结果表明:漾濞泡核桃林发生的天牛种类有3亚科7属11种, 它们分别是幽天牛亚科的梗天牛属, 天牛亚科的闪光天牛属和绿虎天牛属, 沟胫天牛亚科的墨天牛属、梯天牛属、星天牛属和瘤象天牛属, 其中以墨天牛属的松墨天牛、梗天牛属的赤梗天牛、梯天牛属的橄榄梯天牛、瘤象天牛属的麻点瘤象天牛数量居多, 分别占诱捕总量的65.77%、15.32%、7.21%和2.70%。首次发现闪光天牛属的中华闪光天牛对核桃有较严重为害。对核桃有为害的天牛共有7种, 分别是:绿虎天牛属的绿毛绿虎天牛、梯天牛属的粗角梯天牛、星天牛属的星天牛和蓝斑星天牛、瘤象天牛属的灰背瘤象天牛和麻点瘤象天牛、闪光天牛属的中华闪光天牛。试验区天牛成虫的活动期集中发生在5月-7月。该研究为云南漾濞泡核桃林天牛的科学监测和及时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