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河北省1980~2015年粮食生产数据,采用RLI模型对1980~2015年河北省粮食生产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并对比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变动、各作物单产水平变化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对河北省粮食生产变动的贡献。测算结果显示,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是粮食增产的首要贡献因素,其中,小麦和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是影响作物生产力效应的主体,贡献率为101.84%;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中,玉米的贡献率最大;播种面积变化的产量效应为负,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21.69%。粮食产量变化的3个贡献因子,在研究期不同时段的作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越  郭耀辉  赵颖文 《农学学报》2023,13(3):95-101
深入分析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增产空间格局、作物结构、贡献因素,为维系其增长态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主产区粮食稳步增产提供决策依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将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分解为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2种因素,分析其增产格局及增产贡献因素。从主产区粮食增产量的空间分布来看:北方主产区优于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重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增产结构上看,玉米为主要贡献品种,其次为小麦,稻谷贡献率最低;主产区粮食增产贡献因素来看,单产的贡献率高于播面的贡献率,且空间差异明显。分作物看稻谷和玉米的播种面积效应为正值,玉米大于稻谷,小麦的播种面积效应产生负向影响;3种作物的单产效应均为正值,小麦的单产效应最为显著,小麦>稻谷>玉米。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都对主产区粮食产量增加产生了积极的贡献。对于主要依靠播面增加来提高产量的地区,应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挖掘优势作物,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土地产出;对于单产贡献显著的地区,要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区,形成集群化发展,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防止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1粮食生产形势分析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又获丰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亿t,比2011年增加1836万t,增长3.2%。我国粮食生产实现"9连增",9年累计增产粮食1.5905亿t,相当于2003年粮食总产量4.3070亿t的36.93%,平均每年增产1767万t。其中2007~2012年连续6年超过5亿t,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5亿t以上,开始接近6亿t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1.1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 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225亿kg,比上年增加52.5亿kg,增幅居全国第二位,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粮食增产超50亿kg的年份。同时,油料增产5亿kg、棉花增产5.5万t以上,蔬菜增产228万t,肉类增产5万t,蛋禽、淡水水产品均增长3万t以上。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时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东北地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单产变化的研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78-2004年数据为基础,分别从阶段性、趋势性、稳定性与不同作物等4个角度,对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时序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的角度,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了不同阶段各因素对粮食单产影响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1粮食生产1.1粮食产量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1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09867亿hm2,比2009年扩大88.6万hm2,增加0.8%;粮食总产5.464亿t,比2009年增加1560万t,增产2.9%。2003年到2010年,连续7年增产,总产由4.307亿t增加到5.464亿t,增加1.156亿t,年均净增3.5%,其中2007年到2010年4年连续保持在5亿t以上。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十一连增”主要因素贡献分析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并实现了连续8年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万t以上。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的提高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都是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将粮食"十一连增"的贡献因素分解为粮食单产的提升、播种面积的增加以及种植结构调整三部分,并对三者的贡献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十一连增"期间,播种面积、单产、种植结构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是36.65%、48.27%和15.08%;分品种来看,稻谷、玉米和杂粮的增产主要由种植面积扩大而带动,仅有小麦的增产是由于单产的拉动,种植结构调整对我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贡献也不容忽视。鉴于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以及新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的可持续增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基础建设以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措施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河南省情和生产实际,探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技术路径。[方法]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整体分析。[结果]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粮食总产5437万t是1978年粮食总产2097.40万t的2.5倍。粮食总产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单产的提高。[结论]该研究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解宗方  张伟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0):1539-1542,1551
[目的]根据河南省情和生产实际,探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技术路径。[方法]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整体分析。[结果]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粮食总产5437万t是1978年粮食总产2097.40万t的2.5倍。粮食总产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单产的提高。[结论]该研究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我国未来30年粮食增产潜力和需求总量,科学判断我国未来粮食保障能力,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基于GAEZ评估4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潜在单产,结合其现实种植面积计算粮食生产和增产潜力,并采用VAR模型和分项估算法预测我国未来30年粮食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分析粮食保障能力。【结果】2020—2050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仍有1.08亿t(51.30%)、0.48亿t(36.05%)、2.33亿t(89.16%)和0.25亿t(153.75%)的增产潜力,总体的粮食增产潜力达4.42亿t(66.56%),其中粮食主产区的增产潜力占74%。稻谷和小麦的需求量预计在2035年达到峰值2.16和1.43亿t,玉米和大豆需求量预计在2045年达到峰值3.38和1.39亿t,粮食总需求预计在2040年达到峰值9.02亿t。【结论】未来30年,我国完全有能力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也有能力将大豆自给率提升至30%,关键是需从后备耕地资源开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和优化等方面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粮食生产战胜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九连增",粮食总产连续6年超过5000亿kg,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成绩来之不易,取得的经验十分宝贵。1粮食"九连增"特点突出,面积单产同步增加,主要作物全面增产,主产区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嘉荫县1999~2000年粮食单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嘉荫县粮食年度单产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低温、春旱、夏雨灾害综合作用所引起的。这些量值的年度变化是造成嘉荫县各种作物年度单产量变化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78年至2008年的30年间,保山市粮食总产由59.31万t增加到103.35万t.增加74.3%;而粮食播种面积由21.91万hm2减少到21.87万hm2,减少393.33hm2.保山市粮食总产增加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粮食单产由1978年的2 707.5 kg/hm2提高到2008年的4725kg/hm2,提高74.5%,其中2003年至2008年已连续5年持续增产,2007年全市粮食平均单产首次突破4500kg/hm2大关,达到4591.5kg/hm2.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23.5亿kg(647亿斤)实现连续7年增产,7年累计增产粮食76.5亿kg(153亿斤)。粮食单产首次连续5年保持在400kg以上,创历史最好水平。江苏在发展粮食生产上突出了"四个坚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粮食生产战胜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九连增",粮食总产连续6年超过5 000亿kg,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成绩来之不易,取得的经验十分宝贵. 1 粮食"九连增"特点突出,面积单产同步增加,主要作物全面增产,主产区贡献最大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9年增产,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5 895.5亿kg,9年累计增产1 588.5亿kg.这9年,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粮食持续增产时间最长的时期,也是建国以来增产总量最大的时期,主要有4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ESDA方法和区域粮食增产潜力测算,探究粮食单产空间差异变化及空间格局演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粮食均衡增产潜力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重庆市粮食单产变动态势呈现"V"型,2007年单产水平最低。(2)重庆市粮食单产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总体差异贡献度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区渝东南区,区域差异为渝东北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区。(3)研究期间,粮食单产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4)重庆市可划为3个一级、8个二级均衡增产类型区,粮食单产增产潜力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区渝东南区,总增产潜力表现为渝东北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区,全市总增产潜力为4.20×10~6 t。  相似文献   

17.
未来我国粮食供需形势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瑜 《农业展望》2012,8(3):55-59
中国粮食生产已连续8年增产,未来进一步增产的困难加大,但至2020年,至少有3000万~5000万t增产空间,粮食产量有望稳定在5.5亿t以上。同时,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中国粮食消费需求亦呈刚性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7亿~6.6亿t。为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的基本原则,通过进出口贸易调剂余缺,解决品种结构失衡。  相似文献   

18.
<正>一、预报结论项城市根据秋作物播种以来,结合农业气象条件、EOS/MODIS卫星监测资料和未来天气展望综合分析,预计2015年全市全年粮食平均单产为516.6kg,总播种面积为11.4万hm2,粮食总产为88.08万t。与2014年全市全年(粮食单产为433.8kg,总播种面积为12.5万hm2,粮食总产为81.03万t)相比,单产增产19%,总产增产9%。二、预测依据(一)小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1.小麦播种期至越冬期播种期虽然口墒稍差,但播种结  相似文献   

19.
(上接第二期)五、粮食分品种(一)小麦1.生产2009年小麦播种面积2421万hm2,比2008年增加59.3万hm2;产量1.1495亿t,比2008年增产249.4万t,增幅2.2%,实现连续6年增产;单产4746kg/hm2,比2008年下降14.4kg/hm2。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提出了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河南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对粮食生产极为重视,提出了“两不牺牲、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郏县作为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48个高产巩固县之一,近年来一直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粮食总产稳定在32万吨左右,秋粮作物以玉米为主,常年种植面积23万亩左右,单产水平400公斤/亩,结合近年来郏县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