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内天然橡胶售价、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生产组织形式和整体技术水平、生产成本等方面,分析了国产天然橡胶的市场竞争力,着重讨论了我国国有植胶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指出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已具有占领国际天然橡胶市场一席之地的能力;对于植胶条件较优的云南垦区和海南岛一部分国营植胶农场,天然橡胶生产依然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支柱产业;控制国有植胶企业社会成本,加速生产技术创新和整体优化,是提高国产天然橡胶市场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2.
全世界植胶面积现已达1.2亿多亩,其中的94%是在东南亚和南亚.1988年世界天然橡胶净出口量为403.5万吨,平均胶价每吨为1286.6美元,出口总值为52亿美元.1989年世界天然橡胶总产量为512.5万吨,消费量为533.5万吨,不足21万吨;世界合成橡胶的产量为1034.5万吨,消费量为1039万吨,也不足4.5万吨.1989年世界人均橡胶的消费量为3公斤,预计到200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到61.48亿,人均天然橡胶的消费量为3.5公斤.因此,到本世纪末,天然橡胶仍将供不应求.为了改变天然橡胶产不敷消的现状及利用各产胶国家自然条件的优势,加速经济的发展,主要植胶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刺激扩种和更新的发展.目前,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是以更新为主,不再或很少扩种,主要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1960~  相似文献   

3.
日本茶叶实行集约化经营,单位面积产量很高,1989年全国茶园面积为5.9万公顷,年生产毛茶9.05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为161公斤/10公亩(8年平均),相当于107.3公斤/亩。生产茶园基本上实现了良种化,模式栽培,茶树栽培管理和茶叶加工都使用机器生产,茶叶加工工艺基本规范化。茶叶仓贮采用低温、干燥、密封冷藏,维持3~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垦区的橡胶生产情况,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省热作学会于1987年11月23日至12月9日组织省热作所、市农垦局等科研、生产单位的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对诏安县建设、红星农场,平和县安厚农场,云霄县常山华侨农场、和平农场,漳浦县大南坂、石古农场等部分有代表性的植胶单位进行了植胶情况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故城县为全国第一批优质棉基地县之一,年植棉面积40万亩。从1985年起建立良棉种子公司,现拥有固定资产310万元,良繁面积3.5万亩,成为年保种、供种250万公斤的专业化繁种基地。连续5年被评为省、地、县先进单位,1990年被农业部评为良棉种子生产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配方肥在云南植胶区的覆盖率和到位率,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在云垦江城橡胶公司建立橡胶树配方施肥示范区7 220 hm2,通过3年的示范,干胶净增产率达22.5%,单位面积净增产干胶326.6 kg/hm2,示范区增产干胶2 133.8 t,产生经济效益2 546.0万元。在云南主要植胶区的11个橡胶农场推广施用橡胶树配方肥8.61万hm2,橡胶干胶产量平均提高9.74%,增产干胶9 756.07 t,共新增产值1.46亿元,提高了橡胶树对症施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任志雄 《中国棉花》2006,33(3):20-21
棉花高密度有压滴灌栽培技术是目前农一师推广运用的新技术之一,种植密度从2000年以前的每公顷18万株上升到目前的23.7万株、25.5万株、28.5万株,公顷平均皮棉产量从1800kg上升到2400kg。根据本团的气候特点和这几年的栽培实践证明,在现有的生产水平和栽培条件下,充分发挥高密度栽培的群体优势,通过增加密度,可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上的总铃数,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但是,随之而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高密度棉花容易形成早衰,保证不了棉花大面积均衡增产,特别是2005年早衰面积大,影响到全团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此,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七五” 期间全国玉米生产出现了持续发展的好形势,主要表现为:一是面积迅速扩大。玉米由1985年的26543万亩,扩大到1989年的30530万亩,增加3987万亩,增长15.2%,占整个粮食增加面积的79%。二是单产显著提高。1989年与1985年相比,全国玉米单产由241公斤提高到263公斤。三是总产大幅度增加。全国玉米总产量由1985年的  相似文献   

9.
要充分利用杂交稻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必须进行栽培体系改革。在栽培体系中应用两段育秧的方法是提高秧质,育成多蘖秧,实现杂交稻高产、低成本、高效益的途径之一。 两段育秧这项技术,我市从1977年开始引进,试验结果比常规水育秧每亩增产11-29.9%。1978年杂交稻两段秧栽培面积9387亩,平均亩产524公斤,每亩增产16.5%。1982年,发展到1.7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14.2%; 1983年为8.55万亩,占杂交稻面积36.4%;1984年为20.7万亩,占杂交稻面积59.1%;1985年为17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40.3%;1986年为20.4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42.3%,平均亩产647.2公斤,比常…  相似文献   

10.
(一)丰城县的棉花生产,在连续三年增产的基础上,1985年又喜获丰收。全县实收面积37,234亩,总产皮棉39021担,平均单产105斤。种棉三十四年来第一次成为百斤皮棉县。概括1985年棉花生产形势特点是“一调三提高”,即调减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植棉经济效益。向“高产、优质”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调减面积:1985年在棉田布局上,坚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完成全县3.2万担皮棉收购合同为原则,尽可能把棉田面积  相似文献   

11.
1 天然橡胶产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2010年第2季度,全国天然橡胶主要产区全面进入割胶期,天然橡胶产量逐月增加。初步统计,第2季度海南植胶区的天然橡胶产量为9.2万t,比2009年同期略有增加。云南植胶区前期遭受了干旱影响,但进入雨季后产量恢复较快。第2季度云南植胶区生产天然橡胶9.5万t,已接近去年同期。广东植胶区受春季低温的延续影响而推迟割胶,截止到6月底生产天然橡胶0.17万t,同比减少37%。 初步统计今年第2季度全国生产干胶18.9万t,同比减少约1%。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种植高粱的历史并不很长,但发展很快,至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高粱生产大国。大约在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开始了高粱栽培。从栽培面积上看,在二十世纪50至60年代就已达到839万公顷,而后略有下降,在80年代末降至477万公顷。近几年由于干旱,高粱栽培面积又有所回升,1992年栽培面积为550  相似文献   

13.
乔海明 《中国马铃薯》2008,22(2):115-117
<正>提高马铃薯脱毒小薯单产水平是降低马铃薯脱毒小薯生产成本的根本途径。河北北方高寒区气候寒冷,无霜期90~110d,普通温网室设施栽培生产马铃薯脱毒小薯一年只能生产一季,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本地区生产脱毒小薯显得更为重要。国内  相似文献   

14.
一河南省地处中原,大麦栽培历史悠久,本世纪三十年代种植面积曾达1000万亩以上,是国内大麦主产区之一。解放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被小麦代替,八十年代初只在场地、晚茬地有少量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140公斤,且大部分用作饲料。大麦的研究在河南也是空白。八十年代中期,我省的大麦生产和科研随着啤酒工业的崛起,而迅速发展,全省大麦面积逐渐恢复。农业科研单位如省农科院、开封、驻马店等省、地(市)农科院、所也相应开展了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1987年秋曾在开封举办大麦种植技术培训班,推动了全省…  相似文献   

15.
1 天然橡胶产量同比增加2.9 % 第3季度,我国天然橡胶生产进入旺产期,天然橡胶月产量均比去年同期增加。初步统计,海南植胶区的天然橡胶产量为12.2万t,比去年增加0.6万t;云南植胶区12.4万t,比去年增加0.1万t;广东植胶区0.6万t,与去年同期持平。初步统计,第3季度全国生产天然橡胶25.2万t,同比增加2.9 %。  相似文献   

16.
盘锦市位于辽宁西南部,渤海之滨,是一片广阔的冲积平原,是辽宁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农作物以水稻生产为主,栽培面积8.7万hm,占粮食作物的80%。水稻生产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30年前由于栽培面积小,产量低,水稻病虫发生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近20年来,随着集约化栽培的发展,水稻病虫害日益严重,粮食损失逐年递增。l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水稻纹枯病,1969年在大洼县平安农场首次发现,只有几株受害。1973年发病50hm’,1985年猛增到13万hm’,大约减产稻谷17O万kg。到了90年代后,连年发生面积均在2-4万hm’之…  相似文献   

17.
(一)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商品生产是保证有效供给的可靠措施,也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办法。1985—1986年我省永济、襄汾先后被农牧渔业部确定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后,在当时棉花生产大滑坡的情况下,棉花生产在逆境中仍然不断发展,充分显示了基地骨干作用。四年来棉田面积稳步上升,产量大幅度增长。永济县1989年棉田面积由1985年的14.5万亩恢复到16.6万亩,单产由60.1公斤提高到78.5公斤,总产由  相似文献   

18.
北方冬油菜科研、生产协作总结会于1983年4月11—15日在江苏淮阴市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交流了油菜科研、生产协作经验,回顾了1980年北方八省冬油菜生产技术考察以来,北方冬油菜在防冻保苗、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开展协作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个地区的油菜面积从1980年实收600万亩扩大到1000万亩左右,单产从102斤提高到158斤,提高80%,总产增加6.04亿斤。1981—1982年度油菜防冻保苗综合技术在河南省、苏北、皖北等地区推广应用,油菜保收率由28.8%提高到90.7%。  相似文献   

19.
本地区是我省的向日葵主产区。自1980年以来,白城地区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向日葵生产基地。我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1979年的110万亩发展到1985年的320万亩,占全国向日葵播种面积的六分之一,占全省70%;产量占全国总产近五分之一,占全省80%以上。然而由于价格政策和栽培措施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近年来向日葵生产呈滑坡趋势。为尽快恢复和发展我区的向日葵生产,解决多年来向日葵栽培上存在的技术难题,我们借鉴白城地区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结构的不断改革,我县的大麦生产也逐步向商品化的方向过渡,作为啤酒原料的二棱大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六棱大麦面积逐渐减少。1985年全县二棱大麦“盐辐矮早三”盐“75—21”面积发展到17.8万亩,占全县麦子面积的三分之一,比1982年增加14.6万亩,总产达1.17亿斤。而六棱大麦(主要为尺八大麦)由22.52万亩缩小到6.4万亩。仅此一年计算,全县增收大麦差价500多万元。我县的二棱大麦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起点迟,在栽培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表现为:用种过多,群体发展不够协调、肥料运筹不够合理,产量差异较大,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