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施锌可提高和改善春小麦的营养品质。[方法]该试验以春小麦品种“永良四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以种肥、叶面喷施、种肥+叶面喷施3种施锌方式下,富锌小麦专用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及籽粒和面粉中锌等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以3种方式施用富锌小麦专用肥,都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籽粒和麸皮中锌含量,对促进面粉中锌、铁、镁含量的提高和麸皮中磷、镁含量的降低也都有较大作用。[结论]施用富锌小麦专用肥对提高和改善小麦营养品质有良好作用,可达到富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外源硒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研究其对小麦籽粒产量、籽粒硒含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开花期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后,籽粒产量均增加,中麦895、登峰168和小偃22的产量依次较对照增加了5.9%、2.9%、4.6%;小麦籽粒有机硒和总硒含量均极显著增高,中麦895、登峰168和小偃22的有机硒含量较对照依次提高了537.3%、622.6%、5323.2%;总硒含量较对照依次增加了524.4%、757.8%、5 306.4%.开花期叶面喷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小麦籽粒的容重、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的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和最大拉伸阻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小麦籽粒的硬度和面团沉降值、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延展性有一定影响,其效应在小麦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叶面喷施硒酸钠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籽粒硒含量及其他矿质元素的影响,对114个不同小麦品种(系)进行叶面喷施硒酸钠,试验设4个梯度,分别为0 mg·kg~(-1)(CK)、100 mg·kg~(-1)(Se10)、200mg·kg~(-1)(Se20)、300mg·kg~(-1)(Se30),利用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仪测定了籽粒硒、钙、镁、铜、铁、锰、锌、硫含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酸钠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增幅因品种(系)而异;CK、Se10、Se20及Se30处理下,籽粒的总硒含量分别为1.54、5.70、10.01和13.10mg·kg~(-1)。籽粒中不同矿物质元素对叶面喷施硒酸钠的响应不同;籽粒中硒与其他元素的积累既有协同也有拮抗作用,因元素种类、小麦品种(系)和施硒量而异。总体而言,高浓度硒处理降低了籽粒中钙、镁、铜、铁、锰和硫的含量,但提高了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和比例下川麦39、川育12和川农麦1号小麦品种籽粒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铁、锰、铜和锌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川育12籽粒铁含量显著高于川麦39和川农麦1号,川麦39籽粒铜含量显著高于川育12和川农麦1号。氮肥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微量元素影响不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川麦39锰含量及川农麦1号锌、铁、锰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川农麦1号籽粒铁含量与氮肥用量间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川育12籽粒铜、铁、锰含量与氮肥用量呈显著线性关系;3个小麦品种籽粒各微量元素产量与氮肥用量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适当推迟施氮时期,川麦39和川育12小麦籽粒各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均有所提高,而川农麦1号则表现为微量元素含量提高、产量降低的趋势。综合而言,川麦39、川育12和川农麦1号适宜的氮肥运筹模式分别为:底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为6∶ 2∶2∶0,6∶3∶1∶0和6∶4∶0∶0。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施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微肥施用提供参考,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锌、铁、硒3种微肥对小麦产量、籽粒锌、铁、硒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肥中只有喷硒增产作用显著(P<0.05),但喷锌、铁、硒分别显著增加了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3种微肥均能明显提高籽粒中相应的微量元素含量,但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花后叶面喷施氮肥和锌肥对小麦粒重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花后叶面喷施氮、锌肥对粒重及营养品质的改善作用及品种间的响应差异,以黄淮麦区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花后喷施氮肥或锌肥后小麦粒重、植酸含量、Fe、Zn、Mg元素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喷锌、氮均可增加小麦千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其中喷氮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效果大于锌肥.喷锌可使小麦籽粒植酸含量下降,其中品种955159降幅达27.95%;而喷氮对籽粒植酸含量影响较小.喷锌显著提高籽粒中Zn含量,平均增幅54.38%;喷氮则可以显著提高籽粒中Fe和Zn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6.88%和11.25%,但降低了籽粒中Mg含量.喷锌可提高籽粒Zn的生物有效性,而喷氮可提高籽粒Fe的生物有效性.说明在小麦生育后期合理喷施氮肥和锌肥可以同时提高粒重及矿质元素含量和有效性,从而改善籽粒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临黑2号、临黑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大田生态模式下,花荚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夏播黑大豆产量构成因子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两个黑大豆品种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绿维康有机富硒肥产量均有增加,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产量构成因子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籽粒硒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临黑2号在硒肥喷施浓度为0.1%时,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最高,籽粒硒含量随硒肥浓度增加而增加;临黑3号在硒肥喷施浓度为0.2%时,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最高,硒肥喷施浓度为0.3%时,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参加汉中地区水稻新品种展示的45个籼稻糙米、精米中锌、铁、锰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同时进行田间喷施试验,设置喷蒸馏水(CK)、喷Zn、喷Zn+井酮三环唑3个处理,探讨了锌肥与井酮三环唑配施对水稻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5个水稻品种糙米中锌、铁、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44mg/kg、10.99mg/kg和25.09mg/kg,精米中锌、铁、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39mg/kg、4.14mg/kg和7.38mg/kg;糙米中锌、铁、锰含量分别是精米中的1.53倍、2.56倍和3.40倍,即在去糙过程中锌、铁、锰的损失率分别为34.69%、62.33%和70.59%;喷施锌肥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同时增加籽粒锌含量。喷Zn、喷Zn+井酮三环唑处理使糙米Zn含量由CK的17.63mg/kg分别提高到22.14mg/kg和21.50mg/kg,增幅分别为25.6%和22.0%,精米Zn含量由CK的10.57mg/kg分别提高到14.08mg/kg和14.79mg/kg,增幅分别为33.2%和40.0%。水稻喷施叶面锌肥与农药后不仅能显著增加稻米锌含量,而且有效预防病虫害。因此,喷施锌肥与喷施农药有机结合有望成为缺锌土壤同时满足籽粒富锌和病虫害防治需求的高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9.
喷施铁肥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和铁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小麦的最佳喷施铁肥时期并筛选高铁基因型小麦,采用盆栽方法,以1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为材料,通过不同时期喷施铁肥,比较其对小麦产量和铁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叶面喷施铁肥可以增加籽粒产量、籽粒铁含量、籽粒铁累积量及占植株总铁积累量的比例。拔节期喷施铁肥提高了小麦根系的铁含量、累积量及根系铁占植株总铁累积量的比例。不同基因型小麦喷施铁肥时茎中的铁含量、铁累积量及占植株总铁累积量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小麦体内的铁主要储存在根系中,地上部的铁主要分布在叶片等营养器官中。与低铁基因型相比,高铁基因型小麦具有较低的籽粒产量和生物量,但籽粒产量占全株总生物量的比例却高于低铁基因型。无论是否喷施铁肥,高铁基因型小麦籽粒铁含量、铁累积量及占植株总铁累积量的比例均显著高于低铁基因型小麦。无论是否喷施铁肥,高铁基因型的根系生物量显著低于低铁基因型,但根系铁含量则显著高于低铁基因型,铁累积量则没有显著差异。拔节期喷施铁肥是促进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改善小麦铁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亚硒酸钠对黑粒小麦籽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黑粒小麦品种山农紫麦1号为材料,在大田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亚硒酸钠设4个浓度:0(CK)、15(C_1)、30(C_2)和45(C_3)g·hm~(-2),分别于小麦拔节和开花期各喷施一次,分析了不同浓度亚硒酸钠黑粒小麦花后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籽粒硒含量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开花后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LAI),C_1、C_2处理均显著高于CK,C_3处理在开花后14~21d显著高于CK;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重及籽粒、茎秆+叶鞘、穗轴+颖壳的干物质重,C_1、C_2处理均显著高于CK,但叶片干物质重及占比显著低于CK;花后干物质积累量,C_2、C_3处理显著高于CK,C_1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三种喷亚硒酸钠处理(C_1、C_2和C_3)的成穗数均显著高于CK,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产量较CK分别增加7.89%、9.96%和9.19%。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显著提高黑粒小麦籽粒的硒含量,CK、C_1、C_2和C_3处理籽粒硒含量分别为0.056、0.238、1.295和1.207mg·kg-1。籽粒粗蛋白含量,C_1、C_2处理较CK分别提高9.49%和4.29%,差异显著;C_1、C_2、C_3处理面筋指数分别较CK提高4.67%、13.06%和3.77%;C_1处理面团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均显著高于CK,C_2、C_3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各喷施亚硒酸钠处理间的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和吸水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条件下,黑粒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各喷施30mg·kg-1亚硒酸钠,可以明显提高籽粒产量、硒含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给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和中筋小麦品种中麦175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运筹对小麦植株和产量性状、蛋白质和面筋含量、面团品质和烘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或氮磷、氮钾、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单施钾、磷钾配施以及不施肥处理显著增产,并改善了植株性状。施肥处理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品质和烘焙品质影响显著。籽粒产量性状和不同品质指标对施肥处理的反应有别,如施肥处理对产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影响较大,对容重、吸水率影响较小。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品质指标对施肥处理的反应亦有差别,如中麦175的籽粒产量、面团拉伸阻力、拉伸比值、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对施肥处理的反应敏感,其变异系数大于济麦20,而济麦20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对施肥处理的反应敏感,其变异系数大于中麦175。施氮对改善籽粒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效果优于单施磷或单施钾处理。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和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给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粒数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穗长与产量相关显著(r=0.607*),在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处理问,株高、德长、千粒重、容重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在施氮量150~300 kg/ha范围内,穗长、穗粒数和产量有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其中产量在处理间差异显著,以施氮300 kg/ha的处理产量最高.氮肥底施和追施的比例对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中以底追比例5:5的处理产量最高.不同蛋白质组分对施氮的反应有差异,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随施氯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醇溶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随追氯比例的增加而逐步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时底追比例的反应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播期和密度对襄麦D31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小麦新品种襄麦D31对播期和密度的反应规律,于2015-2016年度在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密度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在2015年10月14日至11月8日间,播期对襄麦D31的穗粒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因为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作用显著而对籽粒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以10月29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高,达7 329.5kg·hm~(-2)。在180万~315万·hm~(-2)范围内,播种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分别呈现显著提高和显著下降的趋势;播种密度对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以180万·hm~(-2)密度时的产量最大。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对播期和密度反应趋势不同。综合各项试验结果,为争取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襄麦D31(2015年)适宜播期为10月24日至11月3日,适宜密度为180万·hm~(-2)左右,以10月29日播种产量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育期喷灌对渭北旱地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喷灌对旱作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中麦175为材料,在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进行喷灌处理,比较了喷灌处理与对照(未喷灌)间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越冬期和拔节期喷灌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产量增幅为9.7%~36.3%,其中越冬期喷灌24mm+拔节期喷灌24mm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喷灌显著增加了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喷灌对小麦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显著增加了籽粒硬度、吸水率、最大拉伸面积和沉降值,但对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等其他指标影响较小。说明合理的喷灌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旱地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给春小麦养分科学管理提供参考,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材料,研究了肥料施用量对小麦不同密度群体籽粒产量与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施肥与群体密度对春小麦产量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低施肥水平下,春小麦产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施肥水平下,产量随群体密度增加出现波动,但均高于低施肥水平的产量。群体密度的增加降低了收获穗数饱和度、穗粒数及籽粒面筋含量,但增加了籽粒容重;施肥量的增加提高了穗粒数、千粒重和面筋含量;群体密度和施肥量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较为复杂,且对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调控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弱筋小麦田间水分管理提供合理依据,以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为材料.在池栽防雨务件下研究了两种土壤贮水条件下灌水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墒充足条件下,豫麦50籽粒主要品质性状优于底墒不足的品质性状。灌水对底墒不足条件下品质性状的影响大于对底墒充足务件下的影响,且各个品质性状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在底墒充足条件下以全生育期灌4水的弱筋小麦品质最优,抽穗期灌1水次之;而在底墒不足时全生育期灌4水和全生育期不灌水多数品质性状较优。底墒充足条件下的小麦籽粒产量、耗水量均高于底墒不足的产量和耗水量,而水分利用效率则较低;两种土壤贮水条件下的耗水量均随灌水次数增加而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则降低;产量随灌水次数增加而增加,但灌水过量反而降低。据此提出了麦播前贮好底墒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底墒每件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水分运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强筋春小麦氮素代谢、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为给春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肥力中等的土壤上设置了不同施氮水平的春小麦肥料试验,对东北地区春小麦氮素代谢特性、氮素与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呈二次曲线关系,y=2024.2+24.095X-0.0958X^2(R^2=0.9856,P=0.0039)。获得春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25.8kg/ha,产量达3539.3kg/ha;最佳经济施氮量为107.5kg/ha,产量这3507.3kg/ha。在一定氮肥用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均呈增加趋势,小麦品质特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处理间相比,以施氮量120kg/ha处理的小麦籽粒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表现较好,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湿面筋含量及沉淀值分别为17.3%、64.7%、42.5%和65.2mL。因此,在肥力中等的土壤上,为获得春小麦的最佳产量与品质,氮肥施用量应控制在120kg/ha左右。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主茎及分蘖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小麦主茎及分蘖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以临优2018为材料,对其主茎及分蘖进行连续挂牌标记,并测定其相应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主茎和低位蘖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高于高位蘖.高位蘖籽粒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较高,而谷蛋白和总蛋白质含量较低,主茎籽粒谷蛋白和总蛋白质含量介于低位蘖和高位蘖之间;主茎与低位蘖籽粒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评价值较高.因此,促进主茎与低位蘖的发育、提高其成稳质量有利于小麦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9.
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在长沙地区比较研究了5个播期条件下紫米稻的产量与稻米品质。结果表明,粮田紫1号全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明显缩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随播栽期推迟而显著提高,5月31日播种处理产量达4 693.0 kg/hm~2;播期对粮田紫1号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碾米品质以5月11日播种处理最好,5月21日播种处理次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与Se含量以5月21日播种处理最高,稻米Zn含量以5月31日播种处理最高。综合来看,粮田紫1号在长沙地区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为5月21-31日。  相似文献   

20.
对长江流域早灿稻品质改良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早稻品质改良的可行性、优质高产相结合的可能性和早稻品改的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认为稻米品质性状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生态条件对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不同品种敏感性不同,通过育种选育对环境钝感的品种可实现早稻生产优质化。优质和高产并不完全矛盾,培育既优质又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并提出了早灿稻品质改良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