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色木霉的原生质体制备与转化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木霉的转化.结果表明,木霉原生质体形成的合适条件为培养24 h的菌丝用4 mg/mL的Glucanex在磷酸盐缓冲液中(pH 6.98)、30℃、振荡(40 r/min)酶解4 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4.7×107个/mg.原生质体在0.3 mol/L肌醇和0.3 mol/L KCl的CM培养基上再生率为14.5%.对绿色木霉原生质体的激发子基因转化,其转化率为每微克DNA得到1~2个转化子.转化子的PCR鉴定以及激发子抗体的特异酶联免疫测定(ELISA)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转入绿色木霉并有稳定产物表达.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本研究以褐色双孢蘑菇棕秀一号为材料,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对褐色双孢蘑菇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溶壁酶1.35%、蜗牛酶7.01%、酶解温度30.4℃、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8.36 d、酶解时间3.00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高达4.39×10~7个·mL-1;当溶壁酶含量为1.32%、蜗牛酶含量为6.96%、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9.00 d、酶解时间2.97 h、酶解温度31.0℃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15.1%)。利用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技术对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进行生长特性诱变,筛选获得了18株生长速率提高的突变菌株。本研究为褐色双孢蘑菇在遗传转化、基因组重排、基因编辑技术等后续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稗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monoceras)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研究了菌龄、酶浓度、渗透压稳定剂、缓冲液pH值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子对稗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monoceras)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将培养42 h的菌丝,以0.7 mol/L 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 ℃, pH 4.4~5.8条件下,经2%溶壁酶和2%纤维素酶混合酶液酶解4 h,静止条件下原生质体最大释放量达1×106/mL,再生率为0.15%。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分离到一株高抗多种重金属盐的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本研究在该菌株中建立了基于携带苯菌灵抗性基因(Benr)的质粒pCPXBN-1、聚乙二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体系。原生质体的产量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酶解液中的酶浓度在0.6%~0.8%(纤维素酶∶蜗牛酶=1∶1)、孢子萌发后培养24 h的菌体和0.05 mol/L二硫苏半糖醇(DTT)预处理。最佳转化组合条件为3×108原生质体/mL,50μg质粒DNA组合条件下,40%PEG4000,山梨糖醇(sorbito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Tris-HCl)-氯化钙(CaCl2)缓冲液(STC)[1 mol/L sorbitol,50 mmol/L Tris-HCl(pH 7.0),50 mmol/L CaCl2],室温转化20 min。在此条件下的转化效率为0.3个转化子/μg DNA。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Ni-5k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配比的酶解液、菌丝的菌龄、酶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培养方法及其他因素对黑曲霉(A sp erg illus n ig er)N i-5k原生质体的形成量和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液浓度1.0%(其中含纤维素酶0.7%,蜗牛酶0.2%,溶菌酶0.1%),菌龄18 h、酶解温度30°C、酶解时间3 h,原生质体的形成量达到106个/mL;采用双层平板法于32°C再生,再生率达39%。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拟通过原生体培养和不对称细胞杂交实现白脉根与苜蓿种间基因重组,为改良苜蓿饲用品质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用酶解法分离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Qingshui’)及里奥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cv.‘Leon’)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研究了酶解时间、酶液组合、甘露醇浓度、预处理条件、继代时间及培养方法等对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效果的影响。采用改良的PEG-高Ca2+-高p H法进行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通过荧光染色鉴别异核体并测定融合率。结果表明,采用继代培养第8~12天的苜蓿和百脉根愈伤组织,0.55 mol·L-1CPW溶液中预处理1h或预暗培养24 h,甘露醇浓度为0.55~0.6 mol·L-1时,清水紫花苜蓿在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崩溃酶的酶液中酶解10 h,里奥百脉根在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半纤维素酶的酶液中酶解12 h,经2~3个月的固液+固体培养模式可分别获得较好的原生质体分离效果及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清水紫花苜蓿原生质体经3 mmol·L-1IOA处理10 min,里奥百脉根经50μg·m L-1R-6G处理10 min后融合,PEG(6000)最适浓度为35%,异源融合率为3.1%,最终获得了苜蓿与百脉根的杂种愈伤组织,为进一步培育抗臌胀病型苜蓿种质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蜜蜂球囊菌似scosphaeraapis)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球囊菌转化子,本实验对影响蜜蜂球囊菌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对蜜蜂球囊菌原生质体的释放及再生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24h培养的蜜蜂球囊菌菌体,在28℃条件下,应用50mg/mL的崩溃酶,经4h酶解所制备的原生质体释放量最大,达到34.00×10^5/mL。在上述条件下,采用0.8mol/L柠檬酸与NaCl的混合液作为稳渗剂,原生质体的再生率也较高,达到53.06%。蜜蜂球囊菌以菌丝断裂方式释放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再生时表现为原生质体先是突出,其后延长,并最终发育成为正常菌丝。本实验首次优化了蜜蜂球囊菌原生质体制备实验流程及原生质体再生最佳条件,为深入研究蜜蜂球囊菌的致病机理及寻找蜜蜂球囊菌致病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桧状青霉H16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于30℃,转速为200 r/min的SDYS培养基中培养了16 h的菌丝,经S1溶液洗涤后,在1 mol/L的NaCl为等渗溶液,采用浓度为10 mg/mL的酶液,酶解温度为35℃,转速为100 r/min的条件下处理1.5 h时原生质体量达到最佳,本实验范围内最高达到6×106个/mL;同时,选取含有25 mmol/L Ca2+的改良的察氏培养基培养经S2洗涤的原生质体时,原生质体可以达到较佳的再生率,本实验范围内最高达到24.3%。该研究为桧状青霉后期的菌株改造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刺槐豆内生菌Paenibacillus sp.CH-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盐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并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经过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盐复合诱变,获得一株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突变菌株Paenibacillus sp.CH3-05,其酶活力为160.2U/mL,较出发菌株(42U/mL)提高了281.4%。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酵母膏0.25%,魔芋粉3%,磷酸氢二铵0.25%,氯化钠0.1%,硫酸镁0.3%,磷酸氢二钾0.2%,CaCl22 mmol/L。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5,接种量2%,培养温度35℃,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78 h,在该条件下测得酶活为233.5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456%。  相似文献   

10.
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草地早熟禾品种RugbyⅡ成熟种子诱导的松软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以酶解法分离出原生质体,进行了原生质体培养;利用PEG融合法对MidnightⅡ和Nuglade的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获得了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研究了不同酶液组成、酶解时间、愈伤组织继代时间和渗透压对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游离及生长的影响;预处理对亲本原生质体活力的影响和适宜的融合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继代培养8~10d的胚性愈伤组织,在1.0%纤维素酶+1.0%离析酶+0.5%果胶酶+0.3%崩溃酶条件下,酶解14~17h可得到产量和活力较高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KM8P培养基中培养3d后出现第1次细胞分裂,2~3周后形成小细胞团,此时添换低渗培养基2~3次,有利于小细胞团持续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试验获得了草地早熟禾品种RugbyⅡ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5mmol/ml碘乙酰胺处理Nuglade原生质体10min及40μg/ml罗丹明处理MidnightⅡ原生质体5min,能有效地使Nuglade和MidnightⅡ原生质体失活;两品种融合PEG(6000)适宜浓度35%,融合率为9.8%。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农产品市场供需变化与高产优势高效之间的辨证关系,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12.
山东招远市诸流河小流域总面积 91 4km2 ,列为重点治理区后 ,在山顶培育和恢复植被 ,在山腰栽植经济林 ,在沟道建谷坊 ,在主河道建设拦河截流工程 ,河道两岸建设基本农田 ,形成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不但达到了蓄水保土的目的 ,而且收到了地下水位回补的效果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农产品市场供需变化与高产优质高效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南河渡石榴基地地处豫西丘陵地区 ,干旱少雨 ,土地资源利用率低。通过选育优良品种、科学整枝与施肥、合理灌排、疏花疏果、促使座果、果实套袋、病虫防治、化促落叶、越冬防寒十项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显著提高了该地区石榴的产量和品质 ,并且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给甘肃省生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合生姜栽培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生姜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姜种催芽、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  相似文献   

16.
高产高效机械化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分析中国水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提出高产高效机械化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对节水耕作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机械与装备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4个子系统分别作了论述,给出了这个技术体系的结构图,为各地发展节水农业提供了一个思路和框架。应强调指出,这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整体,必须按当时当地条件,选择适用技术,组成适用的技术体系才能收到高产高效节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黄瓜品种‘津优101’(Jinyou101)为试材,于2020年5-9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气候室开展人工环境控制实验,以探明高温高湿复合灾害对设施黄瓜产量形成的影响机理。利用温度、湿度、持续时间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昼温/夜温设置32℃/22℃、35/25℃、38℃/28℃和41℃/31℃共4个水平,空气相对湿度设置50%、70%和90%共3个水平(湿度变化范围控制在±5个百分点),持续时间设计3、6、9和12d。以昼温28℃/夜温18℃、空气相对湿度50%±5个百分点处理为对照(CK)。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顶芽内源激素含量,观测各个节位的花性分化情况及最终产量。结果表明:(1)黄瓜叶片的叶绿素总量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逐渐加大。胁迫12d后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最低值,分别较CK下降31.51%、22.62%、37.10%;(2)黄瓜叶片的Pmax(最大净光合速率)、LSP(光饱和点)、AQE(表观量子效率)值均随着高温高湿胁迫程度的加深显著降低,41℃高温处理后黄瓜叶片的LSP、AQE、Pmax值达到最低,分别较CK降低48.78%、40.00%、43.04%,日最高温度32~41℃范围内,70%空气相对湿度处理下黄瓜叶片的Pmax值高于其它湿度处理,与CK差异较小;(3)在植株花芽分化进程中,黄瓜顶芽中的ZT(反玉米素)、ABA(脱落酸)和GA3(赤霉素)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AA含量则随着黄瓜植株的生长逐渐减小。黄瓜顶芽中的ZT、IAA、GA3含量均随着温度、胁迫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ABA含量呈反向变化。41℃高温处理结束当日,黄瓜顶芽中ZT、IAA、GA3含量分别较CK降低47.37%、26.38%、83.65%,ABA含量则较CK提高27.27%;胁迫12d后黄瓜顶芽中ZT、IAA、GA3含量达到同时期内的最低值,分别为0.07、1.11、0.75µg·g−1,而ABA含量则达到同时期内最高值,为1.89µg·g−1;(4)高温高湿胁迫提高了黄瓜各雌花产生节位,而雌花节率和雌雄花花芽数量则降低;70%空气相对湿度处理下雌花产生的节位有所降低,雌花节率和雌花花芽数量有所提高;(5)高温高湿胁迫导致黄瓜产量显著降低,41℃处理后黄瓜产量较CK降低38.50%。研究发现高温通过抑制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扰乱顶芽中的内源激素平衡,使雌花分化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最终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陕北地区对黑麦在遇到病害、寒害、干旱条件下产量的调查表明:黑麦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在遇到不利天气的年份以及土壤较瘠薄的情况下,它的产量都远远高于小麦.文章阐述了种植黑麦的意义,而且还指出了目前我国在黑麦科研和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在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山区于2004~2005年在农发水保项目中,推广应用了科技新产品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水泥并进行水保工程施工,结果表明,应用该新产品与采用传统材料进行水保工程建设相比,具有就地取材、施工方便、工期缩短、省工节资、工程质量效果较好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费省效宏水保工程施工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明在高温、高湿自然环境恶劣影响下,采用通风屋脊、单层铁皮屋面,全墙式的铁皮百页窗的建筑形式,较好的创造了自然通风、降温的良好效果,基本上满足了鸡群生长的环境要求。设计突破了炎热地区采用隔热屋面的常规作法,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与科学试测,证明这种建筑形式,在湿热地区是可行的。并很快得到了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