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宁夏已搬迁生态移民的实地调查数据,对移民农户的生计资本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移民存在物质资本积累缺乏、人力资本薄弱、金融资本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移民可持续生计的获得和发展,提出增加移民的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宁夏将对34.6万人实施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以宁夏石嘴山劳务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持续生计框架研究,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5个方面进行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调查.结果表明:石嘴山劳务移民主要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技能水平不高、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储备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宁夏将对34.6万人实施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以宁夏石嘴山劳务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持续生计框架研究,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5个方面进行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调查.结果表明:石嘴山劳务移民主要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技能水平不高、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储备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利用内蒙古包头市7个牧区生态移民安置区的移民调查数据,采用生态移民认知和统计描述等方法实证分析牧区生态移民非农生计策略选择及困境问题。研究表明:生态移民以从事临时性无手艺打工为主要非农生计策略,而女性以及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的生态移民选择失业的比重比较高;生态移民非农生计策略选择重点依赖于自己;在非农生计策略选择中往往会遇到工资少、缺技术、打工机会、知识缺乏、资金短缺、社会关系缺乏、语言沟通困难、缺乏带头人以及缺乏企业等困难。笔者认为,为提高生态移民在非自愿迁移背景下非农生计策略的转型能力,应该建立移民非农就业机构,根据生态移民性别、教育程度以及劳动能力,采取适合的产业选择、二三产业就业培训、安置区内外转移相结合方式以及当地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延长等措施,实现生计转型背景下的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四川涉藏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在发展水电过程中形成的水电移民生计是否可持续,是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保障。本文在把握水电移民生计现状、移民政策、生计手段等的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研究背景,对四川涉藏地区水电移民可持续生计状况进行研究。基于生计可持续分析框架,将生计资本进行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分类处理,利用熵值法对其进行权重和综合得分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生计资本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水电移民生计资本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移民的生计活动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并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等作为移民搬迁后保持生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从而提高移民的生产生活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生态移民适应性生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109-110
生计模式是人类谋生所采取的方式,生计模式的选择决定了人类的可持续生计。基于内蒙古牧区非自愿生态移民为考察对象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非自愿生态移民往往会采取纯农业经营型、纯补贴型、农业经营与打工混合型和纯打工型四种类型,且家庭经济状况、家庭规模和安置模式影响生态移民生计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基于黄河源头区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两个不同类型移民社区的生态移民户调查样本,借鉴可持续生计核心思想和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安置方式生态移民搬迁后生计结构及生活方式变化的差异,发现异地远迁至经济发达区的曲麻莱驻格尔木社区移民能更好的适应搬迁后的生计生活;探讨两种安置方式下移民在生计模式变迁及社会适应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认为应通过完善移民补偿制度、成立三江源移民生态补偿基金委员会、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健全基础配套设施、明确异地远迁型移民隶属行政管辖关系、增加对移民精神生活的关注力度等措施全面提高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实现生态移民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8.
借助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建立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对槟榔文明生态村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文明生态村建设对农户居住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对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因素考虑较少,导致农户生计资本整体脆弱、产业结构单一等,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探究农户生计面临的各种风险,利用7个平衡点矩阵对三峡库区沿江村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导致研究区域农户生计脆弱的原因,从而,制定出科学应对风险和提高农户自身发展能力的方案。研究表明:三峡库区沿江村农户生计所面临的风险具有多样性。想要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必须重视农户生计脆弱性,增强脆弱人群的适应能力。农户生计脆弱性研究有助于实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农村地区的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参考国家最新颁布的《生态环境评价规范》,从5个方面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获取、运算及评价单元细化,以监测局部区域的具体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空间变化趋势,最后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探讨生态脆弱移民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各乡镇生态环境状况一般,EI值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和地带性,东南部优于中西部。太阳山镇生态环境状况最好,镇东南存在土地胁迫度和污染指数高的生态环境问题;南川乡和红寺堡镇次之,分别存在乡东南部水网密度低和镇中南土地胁迫高的问题;大河乡生态环境最差,西南地区存在植被覆盖度低、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采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西部典型山区宝兴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后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地震对宝兴县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两方面;2)农为主型生计策略农户的自然资本显著高于非农为主型和非农型农户,但其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显著低于后2种农户,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差异不显著;3)农为主型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后果最差,其陷入贫困的比例最高,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大。但因其拥有较高的自然资本,可以选择特色农业、生计多样化和参加生态补偿等多种生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可行性论证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引黄河水开发和移民安置等主要方面对红寺堡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总体改善,局部影响。只要在尊重生态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统筹兼顾,采取多方面综合措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全可以扭转局部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理清气候变化感知影响农户生计的基本路径和内在逻辑,本研究基于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镇农户调查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气候变化感知对其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感知对农业生计策略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但对非农业策略呈现显著正向影响;2)气候变化感知同时通过适应性行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生计策略,进一步推动农业生计策略向非农化方向发展;3)气候变化感知对生计策略的影响路径表现出明显的农户个人因素差异和农业生产环境差异,风险喜好型和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农户群体更倾向于调整和转变生计策略,存在农业补贴和农业基础设施较完备时农户倾向于坚持农业生计策略。本研究能够为政府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气候变化政策、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户生计分化成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当前农民新村建设模式需要适应农户生计分化和农业生产生活的双重要求。以山东省沂水县4个典型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从农户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就业时间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农户生计结构呈现的特征,探讨农户生计分化与农民新村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研村农户生计非农化倾向明显,4个村庄人均非农收入和劳均非农就业时间比重均超出70%,生计收入主要依靠非农业生产,但是农业生产仍然是农户重要的生计方式;2)受县域和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靠近县城的韩家曲村农户生计多元化越突出,县域内就业生计表现明显,而远郊、偏远山区的李家营村、四旺村和东土沟村农户非农化生计以县域外就业为主;3)近郊村非农生计结构突出,其新村建设宜倾向于集中形态;远郊、偏远山区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其新村建设宜适当分散布局;4)集中上楼的模式忽略了农村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居住方式超前于农户生计分化,会对农村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农民新村建设要考虑农户生计分化出现的新特点,匹配多元化的农民新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三峡库区重庆市长寿区为例,在建立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用地状况等因素在内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立了各评价指标权重,以各街镇为评价单元,依据综合评价指数将长寿区农村居民点划分为I级优化整理区、Ⅱ级重点整理区、m级优先整理区.结合不同整理分区特征,探索社区移民型、城乡统筹型、散居移民型等3种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并实施差别化的集约用地模式.I级优化整理区主要采取散居移民型,Ⅱ级地重点整理区主要采用城乡统筹型,Ⅲ级优先整理区主要采取社区移民型.在长寿区分别建设了社区移民型、城乡统筹型、散居移民型3个农村移民住宅区建设科技示范工程,通过居民点整理,引导农民统一居住,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县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受制度环境、资源禀赋、发展机遇等影响存在着整体规划缺失、产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针对区县发展困境,研究选取重庆市涪陵区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乡村建设成功经验,分别从空间科学布局、产业多元融合、创新人才激励等方面着手,为区县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乡村振兴计划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以恩施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湖北省恩施州18个乡村旅游村为案例地,识别农户面临的各类潜在返贫风险,构建返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评估农户的总体及不同维度返贫风险,并利用方差分析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农户的内部差异。结果表明,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农户面临的潜在返贫风险包括自然、消费、教育、收入和健康5个维度;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指数为16.737,处于较低水平。不同风险的威胁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收入风险相对较高,为4.682,教育和自然风险次之,消费和健康风险相对较低,分别为2.614和2.230。不同类型农户返贫风险也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非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更高,而务农主导型农户的自然风险、补贴依赖型农户的健康风险更高。因此,为“后精准扶贫”时期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阻断农户返贫风险,提出设立巩固脱贫成果专项资金,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农户非农就业能力;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树立理性消费理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来自广东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中生计资本概念,构建生计资本与农户分工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探讨推进农户分工的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对于转型为兼业偏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对于转型为兼业偏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村干部、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劳均土地面积、是否贷款;对于转型为纯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受教育年限、非农业就业培训、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三代人是否生活于本村与拥有的农机数量。据此计量结果,提出了促进兼业型农户向纯农型农户或纯非农型农户转换,引导农户合理分工演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户种植行为的研究对农业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启示作用,有利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户种植行为变化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农户作为农业生产决策者的视角,采用湖南省典型灌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普通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农户种植行为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灌区种植户文化素质不高,务农劳动力以中老年人为主,作物种植规模小,土地流转现象较少,田地细碎化程度较高;户主年龄、地区差异、农户家离集贸镇最近的距离、水资源是否匮乏以及土壤类型对种植行为变化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政府要因地制宜的做好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向农户推广适宜的农业栽培技术和作物品种,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交易场所,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此外农户自身需改变传统小农生产方式,积极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