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黄瓜具有喜温暖、耐湿润、适应弱光、单性结果的特性,很适于棚室栽培但同时又由于棚室黄瓜栽培具有冬春温度低、温差大、高湿、弱光及不易轮作等特点.加上集约化栽培中产生的连作障碍、病原菌抗药性和致病性变异、缺乏优良抗病品种等原因.导致棚室黄瓜的土传病害、气传病害、低温高温病害、高温高温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均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棚室黄瓜的增产潜力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只有充分了解黄瓜的生物学特性和对棚室的适应性.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才能夺取棚室黄瓜的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对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猝灭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叶片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强度的高温胁迫下叶绿素荧光猝灭的差异,以揭示高温对黄瓜光合作用的伤害机理.结果表明:42℃/29℃(昼/夜均为12 h)高温处理对黄瓜叶片的光合机构造成了不可逆性伤害,而35℃/22℃的高温昼夜处理则对光合机构不会造成伤害.在42℃/29℃处理后黄瓜叶片PSⅡ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黄瓜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黄瓜叶片天线转化效率(Fv′/Fm′)明显下降,而35℃/22℃处理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采取温湿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温处理对黄瓜白粉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Jacz)Z.Y.Zhao]的影响,比较研究了35℃-50℃4个温度梯度和RH50%-90% 5个湿度梯度组合处理对病原菌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同一高温条件下,随着RH的升高,对白粉菌孢子致死率明显增高;RH80%和RH90%、温度45℃-50℃处理2h后的孢子致死率都是100%,但对黄瓜植株伤害较重;RH80%和45℃的高温处理1h,对白粉菌孢子的致死率为100%,黄瓜植株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4.
以抗热性较弱的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营养液栽培法,探讨外源脯氨酸(Pro)预处理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硝态氮(NO3--N)含量、铵态氮(NH4+-N)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高温胁迫对照相比,喷施脯氨酸后高温胁迫处理黄瓜在高温胁迫不同时间下幼苗干重和幼苗叶片中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升高,并且高温胁迫8 h、12 h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升高,而高温胁迫12 h的铵态氮含量则降低.表明外源脯氨酸可减缓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氮代谢的影响,从而缓解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高温增施CO2条件下温室黄瓜叶片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津春四号"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光学显微镜对高温条件下增施CO2的黄瓜叶片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增施CO2,黄瓜叶片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增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增加;栅栏细胞和海绵细胞个数增加, 栅栏细胞变长,排列更加整齐紧密;下表皮细胞长度增加显著,宽度增加程度因不同处理而异.  相似文献   

6.
叶面肥对延秋黄瓜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高温、后期低温对秋黄瓜的生长非常不利,通过持续喷施叶面肥,促进了延秋黄瓜地上部的生长,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黄瓜种子萌发的逆温耐性诱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解决生产中越夏黄瓜的高温耐性问题,以黄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预处理后黄反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和低温的耐性变化。结果表明,黄瓜种子萌妇的最适温度为30℃,在低于15℃和高于35℃下萌发,种子活力显著下降。通过适度的温度胁迫处理,可提高黄瓜种子的高温(35℃)下的萌发活力。10℃和30℃分别是预处理的最适宜低温和高温。4h是高温和低温预处理的适宜时间,黄瓜种子经低温预处理后,在随后的高温(35℃)中萌发,其活力提高,说明黄瓜种子对高温和低温胁迫具有交叉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发病性广、侵染频繁、流行速度快的黄瓜病害,一旦发生损失严重,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应采取培育壮苗、选用抗病品种、改善栽培管理、高温闷棚、药剂防治等措施使病害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提出一种黄瓜营养生长耐热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研究黄瓜耐热性与其叶片、根系和花粉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瓜营养生长的耐热性是高温下黄瓜产量形成的重要生理基础,花粉耐热性不能作为黄瓜耐热材料的筛选指标。高温下黄瓜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温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根系干重与黄瓜营养生长耐热性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蒸腾降温是黄瓜营养系统避免高温伤害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夏黄瓜一般在五月底至六月初栽植,生长期正赶上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对黄瓜生长极为不利,易遭受病虫害造成黄瓜产量较低,所以在栽培和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黄瓜幼苗耐热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黄瓜材料的耐热性状,为培育耐热黄瓜品种提供参考。用5个稳定的黄瓜材料,在秋季高温下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耐热株系W5在高温下表现为整体植株较矮,茎较粗,节间短,叶片大、浅绿色,干物质积累较多,且体内POD酶活性高。  相似文献   

12.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白粉病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是生态防治中有代表性的方法.该技术提出后在防治黄瓜黑星病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高温闷棚”对黄瓜白粉病的影响并没有具体报道。在正常的水肥管理条件下.“高温闷棚”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5℃以内.在高水肥、高CO2浓度管理条件下,最高温度可达到50~55℃。本文以黄瓜耐高温试验所确定的温度范围为基础.研究经接菌发病的黄瓜植株在35~50℃高温处理后.黄瓜体内POD酶、CAT酶、SOD酶的变化.为“高温闷棚”防治黄瓜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对黄瓜种子萌发的高温耐性诱导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解决生产中越夏黄瓜的高温耐性问题,以黄瓜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黄瓜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耐性变化。结果表明,黄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在25 ℃和35 ℃时萌发,种子发芽率,种子活力指数显著下降;水杨酸在黄瓜种子萌动时处理,可提高黄瓜种子在高温(35 ℃)的萌发活力,水杨酸的适宜浓度为0.1 mmol/L。  相似文献   

14.
黄瓜蔓枯病是黄瓜栽培中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处于上升趋势,在保护地和露地黄瓜上均有发生,常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瓜蔓整垄整片地萎蔫.特别是高温多雨年份常大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严重威胁黄瓜生产.此病还危害西瓜,甜瓜,香瓜、丝瓜等多种瓜类.  相似文献   

15.
高温季节培育黄瓜苗主要是指秋延迟黄瓜而言,7月中旬-8月上旬播种,正值高温酷暑季节,培育壮苗要把握好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黄瓜的高温伤害及耐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高温伤害对黄瓜外部形态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黄瓜耐热生理、耐热性遗传规律、耐热性鉴定方法和提高耐热性方法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黄瓜耐热性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黄瓜耐热性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玄莲芳 《新农业》2005,(10):24-25
农民种黄瓜最怕的就是烂蔓.烂蔓是指黄瓜开始大量结瓜时,碰上高温高湿的天气,短短的几天内,瓜蔓便会整垄整片地萎蔫,并且在茎蔓上有明显的病斑,这就是黄瓜蔓枯病.  相似文献   

18.
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瓜病虫害较多,尤其是保护地栽培的迅猛发展,保护地内高温、高湿及封闭的小气候和常年重茬栽培,为病虫害的孳生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制约黄瓜生产的主要因素。现笔者将大棚黄瓜具体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霜霉病:霜霉病是黄瓜最主要的病害,为高温高  相似文献   

19.
夏黄瓜一般春末播种,初夏定植,或初夏露地直播,在炎热多雨的盛夏收获.由于夏季高温多雨对黄瓜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并且黄瓜易滋生病和遭受虫害.因此,生产中要获得优质高产高效,首先要选用抗病耐热的"津春4号"、"津春5号"、"津研4号"、"津研7号"、"夏丰一号"、"夏青2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20.
黄瓜雄花与雌花发育过程中高温敏感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瓜 (CucumissativusL .)在我国蔬菜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夏季高温经常给黄瓜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高温下雌、雄花发育不良是黄瓜减产的重要原因。笔者研究了开花前不同时期高温胁迫对黄瓜雌、雄花开放率 ,雄花花粉萌发率和雌花授粉后座果率的影响 ,以期找出黄瓜雌、雄花发育过程中的高温敏感期 ,为进一步研究黄瓜热伤害与热适应的生理机制以及黄瓜耐热栽培技术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黄瓜品系NY 1 (台湾农友公司提供 ,较耐热 ,光皮短果品系 )和新泰密刺。1 2 正常栽培温度下黄瓜花芽长度及雌花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