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汕优047是四川省农科院用珍汕97A×成恢047配制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1993年寿宁县从四川省大邑县种子公司引进,1994年全县种植面积400hm2,1995年全县种植面积1000hm2该组合通过3年来的试种、示范和推广表明,是个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性较好、高产稳产的新组合,可在寿宁县中低山区作单季中稻大面积推广。一、产量1993年参加县单季稻新组合区试,在9个参试组合中产量居首位,平均93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g975kg/hm2,增产11.6%,经方差分析,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4年和1995年再次参加本县单季稻新组合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9150…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龙山县是一个地处湘、鄂、川三省交界处,海拔从200多米延伸至1700米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全县有稻田面积25万亩,由于山高水冷,水稻单产最高的也只700来斤。龙山县种子公司为了改变山区低产面貌,从1984年起,每年都安排上万元资金进行杂交稻新组合引种试验。他们先后对23个组合作了不同播插期试验,从中评选出适合该县栽培的优良组合汕优63、汕优36辐和 Ⅱ32A ×测64—7。其中汕优 63由1984年的32亩到1985年很快推广到2.13万亩,亩平1130斤。沙坪乡3亩冷浸田,经验收单产1304斤。1986年全县推广杂交稻14万亩,汕优63占9万多亩。这…  相似文献   

3.
D优10号     
D优10号是籼粳型D297A不育系与明恢63配组的强优杂交稻。1987年参加跨省区的冈、D型杂交稻协作组中稻联试,5省37个点,平均亩产575.51公斤,比对照汕优63(下同)增产3.86%,居参试组合之首;1988年继续参加协作组中稻联试,35个点,亩平551公斤,比对照增产5.66%,再次夺冠。1988~ 1989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和大区对比生产试验,1989年12月省区试会决定通过,提请品种 审定。在四川成都等10个地、市区试,福建 东部稻区区试,云南省级区试,均表现比对照增产显著,居参试组合一、二位。此外, D优10号还创造了一季中稻后蓄留再生稻的 高产典型。 D优10号不但…  相似文献   

4.
定远县地处江淮丘岗,水利条件较差。农业用水以水库塘坝蓄水为主,耕地亩均仅230立方米。在灌溉水源不足的条件下,该县注意发挥杂交稻耐旱性强的特性,大搞旱改水,做到节水栽培与扩种杂交稻同步,促进了粮食生产持续增长,跨入全国粮食百强县行列。全县水稻面积1983年为74.8万亩。1983年以后,杂交稻种植面积年均扩大10万亩以上,主栽组合也改汕优6号为汕优63。1989年水稻面积扩大到95. 2万亩,其中杂交稻所占比重上升到88%,使全县粮食生产以10. 5%的年均速度递增。 节水栽培的中心内容,是指在杂交中稻大田栽插至有效分蘖期,孕穗至破口抽穗期这两个…  相似文献   

5.
冈优12     
冈优12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冈46A与明恢63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组合。冈46A的保持系来源于二九矮7号/V41//珍汕97/雅矮早;其不育胞质为西非栽培稻Cam-bikakakwm。 一、产量表现 该组合1990年通过四川省级区试;同年参加全国籼型杂交稻区试中稻组试验,18个试点平均亩产579.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居第一位。1991年续试,21个试点平均亩产545.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达显著水平,居7个组合之首。两年全国区试平均亩产比汕优63增产2.65%,日产量增0.18公斤,是近几年来全国区试中稻组中唯一比汕优63连续两年增产的组合。适宜在川、云贵…  相似文献   

6.
辐优63是怀化地区农科所用辐南A与明恢63测配选育而成的产量高、米质好、抗稻瘟病力强的三系系籼组合,经区试鉴定和多年多点生产试验表现好,一般亩产550~700公斤,高的达780公斤。特别在山区种植比汕优63增产明显,抗性、米质均优于威优6号和汕优63,是丘陵山区作中稻、湘中、南双季稻区作晚稻较理想的接班组合。1989年通过怀化地区品种审定,“八·五”期间列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 1986年参加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65公斤,居参试12个组合首位,比对照威优6号增产3.7%。1987年参加省中籼区试鉴定。平均亩产554.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2.3%,…  相似文献   

7.
汕优多系一号是四川省内江市农科所用珍汕97A与多恢一号组配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在抗性、品质、产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汕优63。1994~1995年连续两年参加宁德地区中晚稻杂优组区试,表现丰产性好,株型适中,株叶形态较好,分蘖力较强,苗期耐寒性较好,早生快发,适应性强抽穗整齐、熟期转色好、穗长粒多,结实率高、米质优,较抗稻瘟病。一、主要特征特性1.产量1994~1995年参加宁德地区中稻杂优组区试,两年平均占产49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3.7%,最高亩产达660kg。据两年区试统计表明,汕优多系一号属穗粒兼顾型组合,株…  相似文献   

8.
我国两系杂交稻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性进展,目前新育成了一批两系杂交稻新组合c为进一步了解、鉴定其丰产、稳产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进而为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示范、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河南省五一农场干1998年进行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互.l参试两系组合品种13个,对照品种2个,参试品种组合为:培矮64S/SOO、W95965/52O、89O65/6O5、蜀优4号、两代11、金两代36、34185/山青11、云光14、65002、65396、粤杂282、粤杂163、培矮645/湖平舢1号,第一对照为汕优63(“三系”组合),第二对…  相似文献   

9.
辐优63系湖南省怀化地区农科所用该所选育的辐南A与明恢63配组而成。1990年参加我区5个点的区试,折合单产76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居8个参试组合之首。1991年继续试验,平均单产74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仍居首位。施甸县城关镇大麦场农户赵正北种0.85亩,实收干谷62 5公斤,折亩产735公斤。 该组合在我区作中稻,全生育期164天,比汕优63早熟1~2天,株高100厘米左右,穗长22.3厘米,每穗总粒数145粒,结实率86%,千粒重27~28克。该组合分蘖力强,结实率高,植株整齐,后期熟色好,抗病性较强,增产显著,是个有发展前途的高产新组合。辐优63在…  相似文献   

10.
我县位于湘东北,是以丘陵为主的山区县,具有较好的温光资源,按农业微域观划分属温热型和温暖型耕地占81%,系老双季稻区。全县50万亩晚稻普及了杂交稻。但近年来,由于当家组合威优6号优势开始衰退,产量徘徊不前。为了探索新的增产途径,我们于1984年引进了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配的籼型迟熟杂交稻汕优63,作中稻栽培,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增产优势,使产量大幅度上升。二年晚稻区试,汕优63全生育期分别为132天、135天,比威优6号长3天和5.2天,单产平均493公斤,明显优于威优6号。1987年我们根据外地和本县试种的情况,较大面积进行汕优63作连晚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汕优63一直是江苏省杂交中籼稻的主栽组合,年种植面积在2000万亩左右,但该组合种植时间长,抗倒性较差,不抗白叶枯病,生产上迫切需要一批综合性状优于汕优63的新组合,特优559等强优新组合的育成,满足了这一需求。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新组合的丰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一、组合来源 1974年以海南引进的印度野生稻为母本,经过15年杂交、回交转育于1988年育成育性稳定的印野细胞质型不育系印武A和保持系武夷134(见图)。1988年秋用印武A与恢复系明恢63配组育成武优63,该组合至1992年全市已示范推广万余亩,并于1990年秋通过市科委主持由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领导组成的验收组的鉴定。二、产量表现 (一)区试结果 1990年参加南平地区双晚杂优区试,组合有特优63、武优63、汕优制西、汕优72、汕优78、Ⅱ优2号等共10个,对照汕优桂32。武优63全生育期130.2天,  相似文献   

13.
绵香57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香576是用绵阳农科所的优质小育系绵香1A与我院自育恢复系辐恢576配制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籼迟熟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经四川省两年区试,该组合比对照汕优63增产4.75%,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5.92%.生育期比对照汕优63长1.4d.两年8点次抗性鉴定无9级稻瘟病病史,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地区种植.2006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1987年我们利用明溪县良种场的省市杂交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材料,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反应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参试材料:汕优85等21个感温型的杂交稻组合,以目前生产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汕优63为对照种。 2.田间设计:试验田选择肥力均匀中等的灰泥田,前作早稻。该田及邻近二十亩连晚稻田1986年均发生细菌性条斑病。田间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0.01亩。三次  相似文献   

15.
我市自1983年到1986年,全市累计种植杂交中稻299.98万亩,总产稻谷157.45万吨,四年平均亩产一直稳定在500公斤以上。其中1983年杂交稻面积99.77万亩,平均单产517.5公斤,1984年面积90.13万亩,、平均单产538公斤,1985年面积57.79万亩,平均单产518.4公斤,1986年面积52.29万亩,平均单产523.5公斤,四年平均单产为524.9公斤,比常规稻平均增产52.7公斤。四年累计共增产稻谷15.81万吨,还出现了不少丰产片和高产田块。1986年经县、区、乡三级实地验收,武进县魏村乡新华村125亩汕优63丰产片,平均每亩实产735.3公斤;九里乡金星村农民蒋或明2.84亩汕优63,…  相似文献   

16.
前言杂交水稻在福建省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有重要地位,扩大杂交稻种植面积是我省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据1996年统计杂交稻种植面积1297.86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61.85%,晚杂交稻种植面积已占70.60%。而早杂交稻只占34.07%,可见扩大早杂交稻良种很有潜力,因此对新配制的早杂交稻组合进行鉴定并作出利用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1996年早杂交稻在参加省区试的表现并对其利用作出评价,供各地示范、试种参考。一、试验材料、方法参试组合有:福优77.福优016、威优89、福代17464、福代晚三、宁化77、汕优82、汕优34、博优306…  相似文献   

17.
陈开缄 《福建稻麦科技》2006,24(2):36-36,45
Ⅱ优131是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泉恢131配组选育成的三系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福建、广西、广东南部地区作早稻种植,汕优63种植区作中稻及晚稻种植.尤溪县2004年引进在管前镇村尾村作早中稻示范种植,2005年引进在梅仙镇玉石村作再生稻示范和单季稻区推广.现将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作中稻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1993,(2):38-39
杂交稻D297优67是一个中晚稻兼用的新组合。1992年10月,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评审通过,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技术鉴定。1选育过程与试验经过 福建省尤溪县管前农技站于1986年用D297A与明恢63、67、72、78等恢复系配组,1987年将所配组合与汕优63进行品试;同时在管前村用D297优63、D297优67作单晚试种,与汕优63进行简比,结果D297优67居首位,亩产592kg,比汕优63亩增56.3kg,增产10.5%。表现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制种产量高等强优势。 1988~1989两年推荐参加三明市、尤溪县杂交晚稻新组合预试,比对照汕优63显著增产、抗病。…  相似文献   

19.
为了鉴定评价选育和引进的水稻新品种在南平市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特性,为南平市水稻区域性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根据南平市目前水稻种植以中稻为主的现状,2006年组织了中稻新品种区域试验。1试验概况1.1参试品种(组合)区试设置A、B两个组,含对照种汕优63共有23个品种(组合)参加试验。1.2承担试验单位试验点8个,分布在全市7个县(市)良种场和南平市农科所。B组7个试点材料参加汇总(松溪点因灾未参加汇总)。1.3试验方案各试点均按种子管理站下发的统一试验方案执行,记载项目和记载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20.
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是福建三明地区农科所配制成的一个籼型杂交稻组合。该组合适应性广,抗性强,高产稳产,米质好,目前在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稻区的十多个省种植面积已迅速增到几千万亩。为了使各地能结合本地的生态特点,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因地制宜的安排茬口和正确的制定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该组合的增产潜力,我们于1986—1987年进行了汕优63光温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